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774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各类住宅中排放烟气用的排气道。
背景技术
住宅中通常使用排气烟道来对烟气进行排放,各住户通过主管道上的进气口将室内的烟气经导向管后排入主管道中,再通过主管道集中排出。目前,通常使用的是变压式排气烟道,即通过在主管道内设置变压板或者变压块,实现动压与静压的转换,可以减少串烟串味的现象,但采用此种结构,占据了主管道的较大部分空间,影响了排气量,且仍然可能会出现上层的烟气反入下层住户室内的现象;且导向管内容易积油,油积后可能会经进气口回流,造成污染和火灾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提高了排气量,且避免了积油回流现象的止回式阀体的排气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包括主管道,主管道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导流管,导流管为向上开口的铲状结构,导流管包围在进气口处,导流管与主管道的管壁围成导流道,导流管底部安装有漏油止逆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漏油止逆装置包括阀体和阀片,阀片通过转轴安装在阀体底部,转轴上套接有弹簧,阀体为圆筒形、半圆筒形、方筒形或三角形筒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漏油止逆装置包括阀体和阀片,阀片通过转轴安装在阀体底部,阀片为金属阀片,阀体上与转轴相对的一侧上安装有磁铁,阀体为圆筒形、半圆筒形、方筒形或三角形筒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漏油止逆装置包括阀体和阀片,阀片通过转轴安装在阀体底部,转轴位于阀体底部的对称线上,阀体为圆筒形、半圆筒形、方筒形或三角形筒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漏油止逆装置包括阀体和阀片,阀体为塑料阀体,阀片为塑料阀片,阀片位于阀片底部,阀片一端与阀体底边相连接,阀体为圆筒形、半圆筒形、方筒形或三角形筒结构。所述的导流管底部的管体与主管道的管壁的夹角为10 90°。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通过包围在进气口处的导流管,可以起到变压作用,还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导流管底部设置的漏油止逆装置可以将导流管内的积油及时排出,在不影响变压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排气量,且避免了积油回流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漏油止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5的漏油止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9的漏油止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3的漏油止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管道;2、进气口 ;3、导流管;4、导流道;5、漏油止逆装置;6、阀体;7、阀片;8、转轴;9、弹黃;10、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I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 2,进气口 2处设有导流管3,导流管3为向上开口的铲状结构,导流管3包围在进气口 2处,导流管3与主管道I的管壁围成导流道4,导流管3底部安装有漏油止逆装置5。
漏油止逆装置5包括阀体6和阀片7,阀片7通过转轴8安装在阀体6底部,转轴8上套接有弹簧9,阀体6为圆筒形结构。导流管3底部的管体与主管道I的管壁的夹角为30°。当导流管3内有积油时,积油在重力作用下压下阀片7后落下,随后阀片7在弹簧9的作用下复位,挡住阀体6底部。包围在进气口 2出的导流管3可以起到变压作用,还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设置漏油止逆装置5可以将导流管3内的积油及时排出,避免了积油回流现象。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半圆筒形结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方筒形结构。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三角形筒结构。实施例5:如图1、图3所示,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I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 2,进气口 2处设有导流管3,导流管3为向上开口的铲状结构,导流管3包围在进气口 2处,导流管3与主管道I的管壁围成导流道4,导流管3底部安装有漏油止逆装置5。漏油止逆装置5包括阀体6和阀片7,阀片7通过转轴8安装在阀体6底部,阀片7为金属阀片,阀体6上与转轴8相对的一侧上安装有磁铁10,阀体6为圆筒形结构。导流管3底部的管体与主管道I的管壁的夹角为45°。当导流管3内有积油时,积油在重力作用下压下阀片7后落下,随后阀片7在磁铁10的作用下复位,挡住阀体6底部。[0036]包围在进气口 2出的导流管3可以起到变压作用,还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设置漏油止逆装置5可以将导流管3内的积油及时排出,避免了积油回流现象。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半圆筒形结构。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方筒形结构。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三角形筒结构。实施例9:如图1、图4所示,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I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 2,进气口 2处设有导流管3,导流管3为向上开口的铲状结构,导流管3包围在进气口 2处,导流管3与主管道I的管壁围成导流道4,导流管3底部安装有漏油止逆装置5。漏油止逆装置5包括阀体6和阀片7,阀片7通过转轴8安装在阀体6底部,转轴6位于阀体6底部的对称线上,阀体6为圆筒形结构。导流管3底部的管体与主管道I的管壁的夹角为60°。当导流管3内有积油时,积油在重力作用下压下阀片7后落下,随后阀片7由于自身重力平衡作用而复位,挡住·阀体6底部。包围在进气口 2出的导流管3可以起到变压作用,还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设置漏油止逆装置5可以将导流管3内的积油及时排出,避免了积油回流现象。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半圆筒形结构。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方筒形结构。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三角形筒结构。实施例13:如图1、图5所示,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I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 2,进气口 2处设有导流管3,导流管3为向上开口的铲状结构,导流管3包围在进气口 2处,导流管3与主管道I的管壁围成导流道4,导流管3底部安装有漏油止逆装置5。漏油止逆装置5包括阀体6和阀片7,阀体6为塑料阀体,阀片7为塑料阀片,阀片7位于阀片6底部,阀片7 —端与阀体6底边相连接,阀体6为圆筒形结构。导流管3底部的管体与主管道I的管壁的夹角为70°。当导流管3内有积油时,积油在重力作用下压下阀片7后落下,随后阀片7由于塑料自身的弹性作用而复位,挡住阀体6底部。包围在进气口 2出的导流管3可以起到变压作用,还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设置漏油止逆装置5可以将导流管3内的积油及时排出,避免了积油回流现象。实施例14:[006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半圆筒形结构。实施例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方筒形结构。实施例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 3的不同之处为阀体6为三角形筒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I)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2 ),其特征在于:进气口( 2 )处设有导流管(3 ),导流管(3 )为向上开口的铲状结构,导流管(3)包围在进气口(2)处,导流管(3)与主管道(I)的管壁围成导流道(4),导流管(3)底部安装有漏油止逆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油止逆装置(5)包括阀体(6)和阀片(7),阀片(7)通过转轴(8)安装在阀体(6)底部,转轴(8)上套接有弹簧(9),阀体(6)为圆筒形、半圆筒形、方筒形或三角形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油止逆装置(5)包括阀体(6)和阀片(7),阀片(7)通过转轴(8)安装在阀体(6)底部,阀片(7)为金属阀片,阀体(6)上与转轴(8)相对的一侧上安装有磁铁(10),阀体(6)为圆筒形、半圆筒形、方筒形或三角形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油止逆装置(5)包括阀体(6)和阀片(7),阀片(7)通过转轴(8)安装在阀体(6)底部,转轴(6)位于阀体(6)底部的对称线上,阀体(6)为圆筒形、半圆筒形、方筒形或三角形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油止逆装置(5)包括阀体(6)和阀片(7),阀体(6)为塑料阀体,阀片(7)为塑料阀片,阀片(7)位于阀片(6)底部,阀片(7) —端与阀体(6)底边相连接,阀体(6)为圆筒形、半圆筒形、方筒形或三角形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3)底部的管体与主管道(I)的 管壁的夹角为10 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各类住宅中排放烟气用的排气道,包括主管道,主管道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导流管,导流管为向上开口的铲状结构,导流管包围在进气口处,导流管与主管道的管壁围成导流道,导流管底部安装有漏油止逆装置。带有漏油止逆装置的烟气道通过包围在进气口处的导流管,可以起到变压作用,还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导流管底部设置的漏油止逆装置可以将导流管内的积油及时排出,在不影响变压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排气量,且避免了积油回流现象。
文档编号F16K15/14GK203129537SQ20132011666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4日
发明者冯斌 申请人:冯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