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622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使扭矩的变动衰减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有能够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使扭矩的变动衰减的动力传递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输入旋转部(28)、输出旋转部(33)、第一弹性部(29、32)、中间部件(31)、惯性质量部(53、54)和第二弹性部(55)。第一弹性部将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在旋转方向弹性地连结。中间部件将第一弹性部串联地连结。第二弹性部将中间部件及惯性质量部连结。在这种情况下,惯性质量部(53、54)及第二弹性部(55)作为动态减振器装置(34)发挥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5-0143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第一弹性部是扭矩传递用的弹性部,第二弹性部成为动态减振器用的弹性部。在这样地构成动力传递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使动态减振器装置发挥功能,不仅需要准备惯性质量部,还需要准备第二弹性部。因此,动力传递装置的构成变得复杂,存在动力传递装置大型化等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惯性质量体动作的动力传递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使扭矩的变动衰减。本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输入旋转部、输出旋转部、弹性部、惯性质量部和卡合部。扭矩被输入输入旋转部。输出旋转部能够与输入旋转部进行相对旋转。弹性部将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结。惯性质量部能够在旋转方向上移动。卡合部与弹性部及惯性质量部卡合。卡合部借助输入旋转部与输出旋转部的相对旋转和惯性质量部的移动而使弹性部动作。

在本动力传递装置中,在卡合部借助输入旋转部与输出旋转部的相对旋转而使弹性部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能够使扭矩变动衰减。另外,在卡合部借助惯性质量部的移动而使弹性部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扭矩变动衰减。这样一来,在本动力传递装置中,无需特别准备用于使惯性质量部动作的弹性部就能够使扭矩变动衰减。即,在本动力传递装置中,仅通过将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弹性地连结的弹性部,就能够在惯性质量部的移动时也使扭矩变动衰减。即,在本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惯性质量体动作,能够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卡合部能够借助输入旋转部与输出旋转部的相对旋转而对弹性部进行压缩。另外,卡合部能够借助惯性质量部的移动而使弹性部弯曲。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卡合部能够借助输入旋转部与输出旋转部的相对旋转而对弹性部进行压缩,因此,能够借助弹性部的压缩变形而使扭矩变动衰减。另外,由于卡合部能够借助惯性质量部的移动而使弹性部弯曲,因此,能够借助弹性部的弯曲变形而使扭矩变动衰减。这样一来,在本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通过利用弹性部的压缩变形及弯曲变形而使扭矩变动衰减。这样一来,在本动力传递装置中,仅通过将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弹性地连结的弹性部就能够在惯性质量部的移动时也使扭矩变动衰减。即,在本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惯性质量体动作,能够实现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卡合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惯性质量部卡合。在这种情况下,当惯性质量部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时,卡合部相对于惯性质量部摆动。通过该卡合部的摆动,能够使弹性部弯曲变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卡合部与弹性部抵接。因此,能够通过卡合部对弹性部进行可靠地按压并使该弹性部压缩变形。另外,能够通过卡合部使弹性部稳定地弯曲变形。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将卡合部在径向上定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定位部对卡合部的径向移动进行限制,所以能够使弹性部可靠地压缩变形,且能够使弹性部稳定地弯曲变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定位部进一步将弹性部在径向上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定位部将弹性部在径向上进行了保持的状态下,能够使弹性部可靠地压缩变形,且能够使弹性部稳定地弯曲变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惯性质量部配置于卡合部的径向内侧。由此,能够将动力传递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惯性质量部形成为环状。由此,能够使惯性质量部在旋转方向上稳定地动作。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弹性部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与第一弹性部串联动作。卡合部配置于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

即使这样地构成,也无需特别准备用于使惯性质量部动作的弹性部,而仅通过将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弹性地连结的弹性部,就能够使扭矩变动衰减。即,在本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惯性质量体动作,能够实现小型化。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惯性质量体动作。另外,在本发明中,能够将动力传递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局部主视图(除去第二飞轮)。

图2a是沿着切断线a-o-b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2b是沿着切断线o-c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3a是用于说明第二弹簧座(卡合部)的动作方式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第二弹簧座(卡合部)的动作方式的图。

图4是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变动的特性特。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图1、图2a、及图2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飞轮组装体2的主视图及剖视图。飞轮组装体2是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

在图2a及图2b中,o-o线是旋转轴线。在图2a及图2b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在图2a及图2b的右侧配置有变速器。详细而言,在图2a及图2b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在图2a及图2b的右侧配置有离合器装置。发动机、变速器、及离合器装置未图示。

[飞轮组装体]

飞轮组装体2配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扭矩从发动机输入飞轮组装体2。从飞轮组装体2输出的扭矩被传递至离合器装置。

飞轮组装体2能够使扭矩的变动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衰减。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飞轮组装体2包括第一飞轮5(输入旋转部的一例)、第二飞轮6(输出旋转部的一例)、减振器机构7、磁滞扭矩产生机构8。

<第一飞轮>

第一飞轮5是输入有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的部件。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第一飞轮5。第一飞轮5固定于发动机的曲轴10。

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飞轮5具有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支承部件13。

第一板11具有:在旋转中心部具有孔部的圆板部11a;以及从圆板部11a的外周端向变速器侧延伸的第一筒状部11b。第一板11的内周部通过固定部件例如螺栓24而与支承部件13一起固定于曲轴10。

在第一板11的外周部设有动力传递部11c。动力传递部11c是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减振器机构7的部分。动力传递部11c能够对减振器机构7的弹簧座21(后述的第一弹簧座31)进行按压。详细而言,动力传递部11c动力传递部11c形成为阶梯状。第一弹簧座31能够与动力传递部11c的壁部抵接。第一弹簧座31被该动力传递部11c的壁部按压,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从第一板11向减振器机构7传递。

此处,与阶梯状的动力传递部11c的壁部抵接的第一弹簧座31是能够与第二飞轮6的突出部19b(后述)抵接的第一弹簧座31。

第二板12是环状的部件,具有圆板部12a,该圆板部12a在旋转中心部具有孔部。第二板12的圆板部12a与第一板11的圆板部11a在轴向上相对配置。圆板部12a的外周端部焊接于第一板11的第一筒状部11b的轴向顶端部。

支承部件13是筒状的部件。如上所述,支承部件13通过固定部件例如螺栓24而与第一板11一起固定于曲轴10。

<第二飞轮>

第二飞轮6配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飞轮5相对旋转。具体而言,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二飞轮6经由配置于支承部件13的外周的轴承17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部件13。第二飞轮6具有主体板18和凸缘板19。

主体板18是环状的部件。主体板18配置于第二板12的变速器侧(离合器装置侧)。在主体板18设有从内周端向发动机侧延伸的第二筒状部18a。第二筒状部18a通过固定部件例如螺栓20固定于凸缘板19。在第二筒状部18a的内周侧配置有轴承17。主体板18通过该轴承17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支承部件13。

凸缘板19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凸缘板19形成为环状。

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凸缘板19具有环状部19a、多个(例如两个)突出部19b、以及多个(例如两个)缺口部19c。此外,图1中仅示出了两个缺口部19c中的一方。

环状部19a是在凸缘板19的内周侧形成为环状的部分。环状部19a通过固定部件例如螺栓20固定于主体板18。突出部19b是从环状部19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突出部19b设于环状部19a。详细而言,突出部19b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与环状部19a的外周部形成为一体。此处,突出部19b在周向上实际上隔开180度的间隔地与环状部19a的外周部形成为一体。

缺口部19c是设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突出部19b之间的部分。缺口部19c设于环状部19a。详细而言,缺口部19c由突出部19b的周向侧部及环状部19a的外周部构成。在缺口部19c配置多个扭力弹簧22及多个弹簧座21(后述)。

<减振器机构>

减振器机构7是将第一飞轮5及第二飞轮6弹性地连结的机构。详细而言,减振器机构7是将第一板11及第二板12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结的机构。

如图2a及图2b所示,减振器机构7配置于第一飞轮5与第二飞轮6之间。详细而言,减振器机构7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之间。

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减振器机构7具有多个(例如八个)扭力弹簧22(弹性部的一例)、多个(例如十个)弹簧座21、以及惯性部件23(惯性质量部的一例)。

此外,图2a及图2b示出了八个扭力弹簧22中的四个扭力弹簧22和十个弹簧座21中的五个弹簧座21。

·扭力弹簧

多个扭力弹簧22用于使第一飞轮5及第二飞轮6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动作。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多个扭力弹簧22、例如六个扭力弹簧22收容于第二飞轮6(凸缘板19)的缺口部19c。六个扭力弹簧22在缺口部19c沿轴向排列配置(参照图1)。六个扭力弹簧22中的四个扭力弹簧22(22a、22b、22c)串联配置。六个扭力弹簧22中的两个扭力弹簧22(22d、22e)配置于扭力弹簧22(22a、22b)的内周部。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六个扭力弹簧22中的四个扭力弹簧22包含第一扭力弹簧22a(第一弹性部的一例)、第二扭力弹簧22b(第二弹性部的一例)、以及两个第三扭力弹簧22c。第一至第三扭力弹簧22a、22b、22c串联地配置且串联地动作。

在第一扭力弹簧22a的内周部配置有第四扭力弹簧22d(第一弹性部的一例)。另外,在第二扭力弹簧22b的内周部配置有第五扭力弹簧22e(第二弹性部的一例)。

第一扭力弹簧22a和第二扭力弹簧22b是在周向上配置于第二弹簧座41(后述)的两侧的一对扭力弹簧。同样,第四扭力弹簧22d和第五扭力弹簧22e是在周向上配置于第二弹簧座41(后述)两侧的一对扭力弹簧。

两个第三扭力弹簧22c是在六个扭力弹簧22中除去第一及第二扭力弹簧22a、22b和第四及第五扭力弹簧22d、22e之外的其他的扭力弹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两个缺口部19c设于凸缘板19,因此六个扭力弹簧22(第一至第五扭力弹簧22a、22b、22c、22d、22e)配置于各缺口部19c。换言之,六个扭力弹簧22(第一至第五扭力弹簧22a、22b、22c、22d、22e)在第二飞轮6(凸缘板19)中配置于在周向相邻的一对突出部19b之间。

·弹簧座

如图1所示,弹簧座21将在各缺口部19c沿周向排列配置的多个扭力弹簧22分别连结。弹簧座21以能够按压扭力弹簧22的方式对扭力弹簧22的两端部分别进行保持。通过第一飞轮5来限制弹簧座21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详细而言,弹簧座21能够在第一板11的第一筒状部11b的内周部滑动,并且通过第一板11的第一筒状部11b来限制弹簧座21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多个弹簧座21配置于第二飞轮6(凸缘板19)的缺口部19c。另外,弹簧座21配置于各扭力弹簧22的两端部(第一至第五扭力弹簧22a、22b、22c、22d、22e的两端部)。

多个弹簧座21包含多个(例如八个)第一弹簧座31和多个(例如两个)第二弹簧座41。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凸缘板19设有两个缺口部19c,因此四个第一弹簧座31及一个第二弹簧座41配置于各缺口部19c。换言之,四个第一弹簧座31及一个第二弹簧座41配置于在第二飞轮6(凸缘板19)沿周向相邻的一对突出部19b之间。

第一弹簧座31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三扭力弹簧22c之间、和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三扭力弹簧22c及第一扭力弹簧22a(第四扭力弹簧22d)之间。另外,第一弹簧座31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飞轮6(凸缘板19)的突出部19b与第三扭力弹簧22c之间。而且,第一弹簧座31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飞轮6(凸缘板19)的突出部19b与第二扭力弹簧22b(第五扭力弹簧22e)之间。

如此配置的第一弹簧座31保持第一至第五扭力弹簧22a、22b、22c、22d、22e各自的端部,能够对第一至第四扭力弹簧22a、22b、22c、22d、22e各自进行按压。

如图1所示,第二弹簧座41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与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之间。图1中,8点钟的位置的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41对应。

如此配置的第二弹簧座41保持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的端部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的端部。另外,第二弹簧座41能够对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各自进行按压。

第二弹簧座41具有卡合部42和定位部43。卡合部42与扭力弹簧22(第一及第二扭力弹簧22a、22b、第四及第五扭力弹簧22d、22e)、惯性部件23卡合。

卡合部42能够通过第一飞轮5与第二飞轮6的相对旋转而使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动作。另外,卡合部42能够通过惯性部件23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而使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动作。

详细而言,卡合部42能够通过第一飞轮5与第二飞轮6的相对旋转而对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进行压缩。另外,卡合部42能够通过惯性部件23的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而使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弯曲。

卡合部42与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的端部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的端部卡合。另外,卡合部4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惯性部件23卡合。

具体而言,卡合部42具有第一主体部42a、第一抵接部42b、第一弹簧保持部42c、第一弯曲部42d以及连结部42e。第一主体部42a配置于第一扭力弹簧22a与第二扭力弹簧22b之间。

第一抵接部42b设于第一主体部42a。第一抵接部42b与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的端部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的端部抵接。由此,第一抵接部42b能够对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进行按压。

第一弹簧保持部42c与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卡合。由此,第一弹簧保持部42c保持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

具体而言,第一弹簧保持部42c具有一对轴部42f和一对凸边部42g。一对轴部42f分别以从第一抵接部42b突出的方式设于第一抵接部42b。一对轴部42f的一方配置于第四扭力弹簧22d的内周部。一对轴部42f的另一方配置于第五扭力弹簧22e的内周部。

一对凸边部42g以在第一主体部42a的内周侧从第一主体部42a突出的方式设于第一主体部42a。一对凸边部42g的一方保持第一扭力弹簧22a的内周侧。一对凸边部42g的另一方保持第二扭力弹簧22b的内周侧。

第一弯曲部42d是与定位部43卡合的部分。第一弯曲部42d设于第一主体部42a的外周部。第一弯曲部42d在第一主体部42a外周部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的凸状。

连结部42e是与惯性部件23连结的部分。连结部42e设于第一主体部42a的内周部。具体而言,连结部42e具有臂部42h。臂部42h以从第一主体部42a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于第一主体部42a。在臂部42h的顶端部设有第一连结孔部42i。第一连结孔部42i将卡合部4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惯性部件23。第一连结孔部42i与惯性部件23的第二连结孔部102d(后述)相对配置。在该状态下,在第一连结孔部42i及第二连结孔部102d配置摆动轴部26。由此,卡合部4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惯性部件23。

定位部43在径向上对卡合部42及扭力弹簧22(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及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进行定位。

详细而言,定位部43以卡合部42能够相对于惯性部件23摆动的方式在径向上对卡合部42进行定位。另外,定位部43以卡合部42能够对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及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进行按压的方式在径向上对卡合部42进行定位。

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飞轮5(第一板11的第一筒状部11b)来限制定位部43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定位部43在径向上配置于第一板11的第一筒状部11b与卡合部42之间。另外,定位部43在径向上配置于第一板11的第一筒状部11b与第一扭力弹簧22a的端部及第二扭力弹簧22b的端部之间。

定位部43具有第二主体部43a、凹部43b以及第二弹簧保持部43c。通过第一板11的第一筒状部11b来限制第二主体部43a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凹部43b设于第二主体部43a。凹部43b以与卡合部42的第一弯曲部42d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凹状。在凹部43b配置卡合部42的第一弯曲部42d。当卡合部42因惯性部件23的移动而摆动时,第一弯曲部42d沿凹部43b滑动。第二弹簧保持部43c保持第一扭力弹簧22a的端部外周侧及第二扭力弹簧22b的端部外周侧。

·惯性部件

惯性部件23配置成能够在旋转方向上移动。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惯性部件23配置于多个扭力弹簧22(第一至第五扭力弹簧22a、22b、22c、22d、22e)的径向内侧。另外,惯性部件23配置于多个弹簧座21的径向内侧。而且,惯性部件23配置于支承部件13的径向外侧。

如图1所示,惯性部件23形成为环状。如图2a及图2b所示,惯性部件23包含一对惯性环102。一对惯性环102分别在轴向上彼此相对配置。一对惯性环102为相同的构成。

具体而言,一对惯性环102分别具有第二抵接部102a(参照图2a中的o-o线上方的图示)、阶梯部102b(参照图2a中的o-o线上方的图示)、相对部102c(参照图2a中的o-o线下方的图示)以及第二连结孔部102d(参照图2b)。

如图2a所示,一对第二抵接部102a在轴向上彼此抵接。一对阶梯部102b在一对第二抵接部102a抵接的状态下形成凹部。在一对阶梯部102b(凹部)配置凸缘板19的缺口部19c的底部。一对相对部102c在一对第二抵接部102a抵接的状态下在轴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在一对相对部102c之间配置凸缘板19的突出部19b。

如图2b所示,一对第二连结孔部102d将卡合部4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一对惯性环102。一对第二连结孔部102d分别设于一对相对部102c。在一对相对部102c的轴向之间配置卡合部42的连结部42e。在该状态下,将摆动轴部26插入穿过第一连结孔部42i及一对第二连结孔部102d,且固定于第二连结孔部102d,由此,卡合部4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一对惯性环102。

另外,一对惯性环102通过第二飞轮6而在径向上被定位。详细而言,如图2a所示,使一方的惯性环102的内周部抵接于第二飞轮6(主体板18)的第二筒状部18a,由此,一对惯性环102在径向上被定位。

<磁滞扭矩产生机构>

磁滞扭矩产生机构8配置于第一板11的内周部与形成于支承部件13的外周部的凸缘部13a的轴向之间。磁滞扭矩产生机构8由环状的多个板部件和锥形弹簧构成。在该磁滞扭矩产生机构8中,通过第一飞轮5与第二飞轮6的相对旋转而在旋转方向上产生摩擦阻力(磁滞扭矩)。

[动作及特征]

首先,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被传递至第一飞轮5,当第一飞轮5与第二飞轮6相对旋转时,在磁滞扭矩产生机构8产生摩擦阻力(磁滞扭矩)。

接着,通过第一飞轮5与第二飞轮6的相对旋转使减振器机构7动作。具体而言,当动力被从第一飞轮5的动力传递部11c向减振器机构7传递时,经由多个弹簧座21对多个扭力弹簧22进行按压。由此,多个扭力弹簧22压缩变形。此处,在减振器机构7输入第一飞轮5与第二飞轮6的相对旋转时的扭矩变动,因此,多个扭力弹簧22进行伸缩。由此,能够使扭矩变动产生时的扭转振动衰减。

接下来,在多个扭力弹簧22进行动作的状态下,惯性部件23能够动作。例如,当惯性部件23向与第一飞轮5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移动时,通过惯性部件23的移动,第二弹簧座41的卡合部42相对于惯性部件23进行摆动(参照图3a及图3b)。于是,由于该卡合部42的摆动,卡合部42所卡合的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发生弯曲。

进一步具体而言,第二弹簧座41的卡合部42如下所示地对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的端部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的端部进行作用。

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中的任意一方的端部外周侧被卡合部42(第一抵接部42b)按压、且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中的任意另一方的端部内周侧被卡合部42(第一抵接部42b)按压。

另外,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中的任意一方的端部内周侧对卡合部42(第一抵接部42b)进行按压。此时,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中的任意另一方的端部外周侧对卡合部42(第一抵接部42b)进行按压。这样一来,通过卡合部对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进行作用,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弯曲变形。

上述的动作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将第二弹簧座41的卡合部42以能够按压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的方式与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卡合,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惯性部件23连结。

另外,在进行上述的动作时,多个扭力弹簧22(第一至第五扭力弹簧22a、22b、22c、22d、22e)压缩变形的情况下,能够使产生扭矩变动时的扭转振动衰减。另外,惯性部件23进行动作,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弯曲变形的情况下,能够使产生扭矩变动时的扭转振动进一步衰减。

例如,图4是表示从发动机向第一飞轮5输入的输入转速与第二飞轮6的转速变动的关系的图。实线表示飞轮组装体2具有惯性部件23的情况。另一方面,虚线表示飞轮组装体2不具有惯性部件23的情况。

由图4可以明确,在本飞轮组装体2中,能够使产生扭矩变动时的扭转振动有效地衰减。此外,图4的谷部是通过惯性部件23的动作而使产生扭矩变动时的扭转振动最有效地衰减的部分。

这样一来,在本飞轮组装体2中,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特别准备用于使惯性部件23动作的扭力弹簧,仅通过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就能够使产生扭矩变动时的扭转振动衰减。这样一来,在本飞轮组装体2中,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惯性部件23动作。另外,通过该构成能够使飞轮组装体2小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

(a)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使用飞轮组装体2进行了说明,但是,动力传递装置的构成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应用于各种装置。

(b)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飞轮组装体2输出的动力被传递至离合器装置的情况的例子。在离合器装置中,例如包含锁定装置及液力变矩器等。

(c)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弹簧座41所卡合的扭力弹簧是第一及第四扭力弹簧22a、22d和第二及第五扭力弹簧22b、22e的情况的例子。取而代之地,也可以是第二弹簧座所卡合的扭力弹簧仅仅是第一及第二扭力弹簧22a、22b。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及第五扭力弹簧22d、22e不被使用。即使这样地构成,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2飞轮组装体

5第一飞轮

6第二飞轮

7减振器机构

21弹簧座

22扭力弹簧

22a第一扭力弹簧

22b第二扭力弹簧

22d第四扭力弹簧

22e第五扭力弹簧

23惯性部件

41第二弹簧座

42卡合部

43定位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