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824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该减速装置中,多个外齿轮沿轴向排列设置,且各自通过设置在偏心体轴的偏心 体摆动的同时与内齿轮啮合。内齿轮的内齿和外齿轮的外齿的齿数差设定为“I”。而且,构 成为当外齿轮在内齿轮的内侧摆动时,取出根据该齿数差产生的内齿轮与外齿轮的相对旋转。
偏心体轴通过轴承支承于轮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2764号公报(图1)
为了确保支承该偏心体轴的轴承的寿命,向该轴承充分供给润滑剂变得重要。发明内容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提高对于支承偏心体轴的轴承 的润滑性,并进一步延长该轴承的寿命。
本发明通过设为如下结构解决上述课题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具备外齿 轮、与该外齿轮啮合的内齿轮、具有使所述外齿轮摆动的偏心体的偏心体轴、及通过轴承来 支承该偏心体轴的轮架体,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具备第I润滑通道,在所述偏心体轴内 沿轴向形成,且能够使润滑油流入;及第2润滑通道,与该第I润滑通道连通,且沿径向延伸 形成,该第2润滑通道在所述轴承与偏心体之间开口。
本发明中,在偏心体轴内沿轴向形成第I润滑通道,沿径向形成第2润滑通道。
并且,使第2润滑通道在支承偏心体轴的轴承与偏心体之间开口。因此,能够向支 承偏心体轴的轴承供给充分的润滑剂,并能够提高该轴承的寿命。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中,能够对支承偏心体轴的轴承供给充分的 润滑剂,并能够进一步延长该轴承的寿命。


图1是表示为了理解本发明而作为参考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一例的整体截 面图。
图2是沿图1的箭头I1-1I线的截面图,并表示正转时的最大荷载位置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1的箭头II1-1II线的截面图,并表示反转时的最大荷载位置的截面 图。
图4是表示为了理解本发明而作为参考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另一例子的整 体截面图。
图5是图4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整体截面图。
图7是图6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中10、12_第1、第2外齿轮,14、16-第1、第2偏心体,18-内齿轮,20-输入轴 (偏心体轴),22-第I润滑通道,24-第2润滑通道,24X-第I直线状通道,24Y-第2直线状通道,28、30-第1、第2偏心体轴承,36、38-第1、第2球轴承,40、42-第1、第2轮架体,52、 54-主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首先参考图1 图5,对为了理解本发明而作为参考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一例(以下称作参考例)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根据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参考例所涉及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整体截面图,图2是沿图1的箭头 I1-1I线的截面图,并表示正转时的最大荷载位置的截面图,图3是同样表示反转时的最大荷载位置的截面图。
该减速装置Gl为第1、第2外齿轮10、12沿轴向排列设置,且各自通过第1、第2 偏心体14、16摆动的同时与内齿轮18啮合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因此,减速装置Gl具备与第1、第2外齿轮10、12对应地形成有第1、第2偏心体14、16的兼用作“偏心体轴”的输入轴20。
输入轴20内具备有沿轴向形成的第I润滑通道22、及与该第I润滑通道22连通并沿径向延伸形成的4条第2润滑通道24 (24A 24D)。第2润滑通道24在第I偏心体 14与第2偏心体16之间开口。
以下,从该减速装置Gl的结构开始依次进行说明。
参考图1、图2,2个第1、第2偏心体14、16—体形成于减速装置Gl的输入轴(偏心体轴)20上。即,输入轴20作为配置于内齿轮18的轴心O I的中心曲柄式“偏心体轴” 发挥作用。
第1、第2偏心体14、16中,其外周相对于输入轴20的轴心(与O I相同)偏心。第1、第2偏心体14、16的偏心相位偏移180度,第1、第2偏心体14、16分别向半径方向的正相反的方向偏心Ae (参考图2)。
第1、第2偏心体14、16与第1、第2外齿轮10、12之间分别配置有第1、第2偏心体轴承28、30。第1、第2偏心体轴承28、30分别由第1、第2滚子(滚动体)28Α、30Α、及支承该第1、第2滚子28Α、30Α的第1、第2保持器28Β、30Β构成,不具备专用的内外圈(第1、 第2偏心体14、16发挥内圈的作用,第1、第2外齿轮10、12发挥外圈的作用)。
第1、第2保持器28Β、30Β中,其轴向端部从轴向观察时呈环状。第I保持器28Β 与第2保持器30Β相互对置的对置面侧的端部接触,对置面相反侧的端部与第1、第2止动器32、34接触。第1、第2止动器32、34被输入轴20的阶梯部20Α、20Β与(支承输入轴20 的)一对球轴承36、38夹持,且沿轴向定位。第1、第2球轴承36、38以其内圈36Α、38Α与输入轴20的阶梯部20Α、20Β之间夹入第1、第2止动器32、34的状态压入于该输入轴20。 第I球轴承36的外圈36Β通过设置于后述的第I轮架体40的挡圈41,并且第2球轴承38 的外圈38Β通过第2轮架体42的阶梯部42Α分别进行轴向的位置限制。由此,结果,第1、第2滚子28A、30A的轴向定位通过第1、第2止动器32、34及第1、第2保持器28B、30B来 进行。
第1、第2外齿轮10、12所啮合的内齿轮18由构成内齿的圆柱状内齿销18A与具 有支承该内齿销18A的销槽18B1的内齿轮主体18B构成。内齿轮主体18B与外壳44成为 一体。外壳44通过插通于螺栓孔44A的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外部的固定部件(省略图示)。
内齿轮18的内齿数(内齿销18A的数量)仅稍微多于第1、第2外齿轮10、12的外 齿数(该例子中仅为I个)。第1、第2外齿轮10、12上,在距第1、第2外齿轮10、12的轴心 O 2、O 3等距离的位置上分别沿周向形成有多个(该参考例中为10个)第1、第2贯穿孔 10A、12A。该第1、第2贯穿孔10A、12A隔开间隙嵌合于有滑动促进体48包覆的内销50上。
在第1、第2外齿轮10、12的轴向两侧配置有第1、第2轮架体40、42。如前述,第1、第2轮架体40、42通过第1、第2球轴承36、38支承输入轴20,并且通过主轴承(角接触 球轴承)52,54支承于外壳44。
所述内销50与第2轮架体42成为一体。第2轮架体42通过内销50及螺栓56 与第I轮架体40连结。第2轮架体42利用螺栓孔42B与未图示的对象机械的被驱动体连结。
在此,对向第1、第2偏心体轴承28、30供给润滑剂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输入轴(偏心体轴)20内,在通过其轴心O I的位置上沿轴向形成有能够流入润滑 油的第I润滑通道22。其中,第I润滑通道22沿轴向贯穿输入轴20,该输入轴20的轴向 两端部20C、20D上具有开口 22A、22B。即,成为可以从该输入轴20中任意端部20C、20D的 开口 22A、22B流入润滑剂的结构。
并且,输入轴20内,沿径向延伸形成有4条与该第I润滑通道22连通的第2润滑 通道24 (24A 24D)。第2润滑通道24在第I偏心体14与第2偏心体16之间开口(第I 偏心体14与第2偏心体16之间具有开口 24A1 24D1)。
如图2及图3所示,该参考例中,第2润滑通道24由第I及第2直线状通道24X、 24Y构成。第I直线状通道24X为如下通道,即在第I偏心体14与第2偏心体16之间,隔开 180度相位差在圆周方向的2处开口(具有所述4个开口 24A1 24D1中的2个开口 24A1、 24B1),且2条第2润滑通道24A、24B连续,从而结果形成为一条直线状通道。第2直线状 通道24Y同样为如下通道,即在第I偏心体14与第2偏心体16之间,隔开180度相位差在 圆周方向的2处开口(具有所述4个开24A1 24D1中的2个开24C1、24D1 ),且2条第2润 滑通道24C、24D连续,从而结果形成为I条直线状通道。
参考图2,第I直线状通道24X中,当减速装置Gl向正转方向旋转时,即,当输入轴 20向箭头Al旋转,结果作为输出部件的第2轮架体42向箭头A2方向旋转时,在对第I偏 心体轴承28 (第2偏心体轴承30侧也相同)施加最大荷载Fl的方向具有所述开24A1,在 其相反侧具有所述开24B1。另外,该输入轴(偏心体轴)20的第I直线状通道24X通过由一 次部件设置并由I个开孔工具(省略图示)沿径向(直径方向)连续穿设2条第2润滑通道 24A、24B来形成。
同样,参考图3,第2直线状通道24Y中,当减速装置Gl向反转方向旋转时,即,当 输入轴20向箭头BI方向旋转,结果作为输出部件的第2轮架体42向箭头B2方向旋转时, 在对第I偏心体轴承28 (第2偏心体轴承30侧也相同)施加最大荷载F2的方向具有所述开24C1,在其相反侧具有所述开口 24D1。第2直线状通道24Y也通过由一次部件设置并由 I个开孔工具沿径向(直径方向)连续穿设2条第2润滑通道24C、24D而形成。
通常,在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中,施加正转方向的最大负载Fl的位置(偏心方向) 及施加反转方向的最大荷载F2的位置(偏心方向)成为按减速装置决定的位置。该位置根据内齿销的直径或数量,或者偏心体的偏心量等稍微不同,但以最大偏心方向Ml (或最小偏心方向M2)为基准成为偏移相位角α (大概约45度)的位置。
接着,对该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l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输入轴20旋转,则第1、第2偏心体14、16 —体旋转,并通过第1、第2偏心体轴承28、30使第1、第2外齿轮10、12相互维持180度的相位角的同时摆动。由此,第1、第2 外齿轮10、12与内齿轮18的啮合位置向圆周方向依次偏移,当第1、第2偏心体14、16每旋转I次时,第1、第2外齿轮10、12相对内齿轮18仅相对旋转(自转)相当于齿数差“I”的量。
该自转成分通过内销50 (及滑动促进体48)传递至第1、第2轮架体40、42,进一步传递至利用螺栓孔42Β连结的未图示的被驱动体。由此,被驱动体以被减速的速度向与输入轴2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
其中,减速装置Gl内的润滑油(润滑剂)通过第I润滑通道22流入输入轴20的内部。所流入的润滑油利用由该输入轴2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经朝向径向外侧的第2润滑通道24而从第I偏心体14与第2偏心体16之间的4个开口 24Α1 24D1引导至该开口 24Α1 24D1的径向外侧的空间SPl。开口 24Α1 24D1的径向外侧的空间SPl被第I 保持器28Β与第2保持器30Β覆盖,因此流入该空间SPl内的润滑油向轴向改变方向而进入(向圆周方向排列的)第I滚子28Α彼此之间的间隙,或者第2滚子30Α彼此之间的间隙, 并且通过该第1、第2滚子28Α、30Α的旋转而遍布于第1、第2滚子28Α、30Α的外周、第1、第 2偏心体14、16的外周、及第1、第2外齿轮10、12的内周。
第2润滑通道24的开口 24Α1 24D1合计形成有4个。以往,由于相当于第2润滑通道24的径向的通道的开口形成于偏心体的滚动面,因此为了尽量防止该滚动面或滚子的损伤,很难形成多个开口。但是,该参考例中,第2润滑通道24的开口 24Α1 24D1形成在第1、第2偏心体14、16之间(而非滚动面),因此,不发生滚动面损伤之类的问题,因此能够无障碍地形成多个开口 24Α1 24D1。
并且,每一个开口 24Α1 24D1始终向第I偏心体14与第2偏心体16之间的空间SPl开口(开放)。即,不会因第1、第2滚子28Α、30Α发生“第2润滑通道24的开口(的一部分)频繁堵塞,此时润滑油的流动暂时性衰弱”之类的现象。因此,随着形成多个开口 24Α1 24D1,能够使润滑油以第I润滑通道22 —第2润滑通道24 —空间SPl的顺序非常顺畅地移动。
并且,本参考例所涉及的第2润滑通道24由第I直线状通道24Χ和第2直线状通道24Υ构成,所述第I直线状通道24Χ隔开180度的相位差在2处开口(开口 24Α1、24Β1), 结果成为连续的I条通道,所述第2直线状通道24Υ同上隔开180度的相位差在2处开口 (开口 24C1、24D1),结果成为连续的I条通道。因此,该第1、第2直线状通道24Χ、24Υ能够通过一次部件设置而由I个开孔工具(省略图示)沿径向(直径方向)连续穿设2条第2润滑通道24Α、24Β或24C、24D而形成。因此,不仅能够轻松地进行加工,在第1、第2润滑通道22、24内不残留切削粉,且能够获得使因该切削粉损伤邻接的滚动面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的优点。以往很难设置2条以上相当于第2润滑通道的径向的通道,因此在相当于第I润 滑通道的部分设为“有底”(从轴心O I向放射方向形成)。因此,切削粉易残留在第1、第2 润滑通道22、24内,为了不使其残留必须进行(由于为钥匙状或有底所以比较难的)通道内 清洁。但是,根据本参考例,(除了第I润滑通道22成贯穿孔之外)尤其第2润滑通道24由 第I及第2直线状通道的“贯穿孔”形成,因此几乎没有切削粉残留的顾虑。
另外,第I直线状通道24X形成在正转时施加最大荷载Fl的方向和其相反侧,第 2直线状通道24Y形成在反转时施加最大荷载F2的方向和其相反侧,因此不论在正转时及 反转时,均能够向施加最多荷载的方向充分供给润滑油。关于这一点,以往,为了将向滚动 面开口的润滑通道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反而不得不向未施加荷载的方向开口,但本参 考例中,能够始终向最需要润滑油的方向供给润滑油。
根据以上多个作用效果的叠加,本参考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Gl中,能够防止第1、 第2偏心体轴承28、30的滚动面(第1、第2偏心体14、16的外周或第1、第2滚子28A、30A 的外周)的损伤,并且向该滚动面充分供给润滑剂,能够大大延长第1、第2偏心体轴承28、 30的寿命。
另外,关于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G1,除了如上述的中心曲柄式减速装置Gl以外, 例如还已知有称作分配类型(sorting type)的结构的减速装置。
图4及图5中示出该减速装置G2。
该减速装置G2中,第1、第2外齿轮110、112也沿轴向排列设置,各自通过第1、第 2偏心体114、116摆动的同时与内齿轮118啮合。
但是,在以上参考例中,具有偏心体轴的功能的输入轴20在内齿轮18的轴心O I 的位置仅配置有I根,但该参考例中,第I 第3偏心体轴171 173 (图4中仅图示其中 的第I偏心体轴171)在从内齿轮118的轴心O 4偏移的半径方向位置,向圆周方向以等间 隔配置(3根)。
在第I 第3偏心体轴171 173分别设置有第1、第2偏心体114、116,第I偏 心体轴171经齿轮174驱动,从而第1、第2外齿轮110、112进行摆动旋转。另外,第2偏心 体轴172及第3偏心体轴173这时呈从动状态,且支承该第1、第2外齿轮110、112,以便第1、第2外齿轮110、112顺畅地进行摆动旋转。
第1、第2轮架体140、142设置在第1、第2外齿轮110、112的轴向侧部,且通过与 第2轮架体142成为一体的轮架销182及螺栓184而可一体旋转地连结。所述第I 第3 偏心体轴171 173分别通过一对第1、第2圆锥滚子轴承178、179支承于该第1、第2轮 架体 140、142。
该减速装置G2中,第1、第2外齿轮110、112相对于内齿轮118的相对旋转作为 第I 第3偏心体轴171 173围绕内齿轮118的轴心O 4的公转,而从第1、第2轮架体 140、142 取出。
第1、第2滚子128AU30A利用第1、第2止动器132、134从轴向外侧挟持其第1、 第2保持器128BU30B而限制轴向移动。第1、第2止动器132、134抵接于第1、第2圆锥 滚子轴承178、179,并且,抵接于第1、第2保持器128B、130B。第1、第2保持器128B、130B 彼此也相互抵接。因此,在该减速装置G2中,润滑油仍然难以到达至第1、第2偏心体轴承128、130 附近。
在这种减速装置G2中,也能够以同样的结构形成如下通道第I润滑通道122,在第I 第3偏心体轴171 173内沿轴向形成,且能够流入润滑油;及第2润滑通道124,与该第I润滑通道122连通,且沿径向延伸形成。关于第2润滑通道124的具体结构(例如, 前述的第1、第2直线状通道124XU24Y等),也能够采用与以上参考例相同的结构,能够得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该参考例中,如在图5中放大图示,第I保持器128B和第2保持器130B的靠第2润滑通道124的开口 124A1 124D1侧的半径方向内侧端128B1、130B1分别从与轴向平行的状态倾斜α2。具体而言,第I保持器128Β (第2保持器130Β)具有保持第I 滚子128Α (第2滚子130Α)的保持部、及从保持部的轴向两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部, 并通过设为该环状部的径向内侧端部周边的将轴向内侧部分切去的半径方向内侧端128Β1 (130Β1),由此使其带有将从开124Α1 124D1流出的润滑油引导向第I滚子128Α(第2滚子130Α)的倾斜。由此,能够将从第2润滑通道124的开124Α1 124D1朝向径向外侧流出的润滑油的流动顺畅地向轴向转换,而引导至第I滚子128Α (第2滚子130Α)。另外,本参考例中,轴向两端的环状部双方带有倾斜,但至少开124Α侧的环状部具有倾斜即可。
S卩,在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中,若为了充分润滑配置在偏心体与外齿轮之间的偏心体轴承,并提高寿命,使第2润滑通道在偏心体的外周开口,则为了不使偏心体轴承的滚子受损伤,必须对开口部周边充分进行精加工,从而导致加工时间,加工成本的增加。因此, 若在第I偏心体114与第2偏心体116之间设置第2润滑通道124的开口 124Α1 124D1, 则第1、第2偏心体轴承128、130的第1、第2滚子128AU30A与开口 124Α1 124D1之间没有滑动接触,因此不需要开口部周边的加工。
但是,另一方面,如何将从开口 124Α1 124D1流出的润滑油供给至第1、第2偏心体轴承128、130的第1、第2滚子128AU30A (与第1、第2偏心体114、116的滑动面)成为课题。根据本参考例,在第I偏心体114与第2偏心体116之间设置第2润滑通道124,并且将第I保持器128与第2保持器130Β的开口侧的径向内侧端部设为具有倾斜的半径方向内侧端128Β1、130Β1,将从开口 124Α1 124D1流出的润滑油引导至第1、第2滚子128Α、 130Α,因此,不需要对开口部周边进行精加工,且充分润滑第1、第2偏心体轴承128、130,并能够提高寿命。
关于其他结构,与以上参考例基本上相同,因此对相同或功能上类似的部位在图中附加后两位数与以上参考例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6及图7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
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速装置G3中,2个第1、第2外齿轮210、212沿轴向排列设置,并且,具备有3根设置有第1、第2偏心体214、216的偏心体轴271 273 (仅图示偏心体轴271)。但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速装置G3中,设置在3根偏心体轴271 273 的偏心体轴齿轮274分别与共同的中心齿轮176啮合。即,3根偏心体轴271 273均通过中心齿轮176同时同步驱动。
减速装置G3中,通过一对第1、第2滚子轴承(偏心体轴的轴 承)278,279支承偏心体轴271 273(仅图示偏心体轴271)。该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构成为不具备专用内圈、外圈,且第1、第2滚子278Α、279Α直接抵接于偏心体轴271 273的外周面及第1、第2轮架体240、242。在该实施方式中,对在第1、第2偏心体214、216与第1、第2外齿轮210、212之间配置的第1、第2偏心体轴承228、230的第1、第2保持器228B、230B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的第1、第2止动器232、234,抵接于第1、第2偏心体214、216和兼作主轴承(角接触球轴承)250、252的内圈的第1、第2轮架体240、242来进行位置限制。支承偏心体轴271 273的所述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由第1、第2滚子278A、279A与第1、第 2保持器278B、279B构成。第1、第2保持器278B、279B通过设置在偏心体轴271 273的挡圈281、282及兼备止推板的功能的垫片283、284来限制轴向移动。在这种结构的减速装置G3中发生如下情况,即不仅很难润滑第1、第2偏心体轴承228、230,而且因存在第1、第 2止动器232、234及垫片283、284而对支承偏心体轴271 273的第1、第2滚子轴承278、 279也很难供给润滑油。
更具体而言,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与第1、第2偏心体214、216之间分别配置有第1、第2止动器232、234。并且,第1、第2偏心体轴承228、230之间配置有垫圈231。 第I滚子轴承278通过夹在挡圈281及垫片283与第I止动器232之间来限制轴向移动。 第2滚子轴承279通过夹在挡圈282及垫片284与第2止动器234之间来限制轴向移动。 第I偏心体轴承228被第I止动器232与垫圈231夹住,第2偏心体轴承230被第2止动器234与垫圈231夹住,从而分别限制轴向移动。
其中,第1、第2止动器232、234的内径设为大于配置该第1、第2止动器232、234 的部分的偏心体轴271的外径,第1、第2止动器232、234与偏心体轴271之间设置有间隙。 并且,垫圈231的内径设为大于第I偏心体214与第2偏心体216之间的部分的外径,垫圈 231与偏心体轴271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润滑通道224,除了(与以上参考例相同的)设置在第I偏心体214与第2偏心体216之间的第1、第2直线状通道224X、224Y之外,还形成有分别在第I滚子轴承278与第I偏心体214之间及在第2滚子轴承279与第2偏心体216之间开口的润滑通道224K、224L。
润滑通道224K、224L的具体结构能够设为与以上的参考例的第2润滑通道相同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1、第2偏心体轴承228、230之外,也同样能够对3根偏心体轴 271 273的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充分供给润滑油。
S卩,从润滑通道224K、224L向偏心体轴271的外周侧流出的润滑油从设置在第1、 第2止动器232、234与偏心体轴271之间的间隙供给至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并且,从第1、第2直线状通道224X、224Y向偏心体轴271的外周侧流出的润滑油从设置在垫圈231与偏心体轴271之间的·间隙供给至第1、第2偏心体轴承228、23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润滑通道224K、224L向所邻接的偏心体214、216的最大偏心方向与最小偏心方向隔开180度相位差而在2处开口,成为连续的I条直线状通道,但开口部的形成位置可形成在周向的任何部位,也并不特别限定其个数。
并且,虽然在图7中省略描写,但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的第1、第2保持器 278B.279B的润滑通道224K、224L侧的半径方向内侧端与图5中说明的第I保持器128B和第2保持器130B相同,设为从与轴向平行的状态倾斜,能够有效地将从润滑通道224K、224L 流出的润滑油引导至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
另外,在上述参考例或实施方式中,示出有2个外齿轮沿轴向排列设置的减速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外齿轮为I个或3个以上的减速装置中。
并且,在上述参考例或实施方式中,有关第2润滑通道的结构设为形成向直径方 向贯穿的第1、第2直线状通道,但本发明中,无需一定由这种直线状通道构成第2润滑通 道,例如可以为以与第I润滑通道连通的状态向半径方向(放射方向)延伸的润滑通道。并 且,也并不特别限定其条数。
另外,在上述参考例或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正转方向及反转方向的最大荷载方向 形成第2润滑通道,但本发明中,无需必须在最大荷载方向形成第2润滑通道。当然,也可 以在最大荷载方向以外的方向形成第2润滑通道。
上述实施方式中,润滑通道224K、224L形成在分配类型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 偏心体轴上,但也能够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中心曲柄式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中。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从润滑通道224K、224L流出的润滑油主要供给至第1、第2滚 子轴承278、279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通过在第1、第2止动器232、 234与第1、第2偏心体214、216的抵接面上形成径向的槽等某种方法,将从润滑通道224K、 224L流出的润滑油也供给至第1、第2偏心体轴承228、230。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由直接抵接于偏心体轴271的滚 子构成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由具备专用内圈的轴承构成。这时,通过在 内圈与第1、第2止动器232、234的抵接面形成径向的槽等某种方法,将从润滑通道224K、 224L流出的润滑油供给至滚动体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具备外齿轮、与该外齿轮啮合的内齿轮、具有使所述外齿轮摆动的偏心体的偏心体轴及通过轴承来支承该偏心体轴的轮架体,所述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I润滑通道,在所述偏心体轴内沿轴向形成,且能够使润滑油流入;第2润滑通道,与所述第I润滑通道连通,且沿径向延伸形成,该第2润滑通道在所述轴承与偏心体之间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由与所述偏心体轴的外周面直接抵接的滚子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心体的外周与外齿轮之间配置偏心体轴承,在所述轴承与偏心体之间配置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限制所述偏心体轴承的轴向移动,该止动部件的内周与所述偏心体轴的外周之间设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所述偏心体及外齿轮,还具备在该多个偏心体之间开口的第2润滑通道。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润滑通道隔开180度的相位差而在2处开口,并构成连续的I条直线状通道。
6.如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润滑通道的开口形成于所述偏心体的最大偏心方向和最小偏心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润滑通道的开口分别形成于正转时的最大荷载方向和其相反侧及反转时的最大荷载方向和其相反侧。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保持器的靠所述第2润滑通道的开口侧的半径方向内侧端从与轴向平行的状态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提高相对支承偏心体轴的轴承的润滑性,并进一步延长该轴承的寿命。本发明的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具备在偏心体轴(271)内沿轴向形成且能够使润滑油流入的第1润滑通道(222)、及与第1润滑通道(222)连通且沿径向延伸形成的第2润滑通道(224),第2润滑通道(224)在第1、第2滚子轴承(278、279)与第1、第2偏心体(214、216)之间开口。
文档编号F16H57/04GK102996771SQ2012103446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石川哲三, 芳贺卓, 志津庆刚 申请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