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176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中主活塞将缸体分隔成上室和下室。压缩通路和回弹通路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主活塞。第一压缩阀形成第一压缩室,并且下固定器的顶表面朝向所述上室敞开。旁通通路形成在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上。引导组件环绕所述压缩阀的外周面和所述压缩阀的底表面,在高频段紧密地接触所述压缩阀的底表面,以及在低频段朝向所述下固定器向下移动。下盘组件形成所述下固定器中的第二压缩室,同时覆盖所述下固定器的敞开的顶表面,在高频段连通所述第二压缩室与所述下室,以及在低频段由于所述引导组件的向下移动而阻断第二压缩室和所述下室之间的连通。
【专利说明】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并且尤其涉及这样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能够通过实现产生对压力和频率都敏感的阻尼力来改善乘坐舒适度。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悬架系统安装在车辆中,以便通过吸收和阻尼在驾驶期间从道路表面传递至车轴的振动或者冲击来改善乘坐舒适度。作为这种悬架系统之一,使用减震器。
[0003]依据道路表面的条件,减震器根据车辆振动进行操作。此时,由减震器产生的阻尼力根据减震器的操作速度(也即减震器的高或低操作速度)而变化。
[0004]可以根据如何调节由减震器产生的阻尼力的特性来控制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和驾驶稳定性。
[0005]在这方面,现有的频敏减震器或者现有的压敏减震器具有的阀结构可在该功能方面实现类似操作效果。但是,必须独立设置压敏部件和频敏部件。结果,部件的数量增加了很多,生产成本的升高是不可避免的。
[0006]尤其,因为这种问题会产生额外的问题,即增加活塞阀组件的总长度,所以将常规活塞阀组件应用于小型和中等尺寸的车辆时会存在许多限制。
[0007][引用文献列表]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I)韩国专利申请N0.10-2005-0106961
[0010](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申请N0.10-2011-0087171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能够通过实现对压力和频率都敏感的阻尼力的产生来改善乘坐舒适度。
[0012]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通过实现降低装置的整体尺寸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诸如小型和中等尺寸的车辆。
[00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包括:活塞杆,其在缸体内往复运动;主活塞,其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将所述缸体分隔成上室和下室,其中,多个压缩通路和多个回弹通路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主活塞;压缩阀,其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布置在所述主活塞下方,其中,所述第一压缩阀在底表面上形成第一压缩室,所述第一压缩室具有围绕所述活塞杆朝向所述下室的环形形状;下固定器,其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布置在所述压缩阀的下方,其中,所述下固定器的顶表面朝向所述上室敞开;多个旁通通路,所述多个旁通通路从所述主活塞的上侧至所述下固定器的上侧沿着竖直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上;引导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布置在所述压缩阀和所述下固定器之间,其中,所述引导组件环绕所述压缩阀的外周面和所述压缩阀的所述底表面,在高频段紧密地接触所述压缩阀的所述底表面,并且在低频段朝向所述下固定器向下移动;以及下盘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布置在所述引导组件和所述下固定器之间,其中,所述下盘组件形成所述下固定器中的第二压缩室,同时覆盖所述下固定器的敞开的顶表面,在高频段连通所述第二压缩室与所述下室,并且在低频段由于所述引导组件的向下移动而阻断第二压缩室和所述下室之间的连通。
[0014]所述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孔口,其设置在所述压缩阀的底表面上以连通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第一压缩室;以及第二孔口,其设置在所述下固定器的中央部分中以连通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第二压缩室。
[0015]所述第二孔口的通路截面面积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孔口的通路截面面积。
[0016]所述引导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盘、第二盘、第一间隔件、第二间隔件、环支撑件、引导壁以及O形环,所述第一盘具有:由所述活塞杆贯穿的中心;内缘,其接触第一板,所述第一板沿着所述压缩阀的环状凹槽的内缘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周围,所述环状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压缩室;以及外缘,所述外缘紧密地接触所述环状凹槽的外缘的外侧,并且根据从所述旁通通路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中的第一孔口引入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压缩流体量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室的通路,所述第二盘具有由所述活塞杆贯穿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二盘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盘相同,独立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盘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盘和所述第二盘通过它们的弹性变形来协作,所述第一间隔件具有由所述活塞杆贯穿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盘和所述第二盘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盘和所述第二盘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间隔件具有由所述活塞杆贯穿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二间隔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盘和所述下盘组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二盘和所述下盘组件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环支撑件具有的厚度对应于所述第一间隔件并且具有环形形状,其中,所述环支撑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的外缘之间的内缘,所述引导壁沿着所述环支撑件的外缘延伸并且面向所述压缩阀的外周面,所述O形环装配在沿着所述压缩阀的外周表面凹陷的环形安装凹槽中,并且被紧密地支撑至所述弓丨导壁的内周面。
[0017]所述下固定器可以包括:环状第二板,其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周围并且突出成从所述下固定器的中央部分形成阶梯状;以及环状第三板,其突出成从所述下固定器的外缘形成阶梯状,其中,与所述旁通通路连通的所述第二压缩室形成在所述下盘组件的底部外缘与第二板及第三板之间。
[0018]所述下固定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孔口,所述第二孔口在所述第二板的顶表面上从所述下固定器的中央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凹陷,并且连通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第二压缩室。
[0019]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容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压缩室的容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的总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2和图3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根据频率和压力的操作的截面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0:活塞杆150:旁通通路
[0024]200:主活塞201:压缩通路
[0025]202:回弹通路300:压缩阀
[0026]301:第一压缩室310:第一板
[0027]400:下固定器402:第二压缩室
[0028]420:第二板430:第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0]图1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的总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31]为了参考,在图1中,实线箭头代表高速驱动段中的压缩流体的流动,并且虚线箭头代表低速驱动段中压缩流体的流动。
[0032]如图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包括活塞杆100、主活塞200、压力阀300、下固定器400、旁通通路150、引导组件500和下盘组件600。
[0033]活塞杆100在缸体700内往复运动,提供了安装主活塞200、压力阀300、下固定器400、引导组件500和下盘组件600的空间,并且提供了形成旁通通路150的区域。
[0034]主活塞200安装在活塞杆100上。多个压缩通路201和多个回弹通路202在竖直方向上穿过主活塞200。主活塞200将缸体700分隔成上室701和下室702。
[0035]压缩阀300安装在活塞杆100上并且布置在主活塞200的下方。压缩阀300形成位于该压缩阀的底表面上的第一压缩室301。第一压缩室301具有围绕活塞杆100朝向下室702的环形形状。
[0036]下固定器400安装在活塞杆100上并且布置在压缩阀300下方。下固定器400的顶表面朝向上室701敞开。
[0037]多个旁通通路150从主活塞200的上侧至下固定器400的上侧沿着竖直长度方向形成在活塞杆100的外周面上。
[0038]引导组件500安装在活塞杆100上并且布置在压缩阀300和下固定器400之间。引导组件500环绕压缩阀300的外周面和压缩阀300的底表面。在高频段,引导组件500紧密地接触压缩阀300的底表面,并且在低频段,其朝向下固定器400向下移动。
[0039]下盘组件600安装在活塞杆100上并且布置在引导组件500和下固定器400之间。下盘组件600形成下固定器400中的第二压缩室402,同时覆盖下固定器400的敞开的顶表面。在高频段,下盘组件600连通第二压缩室402与下室702,并且在低频段,由于引导组件500的向下移动而阻断第二压缩室402和下室702之间的连通。
[0040]因此,根据本发明,因为以上描述的部件实现了产生对压力和频率都敏感的阻尼力,所以排放曲线图从阶梯形状改变为曲线形状,从而改善乘坐舒适度。
[0041]除了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以下各种实施方式还能够应用于本发明。
[0042]活塞杆100贯穿主活塞200和压缩阀300之间。活塞阀组件进一步包括通过从上方堆叠多个盘251和多个盘252而提供的主盘组件250。
[0043]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旁通通路150的第一和第二孔口 801和802。
[0044]第一孔口 801设置在压缩阀300的底表面上以连通旁通通路150和第一压缩室301。
[0045]第二孔口 802设置在所述下固定器400的中央部分中以连通旁通通路150和第二压缩室402。
[0046]此处,第二孔口 802的通路截面面积设计成大于第一孔口 801的通路截面面积。
[0047]另一方面,如上描述的,下固定器400与下盘组件600形成第二压缩室402,并且包括第二板420和第三板430。
[0048]第二板420设置在活塞杆100的周围,并且以环形形状突出成从下固定器400的中央部分形成阶梯状。
[0049]第三板430以环形形状突出成从下固定器400的外缘形成阶梯状。
[0050]因此,连通旁通通路150的第二压缩室402形成在下盘组件600的底部外缘和第二板420和第三板430之间,并且第二孔口设置在第二板420中。
[0051]具体地,第二孔口 802在第二板420的顶表面上从下固定器400的中央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凹陷,并且连通旁通通路150与第二压缩室402。
[0052]另一方面,优选的是,第一压缩室301的容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压缩室402的容积。
[0053]这么做是为了以如下方式增加阻尼力:在低频段下接收了足够量的压缩流体的状态下,第一压缩室301中接收的压缩流体阻止下盘组件600的敞开,同时挤压引导组件500 (以下将描述)。
[0054]另一方面,如上描述的,在高频段,引导组件500紧密地接触压缩阀300的底表面,以及在低频段其朝向下固定器400向下移动。引导组件500包括第一和第二盘511和512、第一和第二间隔件521和522、环支撑件530、引导壁540以及O形环550。
[0055]活塞杆100贯穿第一盘511的中心,第一盘511的内缘接触第一板310,第一板310沿着环状凹槽的内缘设置在活塞杆100周围,环状凹槽形成压缩阀300的第一压缩室301。
[0056]第一盘511的外缘紧密地接触环状凹槽的外缘的外侧,并且根据从旁通通路150通过设置在第一板310中的第一孔口引入所述第一压缩室301的压缩流体量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形成连通第一压缩室301的通路。
[0057]活塞杆100贯穿第二盘512的中心。第二盘512的形状与第一盘511相同,独立地布置在第一盘511下方,并且第一盘511和第二盘512通过它们的弹性变形来协作。
[0058]活塞杆100贯穿第一间隔件521的中心,第一间隔件521安装在第一盘511和第二盘512之间,使得第一盘511和第二盘512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0059]活塞杆100贯穿第二间隔件522的中心,第二间隔件522安装在第二盘512和下盘组件600之间,使得第二盘512和下盘组件600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0060]环支撑件530是环状构件,其具有的厚度对应于第一间隔件521,并且具有固定在第一和第二盘511和512的外缘之间的内缘。
[0061]引导壁540沿着环支撑件530的外缘延伸,并且面向压缩阀300的外周面。
[0062]O形环550装配在沿着压缩阀300的外周面凹陷的环形安装凹槽320中,并且紧密地支撑至引导壁540的内周面。
[0063]参考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的结构,将结合图2和图3简要描述相应部件在高频段和低频段根据压缩流体的压力的操作。
[0064]首先,在保持小振幅的高频段,如图2所示的,通过活塞杆100的旁通通路150引入的压缩流体不流入第一压缩室301,因为由于第一孔口 801的小截面面积会产生流入阻力。结果,限制了第一压缩室301的压力的增加。
[0065]于是,压缩流体通过第二孔口 801流入第二压缩室402。当流入的压缩流体量增加时,下盘组件600朝向下室702敞开,因而产生了阻尼力。
[0066]另一方面,在保持大振幅的低频段,如图3所示的,通过活塞杆100的旁通通路150引入的压缩流体通过第一孔口 801流入第一压缩室301。当足够量的压缩流体流入第一压缩室301时,由于流入的压缩流体的自身重量以及沿箭头方向施加的压力,使得引导组件500向下移动。
[0067]此时,一部分压缩流体还通过第二孔口 802流入第二压缩室402。
[0068]于是,引导组件500向下移动并且挤压下盘组件600的外缘的上侧,从而增加阻尼力,同时阻断下盘组件600和下室702之间的连通。
[0069]如上描述的,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构思是提供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能够通过实现产生对压力和频率都敏感的阻尼力来改善乘坐舒适度,并且通过实现降低装置的整体尺寸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诸如小型和中等尺寸的车辆。
[0070]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造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0071]通过提供第二压缩室连同具有与活塞杆的旁通通路连通的第一压缩室、引导组件以及下盘组件,利用连通旁通通路的结构来产生对压力和频率都敏感的阻尼力,从而改善乘坐舒适度。
[0072]尤其,能够降低排放,因为设置在主活塞上的主盘和下盘组件的操作段重叠,并且因为下盘组件的操作区域扩大,所以在从低频段到高频段的宽频段内能够产生阻尼力。
[0073]而且,相比于需要单独安装压敏感部件和频敏部件的现有减震器来说,根据本发明的减震器能够产生对压力和频率都敏感的阻尼力,因此,通过实现降低装置的整体尺寸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诸如小型和中等尺寸的车辆。
[0074]尽管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在不偏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0075]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76]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的8月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0.10-2013-009437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所述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包括: 活塞杆,该活塞杆在缸体内往复运动; 主活塞,该主活塞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将所述缸体分隔成上室和下室,其中,多个压缩通路和多个回弹通路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主活塞; 压缩阀,该压缩阀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布置在所述主活塞的下方,其中,所述压缩阀在底表面上形成第一压缩室,所述第一压缩室具有围绕所述活塞杆朝向所述下室的环形形状; 下固定器,该下固定器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布置在所述压缩阀的下方,其中,所述下固定器的顶表面朝向所述上室敞开; 多个旁通通路,这些旁通通路从所述主活塞的上侧至所述下固定器的上侧沿着竖直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上; 引导组件,该引导组件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布置在所述压缩阀和所述下固定器之间,其中,所述引导组件环绕所述压缩阀的外周面和所述压缩阀的所述底表面,并且在高频段紧密地接触所述压缩阀的所述底表面,在低频段朝向所述下固定器向下移动;以及 下盘组件,该下盘组件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并且布置在所述引导组件和所述下固定器之间,其中,所述下盘组件形成所述下固定器中的第二压缩室,同时覆盖所述下固定器的敞开的顶表面,并且在高频段连通所述第二压缩室与所述下室,在低频段由于所述引导组件的向下移动而阻断所述第二压缩室和所述下室之间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该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进一步包括: 第一孔口,该第一孔口设置在所述压缩阀的底表面上以连通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第一压缩室;以及 第二孔口,该第二孔口设置在所述下固定器的中央部分中以连通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第二压缩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孔口的通路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孔口的通路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中,所述引导组件包括: 第一盘,该第一盘具有:由所述活塞杆贯穿的中心;内缘,所述内缘接触第一板,所述第一板沿着所述压缩阀的环状凹槽的内缘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周围,所述环状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压缩室;以及外缘,所述外缘紧密地接触所述环状凹槽的外缘的外侧,并且根据从所述旁通通路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中的第一孔口引入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压缩流体的量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形成与所述第一压缩室连通的通路; 第二盘,该第二盘具有由所述活塞杆贯穿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二盘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盘相同,并且独立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盘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盘和所述第二盘通过它们的弹性变形来协作; 第一间隔件,该第一间隔件具有由所述活塞杆贯穿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盘和所述第二盘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盘和所述第二盘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第二间隔件,该第二间隔件具有由所述活塞杆贯穿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二间隔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盘和所述下盘组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二盘和所述下盘组件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环支撑件,该环支撑件具有的厚度对应于所述第一间隔件并且具有环形形状,其中,所述环支撑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盘的外缘和所述第二盘的外缘之间的内缘; 引导壁,该引导壁沿着所述环支撑件的外缘延伸并且面向所述压缩阀的外周面;以及O形环,该O形环装配在沿着所述压缩阀的外周面凹陷的环形安装凹槽中,并且被紧密地支撑至所述引导壁的内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中,所述下固定器包括: 环状第二板,该环状第二板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周围并且突出成从所述下固定器的中央部分形成阶梯状;以及 环状第三板,该环状第三板突出成从所述下固定器的外缘形成阶梯状, 其中,与所述旁通通路连通的所述第二压缩室形成在所述下盘组件的底部外缘与所述第二板及所述第三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中,所述下固定器进一步包括第二孔口,所述第二孔口在所述第二板的顶表面上从所述下固定器的中央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凹陷,并且连通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第二压缩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容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压缩室的容积。
【文档编号】F16F9/34GK104343879SQ201410273244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任俊爀 申请人:株式会社万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