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刀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544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刀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切刀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银行、金融企业等发展,切刀装置使用越来越普及,而切刀装置中动力装置尤为重要,现有的切刀动力装置结构复杂,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切刀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刀动力装置,所述切刀动力装置设置在切刀装置主体内并与切刀连接,包括电动马达、蜗杆和斜齿轮直轮组,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蜗杆固定连接,使电动马达能带动蜗杆轴向转动,所述斜齿轮直轮组包括第一齿轮,所述蜗杆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一面上固定设置有偏心轴承,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能带动偏心轴承绕第一齿轮中心轴转动,所述切刀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偏心轴承通过滑槽贯穿切刀并可在滑槽内滑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动马达带动蜗杆转动使第一齿轮转动,使第一齿轮上偏心轴承在切刀上的滑槽内滑动从而带动切刀上下运动,达到驱动切刀效果。

进一步,所述切刀动力装置为两个,分别与所述切刀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切刀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滑槽。

所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两个动力装置分别设置在切刀左右两端能稳定运动的切刀,同时提供更好的带动切刀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两个切刀动力装置之间还设有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同步装置包括两个同步齿轮,所述两个同步齿轮互相啮合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的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达到更好的带动切刀效果。

进一步,所述斜齿轮直轮组还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并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装置包括两个同步齿轮,所述两个同步齿轮互相啮合并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的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二齿轮达成联动同步装置减小第一齿轮的压力,使第一齿轮更耐用。

进一步,所述同步装置包括六个同步齿轮,所述六个同步齿轮依次啮合并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的第一齿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斜齿轮直轮组还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并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装置包括六个同步齿轮,所述六个同步齿轮依次啮合并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的第二齿轮啮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切刀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切刀动力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电动马达,2.蜗杆,3.斜齿轮直轮组,4.第一齿轮,5.偏心轴承,6.滑槽,7.同步齿轮,8.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刀动力装置,所述切刀动力装置设置在切刀装置主体内并与切刀连接,包括电动马达1、蜗杆2和斜齿轮直轮组3,所述电动马达1的输出轴与蜗杆2固定连接,使电动马达1能带动蜗杆2轴向转动,所述斜齿轮直轮组3包括第一齿轮4,所述蜗杆2与第一齿轮4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一面上固定设置有偏心轴承5,所述第一齿轮4转动能带动偏心轴承5绕第一齿轮4中心轴转动,所述切刀上设置有滑槽6,所述偏心轴承5通过滑槽6贯穿切刀并可在滑槽6内滑动。

所述切刀动力装置为两个,分别与所述切刀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切刀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滑槽6,两个动力装置分别设置在切刀左右两端能稳定运动的切刀,同时提供更好的带动切刀的作用,所述两个切刀动力装置之间还设有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同步装置包括两个同步齿轮7,所述两个同步齿轮7互相啮合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的第一齿轮4啮合,所述斜齿轮直轮组3还包括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4同轴设置并与第一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装置包括两个同步齿轮7,所述两个同步齿轮7互相啮合并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的第二齿轮8啮合,通过第二齿轮8达成联动同步装置减小第一齿轮的压力,使第一齿轮4更耐用,所述同步装置包括六个同步齿轮7,所述六个同步齿轮7依次啮合并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的第一齿轮4啮合,所述斜齿轮直轮组3还包括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4同轴设置并与第一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装置包括六个同步齿轮7,所述六个同步齿轮7依次啮合并并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切刀动力装置的第二齿轮8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切刀动力装置结构简单,通过电动马达带动蜗杆转动使第一齿轮转动,使第一齿轮上偏心轴承在切刀上的滑槽内滑动从而带动切刀上下运动,达到驱动切刀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