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63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的所述的拖曳臂橡胶衬套结构在产品外部没有限位功能,不能满足极限工况疲劳。如有硬限位则会影响舒适性,一般情况下,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就会损失耐久性,在满足耐久性的前提下就会损失舒适性,怎样才能取得平衡点,是该类衬套设计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包括:内支撑套、外筒、橡胶件、垫片、法兰支架;

外筒内设有贯穿设置的通腔,外筒一端设有向外凸起的翻边结构,内支撑套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部上设有从远离第一连接部一端向靠近第一连接部一端延伸的安装腔,内支撑套与外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外筒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外筒远离翻边结构一端,橡胶件硫化在内支撑套和外筒之间形成衬套部件,橡胶件靠近所述翻边结构一端与外筒内壁和内支撑套外壁共同形成围绕内支撑套设置的环形安装槽;

垫片中部设有通孔,垫片套设在内支撑套外部且位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 垫片与所述环形安装槽过盈配合;

法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法兰支架抵靠垫片,法兰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侧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安装腔过盈配合,法兰支架远离所述衬套部件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橡胶件上设有沿内支撑套轴向延伸的贯穿通孔。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具有板状结构,第二连接部具有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内支撑套的同一轴平面上,橡胶件上设有第一贯穿通孔和第二贯穿通孔,第一贯穿通孔和第二贯穿通孔关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对称。

优选地,所述贯穿通孔包括沿内支撑套圆周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孔部、第二孔部、第三孔部,第一孔部的径向宽度为W1,第一孔部的径向宽度为W2,第一孔部的径向宽度为W3,W1>W2,W3>W2。

优选地,外筒靠近法兰支架一端设有环形橡胶圈,环形橡胶圈硫化在所述翻边结构靠近法兰支架一侧;优选地,环形橡胶圈与橡胶件一体形成。

优选地,环形橡胶圈靠近法兰支架一侧具有向法兰支架凸起的弧形曲面。

优选地,环形橡胶圈靠近法兰支架一侧设有多个凸起。

优选地,所述环形安装槽由外环形侧面、环形底面、内环形侧面依次连接而成,外环形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条形凸起,第一条形凸起沿内支撑套轴向延伸;优选地,多个第一条形凸起沿外环形侧面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垫片靠近法兰支架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条形凸起,第二条形凸起沿垫片径向延伸;优选地,多个第二条形凸起沿垫片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垫片靠近法兰支架一侧还设有多个点凸起组,每个点凸起组分布 在相邻两个第二条形凸起之间;优选地,每个点凸起组包括多个点凸起,多个点凸起组沿垫片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衬套部件由内支撑套、橡胶件、外筒一体硫化而成,法兰支架与内支撑套过盈配合且二者之间设有垫片,内支撑套取代了原来带有装配孔的支架与内套装配,将两个组件减少为一个组件,一方面便于生产和后期装配,另一方面,产品质量稳定和使用寿命都得到改善提高,可靠性远远高于传统的装配式结构;此外,通过法兰支架起到限位作用,大大提高衬套的使用寿命。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结构简单,极限工况限位强,舒适性好,耐久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包括:内支撑套1、外筒2、橡胶件3、垫片4、法兰支架5;

外筒2内设有贯穿设置的通腔,外筒2一端设有向外凸起的翻边结构,内支撑套1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具有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部上设有从远离第一连接部一端向靠近第一连接部一端延伸的安装腔,内支撑套1与外筒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外筒2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外筒2远离翻边结构一端,橡胶件3 硫化在内支撑套1和外筒2之间形成衬套部件,橡胶件3靠近所述翻边结构一端与外筒2内壁和内支撑套1外壁共同形成围绕内支撑套1设置的环形安装槽;

垫片4中部设有通孔;

法兰支架5一侧设有安装结构且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具有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内支撑套1的同一轴平面上,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在装配过程中,垫片4套设在内支撑套1外部且位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垫片4与所述环形安装槽过盈配合,法兰支架5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安装腔过盈配合。

在具体使用中,内支撑套和外筒均采用金属材质,为了调节内支撑套和外筒之间连接刚度,在橡胶件内部设置沿内支撑套1轴向延伸的贯穿通孔;具体地,橡胶件3上设有第一贯穿通孔和第二贯穿通孔,第一贯穿通孔和第二贯穿通孔关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对称,所述贯穿通孔包括沿内支撑套1圆周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孔部、第二孔部、第三孔部,第一孔部的径向宽度为W1,第一孔部的径向宽度为W2,第一孔部的径向宽度为W3,W1>W2,W3>W2;通过设计两个贯穿通孔,可有效实现衬套组件刚度差异,并且保证各工况下应力点较少,从而实现整车的减震效果,并且保证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使用时外筒与法兰支架接触产生异响,在外筒的翻边结构靠近法兰支架一侧设置环形橡胶圈,环形橡胶圈靠近法兰支架5一侧具有向法兰支架5凸起的弧形曲面,环形橡胶圈靠近法兰支架5一侧设有多个凸起,在极限工况时避免外筒和法兰支架刚性接触,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此外,当垫片装配到环形安装槽内时,垫片与环形橡胶圈首先成型线接触,在各个工况的载荷作用下由线接触变为面接触,从而达到降噪效果。

在加工时,环形橡胶圈可与橡胶件一体形成。

在垫片的具体设计中,垫片上设有防异响结构,具体地,垫片4靠近法兰支架5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条形凸起和多个点凸起组,第二条形凸起沿垫片4径向延伸,多个第二条形凸起沿垫片4圆周均匀分布,每个点凸起组分布在相邻两个第二条形凸起之间,每个点凸起组包括多个点凸起,多个点凸起组沿垫片4圆周均匀分布;在垫片与法兰支架接触面上实现多个点接触和线接触,保证在不同工况下垫片与法兰支架的贴合性,防止噪声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衬套部件由内支撑套、橡胶件、外筒一体硫化而成,法兰支架与内支撑套过盈配合且二者之间设有垫片,内支撑套取代了原来带有装配孔的支架与内套装配,将两个组件减少为一个组件,一方面便于生产和后期装配,另一方面,产品质量稳定和使用寿命都得到改善提高,可靠性远远高于传统的装配式结构;此外,通过法兰支架起到限位作用,大大提高衬套的使用寿命。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商乘用车用拖曳臂橡胶衬套,结构简单,极限工况限位强,舒适性好,耐久性能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