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6590阅读:3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已经驶入千家万户,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输出机构,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改变汽车的行驶速度,因此需要一种变速装置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0003]变速器作为汽车必须的变速装置,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通过换挡可以使发动机工作在其最佳的动力性能状态下。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可以分为“自动”与“手动”两大类,如液力自动变速器、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等。[0004]变速器壳体内具有多组齿轮来传递不同的转速比,其中包括空套齿轮;空套齿轮套设在转轴上,在不参与啮合传递工作时,空套齿轮相对转轴空转,因此空套齿轮在转轴上具有一定的安装要求。目前的变速箱中空套齿轮有三中安装方式,一种是在空套齿轮的轴孔与转轴之间设置滚针轴承,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但是滚针轴承的成本较高,且由于滚针轴承无法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因此在空套齿轮啮合时会对滚针轴承产生破坏,损坏的滚针轴承将严重影响变速器的性能。另外的安装方式是在空套齿轮的轴孔与转轴之间设置衬套以及直接套设在转轴上,该两种安装方式相比较,衬套对摩擦力的减少不明显,且增加一个衬套对空套齿轮工作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普遍是将空套齿轮直接套设在转轴上,在空套齿轮一侧的转轴上具有轴肩,空套齿轮一端面与轴肩抵靠,在空套齿轮啮合时对空套齿轮进行轴向定位。由于空套齿轮是直接套设在转轴上的,其轴孔壁与转轴外壁直接接触,有较大的摩擦力,且在高速空转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一般在转轴上具有油孔,对空套齿轮进行润滑,但是该种方式对散热效果不够明显。发明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该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能够减少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同时散热效果好。[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变速箱高速空套齿轮, 包括一外壁均布有若干外轮齿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面上与本体同轴心的具有一凸环, 该凸环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内轮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面上与本体同轴心的具有一环形凸沿,在凸沿壁上径向开设有若干贯穿凸沿的过油孔。[0007]本体上的外轮齿与其他轴上的齿轮常啮合,相对转轴空转;在空套齿轮参与工作时,同一转轴上的滑移齿轮在拨叉的带动下与凸环内壁上的内轮齿啮合;环形凸沿能够增加空套齿轮与转轴的接触面积,增加空套齿轮工作稳定性;环形凸沿上的过油孔与转轴上的过油孔形成回路,使得从转轴上的过油孔进入的润滑油能够从环形凸沿上的过油孔出去,使得润滑油能够循环流动,增加空套齿轮的散热性能。[0008]在上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中,所述过油孔有三个,分别周向均匀分布在环形凸沿上。过油孔开设过多,影响空套齿轮的机械强度,过油孔开设过少,其散热效果不佳;均匀分布能够使散热效果更加均匀。[0009]在上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中,所述环形凸沿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缺口。由于空套齿轮与滑移齿轮啮合时,滑移齿轮会对空套齿轮产生轴向力,因此空套齿轮一端面会抵靠在轴肩上,与轴肩之间产生摩擦,缺口能够起到储油作用,减少空套齿轮与轴肩之间的摩擦力。[0010]在上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中,所述缺口有四个,分别周向均匀分布在环形凸沿的端面上。缺口开设过多,影响空套齿轮的机械强度,缺口开设过少,其润滑效果不佳;均匀分布能够增加润滑效果的均匀性。[0011]在上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中,所述本体具有环形凸沿的端面上环绕环形凸沿开设有减重槽。在满足空套齿轮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减重槽能够减少空调齿轮的重量,进而减少变速器的重量。[0012]在上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中,所述本体具有凸环的端面上具有一环形光滑平面,该环形光滑平面的内径与本体轴孔的直径一致,外径小于凸环内径。由于滑移齿轮与空套齿轮的内轮齿啮合时,滑移齿轮的端面会与空套齿轮的本体端面发生接触,光滑平面能够减少滑移齿轮端面的磨损。[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具有以下优点[0014]I、由于在空套齿轮的环形凸沿上开设有过油孔,使润滑油形成回路,因此不但减少摩擦力,同时散热效果好。[0015]2、由于环形凸沿的端面上开设有缺口,能够储油,因此能够减少环形凸沿与轴肩之间的摩擦。[0016]3、由于空套齿轮的本体端面上具有一环形光滑平面,因此能够减少滑移齿轮端面的磨损。


[0017]图I是本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本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3是本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的结构剖视图。[0020]图中,I、本体;11、外轮齿;12、凸环;121、内轮齿;13、环形凸沿;131、过油孔; 132、缺口 ;14、减重槽;15、环形光滑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22]如图I、图2所示,一种汽车变速箱高速空套齿轮,包括一本体1,本体I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外轮齿11,通过该些外轮齿11带动空套齿轮相对转轴空转。本体I的一端面上具有一凸环12,凸环12与本体I同轴心设置,在凸环12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内轮齿121, 通过内轮齿121与滑移齿轮啮合,带动滑移齿轮转动。本体I的另一端面上具有一环形凸沿13,环形凸沿13与本体I同轴心设置,在环形凸沿13壁上径向开设有若干过油孔131, 过油孔131贯穿环形凸沿13,能够使润滑油从过油孔131中流出,使润滑油形成回路,增加散热效果。[0023]具体来说,结合图3所示,由于过油孔131开设过多,影响空套齿轮的机械强度,过油孔131开设过少,其散热效果不佳,因此本实施例中过油孔131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周向均匀分布在环形凸沿13上,使散热效果更加均匀。为了减少空套齿轮与轴肩之间的摩擦力,环形凸沿13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缺口 132,用于储油;缺口 132开设过多,影响空套齿轮的机械强度,缺口 132开设过少,其润滑效果不佳,因此本实施例中缺口 132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周向均匀分布在环形凸沿13的端面上,增加润滑效果的均匀性。[0024]在满足空套齿轮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本体I具有环形凸沿13的端面上开设有减重槽14,该减重槽14环绕环形凸沿13开设,以减少空调齿轮的重量,进而减少变速器的重量。 本体I具有凸环12的端面上具有一环形光滑平面15,该环形光滑平面15的内径与本体I 轴孔的直径一致,外径小于凸环12内径,以减少滑移齿轮端面与本体I端面接触时产生的磨损。[0025]本汽车变速箱高速空套齿轮可以运用在不同的型号中,这些型号有 WZ38P8. 102A、WZ38P6IF. 118、2P60103241001106、1P60100241002118、1J40100241000115、 2Y10100241000102、WZ38P10. 103-1、WZ38P6. 120、WZ38P5. 120、WZ38P4. 113、 1J60100241001121。[002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27]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I、外轮齿11、凸环12、内轮齿121、环形凸沿13、过油孔131、缺口 132、减重槽14、环形光滑平面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 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包括一外壁均布有若干外轮齿(11)的本体(I),所述本体(I)的一端面上与本体(I)同轴心的具有一凸环(12),该凸环(12)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内轮齿(12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的另一端面上与本体(I)同轴心的具有一环形凸沿(13),在环形凸沿(13)壁上径向开设有若干贯穿环形凸沿(13)的过油孔(13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孔(131)有三个,分别周向均匀分布在环形凸沿(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沿(13)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缺口(1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2)有四个, 分别周向均匀分布在环形凸沿(13)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具有环形凸沿(13)的端面上环绕环形凸沿(13)开设有减重槽(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具有凸环(12)的端面上具有一环形光滑平面(15),该环形光滑平面(15)的内径与本体(I)轴孔的直径一致,外径小于凸环(12)内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空套齿轮由于润滑效果不佳,造成散热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本汽车变速箱高速空套齿轮,包括一外壁均布有若干外轮齿的本体,本体的一端面上与本体同轴心的具有一凸环,该凸环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内轮齿,本体的另一端面上与本体同轴心的具有一环形凸沿,在凸沿壁上径向开设有若干贯穿凸沿的过油孔。本汽车变速箱空套齿轮能够减少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同时散热效果好。
文档编号F16H55/17GK202812114SQ20122046257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朱志传 申请人:浙江大鹏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