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666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针对防水布结构的顶棚框架的滑架的辊子,特别是托辊,包括两个具有球体的球轴承套圈、至少一个内轴瓦和一个分配给两个球轴承套圈的外轴瓦。



背景技术:

由实践已知具有双排球轴承的托辊,亦即,其中设有至少一个内轴瓦和一个分配给两个球轴承套圈的外轴瓦的两个具有球体的球轴承套圈。球轴承套圈、至少一个内轴瓦和一个外轴瓦均围绕辊子轴同心布置并共同形成一个滚动轴承,其中这个至少一个内轴瓦具有用于连接元件(如螺钉或类似元件)的圆柱形插口,其中这个外轴瓦包括用于径向支撑在导引装置上的居中周面。如果这个导引装置并非构建为扁平导轨,则需要将与导引装置互补的周向轮廓压紧至这个外轴瓦,这个周向轮廓不仅支撑在外轴瓦的外周上,而且支撑在这个外轴瓦的两个端侧上。所产生的辊子相当厚,因而要求导引装置与某一部件间的距离相当大,辊子相对这个部件可动。此外,已知辊子所使用的是所谓的深沟球轴承,其基本上在辊子的平面内传递作用力,但无法沿辊子轴的垂直于这个平面的轴向方向传递大于在辊子的竖直平面内所传递的作用力的约5%的作用力。因此,虽然能将这类辊子用作托辊,但在还需要传递横向力的情况下,则会迅速超过已知辊子的负载极限。

DE 20 2013 005 565 U1描述一种防水布悬挂装置,在这个防水布悬挂装置上拧紧或铆接有一个托辊,其中球轴承套圈将与扁平导轨相匹配的外轴瓦与内轴瓦以滚动轴承的方式耦合,其中这个内轴瓦可以通过这个外轴瓦的端侧而有所延长,以便形成间隔元件。在此情况下,通过插在内轴瓦的相对的一侧上的螺钉将具有螺纹孔的销件固定在防水布悬挂装置的底板上。这种已知防水布悬挂装置的缺点是,辊子几乎无法沿垂直于辊子平面的方向传递作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针对防水布结构的顶棚框架的滑架的辊子,特别是托辊,所述辊子可以沿垂直于所述辊子的延伸平面的方向可靠地传递作用力。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辊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用于针对防水布结构的顶棚框架的滑架的辊子,特别是托辊,包括两个具有球体的球轴承套圈、至少一个内轴瓦和一个分配给两个球轴承套圈的外轴瓦,所述球轴承套圈、至少一个内轴瓦和一个外轴瓦均围绕辊子轴同心布置并形成一个滚动轴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具有优选呈圆柱形的用于连接元件的插口,且其中所述外轴瓦包括用于径向支撑在导引装置上的居中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以角接触球轴承的方式倾斜地支撑所述两个球轴承套圈中的每个的球体。

这样就有利地提供一种辊子,其中可以通过这两个球轴承套圈的球体将作用于外轴瓦的径向作用力,即沿辊子轴的方向具有分量的作用力,分别导入至少一个内轴瓦,而不会将辊子损毁。通过选择以角接触球轴承的方式倾斜地进行支撑,来将沿轴向有效的作用力吸收相对传统的深沟球轴承至少增加一倍,优选增加两倍或三倍。因此,所述辊子不仅可以用作托辊,而且还可以沿辊子轴的方向实现导引,特别是在所述辊子如上文所述构建有法兰区段的情况下。

根据有益方案,两个球轴承套圈的球体分别从一个倒圆的环绕式轨道区域出发支撑在所述外轴瓦的内侧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的外侧的一个延长部上。这样就既能在球轴承套圈的平面中通过这个球轴承套圈的球体传递作用力,又能以垂直于这个平面的分量进行传递,因为通过这些倒圆的环绕式轨道区域导入或吸收相应的作用力。

在此情况下,根据有益方案,在所述外轴瓦的内侧的指向所述辊子轴的延长部上设有用于两个球轴承套圈的球体的环绕式轨道区域,以便将两个球体套圈支撑在一个延长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针对防水布结构的顶棚框架的滑架的辊子,特别是托辊,包括两个具有球体的球轴承套圈、至少一个内轴瓦和一个分配给两个球轴承套圈的外轴瓦,所述球轴承套圈、至少一个内轴瓦和一个外轴瓦均围绕辊子轴同心布置并形成一个滚动轴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具有优选呈圆柱形的用于连接元件的插口,且其中所述外轴瓦包括用于径向支撑在导引装置上的居中周面,其中所述外轴瓦具有轴向包围所述居中周面的法兰区域,所述法兰区域与所述居中周面相比径向地与所述辊子轴间隔更远的距离。

这个辊子不仅能够借助居中周面在扁平导轨上,例如在横截面呈矩形的扁铁的窄边上滚动,而且也能够借助轴向包围这个居中周面的以环绕的方式设在这个居中周面两侧的法兰区域在其间对导轨进行定中心,进而避免这个导轨沿辊子轴的方向下滑。因此,这些法兰区域有利地围住具有导轨的部件,进而限制供居中周面相对这个导轨沿辊子轴的方向来回运动的间隙。因而在辊子的主要任务方面,即作为托辊竖直地导入作用力,所述辊子同时也是针对导轨的导引元件,所述辊子可以沿这个导轨运动。在此情况下,辊子采用窄型方案且具有辊子高度与辊子宽度的有利比例,以便通过球轴承套圈将极大的作用力导入辊子,而辊子为此不需要要求导轨与容器(辊子可以沿这个容器移动)间的较大距离。

所述法兰区域优选具有相背离的端侧,所述端侧分别与所述外轴瓦的端侧中的一个对准。在此情况下,外轴瓦的端侧布置在垂直于辊子轴的平面内,法兰区域的相背离的端侧延长所述外轴瓦的端侧。这样就有利地使得沿辊子平面的方向延长外轴瓦的法兰区域不会沿辊子轴的轴向突出于所述外轴瓦的端侧,从而实现小体积的辊子。

根据有益方案,所述法兰区域具有相向的端侧,所述端侧可以位于彼此平行的平面中,从而通过所述法兰区域的相向的端侧明确地限制所述居中周面。不过特别优选采用某一构造,其中,所述法兰区域的相向的端侧与垂直于所述辊子轴的平面形成某一角度,所述角度有益地以入射角和出射角的方式采用相同的构建方案,使得这些相向的端侧形成斜面,其使得辊子例如在导轨变形且辊子由此被抬起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特定的负载下借助这些法兰区域中的一个的端侧到达导轨。这样就同时确保辊子以以下方式自动定中心:居中周面在导轨上展开。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采用法兰区域的相向的端侧的倒圆形式。

一种特别有利的布置方案在于,两条延长所述相向端侧的直线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的区域中相交。在此情况下,所选择的顶角既不过陡,以便实现合理的过渡区,又不过于平缓,以便足够可靠地限制导轨。

根据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法兰区域为所述外轴瓦的一体式组成部分,使得所述外轴瓦的整个周边同时为辊子的轮廓。

根据有益方案,所述两个法兰区域在其最宽的位置上小于所述外轴瓦的宽度的40%。这样就确保居中周面至少为外轴瓦的宽度的60%并且可靠地保障作用力在辊子平面内的基本传递。在此情况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两个法兰区域在其最窄的位置上小于所述最宽位置的宽度的三分之二。这样就实现某一在导轨中对辊子进行定中心的有利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两个法兰区域就直径而言以某一距离突出于所述居中周面,所述距离小于所述居中周面的宽度。但所述径向突出优选大于所述两个法兰区域在其最宽的位置上的共同宽度。

根据有益方案,所述居中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球轴承套圈的球体的两倍直径。通过使用两个具有相应较大尺寸的球体的球轴承套圈,在辊子的平面内实现可靠的滚动和有利的力传递。

所述居中周面距所述辊子轴的半径有利地大于所述轴瓦的宽度。这样就实现扁平且稳定的辊子,其易于在导轨上滚动。

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的外周优选大于至少所述外轴瓦沿所述辊子轴的方向的宽度,且根据有益方案,也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沿所述辊子轴方向的宽度。这样就一方面实现用于连接元件的较大插口,另一方面可以设置用于球体套圈的较大球体。

优选地,所述外轴瓦关于所述辊子轴旋转对称。这样就能以成本较低的方式制造外轴瓦,例如制作为旋转部件。此外,根据有益方案,所述外轴瓦关于垂直于所述辊子轴的平面镜像对称,因而尚未确定随后将所述外轴瓦的哪一侧用作外侧,将哪一侧用作辊子的内侧。

所述球轴承套圈的球体的直径优选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的径向厚度。这样就实现球体的良好滚动条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同时还采用薄壁式构建方案并且实现较大的插口。同时有利地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具有较小的质量。

根据一种有利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的厚度以一个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外轴瓦的厚度。这样就首先有利地实现以下内容:可以将构建为铆钉的连接元件例如铆接在至少一个内轴瓦的仅在辊子的一侧上突出的凸起上。还可以使用结构特别简单的连接元件。

所述插口可以具有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元件的头部部分的凹陷,这样就特别是使得所述连接元件在插口中不会转向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

就辊子而言,特别优选地,所述外轴瓦的最小径向厚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的最大径向厚度。这样就能将相当大的作用力导入这个外轴瓦。

根据有益方案,所述连接元件为铆钉或螺栓,其头部至少部分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内轴瓦的端侧上。这个螺栓可以具有居中的凹槽,其配设有内螺纹,以便将另一螺栓拧入这个凹槽。

特别有利地采用辊子的一种设计方案,其中设有两个内轴瓦,分别在相对的侧面上将所述内轴瓦压入所述外轴瓦。这样就实现辊子的特别简单的结构和可靠的滚动。

根据有益方案,所述邻近的球轴承套圈的邻近球体基本无间隙地沿所述辊子轴的方向间隔一定距离,从而产生较小的辊子间隙并且在不扭转球轴承套圈的情况下通过至少一个内轴瓦支撑导入外轴瓦的沿所述辊子轴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

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特别有利的辊子构造:所述辊子的高度约为所述外轴瓦的厚度的三倍,且大约为所述辊子的厚度。这样就能将窄型辊子和导引这个辊子的导轨布置在某一容器近旁,这个辊子可以沿这个容器移动。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改进方案和优点参照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以及从属权利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辊子的优选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构建为托辊33的用于针对防水布结构的顶棚框架的滑架的辊子的横截面。托辊33构建为围绕辊子轴309的滚动轴承,并且具有覆盖辊子33的宽度的外轴瓦301,还具有两个内轴瓦,即一个指向外侧的内轴瓦302和一个指向内侧的内轴瓦303。在外轴瓦301与内轴瓦302、303之间布置有两个球体套圈,即一个朝外的球体套圈304和一个朝内的球体套圈305。从球体套圈304中,示出两个球体304a和一个将这些球体304a保持一定距离的间隔件304b,从球体套圈305中,示出两个球体305a和一个间隔件305b。这两个内轴瓦302、303并排布置且被压入外轴瓦301的内部,使得这两个内轴瓦302、303的宽度与外轴瓦301的宽度相同。这两个内轴瓦302、303形成同一内轴瓦装置。

这两个内轴瓦302、303在辊子轴309的区域中定义供分级的螺栓307插入的圆柱形插口306,所述螺栓的头部307a支撑在朝外的内轴瓦302的朝外的端侧上。在朝内的内轴瓦303的朝内的端侧上还布置有衬片308,其也可以与朝外的内轴瓦303一体成型。螺栓307在其背离头部307a的末端上具有中心盲孔307b,其配设有内螺纹,用来拧入用于将辊子33连接支承件,特别是滑架的支承件的螺栓。内轴瓦302、303、球体套圈304、305和外轴瓦301均围绕辊子轴309同心布置,这个辊子轴同时形成插口306的圆柱轴。

外轴瓦301的径向周边具有居中周面311,其用于将辊子33径向支撑在未绘示的导引装置上。在居中周面311的两侧,外轴瓦301包括与外轴瓦301一体成型的轴向(即沿辊子轴309的方向)包围居中周面311的法兰区域312、313,这些法兰区域与居中周面311相比径向地与辊子轴309间隔更远的距离,使得居中周面311和法兰区域312、313的相向的端侧312a、313a从三个侧面包围导引装置的区域。可以看出,这两个相向的端侧312a、313a与垂直于辊子轴的平面,如两个球体套圈304、305间的平分线形成某一角度并且共同定义顶角α,这个顶角为30°至50°,在此方案中约为40°。延长法兰区域312、313的这两个相向的端侧312a、313a的直线通过所选的顶角α在某一点相交,这个点与辊子轴309间隔一定距离且大约处于两个内轴瓦302、303所占据的区域中。法兰区域312、313的相背离的端侧312b、313b分别与外轴瓦301的端侧中的一个对准。上述方案的优点是,也适于在侧面上包围导轨(居中周面311沿这个导轨展开)的法兰区域312、313不会增大辊子33的宽度。

可以看出,法兰区域312、313的相背离的端侧312b、313b间的与两个内轴承套圈302、303的宽度重合的距离,同时定义辊子33的宽度D1,这个宽度例如为14mm。这两个法兰区域312、313彼此间的同时形成外轴瓦301的居中周面311的宽度D2的距离如此设定,使得居中周面311的宽度D2大于这两个法兰周面312、313的宽度总和并且在此方案中约为8.5mm。

还可以看出,法兰区域312、313的同时定义辊子33的高度H1的最大直径为宽度D1的三倍且约为42mm。居中周面311的直径可以识别为尺寸H2且为34mm,使得法兰区域312、313的径向突出为8mm,因而仅略小于居中周面311的宽度D2。

此外,可以看出,法兰区域312、313的顶端被倒圆且具有较小的半径。因此,在将托辊33从导轨取出时,将所述导轨的损伤考虑在内。

内轴瓦302、303和外轴瓦301的两个端侧均被隐藏球体套圈304、305的阻止水和污物渗入的覆盖件320封闭。

还可以看见,螺栓307的外径等于插口306的内径且为10mm。

最后,可以看见,内轴瓦302、303和外轴瓦301的球体304a、305a既支撑在辊子33的平面内,又通过倒圆的环绕式轨道区域331支承在这个外轴瓦的内侧上,这些轨道区域在外轴瓦301的内侧上居中布置在同一延长部330上。外轴瓦302、303也具有倒圆的环绕式轨道区域332、333,其关于球体304a、305a的中心径向相对轨道区域331而布置,以便也以角接触球轴承的方式沿辊子轴339的方向支撑球体套圈304、305的球体304a、305a。

上述辊子33特别是能够吸收垂直于辊子33的平面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例如通过以下方式产生:不仅将居中周面311沿导轨展开,而且将法兰区域312、313压向这个导轨的侧向边界,进而需要吸收轴向作用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