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刹车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6056阅读:2741来源:国知局
汽车刹车油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刹车油管。



背景技术:

现时的汽车刹车油管的高压转接头一般只能充当公接头与汽车相接或者充当母接头与汽车相接,通用性较差,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用型强、使用成本低的高压转接头的汽车刹车油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汽车刹车油管,包括油管主体、鱼眼接头、鱼眼接头连接管、高压转接头以及高压转接头连接管,所述鱼眼接头连接管的内侧壁的外端自外而内依次设有第一螺纹部及第一插接部,所述鱼眼接头的外端设有鱼眼头部,所述鱼眼接头的内端设有鱼眼头油路插头,所述鱼眼接头于所述鱼眼头油路插头的外端连接有鱼眼头连接螺柱,所述鱼眼头连接螺柱旋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部中,所述鱼眼头油路插头插卡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中,所述鱼眼接头连接管的内端与所述油管主体的一端连通相接,所述鱼眼接头开设有自外而内贯穿所述鱼眼头部、鱼眼头连接螺柱及所述鱼眼头油路插头的鱼眼头油道,所述高压转接头连接管的内侧壁的外端自外而内依次设有第二螺纹部及第二插接部,所述高压转接头的内端设有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所述高压转接头于所述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的外端连接有高压转接头内连接螺柱,所述高压转接头内连接螺柱旋合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部中,所述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插卡于所述第二插接部中,所述高压转接头的外端设置有外接凸柱,所述高压转接头于所述外接凸柱的外侧连接有内外侧壁均攻有螺纹的外连接管,所述高压转接头开设有自外而内贯穿所述外接凸柱、高压转接头内连接螺柱以及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的高压转接头油道,所述外接凸柱的外端设有往内凹陷且与所述高压转接头油道连通的外接开孔,所述高压转接头连接管的内端与所述油管主体的另一端连通相接。

所述第一插接部上开设有第一防滑槽,所述鱼眼头油路插头的外侧壁均匀凸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滑槽配合卡接的第一防滑节;所述第二插接部上开设有第二防滑槽,所述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的外侧壁均匀凸设有与所述第二防滑槽配合卡接的第二防滑节。

所述鱼眼头部向侧部弯曲30度倾角。

所述鱼眼头部与所述鱼眼头连接螺柱之间还连接有鱼眼接头散热片层,所述鱼眼头油道贯穿鱼眼接头散热片层,所述外接凸柱与所述高压转接头内连接螺柱之间还连接有所述高压转接头散热片层,所述高压转接头油道贯穿所述高压转接头散热片层。

所述汽车刹车油管还包括油管固定架,所述油管固定架包括中间连接件、金属固定片、固定片固定螺母以及收紧固定螺母,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中柱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中柱部的两端的收紧端及固定片固定端,所述收紧端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收紧螺柱以及环绕连接于所述收紧螺柱外端的若干收紧弹片,所述固定片固定端设置有固定螺柱,所述金属固定片的一端开设有半闭状的连接孔,所述金属固定片的另一端开设有外部固定孔,所述固定螺柱插设于所述连接孔中,且所述金属固定片的内端面与所述中柱部相抵接,所述固定片固定螺母旋合套接于所述固定螺柱上,且所述固定片固定螺母的内端与所述金属固定片的外端面抵压,所述收紧固定螺母包括收紧螺母部以及固定于所述收紧螺母部的外端的半球状的收紧帽,所述收紧螺母部旋合套设于所述收紧螺柱之外,所述收紧弹片向内弯曲的与所述收紧帽抵压,所述固定片固定螺母、所述中间连接件以及收紧固定螺母分别开设有第一油管插接孔、第二油管插接孔及第一油管插接孔,所述油管主体依次插设穿过所述第一油管插接孔、第二油管插接孔及第一油管插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刹车油管的高压转接头的外端设置有外接凸柱,所述外接凸柱的外端设有往内凹陷且与所述高压转接头油道连通的外接开孔,所述高压转接头于所述外接凸柱的外侧连接有内外侧壁均攻有螺纹的外连接管,使到到外接凸柱既可作为公连接头与汽车的母接头插接,亦可作为母连接头,让汽车的公插头插接与外接开孔中,通用性更强,使用成本更低。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刹车油管的第一局部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刹车油管的第二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刹车油管的第三局部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刹车油管的一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汽车刹车油管包括油管主体10、鱼眼接头20、鱼眼接头连接管30、高压转接头40、高压转接头连接管50及油管固定架。

所述鱼眼接头连接管30的内侧壁的外端自外而内依次设有第一螺纹部31及第一插接部32。所述第一插接部32上开设有第一防滑槽321。所述鱼眼接头20的外端设有鱼眼头部21,所述鱼眼头部21往侧部弯曲30度倾角,便于安装。所述鱼眼接头20的内端设有鱼眼头油路插头22,所述鱼眼头油路插头22的外侧壁均匀凸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滑槽321配合卡接的第一防滑节221,所述鱼眼接头20于所述鱼眼头油路插头21的外端连接有鱼眼头连接螺柱23,所述鱼眼头连接螺柱23旋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部31中,所述鱼眼头油路插头21插卡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2中。所述鱼眼头部21与所述鱼眼头连接螺柱23之间还连接有鱼眼接头散热片层24。所述鱼眼接头20开设有自外而内贯穿所述鱼眼头部21、鱼眼接头散热片层24、鱼眼头连接螺柱23及所述鱼眼头油路插头22的鱼眼头油道,所述鱼眼接头连接管30的内端与所述油管主体10的一端连通相接。

所述高压转接头连接管50的内侧壁的外端自外而内依次设有第二螺纹部51及第二插接部52。所述第二插接部52上设有第二防滑槽521。所述高压转接头40的内端设有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41,所述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41的外侧壁均匀凸设有与所述第二防滑槽521配合卡接的第二防滑节411。所述高压转接头40于所述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41的外端连接有高压转接头内连接螺柱42,所述高压转接头内连接螺柱42旋合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部51中,所述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41插卡于所述第二插接部52中。所述高压转接头40的外端设置有外接凸柱44,所述高压转接头40于所述外接凸柱44的外侧连接有内外侧壁均攻有螺纹的外连接管45。所述外接凸柱44与所述高压转接头内连接螺柱42之间还连接有所述高压转接头散热片层46。所述高压转接头40开设有自外而内贯穿所述外接凸柱44、所述高压转接头散热片层46、高压转接头内连接螺柱42以及高压转接头油路插头41的油道(图未示),所述外接凸柱44的外端设有往内凹陷且与所述油道连通的外接开孔441。所述高压转接头连接管50的内端与所述油管主体10的另一端连通相接。

所述油管固定架包括中间连接件61、金属固定片62、固定片固定螺母63以及收紧固定螺母64。所述中间连接件61包括中柱部611以及连接于所述中柱部611的两端的收紧端及固定片固定端。所述收紧端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收紧螺柱6121以及环绕连接于所述收紧螺柱6121外端的若干收紧弹片6122。所述固定片固定端设置有固定螺柱6131。所述金属固定片62的一端开设有半闭状的连接孔621,所述金属固定片62的另一端开设有外部固定孔622。所述固定螺柱6231插设于所述连接孔621中,且所述金属固定片62的内端面与所述中柱部611相抵接。所述固定片固定螺母63旋合套接于所述固定螺柱6131上,且所述固定片固定螺母53的内端与所述金属固定片62的外端面抵压。所述收紧固定螺母64包括收紧螺母部641以及固定于所述收紧螺母部641的外端的半球状的收紧帽642。所述收紧螺母部641旋合套设于所述收紧螺柱6121之外,所述收紧弹片6122向内弯曲的与所述收紧帽542抵压。所述固定片固定螺母63、所述中间连接件61以及收紧固定螺母64分别开设有第一油管插接孔(图未示)、第二油管插接孔(图未示)及第一油管插接孔(图未示),所述油管主体10依次插设穿过所述第一油管插接孔、第二油管插接孔及第一油管插接孔。

本实用新型汽车刹车油管的高压转接头的外端设置有外接凸柱,所述外接凸柱的外端设有往内凹陷且与所述高压转接头油道连通的外接开孔,所述高压转接头于所述外接凸柱的外侧连接有内外侧壁均攻有螺纹的外连接管,使到到外接凸柱既可作为公连接头与汽车的母接头插接,亦可作为母连接头,让汽车的公插头插接与外接开孔中,通用性更强,使用成本更低。另外,所述鱼眼头部往侧部弯曲30度倾角,更便于安装;第一防滑节及所述第二防滑节分别与第一防滑槽及第二防滑槽配合卡接,使鱼眼接头连接管与鱼眼接头之间的连接以及高压转接头与高压转接头连接管之间的连接更牢固,不易脱落;高压转接头散热片层以及鱼眼接头散热片层对油道起到散热作用,使汽车刹车油管工作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