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桨放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88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桨放气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螺旋桨密闭空间的放气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螺旋桨变距技术采用液压变距,液压变距螺旋桨的变距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为润滑螺旋桨腔内的零部件,需在桨壳上设置油路孔,通过滑油管螺帽将发动机滑油引入螺旋桨腔内,同时将滑油挥发的气体从油路中放掉,而且螺旋桨腔内出现轻微不影响工作的渗漏油无法检测,不便于查找渗漏点。为此,现在人们在研制结构简单的电子控制变距螺旋桨技术。

随着电子控制变距螺旋桨技术的发展,螺旋桨结构趋于简单化,螺旋桨内腔成为一个由胶圈密封的密封结构,密封腔内充有一定量的润滑脂,润滑腔中有运动的零组件,润滑脂随螺旋桨一同做高速旋转,腔内的零组件在运动中产生摩擦和热量,润滑脂挥发成气体,密封腔内产生一定的气压,此时为了保证螺旋桨的安全工作,必须将过多的气体放掉,保证腔内气压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螺旋桨内腔中的过多的气体放掉,保证腔内气压稳定的螺旋桨放气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螺旋桨放气阀,包括有变径内孔的壳体、异型密封圈、柱塞、弹簧和弹簧座;

所述的柱塞前端有安装异型密封圈的安装槽;安装槽前端的柱塞是与壳体前端的变径内孔相匹配的圆台形,安装槽后端的柱塞向内凹形成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后端的柱塞外壁与壳体相对应处的变径内孔相匹配,其内开有中心放气通孔,弧形凹槽后壁上均匀分布有与中心放气通孔连通的多个斜通气孔;柱塞的后端为弹簧限位壁A或伸出弹簧限位座A;

所述的弹簧座上开有中心通气孔,前端伸出弹簧限位座B或为弹簧限位壁B,后端能够卡接固定在壳体后端的变径内孔内;

所述的柱塞置于壳体的变径内孔前端;异型密封圈卡接在柱塞的安装槽内,当柱塞位于最前端时,异型密封圈过盈压接在壳体与柱塞之间,当柱塞位于最后端时,异型密封圈脱离壳体变径内孔的孔壁;弹簧座卡接固定在壳体的变径内孔后端,弹簧置于弹簧限位壁A和弹簧限位座B之间或弹簧限位座A和弹簧限位座A之间。

上述所述的与壳体相对应处的变径内孔相匹配的柱塞后部上有一圈凹槽。减轻了柱塞在壳体内的滑动摩擦,泄压更容易。

上述所述的壳体后端有与螺旋桨定位销上的放气阀安装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方便本实用新型放气阀安装在螺旋桨定位销上。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在螺旋桨的其中一个定位销上。当螺旋桨内腔压力值小于弹簧的弹力时,本实用新型的柱塞位于壳体变径内孔的最前端,异型密封圈密封壳体的变径内孔,不泄压;当螺旋桨内腔的气压值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气体推着柱塞向后移动,压缩弹簧,使异型密封圈脱离壳体变径内孔壁,出现缝隙,气体随该缝隙,并通过柱塞的放气通孔和弹簧座的中心孔排出,螺旋桨内腔的气压变低,以保持螺旋桨腔内气压的稳定。若螺旋桨腔内有渗漏油现象,则腔内的滑油通过放气阀喷到螺旋桨腔外,便于查找漏油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传递运动精确,能够保证螺旋桨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柱塞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主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座的主视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座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异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有变径内孔14的壳体1、异型密封圈2、柱塞3、弹簧4和弹簧座5。所述的柱塞3前端有安装异型密封圈2的安装槽7。安装槽7前端的柱塞3是与壳体1前端的变径内孔14相匹配的圆台形6,安装槽7后端的柱塞3向内凹形成弧形凹槽8。弧形凹槽8后端的柱塞外壁11与壳体1相对应处的变径内孔14相匹配,其内开有中心放气通孔10,弧形凹槽8后壁13上均匀分布有与中心放气通孔10连通的五个(也可是三个、四个、六个等)斜通气孔12。柱塞3的后端为弹簧限位壁A(也可伸出弹簧限位座A)。优选地,所述的与壳体1相对应处的变径内孔14相匹配的柱塞3后部上有一圈凹槽9。所述的弹簧座5上开有中心通气孔16,前端伸出弹簧限位座B 17(也可为弹簧限位壁B),后端18能够卡接固定在壳体1后端的变径内孔14内。所述的柱塞3置于壳体1的变径内孔14前端;异型密封圈2卡接在柱塞3的安装槽7内,当柱塞3位于最前端时,异型密封圈2过盈压接在壳体1与柱塞3之间,当柱塞3位于最后端时,异型密封圈2脱离壳体1变径内孔14的孔壁;弹簧座5卡接固定在壳体的变径内孔14后端,弹簧4置于弹簧限位壁A和弹簧限位座B 17之间(也可是弹簧限位座A和弹簧限位座A之间)。方便本实用新型放气阀安装在螺旋桨定位销上,所述的壳体1后端有与螺旋桨定位销上的放气阀安装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15。

当螺旋桨腔内部的气压值大于弹簧4的弹力时,柱塞3向后端移动,此时异型密封圈2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及过盈量逐渐减小,气体通过壳体1的斜孔与异型密封圈2的脱开部位、柱塞3中部的五个斜通气孔12和中心放气通孔10、柱塞弹簧座5的中心通气孔16排放到螺旋桨腔外,降低螺旋桨腔内的压力,使螺旋桨腔内、腔外压力相同后,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又会使柱塞3向左运动,此时异型密封圈2的接触面积及过盈量恢复原始状态,封闭与外界大气的通路。

上述实施例仅是优选的和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的精神做等同技术改进,这些都由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所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