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重型载荷制动盘,尤其是一种新型重型载荷制动盘组合。
背景技术:
C/C-SiC复合材料,即炭纤维增强炭和炭化硅双基体材料,该材料具有密度低、抗氧化性能好、耐腐蚀、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等优点,是一种能满足1650℃使用的新型高温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其作为刹车材料不仅具有盘件密度小、刹车平稳,磨损失重率小、热容量大等优势,而且克服了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盘吸湿性摩擦性能降低(湿态摩擦系数低)、静摩擦系数低、适应性差的不足。在重型载荷摩擦材料中,C/C-SiC材料由于其优越的高温摩擦性能、导热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而在重载和高速制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F1赛车、超级跑车、舰载机等。但由于C/C-SiC复合材料的脆性,在装配过程中往往出现C/C-SiC摩擦材料基体的压溃现象,且在刹车过程中,存在刹车盘温升过高,散热性能差的情况。现有的制动盘配副设计结构中,有效摩擦面积受限,刹车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重型载荷制动盘组合,该组合降低了装配过程中压溃的可能性,并增加了刹车时的有效摩擦面积,方便排屑、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重型载荷制动盘组合,包括动盘及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盘由多个分体式刹车片和动背板通过铆钉铆接而成,所述的静盘由整体式刹车片和静背板通过铆钉铆接而成,安装后的多个分体式刹车片留有具有排屑功能的间隙。安装后的动盘随车轮轴转动,静盘则固定在车体上,二者之间留有距离,在刹车过程中,通过轴向力使动盘靠近静盘并挤压静盘,挤压的同时产生摩擦力,完成刹车。而且,刹车过程中,多个分体式刹车片结构使制动盘的结构稳定,摩擦面积增大,提高了制动盘的整体稳定性及制动效果。
进一步地,分体式刹车片和整体式刹车片均为C/C-SiC复合材料,刹车片性能高。
进一步地,所述的静背板为钢芯背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铆钉外套设有与动背板或静背板膨胀系数接近的材质的保护套,且铆接完成后的保护套与动背板或静背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也既是两者配合采用预留膨胀空间的间隙配合,使安装后的刹车片和背板浮动连接,具有浮动空间,防止因C/C-SiC复合材料的脆性而导致的压溃现象。
进一步地,分体式刹车片的摩擦面上设置有倒角,且该倒角规格为2.5x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重型载荷制动盘组合的结构与众不同,该组合从结构上优化了C/C-SiC复合材料刹车制动盘结构,降低其在装配过程中压溃的可能性并增加了有效摩擦面积;同时安装后的多个分体式刹车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排屑槽,便于在制动过程中形成稳定气流方向,使制动盘的散热效果提高;另一方面,该结构能及时排出磨屑,不会形成中间夹杂磨屑的三体颗粒磨损现象,可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该制动盘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该制动盘组合中动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附图4为该制动盘组合中静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中B-B方向剖视图;
附图6为附图2中分体式刹车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重型载荷制动盘组合,包括动盘1及静盘2,如图2-3所示,所述的动盘1由多个分体式刹车片3和动背板6通过铆钉5铆接而成,如图4-5所示,分体式刹车片3和整体式刹车片7均为C/C-SiC复合材料,所述的静盘2由整体式刹车片7和静背板10通过铆钉5铆接而成,而且从图2中可以看出,安装后的多个分体式刹车片3留有具有排屑功能的间隙,从图3及图5中可以看出,铆钉5外套设有与动背板6或静背板10膨胀系数接近的材质的保护套4,且铆接完成后的保护套4与动背板6或静背板10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从图6中可以看出,分体式刹车片3的摩擦面上设置有倒角,且该倒角规格为2.5x 45°。
具体应用时,安装后的动盘1随车辆的车轮转动,静盘2则固定在车体上,车辆正常运行时,动盘1和静盘2之间保持正常距离,而当车辆需要刹车时,动盘1通过外部轴向力靠近静盘2并挤压摩擦静盘,实现刹车,而且,在刹车过程中摩擦掉的粉屑通过多个分体式刹车片3之间的间隙排出,而且该间隙可用于通气流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