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2253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现有的一种高压油气分离式后减震器,由于通油道贯穿所述的活塞阀,液压油在上、下油腔之间的流速很快,产生的阻尼力较小,回复过程较快,容易产生冲击力,舒适性较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腔的下部形成一高压气体腔,缸体内腔的中部形成一下油腔,高压气体腔与下油腔之间设有一气活塞;所述缸体的顶部有一开口,缸体内腔紧贴开口处设有密封件,所述的活塞杆贯穿缸体顶部的开口和密封件,密封件与油活塞之间形成一上油腔;油活塞上开有轴向设置的通油道,该通油道为盲孔,其上端直接与上油腔连通,通油道的下端通过一小孔与下油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阻尼力大、舒适性好。
【专利说明】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弹簧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其大多数为金属弹簧和气动弹簧,无阻尼或阻尼小,在工作时易产生冲击力。专利号为0323494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油气分离式后减震器,其由工作缸、活塞阀、油封、导向座、活塞杆等组成,在工作缸的上部设有浮子活塞,浮子活塞的下方为液压油构成的工作缸上腔和下腔,其上、下腔由带活塞杆的活塞阀分离,工作缸下腔下方为油封垫圈和油封,在油封下方还设有导向座和防尘封口垫圈。由于上述专利采用了浮子活塞分离高压油气,使工作缸内油压变化、浮子活塞在高压气体振动下给予补偿,及时消除路面冲击给驾驶员的不适,但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通油道贯穿所述的活塞阀,液压油在上、下油腔之间的流速很快,产生的阻尼力较小,回复过程较快,容易产生冲击力,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阻尼力大、舒适性好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包括缸体、置于缸体内腔中的油活塞和连接在油活塞上的活塞杆,活塞杆的外端位于缸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腔的下部形成一高压气体腔,缸体内腔的中部形成一下油腔,高压气体腔与下油腔之间设有一气活塞;所述缸体的顶部有一开口,缸体内腔紧贴开口处设有密封件,所述的活塞杆贯穿缸体顶部的开口和密封件,密封件与油活塞之间形成一上油腔;油活塞上开有轴向设置的通油道,该通油道为盲孔,其上端直接与上油腔连通,通油道的下端通过一小孔与下油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后的活塞杆回复到初始状态过程中,由于将通油道与下油腔连通的小孔的直径小,使得液压油从上油腔中回到下油腔过程比较缓慢,从而对油活塞及活塞杆的回复产生较大的阻尼力,提高了舒适性。
[0005]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小孔的直径为0.5 — 1.5mm,选用此直径的小孔,确保了液压油从上油腔中回到下油腔的过程比较缓慢。
[0006]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密封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紧贴的上定位圈、橡胶密封圈和下定位圈,位于下定位圈处的缸体内侧设有用于定位的凸块。利用凸块对下定位圈进行定位,利用上、下定位圈对密封圈进行定位。
[0007]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油活塞上设有密封圈,用以加强油活塞与缸体之间的密封。
[0008]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气活塞上设有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上密封圈与下密封圈之间存在一距离。一密封圈主要起导向作用,另一个密封圈主要起密封作用。
[0009]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缸体的底部开有一进气孔,该进气孔内装有一密封销,从进气孔处将高压气体装入高压气体腔内。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回至初始状态时,液压油从上油腔中回到下油腔的过程比较缓慢,阻尼力大、舒适性好;密封件定位好,活塞及活塞杆的动作稳定可靠;结构合理,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结构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所示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置于缸体1内腔中的油活塞4,活塞杆3连接在油活塞4上,活塞杆3的外端位于缸体1外,所述缸体内腔的下部形成一个高压气体腔5,缸体内腔的中部形成一个下油腔6,高压气体腔5与下油腔6之间有一个气活塞2。缸体的顶部有一开口,缸体内腔紧贴开口处设有密封件,所述的活塞杆贯穿缸体顶部的开口和密封件,密封件与油活塞之间形成一个上油腔7。油活塞4上开有一个轴向设置的通油道8,该通油道为盲孔,其上端直接与上油腔7连通,通油道8的下端通过一小孔9与下油腔6连通,小孔9的直径选用0.5 — 1.5mm。
[0015]所述的密封件由从上到下依次紧贴的上定位圈10、橡胶密封圈11、下定位圈12组成,所述的密封橡胶圈11为Y形橡胶密封圈,位于下定位圈12处的缸体内侧形成凸块13(一圈上6个,均布),用于对下定位圈12的限位。油活塞4上装有密封圈,气活塞2上装有一个上密封圈14和一个下密封圈15,上密封圈14与下密封圈15之间有一距离。
[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处于初始状态时(即未工作状态),油活塞4靠着下定位圈12,上油腔7的体积为零,液压油与空气都在下油腔6中,高压气体腔5中充着高压气体。当活塞杆3外端受到外力时,压力使活塞杆3带着油活塞4向下运动,此时油活塞4通过其与气活塞2间的液压油将压力传递给气活塞2,迫使气活塞2作向下运动的同时压缩高压气体腔中的高压气体,由于高压气体对气活塞2向下运动的阻力及活塞阀4向下运动时对下油腔6中的液压油与空气产生的压强,迫使下油腔6中的空气先通过活塞阀4上的小孔及通油道进入上油腔7中,随后液压油也随着通过小孔及通油道进入上油腔7中,直至高压气体对气活塞2的压力与外力对活塞杆的压力平衡。当撤去作用在活塞杆3上的外力时,高压气体迫使气活塞2向上运动,此时在下油腔6中液压油与空气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油腔7中液压油与空气所受到的压强,两者间的压强差使得上油腔7中的液压油与空气先后通过通油道和小孔回到下油腔6,最后气活塞2带着活塞杆向上运动回到初始状态。在回复到初始状态过程中,由于将通油道8与油活塞4连通的小孔9的直径很小,使得液压油与空气从上油腔7中回到下油腔6中的过程比较缓慢,从而对油活塞4及活塞杆3的回复产生较大的阻尼力。
[001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包括缸体(I)、置于缸体内腔中的油活塞(4)和连接在油活塞上的活塞杆(3),活塞杆(3)的外端位于缸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腔的下部形成一高压气体腔(5),缸体内腔的中部形成一下油腔¢),高压气体腔(5)与下油腔(6)之间设有一气活塞(2); 所述缸体(I)的顶部有一开口,缸体内腔紧贴开口处设有密封件,所述的活塞杆(3)贯穿缸体顶部的开口和密封件,密封件与油活塞(4)之间形成一上油腔(7); 油活塞(4)上开有轴向设置的通油道(8),该通油道(8)为盲孔,其上端直接与上油腔(7)连通,通油道⑶的下端通过一小孔(9)与下油腔(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9)的直径为0.5 — 1.5mm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紧贴的上定位圈(10)、橡胶密封圈(11)和下定位圈(12),位于下定位圈处的缸体内侧设有用于定位的凸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活塞(4)上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活塞(2)上设有上密封圈(14)和下密封圈(15),上密封圈(14)与下密封圈(15)之间存在一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双向互动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缸体(I)的底部开有一进气孔,该进气孔内装有一密封销(16)。
【文档编号】F16F9/36GK204127191SQ201420548334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林海斌 申请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