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控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751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控阀。



背景技术:

老结构的气控阀为防止泄露通常采用将执行气缸体增大,增加受力面积,从而加大反向的压力,但管道压力进一步升高时,依然无法解决泄漏问题,治标不治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控阀,其能增强气控阀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控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两侧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阀体内被阀瓣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出口连通,所述阀瓣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通孔,在所述阀体上还竖直设有可上下滑动的阀杆,所述阀杆下端伸入所述阀体内并穿过所述连通孔,所述阀杆下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通孔配合密封的阀体密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气缸和主气缸,所述主气缸、二级气缸和阀体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二级气缸内设置有二级气缸活塞,所述二级气缸活塞上端面与二级气缸内侧构成第三腔室,所述阀杆上端贯穿二级气缸和二级气缸活塞,所述阀杆中空并其顶端封闭设置,所述阀杆设置有通孔与第三腔室连通,使第三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二级气缸活塞固定在阀杆上并可沿二级气缸内壁滑动,所述阀杆上端还贯穿主气缸,所述主气缸内设置有主气缸活塞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在主气缸内壁顶端,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主气缸活塞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主气缸活塞被阀杆贯穿并固定设置在其上,所述主气缸活塞可沿主气缸内壁滑动,所述主气缸活塞下端面与主气缸内壁构成第四腔室,所述主气缸一侧设置有控制入口,所述第四腔室与控制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气控阀通过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连通,使介质在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中压强相同,阀体密封只需小部分力即可与阀瓣配合隔开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使本装置能耐高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阀杆与二级气缸和主气缸之间填充设置有活塞杆密封。

所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能更好完成阀杆与二级气缸和主气缸之间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气控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阀体,2.阀瓣,3.阀杆,4.阀体密封,5.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二级气缸,8.主气缸,9.二级气缸活塞,10.第三腔室,11.主气缸活塞,12.复位弹簧,13.第四腔室,14.控制入口,15.活塞杆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控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阀体1内被阀瓣2分隔成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所述第一腔室5与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6与出口连通,所述阀瓣2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的连通孔,在所述阀体1上还竖直设有可上下滑动的阀杆3,所述阀杆3下端伸入所述阀体1内并穿过所述连通孔,所述阀杆3下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通孔配合密封的阀体密封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气缸7和主气缸8,所述主气缸8、二级气缸7和阀体1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二级气缸7内设置有二级气缸活塞9,所述二级气缸活塞9上端面与二级气缸7内侧构成第三腔室10,所述阀杆3上端贯穿二级气缸7和二级气缸活塞9,所述阀杆3中空并其顶端封闭设置,所述阀杆3设置有通孔与第三腔室10连通,使第三腔室10与第一腔室5连通,所述二级气缸活塞9固定在阀杆3上并可沿二级气缸7内壁滑动,所述阀杆3上端还贯穿主气缸8,所述主气缸8内设置有主气缸活塞11和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一端固定在主气缸8内壁顶端,所述复位弹簧12另一端与主气缸活塞1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主气缸活塞11被阀杆3贯穿并固定设置在其上,所述主气缸活塞11可沿主气缸8内壁滑动,所述主气缸活塞11下端面与主气缸8内壁构成第四腔室13,所述主气缸8一侧设置有控制入口14,所述第四腔室13与控制入口14连通。

所述阀杆3与二级气缸7和主气缸8之间填充设置有活塞杆密封15,所活塞杆密封15由塑性材料构成,具体的,所述活塞杆密封15为由石墨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从控制入口14导入控制介质,控制主气缸活塞11滑动,并传动阀杆3上下滑动,从而使阀杆3上的阀体密封4配合阀瓣2连通第一腔室5与第二腔室6或隔开第一腔室5与第二腔室6,此时第三腔室10与第二腔室6连通,其中压强一致,使二级气缸活塞9对阀杆3施加的力与第一腔室5中介质对阀体密封4施加的力相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气控阀结构简单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使介质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中压强相同,阀杆所受介质的力上下平衡,使本装置达成平衡并能耐高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