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培养装置及其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224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转培养装置及其轴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应用于回转培养装置,包括第一滚道圈与第二滚道圈,第一滚道圈与回转培养装置的回转体固定连接,第二滚道圈与回转培养装置的固定支座连接,轴承的旋转轴线与回转体的旋转轴线重合,第一滚道圈与第二滚道圈之间设有多个滚动体,且第一滚道圈通过滚动体作用于第二滚道圈的力的方向与轴承的旋转轴线平行。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滚轮来支撑回转体的方式相比较,本方案扩大了支撑面的接触面积,且滚动体在滚道内不容易发生位置变化,使得回转体在旋转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偏斜、颠簸等现象,解决了回转体旋转不平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轴承的回转培养装置。
【专利说明】一种回转培养装置及其轴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培养装置及其轴承。【背景技术】
[0002]回转培养装置在酱油制造、酵素工业等行业经常使用。传统的回转培养装置一般包括中心柱、回转体、回转体外端支撑与回转体内端支撑等结构,回转体上承载有培养的物料。回转体内端支撑一般由安装于回转体上并沿中心柱周向布置的多个滚轮构成,中心柱周向还设置有位于滚轮下方的固定支座;或者滚轮安装于中心柱的外周的固定支座上,由滚轮承托回转体,从而实现旋转运动。由于回转体上承载着培养的重物,所以内端支撑结构显得非常重要。
[0003]现有技术中,由于回转体在旋转过程中,滚轮与支撑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在运动过程中,滚轮的位置容易受重物的压力而发生改变,难以保证多个滚轮形成同一个支撑面,所以会导致回转体旋转时的不平稳、偏斜或颠簸等缺陷,而对每个滚轮的位置进行调试时又比较繁琐,因此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4]此外,少量的曲料会从回转体与中心柱之间的缝隙漏出,由于滚轮无密封措施,所以曲料与其他杂质会影响滚轮的运动,具有腐蚀性的曲料还有可能对滚轮产生腐蚀损坏。
[0005]因此,如何解决回转体旋转不平稳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回转培养装置的轴承,用于解决回转体旋转不平稳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应用于回转培养装置,包括第一滚道圈与第二滚道圈,所述第一滚道圈与所述回转培养装置的回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道圈与所述回转培养装置的固定支座连接,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回转体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滚道圈与所述第二滚道圈之间设有多个滚动体,且所述第一滚道圈通过所述滚动体作用于所述第二滚道圈的力的方向与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平行。
[0008]优选地,所述轴承的滚道的外圈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轴承的滚道的内圈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09]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外圈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轴承的滚道相通的注油孔,所述轴承的内圈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轴承的滚道相通的排油孔。
[0010]优选地,沿所述轴承的径向布置有两圈所述滚动体。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滚道圈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滚道圈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螺栓与所述回转体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滚道圈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滚道圈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和螺栓与所述固定支座连接。[0013]优选地,所述滚动体为圆柱滚子。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回转培养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轴承。
[0015]优选地,还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有所述固定支座,所述第一滚道圈与所述第二滚道圈均为剖分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滚道圈包括第一分半与第二分半,所述第二滚道圈包括第三分半与第四分半。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半与所述第二分半的分割面在所述第一滚道圈的滚道面形成第一分割线,所述第三分半与所述第四分半的分割面在所述第二滚道圈的滚道面形成第二分割线,所述轴承上经过所述第一分割线上任意一点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分割线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轴承上经过所述第二分割线上任意一点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分割线的夹角为锐角。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回转培养装置的轴承,包括第一滚道圈与第二滚道圈,所述第一滚道圈与所述回转培养装置的回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道圈与所述回转培养装置的固定支座连接,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回转体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滚道圈与所述第二滚道圈之间设有多个滚动体,且所述第一滚道圈通过所述滚动体作用于所述第二滚道圈的力的方向与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平行。
[0018]如此设置,由于回转体与第一滚道圈固定连接,第二滚道圈与固定支座固定连接,第一滚道圈通过滚动体作用于第二滚道圈的力的方向与轴承的旋转轴线平行,所以可以保证回转体连同培养的重物的压力通过该轴承作用在固定支座上。当回转体旋转时,由于轴承与回转体之间以及轴承与固定支座之间均为面接触,扩大了支撑面的接触面积,多个滚动体在轴承的滚道内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面,且滚动体在滚道内不容易发生位置变化,所以使得回转体在旋转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偏斜、颠簸等现象。可见,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滚轮来支撑回转体的方式相比较,本方案扩大了支撑面的接触面积,解决了回转体旋转不平稳的问题。
[00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轴承的回转培养装置,该回转培养装置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轴承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轴承的透视俯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回转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轴承的一种第一分割线样式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轴承的另一种第一分割线样式示意图;
[0028]图1至图7中:
[0029]第一滚道圈1、第二滚道圈2、滚动体3、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5、注油孔6、排油孔7、第一螺纹孔8、第二螺纹孔9、第一分半11、第二分半12、第一分割线13、装配螺栓14、轴承15、回转体16、固定支座17、中心柱18、外端支撑1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回转培养装置的轴承,用于解决回转体旋转不平稳的问题。
[00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轴承的透视俯视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方案提供一种轴承,应用于回转培养装置,包括第一滚道圈I与第二滚道圈2,第一滚道圈I与回转培养装置的回转体固定连接,第二滚道圈2与回转培养装置的固定支座连接,轴承的旋转轴线与回转体的旋转轴线重合,第一滚道圈I与第二滚道圈2之间设有多个滚动体3,且第一滚道圈I通过滚动体3作用于第二滚道圈2的力的方向与轴承的旋转轴线平行。
[0034]具体的,第一滚道圈I与第二滚道圈2两者的滚道面组成滚动体3的滚道,第一滚道圈I与回转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回转体连同重物的重量通过第一滚道圈I和滚动体3作用在第二滚道圈2上,第二滚道圈2固定连接于固定支座上。为了承托回转体以及重物的重量,第一滚道圈I上任一点作用于第二滚道圈2的力必须有沿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分力,即轴承滚道面必须与竖直面有夹角,而不能重合,这样就能保证第一滚道圈I作用于第二滚道圈2的合力的方向与轴线平行。为了更好地承载轴向力,需要将滚道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增大,即滚道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越接近90°就越有利于轴承承载重量,当滚道面与竖直面垂直的时候,第一滚道圈I通过滚动体3作用于第二滚道圈2的全部作用力都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所以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本实施例采用了滚道面与竖直面垂直布置的轴承,即推力轴承。
[0035]如此设置,由于回转体与第一滚道圈I固定连接,第二滚道圈2与固定支座固定连接,第一滚道圈I通过滚动体3作用于第二滚道圈3的力的方向与轴承的旋转轴线平行,所以可以保证回转体连同培养的重物的压力通过该轴承作用在固定支座上。当回转体旋转时,由于轴承与回转体之间以及轴承与固定支座之间均为面接触,扩大了支撑面的接触面积,多个滚动体3在轴承的滚道内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面,且滚动体3在滚道内不容易发生位置变化,所以使得回转体在旋转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偏斜、颠簸等现象。可见,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滚轮来支撑回转体的方式相比较,本方案扩大了支撑面的接触面积,解决了回转体旋转不平稳的问题。
[0036]在一种优选方案中,轴承的滚道的外圈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轴承的滚道的内圈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如此设置,双密封的结构可以防止回转体上的物料掉入轴承的滚道内,避免了物料对轴承滚道的堵塞以及对滚动体3和滚道的腐蚀等影响,还可以避免外部的其他杂质进入滚道,保证了轴承可以轻松流畅地转动。
[0037]在一种优选方案中,轴承的外圈一侧设置有与滚道相通的注油孔6,轴承的内圈一侧设置有与滚道相通的排油孔7。如此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轴承进行注油润滑,减小轴承运转的阻力,当然,也可以选用滚道面为固体润滑材料的自润滑轴承。
[0038]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本实施例在沿轴承的径向方向上布置有两圈滚动体3。如此设置,通过增加滚动体3的数量可以增大轴承承载重物的能力,即可以承载更大重量的重物。
[0039]需要说明的是,滚动体3的种类有多种选择,如滚珠、圆柱滚子与圆锥滚子等,由于滚珠与滚道面之间为点接触,而圆柱滚子和圆锥滚子与滚道面之间均为线接触,所以,圆柱滚子与圆锥滚子比滚珠的承载能力更强。优选地,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滚动体3选用圆柱滚子。
[00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滚道圈I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回转体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焊接、铆接或通过螺栓连接等。由于螺栓连接的方式不仅连接可靠,而且方便拆装、操作简便,所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滚道圈I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8,第一滚道圈I通过第一螺纹孔8和螺栓与回转体连接。同样,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滚道圈2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9,第二滚道圈2通过第二螺纹孔9和螺栓与固定支座连接。
[0041]请参照图4至图7,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回转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轴承的一种第一分割线样式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轴承的另一种第一分割线样式不意图。
[00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回转培养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轴承。该回转培养装置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轴承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0043]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回转培养装置设置有中心柱18,有的回转培养装置则没有设置中心柱18,本具体实施例介绍的为设有中心柱18的回转培养装置。具体的,轴承15的第一滚道圈I与回转体16固定连接,轴承15的第二滚道圈2与固定支座17固定连接,回转体16的外圈设置有外端支撑19。
[0044]由于中心柱18 —般与上下楼面均固定,轴承无法从中心柱18的一端套上去安装,所以为了把轴承15安装到该回转培养装置上,就必须将轴承15制作为剖分式结构。具体的,中心柱18设置有固定支座17,第一滚道圈I与第二滚道圈2均为剖分式结构,且第一滚道圈I包括第一分半11与第二分半12,第二滚道圈2包括第三分半与第四分半。当然,轴承15还可以剖分为多块。在装配时,第一分半11与第二分半12通过装配螺栓14进行固定,第三分半与第四分半的固定方式亦可通过螺栓固定。
[0045]而在小型回转培养装置中,或者无中心柱18的回转培养装置中,该轴承15则不需要制造成剖分式结构。
[0046]第一分半11与第二分半12的分割面在第一滚道圈I的滚道面形成第一分割线13,第三分半与第四分半的分割面在第二滚道圈2的滚道面形成第二分割线,优选地,轴承上经过第一分割线13上任意一点的外径与第一分割线13的夹角为锐角,轴承上经过第二分割线上任意一点的外径与第二分割线的夹角为锐角。由于滚动体3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轴承15的分割线的时候,分割线处的缝隙会使滚动体3的滚动受到冲击,为了保证滚动体3在经过该缝隙的时候能够平稳过渡,减小冲击,所以,本具体实施例将分割面的结构设计成上述形式。
[0047]以第一分割线13为例,由于轴承上经过第一分割线13上任意一点的外径与第一分割线13的夹角为锐角,所以,滚动体3在经过该第一分割线13的缝隙时,会以一个锐角的角度从缝隙的一端滚至另一端,而不是与缝隙发生突然地正面冲撞,所以,滚动体3可以平稳地经过第一分割线13,减小了对滚动体3的冲击与磨损。可见,上述外径与第一分割线13所呈的锐角角度越大,即第一分割线13与该外径越接近于垂直,就越有利于滚动体3的平稳滚动。
[0048]分割线的形式也有多种选择,以第一分割线13为例,图6所示的为折线形的第一分割线13,该第一分割线13两端的两段折线可以使得第一分半11与第二分半12的安装固定容易实现定位;图7所示的为直线形的第一分割线13,该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以上两种形式的第一分割线13均可以使滚动体3平稳地度过缝隙。
[0049]第二分割线与第一分割线13的设置方式类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005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应用于回转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滚道圈(I)与第二滚道圈(2),所述第一滚道圈(I)与所述回转培养装置的回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道圈(2)与所述回转培养装置的固定支座连接,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回转体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滚道圈(I)与所述第二滚道圈(2)之间设有多个滚动体(3),且所述第一滚道圈(I)通过所述滚动体(3)作用于所述第二滚道圈(2)的力的方向与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滚道的外圈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所述轴承的滚道的内圈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圈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轴承的滚道相通的注油孔(6),所述轴承的内圈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轴承的滚道相通的排油孔(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承的径向布置有两圈所述滚动体(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道圈(I)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8),所述第一滚道圈(I)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8)和螺栓与所述回转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道圈(2)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9),所述第二滚道圈(2)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9)和螺栓与所述固定支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3)为圆柱滚子。
8.一种回转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有所述固定支座,所述第一滚道圈(I)与所述第二滚道圈(2)均为剖分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滚道圈(I)包括第一分半(11)与第二分半(12),所述第二滚道圈(2)包括第三分半与第四分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转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半(11)与所述第二分半(12)的分割面在所述第一滚道圈(I)的滚道面形成第一分割线(13),所述第三分半与所述第四分半的分割面在所述第二滚道圈(2)的滚道面形成第二分割线,所述轴承上经过所述第一分割线(13)上任意一点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分割线(13)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轴承上经过所述第二分割线上任意一点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分割线的夹角为锐角。
【文档编号】F16C19/38GK203404238SQ20132051420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张欣, 邓嫣容 申请人:佛山市海盈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