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0364发布日期:2019-03-19 23:2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阀体被设置在车辆的前方或后方或车宽侧的车辆用变速器,其中,所述阀体被设置在变速器内并对被供给至油压作动器等处的油压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实现了如下技术,即,在车载状态下于变速器的前方或后方、或者车宽侧配置有阀体,并以覆盖该阀体的方式而连接有阀体盖(侧盖)。例如专利文献1的变速器(transmission)即为其一个示例。在专利文献1的变速器中,相对于变速机构而在车辆前方侧配置有阀体11,并以覆盖该阀体11的方式而连接有作为变速器箱1的一部分的油底壳3(阀体盖、侧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61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420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从改善耗油率的观点出发,降低包含电磁阀的油压控制装置的流量消耗的技术正在发展。作为降低油压控制装置的流量消耗的方法,可列举出使包含电磁阀的阀的阀间隙减小的方法。在以这种方式来减小阀间隙时,在异物侵入到油压电路内的情况下,阀门胶粘的发生将变得显著。因此,油压控制装置内的粗滤器的过滤效率的提高变得重要。在此,为了在确保粗滤器的过滤效率的同时抑制油泵的损耗,而需要增大粗滤器。然而,随着变速器的小型化,存在当粗滤器变大时向变速器的装载变得困难的课题。

本发明为以上文的情况为背景而被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阀体被配置于车辆的前侧或后侧、或者车宽侧的车辆用变速器中提高粗滤器的装载性的车辆用变速器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第一发明的主旨的特征在于,(a)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其在车载状态下,以与覆盖前方或后方、或者车宽方向的侧面的侧盖相邻的状态而相对于该侧盖平行地配置有阀体,并且,该侧盖与变速器箱连接,其特征在于,(b)在所述阀体的所述侧盖侧具备电磁阀,(c)在从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箱和所述侧盖的接合面而平行且水平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用于去除工作油中的异物的粗滤器以与所述电磁阀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侧盖与所述阀体之间,(d)在所述粗滤器上,于与油面相比靠铅直上方处设置有用于使工作油流入的流入部。

此外,作为第二发明的主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中,(a)在所述侧盖与所述粗滤器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b)在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过滤用的过滤器,(c)在所述粗滤器上,于与所述油面相比靠铅直下方处设置有流出部,(d)从所述流入部流入到所述第一空间内的工作油穿过所述过滤器而从所述流出部流出,(e)从所述流出部流出的工作油经由所述阀体而被供给至需要润滑的各个部件处。

此外,作为第三发明的主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中,(a)在所述侧盖于所述粗滤器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b)在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过滤用的过滤器,(c)在所述粗滤器的铅直方向上,于与所述流入部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油流出孔,(d)从所述流入部流入到所述第一空间内的工作油穿过所述过滤器而从所述油流出孔流出,(e)从所述油流出孔流出的工作油被排出至所述变速器箱侧的第二空间内。

此外,作为第四发明的主旨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发明或者第三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中,(a)所述过滤器被设置在铅直方向上,通过将所述过滤器设置在铅直方向上从而使所述第一空间被分割为两个空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由于在侧盖与阀体之间,利用通过在阀体的侧盖侧设置电磁阀所形成的空间,并在与该电磁阀不发生干涉的位置处配置粗滤器,因此能够在侧盖不向外部侧扩大的条件下配置粗滤器。此外,由于工作油的流入部被配置在与粗滤器的油面相比靠铅直上方处,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了重力的过滤,从而能够降低工作油的油压损耗(压损)。

此外,根据第二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由于流入到第一空间内的工作油穿过过滤器而从被设置在与油面相比靠铅直下方处的流出部流出,进而经由阀体而被供给至主要润滑部件处,因此使通过过滤器而被过滤了的工作油被供给至主要润滑部件处。在此,由于流入部被设置在铅直方向上与油面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实现利用了重力的过滤。

此外,根据第三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由于流入到第一空间内的工作油穿过过滤器而从油流出孔流出,且被排出至变速器箱侧的第二空间内,因此使通过过滤器而被过滤了的工作油被排出并贮存在变速器箱侧的第二空间内。在此,由于流入部被设置在铅直方向上与油流出孔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实现利用了重力的过滤。

此外,根据第四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由于所述过滤器被设置在铅直方向上,因此所述第一空间在铅直方向上被分割为两个空间,从而即使在从流入部流入到第一空间内的工作油因重力而向铅直下方移动过渡期内,工作油内的异物也会通过过滤器而被有效地去除。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作为适当地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的一部分、具体而言为作为车辆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阀体向变速器箱连接的连接结构。

图2为表示在图1中于阀体与侧盖之间配置有粗滤器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3为表示在图1中于阀体与侧盖之间配置有粗滤器的其他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图被适当地简化或改变,并且各部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不一定被准确地描绘出。

实施例

图1图示了作为适当地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1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为作为车辆用变速器10的油压控制装置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阀体12向变速器箱14连接的连接结构。图1(a)图示了在车辆用变速器10的变速器箱14内连接着阀体12的状态。图1(b)为从箭头标记A方向对图1(a)进行观察的向视图,并且图示了对阀体12进行覆盖的侧盖16已被拆下的状态。图1(c)表示侧盖16。图1(d)表示图1(b)的B-B截面。

如对图1(a)、(b)进行说明,则阀体12具有大致正方体形状,并在车载状态下以在车辆前方侧与覆盖该阀体12的侧盖16相邻的状态而配置。此外,阀体12的长度方向(最长的部位)以相对于铅直方向而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即,阀体12以纵置状态而被配置。

阀体12在形成于铅直方向的两端以及车宽方向的两端处的阶梯部的接合面与形成于变速器箱14侧的阶梯部的接合面相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11个)螺栓18而被结合。

在阀体12的车辆前方侧、即与侧盖相邻的一侧具备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电磁阀20。电磁阀20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并以其长度方向相对于地面而水平的方式被配置。即,电磁阀20相对于被纵置的阀体12而以横向被配置。如此,通过使电磁阀20相对于地面而水平地配置(横置),从而由重力所造成的影响、即由重力所导致的阀体误动作受到抑制。此外,各电磁阀20以在铅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配置。而且,各电磁阀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从阀体12向侧盖16侧突出设置的突部22相连接。

如图1(c)所示,侧盖16具有有底的盆形形状,并且在形成于其外边缘处的接合面16a与形成于变速器箱14上的接合面14a相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多个螺栓24而被结合。

各电磁阀20以横置的方式而在铅直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各电磁阀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在从铅直方向进行观察时被对齐。由此,在电磁阀20的两端与侧盖16的外边缘之间形成有由虚线所示的空间26、28。该空间26、28均具有在铅直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在该空间26内配置有用于去除异物的粗滤器。详细而言,在从相对于变速器箱14与侧盖16的接合面14a、16a而平行且水平的方向(沿着与包含图1(d)的点C的接合面14a、16a平行的面进行观察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如单点划线所示,粗滤器以与电磁阀2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被配置。换言之,在铅直方向上进行观察时,粗滤器被配置在与电磁阀20不重叠的位置处。另外,由于在电磁阀20的端部与侧盖16的外边缘之间需要用于配置将阀体12连接到变速器箱14上的螺栓18的空间,因此形成有空间26、28。

在图2中,图示了在形成于阀体12与侧盖16之间的空间26内配置有粗滤器30a的一个方式。图2(a)与图1(a)相对应,图2(b)图示了与图2(a)相对应的油压电路。在图2(a)中,在与图1(b)的空间2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粗滤器30a。从该图2(a)也可以看出,在从相对于变速器箱14与侧盖16的接合面14a、16a而平行且水平的方向(沿着与包含图2(a)的点D的接合面14a、16a平行的面进行观察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如单点划线所示,粗滤器30a以与电磁阀2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侧盖16和粗滤器30a分别由树脂部件构成。粗滤器30a具有在铅直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的盆形形状,并且其开口侧通过例如未图示的螺栓而被一体地连接在侧盖16上。而且,在侧盖16与粗滤器30a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31。

在粗滤器30a的铅直方向上与油面(油水平面)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使工作油如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从阀体12向所述第一空间31内流入的流入部32。图2(b)概要性地图示了在图2(a)中所应用的油压电路的一部分。将通过油泵33而被汲取上来的工作油的油压作为原压而生成管道压力,并被供给至变速器1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油压作动器等处。此外,油压的一部分在被调压为低压之后被供给至阀体12内的润滑油路中,并且该润滑油路的工作油经由阀体12而从粗滤器30a的流入部32被供给。

此外,在粗滤器30a的铅直方向上与油面(油水平面)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使穿过过滤器36(滤材)而被过滤了的工作油如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向阀体12流出的流出部34。从流出部34流出的工作油经由阀体12而被供给至需要润滑的主要润滑部件处,并被利用于各部件的润滑中。

由于通过以上述方式而使侧盖16和粗滤器30a一体化(粗滤器一体盖)从而在侧盖16与粗滤器30a之间无需设置间隙,因此能够增大粗滤器30a的配置空间。即,由于能够增大粗滤器30a的体型,因此能够实现粗滤器30a的强度的提升以及过滤性能的提高。此外,通过从阀体12流通低压的工作油,从而侧盖16以及粗滤器30a在强度上较为有利,由此也能够将侧盖16以及粗滤器30a的板厚(树脂板厚)设为较薄。

此外,通过将流入部32设置在粗滤器30a的铅直方向上与油面(油水平面)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并使工作油从该位置流入,从而能够实现利用了重力的过滤,由此也会降低工作油的油压损耗(压损)。其结果为,能够减小油泵的泵功。此外,过滤器36在第一空间31内于铅直方向上被设置为长条状,并且通过过滤器36而使第一空间31被分割为在铅直方向上较长的两个空间。在此,由于工作油在穿过由该过滤器36所形成的两个空间时被过滤,并且,流入到第一空间31内的工作油因重力而向铅直下方移动,从而即使在该过渡期内,工作油内的异物也会通过被设置在铅直方向上的过滤器36而被去除,因此提高了由过滤器36实施的过滤的效率。

在图3中,示出了在阀体12与侧盖16之间的空间26内配置有粗滤器30b的其他的方式。图3(a)与图1(a)相对应,图3(b)表示与图3(a)相对应的油压电路。在图3(a)中,在与图1(b)的空间26相对应的位置处配置有粗滤器30b。从该图3(a)也可知,在从相对于变速器箱14与侧盖16的接合面14a、16a而平行且水平的方向(沿着与包含图3(a)的点E的接合面14a、16a平行的面进行观察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如单点划线所示,粗滤器30b以与电磁阀20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关于粗滤器30b也同样地由树脂部件构成。粗滤器30b具有在铅直方向上被形成为长条状的盆形形状,并且其开口侧通过例如未图示的螺栓而一体地被连接在侧盖16上。而且,在侧盖16与粗滤器30b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31。

在粗滤器30b的铅直方向上与油面(油水平面)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使工作油如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从阀体12向所述第一空间31内流入的流入部32。图3(b)概要性地图示了在图3(a)中所应用的油压电路的一部分。将通过油泵33而汲取上来的工作油的油压作为原压而生成管道压力,并被供给至变速器10所具备的油压作动器等中。此外,油压的一部分在被调压为低压之后,经由从阀体12内的润滑油道分支出的旁通油道而被供给至粗滤器30b的流入部32中。

此外,在粗滤器30b的铅直方向上与流入部32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油流出孔38。因此,从流入部32流入的工作油在穿过过滤器36而被过滤了之后,如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从油流出孔38被排出,并且,如图3所示,从油流出孔38流出的工作油被贮存于形成在变速器箱14侧的第二空间内。

由于通过以上述方式而使侧盖16与粗滤器30b一体化,从而在侧盖16与粗滤器30b之间无需设置间隙,因此能够增大粗滤器30b的配置空间。即,由于能够增大粗滤器30b的体型,因此能够实现粗滤器30b的强度提升以及过滤性能的提高。此外,通过使在从润滑油道分支出的旁通油道中流通的工作油向粗滤器30b流动,从而能够与图2的在前述的润滑油道中流通的工作油相比而流通有更为低压的工作油。因此,侧盖16以及粗滤器30b在强度上变得更加有利,由此也能够将侧盖16以及粗滤器30b的板厚(树脂板厚)设为更薄。

此外,通过将流入部32设置在粗滤器30b的铅直方向上与油面(油水平面)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并从该位置供给工作油,从而能够实现利用了重力的过滤,由此也会降低工作油的油压损耗(压损)。此外,由于通过使工作油从粗滤器30b的整个侧面流出从而在粗滤器内部(第一空间31)油压积滞变少,因此能够实现有效的过滤,并且在强度上也较为有利。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侧盖16与阀体12之间,利用通过在阀体12的侧盖16侧设置电磁阀20所形成的空间26,并在该空间26内与电磁阀20不发生干涉的位置处配置粗滤器30a、30b,因此能够在侧盖16不向外部侧扩大的条件下配置粗滤器30a、30b。此外,由于工作油的流入部32被配置在与粗滤器30a、30b的油面相比靠铅直上方处,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了重力的过滤,从而能够降低工作油的油压损耗(压损)。

以上,虽然基于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应用在其他的方式中。

例如,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阀体被设置在车辆的前方,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在阀体被设置于车辆后方或车宽方向的一端处的结构中。

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在空间26内设置有粗滤器30a、30b,但也可以在空间28侧设置粗滤器30a、30b。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形成有空间26及空间28这两个空间,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在仅形成任意一个的空间的结构中。

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侧盖16以及粗滤器30a、30b均由树脂部件形成,但本发明并非必须限定于此。

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粗滤器30a、30b在铅直方向上被形成至侧盖16的上下外边缘附近,但并非必须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铅直方向的一部分上形成粗滤器30a、30b。

另外,上述的内容仅为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以添加了各种改变、改良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符号说明

10:车辆用变速器;

12:阀体;

14:变速器箱;

16:侧盖;

20:电磁阀;

30a、30b:粗滤器;

32:流入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