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摩擦制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284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安全摩擦制动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轮式制动器配套使用的制动轮。安全摩擦制动轮,包括电动机连接轴、减速机连接轴和制动轮,减速机连接轴和制动轮连接,压板套在电动机连接轴上,压板上设置主动轴端螺栓,主动轴端螺栓可左右移动,压板与电动机连接轴端部之间设置两层摩擦片,制动轮的横截面呈凸字形,制动轮内侧凸出部位于两层摩擦片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维修方便,及时更换摩擦片即可延长联轴器的使用寿命,实现无极调节扭矩,同时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
【专利说明】安全摩擦制动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轮式制动器配套使用的制动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制动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机械设备中,如大型的锻造操作机,锻造装取料机,还有各种不同吨位起重设备,输送车等。作为制动器主要配套使用的制动轮,不得不进行改革,以适用于各种设备的更多要求!在制动器制动的过程中,制动轮要承受整个设备产生的扭矩,如果制动扭矩过大,随时会损坏制动器或制动轮,发生意外事故。如果制动轮本身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就能及时防止因扭矩过大产生的危害。现在,市场上存在一种AQZ型钢球式安全制动轮。这种制动轮,依靠弹簧对钢球顶力,作用在一片带有半球型压盘上来传递两轴之间的扭矩,基本能实现过载保护的作用。但无法实现无极极调节扭矩,且这种联轴器使用寿命短,维修困难,无法做到与制动器普及配套使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即能发挥制动轮制动的作用,又能实现过载保护,实现无极调节扭矩,适用于冲击频繁,工作环境恶劣的安全摩擦制动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安全摩擦制动轮,包括电动机连接轴、减速机连接轴和制动轮,减速机连接轴和制动轮连接,压板套在电动机连接轴上,压板上设置主动轴端螺栓,主动轴端螺栓可左右移动,压板与电动机连接轴端部之间设置两层摩擦片,制动轮的横截面呈凸字形,制动轮内侧凸出部位于两层摩擦片之间。
[0006]具体的,压板与摩擦片之间设置摩擦片压板,摩擦片压板可沿电动机连接轴移动。
[0007]具体的,摩擦片内圆与电动机连接轴之间设置橡胶套。
[000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改变电动机连接轴和减速机连接轴扭矩传递的方式,在两轴之间添加耐磨摩擦片,依靠压板压在摩擦片上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压在摩擦片上的压力可调,通过改变摩擦片与两端压板之间压力,从而改变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实现无极调节扭矩;当传递的扭矩大于摩擦力产生的扭矩时,摩擦片与主动轴端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实现过载保护的作用。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维修方便,及时更换摩擦片即可延长联轴器的使用寿命,实现无极调节扭矩,同时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1]I电动机连接轴2压板3摩擦片压板4制动轮5摩擦片6橡胶套7减速机连接轴8主动轴端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安全摩擦制动轮4,包括电动机连接轴1、减速机连接轴7和制动轮4,减速机连接轴7和制动轮4固定连接,压板2套在电动机连接轴I上,压板2上设置主动轴端螺栓8,主动轴端螺栓8可左右移动,压板2与电动机连接轴I端部之间设置摩擦片压板3和两层摩擦片5,摩擦片压板3位于压板2和摩擦片5之间,摩擦片压板3可在主动轴端螺栓8的挤压下沿电动机连接轴I左右移动,摩擦片5内圆与电动机连接轴I之间设置橡胶套6,制动轮4的横截面呈凸字形,制动轮4的凸出部位于两层摩擦片5之间。
[001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安全摩擦制动轮,包括电动机连接轴、减速机连接轴和制动轮,减速机连接轴和制动轮连接,其特征在于,压板套在电动机连接轴上,压板上设置主动轴端螺栓,压板与电动机连接轴端部之间设置两层摩擦片,制动轮的横截面呈凸字形,制动轮内侧凸出部位于两层摩擦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摩擦制动轮,其特征在于,压板与摩擦片之间设置摩擦片压板,摩擦片压板可沿电动机连接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摩擦制动轮,其特征在于,摩擦片内圆与电动机连接轴之间设置橡胶套。
【文档编号】F16D65/10GK203477137SQ20132052705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郭孝先, 赵开彬 申请人:郭孝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