皮带端头自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3460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皮带端头自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皮带端头自紧装置由皮带1,壳体2,锥形座3,锥形压板4,圆柱销5,连杆6,悬绳器7构成,在壳体2内焊上锥形座3形成上宽下窄的内部空间,皮带1的两侧是锥形压板4,三者贴合在一起形成上窄下宽的实体。在壳体2的下部钻上通孔,用圆柱销5将壳体2、连杆6上部连接,连杆6的下部与悬绳器相连接。所述壳体2是在壳体钢板上先加工出凹槽,将加工好的带有锥度的钢板放入凹槽内,在上下端面施焊,使其与壳体成为一体;所述锥形压板是加工一端厚一端薄的锥形压板,与皮带接触的一面加工若干条互相平等的锯齿,与壳体锥形座接触的一面加工成光面,将皮带从壳体的顶部伸进并从下边拉出,再在皮带两边各夹上锥度压板,然后将它们一起塞入壳体,拉紧即可。
【专利说明】皮带端头自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装备,尤其涉及一种塔架式皮带抽油机。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石油装备的技术创新也是日新月异,特别是占石油装备成本40%的抽油机,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有一款复式永磁同步电机抽油机也出现在油田抽油机市场上,其皮带端头压紧装置结构如图1,该种结构压紧皮带原理是利用若干颗螺钉压紧皮带的,通过实际使用和原理分析,显然设计欠合理,易对皮带造成损伤,严重影响皮带的负荷能力和使用寿命。同时,对皮带压紧完全依靠螺钉的预紧力,可靠性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皮带端头自紧装置。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端头自紧装置由皮带1,壳体2,锥形座3,锥形压板4,圆柱销5,连杆6,悬绳器7构成,在壳体2内焊上锥形座3形成上窄下宽的内部空间,皮带I的两侧是锥形压板4,三者贴合在一起形成上窄下宽的实体。在壳体2的下部钻上通孔,用圆柱销5将壳体2、连杆6上部连接,连杆6的下部与悬绳器7相连接。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皮带端头自紧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斜面原理,当皮带及两侧锥形压板在负荷作用下会越拉越紧,对皮带本身既不钻孔,又无螺钉顶部压紧碾压,不致于造成皮带表面损伤和皮带的结构损伤,因此,该装置结构简单,原理先进,操作方便,压紧可靠,大大延长皮带的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现有技术皮带端头压紧装置结构主视图。
[0008]图2是现有技术皮带端头压紧装置左视图。
[0009]图3是本发明皮带端头自紧装置结构主视图。
[0010]图4是本发明皮带端头自紧装置结构左视图。
[0011]在图中:1、皮带,2、壳体,3、锥形座,4、锥形压板,5、圆柱销,6、连杆,7、悬绳器。【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发明提供的皮带端头自紧装置,包括皮带1,壳体2,锥形座3,锥形压板4,圆柱销5,连杆6,悬绳器7构成。所述壳体2是在壳体钢板上铯或铣先加工出凹槽,将预先加工好的带有锥度的钢板放入凹槽内,并在上下端面施焊,使其与壳体2成为一体;所述锥形压板4是利用铯或铣的方法加工一端厚一端薄的锥形压板,与皮带接触的一面加工若干条互相平行的锯齿,以增加压板与皮带的压强。与壳体锥形座接触的一面加工成光面,安装时,将皮带I从壳体2的顶部伸进并从下边拉出,再在皮带两边各夹上锥度压板4,注意锥度压板4上窄下宽,然后将它们一起塞入壳体2,拉紧皮带1,便越拉越紧,最后在壳体2与悬绳器7之间装上连杆6及圆柱销5。
【权利要求】
1.一种皮带端头自紧装置,它是由皮带(1),壳体(2),锥形座(3),锥形压板(4),圆柱销(5),连杆(6),悬绳器(7)构成,其特征是在壳体(2)内焊上锥形座(3)形成上窄下宽的内部空间,皮带(1)的两侧是锥形压板(4),三者贴合在一起形成上窄下宽的实体,在壳体(2)的下部钻上通孔,用圆柱销(5)将壳体(2)、连杆(6)上部连接,连杆(6)的下部与悬绳器(7)相连接。`
【文档编号】F16G3/12GK103527711SQ201210243163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
【发明者】廖大林, 方前程, 陈宾雁, 刘晓林, 贾建新 申请人:河南信宇石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