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压力桶保持安全压力的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41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可使压力桶保持安全压力的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可使压力桶保持安全压力的阀装置,尤指一种兼具活塞式安全阀组可靠度高、同轴式结构可缩小体积、卡勾结构精简组装、具备阀体启闭功能与应用范围广的可使压力桶保持安全压力的阀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逆渗透净水装置产生净水及废水后,废水会排掉,净水则透过一个三通接头流至一压力桶中暂存,当使用者取水时,压力桶中的净水再流出至出水口供使用者取用。

然而,万一传统的逆渗透净水装置因故障或某些特殊原因而持续运作不停,将造成净水的压力过高时,则压力桶由于无任何防御机制,因此压力桶会损坏或渗水。

其次,当欲维修拆下压力桶时,也十分不易,需将整个管线的水先清除且压力桶先泄压,才能拆除,整体程序较麻烦。

另外,若在压力桶进水管上装设传统球阀,则只能手动进行开关动作,无法自动判别压力是否过大。若压力桶进水管上装设传统膜片型减压阀或保护阀,其可靠度可能较低。

有鉴于此,必需研发出可解决上述惯用缺点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在传统膜片型保护阀长久时间使用,其可靠度可能降低,进而造成压力桶的应用材质,也随着液压变化而受到限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压力桶保持安全压力的阀装置,其兼具活塞式安全阀组可靠度高、同轴式结构可缩小体积、卡勾结构精简组装、具备阀体启闭功能与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使压力桶保持安全压力的阀装置,包括:

一本体,具有:

一内部空间;

一第一通口,连通该内部空间,并具有一第一内壁面及一虚拟轴线;

一第二通口,连通该内部空间及该第一通口,并与该第一通口互呈交会;

一转动阀组,对应该第一通口而设于该本体上,该转动阀组包括:

一转动部,水密嵌设于该本体,并与该虚拟轴线同轴,且伸入而可与该内部空间相对转动至一出水位置与一止水位置;

一枢接部,位于该转动部上,且与该虚拟轴线同轴;

一水孔,对应该第二通口,而穿设于该转动阀组的径向位置,且与该内部空间之间互呈水密;当该转动部转动至该出水位置,该水孔与该第二通口互呈连通;当该转动部转动至该止水位置,该水孔与该第二通口互呈交错;

一水密孔壁,介于该第一通口与该第二通口之间,且与该虚拟轴线同轴;

一安全阀组,穿设于该转动部内,且伸入该内部空间,该安全阀组包括:

一阀部,水密设于该转动部内,并可沿该虚拟轴线与该转动部相对移动,该阀部具有一受压端缘及一挡止端缘;该受压端缘面向该水密孔壁,该挡止端缘反向面对该枢接部;

一阀爪端部,从该受压端缘朝该第一内壁面的方向延伸出去,而供该阀部顶抵于该第一内壁面,且保持该第一通口与该内部空间相互连通;

一连结杆部,介于该受压端缘与该阀爪端部之间,且于其间形成一水道,该水道位于该内部空间内,并连通该第一、该第二通口;

一枢接端部,从挡止端缘朝该枢接部的方向延伸出去,供该阀部水密插设于该枢接部,并可与该枢接部相对移动;

一弹性件,套设于该枢接端部上,并顶抵于该转动部与该挡止端缘之间,用以顶推该阀部而使该阀爪端部顶抵于该第一内壁面上;

一水密段部,邻近该阀爪端部,且与该水密孔壁相对应;

借此,当该转动部位于该出水位置与该止水位置时,分别开启与关闭该第二通口;并当位于该出水位置,该第一通口可朝该第二通口供入液压,该液压增强,该受压端缘被推顶而加压该弹性件,并当液压增强至超过安全压力使该水密段部水密顶住该水密孔壁,该第一通口与该第二通口之间呈阻断,使该第二通口保持安全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活塞式安全阀组可靠度高、同轴式结构可缩小体积、卡勾结构精简组装、具备阀体启闭功能与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其它角度的示意图。

图1C是图1A的部分组件的剖视图。

图2A是图1A的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其它角度的示意图。

图3、图4与图5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密段部位于原始位置(储液)、保护中位置、水密位置(安全保护)的示意图。

图6、图7与图8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密段部位于水密位置(开始释压)、释压中位置、原始位置(供液)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部位于出水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部位于止水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水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 本体 11 内部空间

12 第一通口 121 第一内壁面

13 第二通口 14 阀口

15 转动槽 16 限位凹部

17 辅助转动肋 20 转动阀组

21 转动部 211 枢接部

212 外圆槽 213 内圆槽

214 连接件 215 突嵌圈墙

216 辅助转动突件 217 圆槽肋条

218 转动接触面 22 转动阀部

221 水孔 222 水密孔壁

223、37 水密圈体 224 被动件

225 被动肋条 23 限制部

231 圈体 232 限制爪

24 辅助转把 30 安全阀组

31 阀部 311 受压端缘

312 挡止端缘 32 阀爪端部

33 连结杆部 331 水道

34 枢接端部 35 弹性件

36 水密段部 91 水源

92 饮用水龙头 93 储水压力桶

L 虚拟轴线 P1 出水位置

P2 止水位置 PA 原始位置

PB 保护中位置 PC 水密位置 PD 释压中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A、图1B、图1C、图2A、图2B及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使压力桶保持安全压力的阀装置,包括:

一本体10,具有:

一内部空间11;

一第一通口12,连通该内部空间11,并具有一第一内壁面121及一虚拟轴线L;

一第二通口13,连通该内部空间11及该第一通口12,并与该第一通口12互呈交会;

一转动阀组20,对应该第一通口12而设于该本体10上,该转动阀组20包括:

一转动部21,水密嵌设于该本体10,并与该虚拟轴线L同轴,且伸入而可与该内部空间11相对转动至一出水位置P1(如图9所示)与一止水位置P2(如图10所示);

一枢接部211,位于该转动部21上,且与该虚拟轴线L同轴;

一水孔221,对应该第二通口13,而穿设于该转动阀组20的径向位置,且与该内部空间11之间互呈水密;当该转动部21转动至该出水位置P1,该水孔221与该第二通口13互呈连通;当该转动部21转动至该止水位置P2,该水孔221与该第二通口13互呈交错;

一水密孔壁222,介于该第一通口12与该第二通口13之间,且与该虚拟轴线L同轴;

一安全阀组30,穿设于该转动部21内,且伸入该内部空间11,该安全阀组30包括:

一阀部31,水密设于该转动部21内,并可沿该虚拟轴线L与该转动部21相对移动,该阀部31具有一受压端缘311及一挡止端缘312;该受压端缘311面向该水密孔壁222,该挡止端缘312反向面对该枢接部211;

一阀爪端部32,从该受压端缘311朝该第一内壁面121的方向延伸出去,而供该阀部31顶抵于该第一内壁面121,且保持该第一通口12与该内部空间11相互连通;

一连结杆部33,介于该受压端缘31与该阀爪端部32之间,且于其间形成一水道331,该水道331位于该内部空间11内,并连通该第一、该第二通口12与13;

一枢接端部34,从挡止端缘312朝该枢接部211的方向延伸出去,供该阀部31水密插设于该枢接部211,并可与该枢接部211相对移动;

一弹性件35,套设于该枢接端部34上,并顶抵于该转动部21与该挡止端缘312之间,用以顶推该阀部31而使该阀爪端部32顶抵于该第一内壁面121上;

一水密段部36,邻近该阀爪端部32,且与该水密孔壁222相对应;

借此,当该转动部21位于该出水位置P1与该止水位置P2时,分别开启与关闭该第二通口13;并当位于该出水位置P1,该第一通口12可朝该第二通口13供入液压,该液压增强,该受压端缘311被推顶而加压该弹性件35,并当液压增强至超过安全压力使该水密段部36水密顶住该水密孔壁222,该第一通口12与该第二通口13之间呈阻断,使该第二通口13保持安全压力。

实务上,该第一通口12与该第二通口13呈垂直交会。

该本体10又具有一阀口14、一转动槽15及至少一限位凹部16;该转动槽15呈圈状凹设于该本体10外面,且邻近该阀口14;该至少一限位凹部16穿透该转动槽15。

该转动阀组20设于该阀口14上,并包括:

该转动部21,具有:

一外圆槽212,与该虚拟轴线L同轴;

一内圆槽213,与该外圆槽212同轴,该枢接部211穿透而设于该内圆槽213的轴心位置;

一连接件214,从该转动部21上朝该外圆槽212的反方向延伸出去;

一突嵌圈墙215,对应该转动槽15,而位于该外圆槽212的槽内表面,该突嵌圈墙215供该转动部21卡入该转动槽15,并可与该本体10相对转动;

一辅助转动突件216,从该外圆槽212向外延伸。

数个圆槽肋条217,沿该虚拟轴线L,而以预定间隔设置于该内圆槽213的圆周方向。

一转动接触面218,位该外圆槽212的外表面,用以接触而转动该转动阀组20。

一转动阀部22,具有:

该水孔221,对应该第二通口13,而穿设于该转动阀部22的径向位置,且与该内部空间11之间互呈水密;

该水密孔壁222,邻近该转动阀部22的末端,并介于该第一通口12与该第二通口13之间,且与该虚拟轴线L同轴;

至少一水密圈体223,套设于该转动阀部22,用以使该水孔221与该内部空间11之间互呈水密;

一被动件224,对应该内圆槽213而设于该转动阀部22上,供该转动阀部22组设于该内圆槽213;

数个被动肋条225,对应该数个圆槽肋条217,而沿该被动件224的圆周方向分布,供该转动阀部22嵌合于该数个圆槽肋条217。

一限制部23,具有一圈体231及至少一限制爪232;该圈体231供该限制部23套设于该数个被动肋条225外面,该至少一限制爪232供该限制部23从该内部空间11朝该限位凹部16卡入,而可阻挡该转动阀部22沿该虚拟轴线L退出该阀口14。

一辅助转把24,连结于该连接件214,而供辅助转动该转动部21。

该安全阀组30又具有:

至少一水密圈体37,套设于该阀部31,供该阀部31水密设于该转动部21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使用于逆渗透供水系统,该第一通口12并联一水源91与一饮用水龙头92,而可供液压流进与流出,且该第二通口13连通一储水压力桶93(公知逆渗透供水系统的压力桶,恕不赘述),当液压流进时,该水源91对该储水压力桶93供入液压(供入前进行逆渗透);并当液压流出时,该储水压力桶93对该饮用水龙头92供出液压,以供使(饮)用。

储水压力桶93必需限制供入该第二通口13的液压小于150psi。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四种使用模式:

[a]正常水压模式:参阅图3(该水密段部36位于一原始位置PA),控制该转动部21位于该出水位置P1,该水孔221连通该第二通口13及该水道331(亦即该内部空间11),接着,对该第一通口12供入水源91(正常工作液压大约介于40~60psi),该水源91先后流过该阀爪端部32(包括该第一内壁面121)→该内部空间11→该水道331→该水孔221→该第二通口13,最后供入该储水压力桶93(参阅图11)。

[b]水压上升超过临界值模式:而当该水源91的液压增强(例如公知管路的高压开关故障,或是任何液压增强的因素),且大于该弹性件35的弹力时,产生下列动作:增强的液压慢慢开始推顶该受压端缘311→该阀部31透过该挡止端缘312慢慢开始压缩该弹性件35→该水密段部36慢慢朝该水密孔壁222移动(如图4所示,该水密段部36从该原始位置PA移动到一保护中位置PB)→该水源91的液压持续增加→增强的液压持续推顶该受压端缘311→该挡止端缘312持续压缩该弹性件35→该水密段部36水密接触该水密孔壁222(此时,如图5所示,该水密段部36从该保护中位置PB移动到一水密位置PC,此时该水源91的工作压力高于60psi)→该水密段部36阻断该第一通口12与该第二通口13→过高的液压不会经该第二通口13冲入而损坏该储水压力桶93(可保持安全液压)。换言之,即使此时的水源91的压力大于临界值60psi,由于已被隔绝在外,不会影响压力桶93。

[c]水压降至临界值以下模式:参阅图6及图12,而当该饮用水龙头92开启对外供应饮水时,过高的液压开始下降,当液压低于该弹性件35的弹力时(即低于临界值60psi时,如图7所示,该弹性件35将该阀部31从该水密位置PC推动到该释压中位置PD),该弹性件35慢慢再将该阀部31推原位(参阅图8),该第一及该第二通口12与13恢复连通,回到原有的正常运作状态。这样的过程可保护该储水压力桶93不会被过高的液压损毁。

而当该饮用水龙头92关闭,由于水源91的压力已回到原有40~60psi的正常范围,则动作流程回到图3的状态。

[d]维修保养模式:如图9至图10所示,控制(可透过该辅助转把24)该转动部21从该出水位置P1变换至该止水位置P2,该水孔221与该第二通口13相互错开,该第二通口13呈封闭。此时可将该储水压力桶93拆离该第二通口13,而可进行维修(例如更换)。

当然,前述的临界值也可由60psi适情况修改为更高的值,例如70psi、或60~80间的某个值。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如下所述:

[1]活塞式安全阀组可靠度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阀组穿设于转动阀组内,并可与其相对轴向移动的『活塞式』设计,可具体的水密顶触于水密孔壁而阻断第一与第二通口,非一般的弹性膜片式减压/保护阀可比拟。故,活塞式安全阀组可靠度高。

[2]同轴式结构可缩小体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阀组、转动阀组及本体的虚拟轴线同轴,且安全阀组穿设于转动阀组内部的活塞式设计,以同轴相对移动达到缩小体积。故,同轴式结构可缩小体积。

[3]卡勾结构精简组装。本实用新型为卡勾结构组装,不使用任何螺丝或螺牙结构,减少零件数量,较传统减压阀更精简。故,卡勾结构精简组装。

[4]具备阀体启闭功能。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阀组除容纳安全阀组,而构成活塞式设计外,并可与本体相对转动,而于止水位置与出水位置间转动。故,具备阀体启闭功能。

[5]应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可直接结合于压力桶,亦可设于管路上独立运作。全视实际使用需求作改变。再者,于止水位置时,可从管路上直接拆下压力桶进行维修。故,应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