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19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常见的出水装置主要包括莲蓬头及水龙头二种,以于出水时,提供使用者沐浴、洗涤之用。

现有技术的不少出水装置(例如花洒)带有至少二出水功能或出水模式,其通过安装的切换机构实现出水功能或出水模式的切换。但是现有的出水装置大多都不能够调节出水装置出水的大小或者水压,即使有使用时也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装置,该出水装置上出水切换开关可以简单有效的切换出水状态,并且出水装置上还设置有调节出水大小的开关,可以方便的调节该出水装置的出水大小和水压。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出水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水路切换装置和面盖,所述面盖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水流调节装置,所述水流调节装置与水路切换装置相连接,所述水流调节装置能够控制进入水路切换装置的水流的大小,所述水路切换装置能够切换出水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水流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接头、第一按钮、第一切换轴、第一切换芯、第一弹簧以及第一卡簧,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接头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水道相垂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切换芯卡安装在该第一通孔上,所述第一切换轴的一端与第一切换芯相连接,另一端延长至第一水道内,所述第一按钮安装在第一切换芯上,并且延伸出壳体,所述第一卡簧与第一切换轴相卡接,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一切换轴上。

优选的,所述水流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接头、第二按钮、第二切换轴、第二切换芯、第二弹簧和堵头,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有并排的第二水道和第三水道,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与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相垂直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切换芯安装在该第二通孔上,所述堵头安装在第三通孔上,所述第二切换轴的一端与第二切换芯相连接,另一端与堵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第二切换轴上,所述第二按钮安装在第二切换芯上,并且延伸出壳体;当第二按钮未按下时,所述第二切换芯将第三水道堵住,所述第二按钮按下时,所述第三水道与水路切换装置相连通。

优选的,第二接头的进水口处还设置有限流器和止回阀。

优选的,所述水路切换装置包括内芯、第三按钮、第三切换轴、第二卡簧、第三弹簧和分水器,所述内芯的一端与接头的出水端相卡接,另一端与分水器相连接,所述第三切换轴安装在内芯内,所述第三弹簧套接在第三切换轴上,所述第二卡簧与第三切换轴相卡接,所述第三按钮安装在内芯上,并且通过该第二按钮控制第二切换轴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面盖内还设置有起泡器。

优选的,所述面盖上还设置有自洁点。

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水装置,该出水装置上设置的出水切换开关可以简单有效的切换出水状态,并且出水装置上还设置有调节出水大小的开关,可以方便的调节该出水装置的出水大小和出水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出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水流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水路切换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出水装置的爆炸图。

图5-图7是实施例1中出水装置不同出水大小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中的出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中的水流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10是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是实施例2中的出水装置出水变大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细节描述中,组件符号会标示在随附的图示中成为其中的一部份,并且以可实行该实施例之特定范例描述方式来表示。这类实施例会说明足够的细节俾使该领域的一般技艺人士得以具以实施。阅者须了解到本实用新型中亦可利用其他的实施例或是在不悖离所述实施例的前提下作出结构性、逻辑性、及电性上的改变。因此,下文之细节描述将不欲被视为是一种限定,反之,其中所包含的实施例将由权利要求范围来加以界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包括壳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水路切换装置20和面盖30,所述面盖30设置在壳体10的底部,所述壳体10内还设置有水流调节装置40,所述水流调节装置40与水路切换装置20相连接,所述水流调节装置40能够控制进入水路切换装置20的水流的大小,所述水路切换装置能够切换出水的状态。

如图2所示,水流调节装置40包括第一接头41、第一按钮42、第一切换轴43、第一切换芯44、第一弹簧45以及第一卡簧46,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水道47,所述第一接头4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水道47相垂直的第一通孔48,所述第一切换芯44卡接在该第一通孔48上,所述第一切换轴43的一端与第一切换芯44相连接,另一端延长至第一水道47内,所述第一按钮42安装在第一切换芯44顶面上,所述第一卡簧45与第一切换轴43相卡接,所述第一弹簧46套接在第一切换轴43上,为了保证各个接头处不会漏水,在其接口处都安装有O型圈50;参考图5-图7,按下第一按钮42时,第一按钮42会带动第一切换轴43挤压第一弹簧,同时第一卡簧能够将第一切换轴43的位置固定住,即可用使得第一切换轴43在水道内处于不同的位置来实现控制水流通过水道47的大小,从而调节整个出水装置出水的大小。

如图3所示,所述水路切换装置20包括内芯21、第三按钮22、第三切换轴23、第二卡簧24、第三弹簧25和分水器26,所述内芯21的一端与第一接头41的出水端相卡接,参考图2和图3,第一接头41的出水端设置有卡爪48,内芯41上设置有与卡爪48相匹配的卡槽27,卡槽27直接与卡爪48卡合,即可将内芯21固定到接头41上;内芯21的另一端与分水器26相连接,参考图3,内芯21和分水器26上都设置有多个销孔28,通过销柱就可以将分水器26固定到内芯21上;所述第三切换轴23安装在内芯21内,所述第三弹簧25套接在第三切换轴23上,所述第二卡簧24与第三切换轴23相卡接,所述第三按钮22安装在内芯上,并且通过该第三按钮22控制第三切换轴的运动。同样的,为了保证各个接口处的严密性,在其接口处都安装有O型圈。参考图1和图3,当切换第三按钮22时,第三按钮22带动第三切换轴23运动,第二卡簧24能够将第三切换轴的位置固定住,使得水流从分水器26的一个水道切换到另一个水道,从而改变整个花洒的出水状态,例如从花洒水状态切换至柔水状态。

参考图1和图4,所述面盖30内还设置有起泡器60;优选的,所述面盖30上还设置有自洁点3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出水装置与实施例1中公开的出水装置相比较,两者的水路切换装置结构和功能都相同,区别在于水流调节装置不同。

如图8-图10所示,所述水流调节装置40'包括第二接头70、第二按钮71、第二切换轴72、第二切换芯73、第二弹簧74和堵头75,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有并排的第二水道76和第三水道77,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与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相垂直的第二通孔78和第三通孔79,所述第二通孔78和第三通孔79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切换芯73安装在该第二通孔78上,所述堵头75安装在第三通孔79上,所述第二切换轴72的一端与第二切换芯相连接,另一端与堵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4套接在第二切换轴上,所述第二按钮71安装在第二切换芯上,并且延伸出壳体10;当第二按钮71未按下时,所述第二切换芯73将第三水道77堵住,所述第二按钮按下时,所述第三水道与水路切换装置相连通。优选的,第二接头的进水口处还设置有限流器80和止回阀82。

参考图8-图11,当第二按钮71未按下时,所述第二切换芯73将第三水道77堵住,水只能从第二水道76进入到水路切换装置中,因此,该出水装置流出的水流比较小,水压也比较低;当第二按钮71按下时,第二切换芯73往下移动,使得第三水道77和第二水道都与水路切换装置相连通,整个进水的通道变大,因此,该出水装置流出的水量增加,同时水压也增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更动及润饰的等效替换,仍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