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483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车辆,所述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导向器,导向器套设在活塞杆上且位于复位弹簧的上方;支撑座,支撑座套设在活塞杆上且位于复位弹簧的下方;以及两个防振套,两个防振套均套设在活塞杆上且分别连接在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两个防振套分别与导向器和支撑座止抵。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通过在支撑座和复位弹簧之间设置防振套,可以有效防止复位弹簧的上下端转动不同步,从而避免车辆转向时发生异响、防止磨损失效,提高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和整车的舒适性,且防振套可以减小复位弹簧与支撑座之间的振动。
【专利说明】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车辆。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转向时,活塞杆相对导向器转动,复位弹簧下端始终与活塞杆一起转动,然而,由于防振套与导向器之间存在摩擦力,复位弹簧上端静止不动;复位弹簧上下端由于扭转产生势能,当复位弹簧转过某个角度,复位弹簧扭力大于防振套与导向器的摩擦力,复位弹簧上端快速转动,回位与下端并齐,复位弹簧释放势能,此时复位弹簧抖动,会产生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的复位弹簧的上下端能够同步转动,不会产生异响。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活塞杆组件的减振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减振器的车辆。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复位弹簧的上方;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复位弹簧的下方;以及两个防振套,所述两个防振套均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所述两个防振套分别与所述导向器和所述支撑座止抵。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通过在支撑座和复位弹簧的下端之间设置防振套,可以有效防止复位弹簧的上下端转动不同步,从而避免车辆转向时发生异响、防止磨损失效,提高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和整车的舒适性,且防振套可以减小复位弹簧与支撑座之间的振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防振套分别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过盈配合。
[0009]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防振套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复位弹簧的相应端与相应的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过盈配合。
[0010]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由所述防振套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向内凹入而形成。
[0011]可选地,所述容纳槽为环形。
[0012]或者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形成为沿所述防振套的轴向螺旋延伸的螺旋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翻边。
[0014]可选地,所述翻边与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减振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的减振器。
[00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0021]图3是图1中所示的活塞杆组件的支撑座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活塞杆组件;
[0024]1:活塞杆;2:复位弹簧;3:导向器;
[0025]4:支撑座;41:翻边;
[0026]5:防振套;51: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31]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图未示出)的活塞杆组件100,减振器的作用是加速缓和并衰减由地面引起的冲击和振动,同时传递作用在车辆(图未示出)的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
[0032]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100,包括活塞杆1、复位弹簧2、导向器3、支撑座4以及两个防振套5。
[0033]参照图1,复位弹簧2套设在活塞杆I上。导向器3套设在活塞杆I上,且导向器3位于复位弹簧2的上方。支撑座4套设在活塞杆I上,且支撑座4位于复位弹簧2的下方。两个防振套5均套设在活塞杆I上,且两个防振套5分别连接在复位弹簧2的上下两端,两个防振套5分别与导向器3和支撑座4止抵。
[0034]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活塞杆I沿上下方向延伸,车辆上下振动时活塞杆I作往复直线运动,复位弹簧2套设在活塞杆I的外周,且复位弹簧2沿活塞杆I的轴向螺旋延伸,复位弹簧2可以减轻车辆转向时侧向力对活塞杆I的有害影响,同时减小车辆转向时的侧倾,极大地减小了转向侧倾的危险,导向器3可以固定连接在减振器内的其它部件上,且活塞杆I的上端可以穿过导向器3,活塞杆I可以相对于导向器3上下移动,导向器3位于复位弹簧2的上方,导向器3和复位弹簧2上端之间设有防振套5,防振套5与复位弹簧2的上端相连,且防振套5的上端面与导向器3的下端面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复位弹簧2与导向器3之间的刚性撞击,复位弹簧2缓冲减振器拉伸时的冲击力及有效地防止减振器复原空程跳动。
[0035]如图1所示,活塞杆I的下端穿过支撑座4,支撑座4位于复位弹簧2的下方,支撑座4可以固定连接在活塞杆I上,支撑座4和复位弹簧2下端之间设有防振套5,防振套5与复位弹簧2的下端相连,且防振套5的下端面与支撑座4的上端面接触,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摩擦力,而且,定义复位弹簧2上端的防振套5与导向器3的摩擦力为F1,复位弹簧2下端的防振套5与支撑座4的摩擦力为F2,可选地,导向器3和支撑座4均为金属件,且两个防振套5均为橡胶件,可以有效减小振动且成本低,此时Fl约等于F2,车辆转向时,活塞杆I相对导向器3转动,支撑座4随活塞杆I转动,复位弹簧2静止或上下端同步转动,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车辆转向异响、磨损失效,提高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和整车的舒适性。
[003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100,通过在支撑座4和复位弹簧2的下端之间设置防振套5,可以有效防止复位弹簧2的上下端转动不同步,从而避免车辆转向时发生异响、防止磨损失效,提高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和整车的舒适性,且防振套5可以减小复位弹簧2与支撑座4之间的振动。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防振套5分别与复位弹簧2的上下两端过盈配合。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示例中,复位弹簧2的上下两端可以分别套设在防振套5的外表面上,此时复位弹簧2的内周横向尺寸小于防振套5的外周横向尺寸,安装时,可以将复位弹簧2的相应端压入相应的防振套5上,安装方便且装配效率高,同时进一步保证了复位弹簧2的上下两端可以同步转动,如图1和图2所示。
[0038]更进一步地,每个防振套5上形成有容纳槽51,复位弹簧2的相应端与相应的容纳槽51的内壁过盈配合。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容纳槽51为环形,容纳槽51由防振套5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向内凹入而形成,容纳槽51形成在防振套5的邻近复位弹簧2中心的一侦L复位弹簧2的相应端与容纳槽51的内壁过盈配合,也就是说,复位弹簧2的内周横向尺寸小于容纳槽51的横向尺寸,此时复位弹簧2与容纳槽51的内壁为紧配合,从而复位弹簧2的相应端可以牢靠地连接在防振套5上。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复位弹簧2的相应端还可以仅与防振套5的邻近复位弹簧2中心的一侧的外周壁过盈配合。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容纳槽51形成为沿防振套5的轴向螺旋延伸的螺旋槽(图未示出),此时螺旋槽可以形成为与复位弹簧2的相应端的端部形状相适配的形状。
[00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座4的上端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翻边41。参照图3,支撑座4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活塞杆I的下端可以穿过通孔,从而支撑座4可以套设在活塞杆I的外周壁上,翻边41为环形,翻边41设在支撑座4的上端,且翻边41沿支撑座4的径向水平向外延伸,从而下方的防振套5的下端面可以支撑在翻边41上,使得支撑座4受力均匀,减小了支撑座4和防振套5之间的磨损,延长了活塞杆组件100的使用寿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外”可以理解为远离支撑座4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内”,即朝向支撑座4中心的方向。可选地,翻边41与支撑座4 一体成型。
[0041]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翻边41还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翻边41沿支撑座4的周向彼此间隔开布置,从而下方的防振套5的下端面可以支撑在多个翻边41上,进一步地,多个翻边41均匀地分布在支撑座4的周向上(图未示出)。
[004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100。
[004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减振器。
[00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杆;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 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复位弹簧的上方;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复位弹簧的下方;以及 两个防振套,所述两个防振套均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所述两个防振套分别与所述导向器和所述支撑座止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防振套分别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振套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复位弹簧的相应端与相应的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由所述防振套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向内凹入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为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形成为沿所述防振套的轴向螺旋延伸的螺旋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与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
9.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器。
【文档编号】F16F9/32GK203743292SQ20132087084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陈佰活, 王刚, 汪正兵, 吕高峰, 叶文周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