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轮轴和行星齿轮箱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140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行星轮轴和行星齿轮箱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轮轴(planetenachse)和一种行星齿轮箱级(planetengetriebestufe)。



背景技术:

在行星齿轮箱中,可旋转地支承在行星轮轴上的行星轮同时与内啮合的空心轮和外啮合的太阳轮啮合。已知的是,为了能够补偿行星轮相对于空心轮和太阳轮的、取决于构造和负载的倾斜位置,在行星轮轴上进行改进其弹性柔度的修改。

2013年2月20日的文献ep2559915a1(通用电气公司)在其图4中示出了行星销(pin)50,其在其两个端部区域内分别具有一个横向于纵轴延伸的钻孔(borehole)94。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星轮轴。

根据本发明的行星轮轴在下面也被简称为轴,其适合用在行星齿轮箱级中。行星轮轴与汽车领域的横向连杆轴(querlenkerachse)和/或推力/弯曲连杆轴(schub-/biegelenkerachse)和/或纵向连杆轴类似地进行设计。

本发明基于以下认识,即行星齿轮箱的行星轮轴上的行星轮轴承装置能够与汽车中的车轮悬架进行类比,其中,行星轮轴的底盘和街道对应于行星架。底盘即使在不平坦的行驶轨道上也应尽可能地不改变其位置。行星齿轮箱的行星轮轴同样不应该改变其相对于空心轮和太阳轮的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于,将汽车领域中公知的车轮悬架转换运用到行星轮轴上。车轮悬架的以下变体方案已证明适合用于类似的应用:横向连杆轴、推力/弯曲连杆轴和纵向连杆轴。

与行星齿轮箱的其他机器部件相比,行星轮轴承受相对较少负载,从而可以在不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的情况下在行星轮轴上进行几何上的修改。为此使用以弹性方式作用的、不同的缓冲颠簸机构,它们导致形成柔性的行星轮悬架。

在汽车领域的双横臂式车轮悬架中,两个支承在支架上的构件(所谓的横向连杆或横向连杆臂)横向于行驶方向地振荡(双振荡)。在行星齿轮箱中,行星架相当于支架。然而与车辆机构相比,横向连杆在行星轮轴中不是铰接地支承而是抗弯曲地支承。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同时承担弹簧功能,否则由一个单独的弹簧减震部件承担该弹簧功能。连杆与行星轮轴的夹持区域和轴承座区域连接。通过改变连杆纵长和连杆横截面,可以改变刚度并且因此改变系统的导向的方式。行星轮轴经由横向于纵轴延伸的通孔而具有可变的抗剪刚度(schubsteifigkeit)。连杆轴经由连杆部件产生轴承座区域的相对位移。

单一的推力/弯曲连杆同样平衡在圆周方向上的刚度差异。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在于,行星轮轴在夹持区域之间至少在一侧是有切口的,从而产生推力/弯曲连杆。通过巧妙地选择产生的型材的横截面和纵长,可以调控偏转。当因为行星架侧面板的变形导致行星轮轴钻孔处于严重的倾斜位置时,这种变体方案是有利的。然而,这种变化方案在轴容纳部中产生弯曲力矩。

从汽车领域中公知的纵向连杆轴机构到行星悬架的转换运用的特征在于,连杆区域的重心轴线相对于轴承座区域的重心轴线和/或相对于支承/夹持区域的重心轴线偏心地进行设计。通过连杆区域的弹性扭转,行星件可以围绕着偏心的主体的重心轴线进行圆形轨道运动,其中,圆形轨道的半径对应于两个主体的重心轴线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行星轮轴与横向连杆轴类似地进行设计,并且行星轮轴在用于在行星架侧面板中进行夹持的夹持区域与用于容纳行星轮轴承的轴承座区域之间具有一个连杆区域和至少两个横向连杆臂,该连杆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横向于行星轮轴延伸的通孔,该横向连杆臂与夹持区域和轴承座区域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行星轮轴与推力/弯曲连杆轴类似地进行设计,并且行星轮轴在用于在行星架侧面板中进行夹持的夹持区域与用于容纳行星轮轴承的轴承座区域之间具有一个带有横梁的连杆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行星轮轴与纵向连杆轴类似地进行设计,并且行星轮轴在用于在行星架侧面板中进行夹持的夹持区域与用于容纳行星轮轴承的轴承座区域之间具有一个连杆区域,其中,该连杆区域的重心轴线相对于轴承座区域的重心轴线和/或相对于夹持区域的重心轴线偏心地进行设计。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行星轮轴的行星齿轮箱级实现。

根据行星齿轮箱级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在行星轮轴与横向连杆轴类似地进行设计的情况下,通孔垂直于行星轮轴的环绕轨道地取向。

根据行星齿轮箱级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在行星轮轴与推力/弯曲连杆轴的行星轮轴类似地进行设计的情况下,横梁的平面相对于行星齿轮箱级的太阳轮径向地延伸。

根据行星齿轮箱级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在行星轮轴与纵向连杆轴类似地进行设计的情况下,连杆区域的重心轴线设计成偏心地径向于行星齿轮箱级的太阳轮。

横向连杆可以具有不同的纵长和横截面。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可以调整横向连杆的弹性刚度。

连杆到相邻区域的过渡部可以具有半径或者椭圆形的倒圆。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不会产生应力峰值,或减低应力峰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轴如下地设计,即在承受负载的情况下,轴产生出部分区域相互之间的、轴自身引导/定向的、弹性平移的和/或旋转的移位。在此有利的是,为了补偿轴扭曲误差和轴倾斜误差,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轴的期望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为了拓宽在轴的轴承座与轴承(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之间的轴承座区域,在中间连接有刚度尽可能高的间隔套。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由此在与传统的实施方式相比相同的构造空间中,可以实现更长的横向连杆臂。因此可以实现增加的偏移。通过大的刚度实现了力在轴承的宽度上的均匀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轴由一个或者多个任意的、形状相同的型材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能够简单地进行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连杆机构制造成材料配合的和/或形状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连杆机构可以由材料不同的主体组成。此外,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连杆机构对于安装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轴在横向于该轴的抗剪刚度路径中具有至少一个阶跃。这是这种轴的特性。有利的是,相对于具有恒定的抗剪刚度的轴,能够在小的构造空间内实现更大的变形。原因在于,抗剪刚度和抗弯刚度叠加,并且在主体较短的情况下,抗剪刚度相对于抗弯刚度起主导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连杆区域的外部尺寸(直径)设计为小于夹持区域的或轴承座区域的外部尺寸。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可以使用没有凸肩的套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可以通过改变连杆横梁长度和高度(连杆型材)及其超出轴高度的位置来调整轴的刚度及变形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一方面可以调整轴在行星轮轴钻孔中的插入,并且另一方面可以调整轴相对于行星架的倾斜度。由此在汽车中调整车轮倾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行星轮轴设计为单一的推力/弯曲连杆。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实现了轴在夹持区域与轴承座之间的弹性的、平移的和旋转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行星轮轴设计为多向的推力/弯曲连杆。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在夹持位置与轴承座之间形成至少两个定向的刚度特性,并且因此可以补偿轴倾斜误差和轴偏移误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单侧地、双侧地或者在中间进行了轴的支承/夹持。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该轴可以用在具有一个侧面板的行星架中,用在传统的具有两个侧面板的或者具有位于中间的侧面板的、类似于转向架板的行星架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轴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确保防止行星架中的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由此避免了轴在行星架中的旋转或轴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轴承座的轴相对于偏心轮型材的重心轴线偏心地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轴承座可以相对于夹持部位围绕偏心轮区域的重心轴线执行弹性的摆动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轴具有锥形的区域。在此有利的是,利用同样设计为锥形的配合体可以实现锥体压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在行星轮轴类似于纵向连杆轴地进行设计的情况下,连杆区域的重心轴线相对于行星轮轴的中央轴线偏心地进行设计,其中,由重心轴线和中央轴线伸展的平面能够任意地取向,优选地与行星件的圆形轨道正切或者垂直地取向。

下面借助多个实施例参照附图阐述本发明。图中分别示意性地并且非精确比例地示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具有双横向连杆机构的、单侧夹持的轴的前视图;

图2示出根据图1所示的轴的俯视图;

图3示出根据图1所示的轴的iii-iii剖面图;

图4示出具有双横向连杆机构的、双侧夹持的轴的前视图;

图5示出根据图4所示的轴的俯视图;

图6示出根据图4所示的轴的vi-vi剖面图;

图7示出具有不同设计的连杆的双横向连杆机构的、双侧夹持的轴的立体透视图;

图8示出具有双横向连杆的行星轮轴承装置的第一设计方案;

图9示出具有双横向连杆的行星轮轴承装置的另一设计方案;

图10示出具有双横向连杆的行星轮轴承装置的另一设计方案;

图11示出具有双横向连杆的行星轮轴承装置的另一设计方案;

图12示出具有双横向连杆机构的行星轮轴在同轴地支承时的弹性变形;

图13示出具有双横向连杆机构的行星轮轴在支座偏心地定向时的弹性变形;

图14示出具有多连杆机构的、双侧夹持的轴的前视图;

图15示出根据图14所示的轴的俯视图;

图16示出根据图14所示的轴的xvi-xvi剖面图;

图17示出具有推力/弯曲连杆机构的、双侧夹持的轴的前视图;

图18示出根据图17所示的轴的俯视图;

图19示出根据图17所示的轴的xix-xix剖面图;

图20示出具有纵向连杆机构的、双侧夹持的轴的前视图;

图21示出根据图20所示的轴100的俯视图;

图22示出根据图20所示的轴100的xxii-xxii剖面图;

图23示出具有不带间隔套的纵向连杆的、滚动支承的行星轮轴承装置的一个设计方案;

图24示出根据图23所示的轴100的xxiv-xxiv剖面图;

图25示出纵向连杆型材的另一设计方案的剖面图;

图26示出纵向连杆型材的另一设计方案的剖面图;以及

图27示出分开的纵向连杆型材的一个设计方案的剖面图;

图28示出穿过行星轮轴的连杆区域2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示出了具有双横向连杆机构的、单侧夹持的轴。用于支承齿轮的轴如下地修改,即使其在抗剪刚度上具有相对的阶跃,从而使至少两个子区域能够相互平行地弹性地移动。在此,主要的设计方案至少包括在行星架中用于支承或夹持行星轮轴的支承/夹持区域1、具有限定的轴向长度200的连杆区域2、以及具有用于支承/容纳轴承的轴承座的轴承座区域3。连杆区域2具有至少一个带有横向于中央轴线r的任意的横截面的通孔12。行星轮轴100的、在制造通孔12之后在连杆区域2中余下的材料形成至少两个横向连杆臂7、8,它们与区域1和3连接。横向连杆臂7、8可以具有任意的横截面9、10。通过连杆长度的不同设计,区域1的轴相对于区域3的、限定的斜率可以附加地产生或为了平行推移而叠加。横向连杆7、8到相邻区域的过渡部优选地具有半径或者椭圆形的倒圆11。连杆区域2的直径可以小于夹持区域1的或者轴承座区域3的直径。这是有必要的,由此使得连杆7、8在偏转时不会与可选的间隔套冲撞。

图4至6示出了具有双横向连杆机构的、两侧夹持的轴。用于支承齿轮的轴为了固定在双侧面板形式的支架上、也就是双侧面板形式的行星架上而在两个端部处分别具有夹持区域1、5、一个位于中间的、带有轴承座的区域3,并且在夹持区域1、5与轴承座3之间分别具有连杆区域2、4。横向连杆7、8、14、15是通过引入两个横向于中央轴线r的通孔12、13产生的。横向连杆7、8、14、15允许中间区域3相对于两个夹持区域1、5的、弹性的平行移动。通过改变连杆横截面9、10可以设置轴区域1、3、5的偏转。通过连杆纵长的不同的设计,可以利用中间区域3相对于区域1和5的、叠加的限定的斜率来设置限定的平移。连杆7、8、14、15可以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和纵长。连杆7、8、14、15到相邻区域1、3、5的过渡部优选地具有半径或者椭圆形的倒圆11。连杆区域2、4的直径可以设计为小于夹持区域1、5的直径或轴承座区域3的直径。这是有必要的,由此连杆7、8、14、15在偏转时不与可选的间隔套冲撞。

图7示出了具有不同设计的连杆7、8、14、15的双横向连杆机构的、双侧夹持的轴的立体透视图。

图8示出了具有双横向连杆和间隔套17的行星轮滑动轴承装置的第一设计方案。行星轮轴100利用其位于行星轮轴100的端部处的夹持区域1、5夹持在两个行星架侧面板16之间。行星轮轴100的位于夹持区域之间的自由区域划分为一个位于轴向中部的轴承座区域3、以及分别位于轴承座区域3与夹持区域1、5之间的两个连杆区域2、4。在此,连杆区域2、4分别具有横向于行星轮轴延伸的通孔12、13。两个通孔12、13具有不同的横截面,从而使在两个通孔12、13处的连杆7、8、14、15、也就是余留在连杆区域2、4的行星轮轴100的连接件同样也具有不同的宽度。vi-vi剖面图在图6中示出。通过改变通孔12、13以及相应的连杆7、8、14、15的纵长和横截面,可以改变行星轮轴100的刚度,并因此改变行星轮轴偏移的方式。

在行星架侧面板16之间,间隔套17位于行星轮轴100上,其再被滑动轴承套筒19和行星轮20包围。在这里,间隔套17在其内直径上在每个端部处分别具有一个切口18,从而使间隔套17在连杆区域2、4中不接触行星轮轴100。以这种方式,间隔套17仅在中间的轴承座区域3中接触到行星轮轴100,而间隔套17在相邻的连杆区域2、4中与行星轮轴100在径向上间隔开。连杆区域2、4中的径向间距用于允许行星轮轴100在连杆区域2、4中发生径向的移位或变形。

图9示出了具有双横向连杆并且没有间隔套的行星轮滑动轴承的一个设计方案。在图9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在图8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区别在于,在图9中示出的设计方案设计为不具有间隔套17。作为代替,滑动轴承套筒19直接地安置在行星轮轴100上,然而其中,类似于在图8中所示的设计方案,滑动轴承套筒19在其内直径上在每个端部处分别具有一个切口18,从而让滑动轴承套筒19在连杆区域2、4内不接触行星轮轴100。

图10示出了具有双横向连杆和间隔套的行星轮滚动轴承的一个设计方案。在图10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在图8中所示的设计方案,区别在于,在图10中所示的设计方案代替滑动轴承套筒19地具有轴承内圈22和滚动轴承21。

图11示出了具有双横向连杆而不具有间隔套的行星轮滚动轴承的一个设计方案。在图1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在图10中所示的设计方案,区别在于,在图11中所示的设计方案设计为不具有间隔套17。作为代替,轴承内圈22直接安置在行星轮轴100上,然而其中,轴承内圈22和包围轴承内圈22的滚动轴承21仅仅布置在中间的轴承座区域3中。行星轮轴100在连杆区域2、4中的径向移位或变形相对于在行星轮轴100与行星轮20之间因此产生的自由空间而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行星轮轴100的弹性偏移,其在具有设计为同轴的支座23、24时在承受负载f的情况下以行星轮轴100的轴承座区域3的位置变化δ反映出来。行星轮轴系统在此对称地压缩。滚动轴承座3以差距δ水平地偏移。

图13简化地示出了在有偏心地定位的支座23、24的情况下、例如在行星架扭转的情况下的行星轮轴100的偏转。柔性的横向弯曲连杆7、8、14、15可以补偿支座24中的相对移位e,轴承座3同样也保持水平。这适用于行星轮轴100的夹持区域1、5被抗弯曲地夹持的情况。根据连杆的抗弯刚度/抗剪刚度,在夹持中出现不同的反作用力。如果夹持区域1、5没有被抗弯地夹持,那么右边的连杆14、15的抗弯刚度/抗剪刚度相对于左边的连杆7、8的抗弯刚度/抗剪刚度调整到期望的平移的偏移。夹持部位1、5中的反作用力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一样的。

图14至16示出了一种双侧夹持的、具有扩展的双横向连杆机构的轴。如果为行星轮轴100在横向连杆区域2、4中添加一个另外的、垂直于第一通孔12a、13a的、同样也横向于轴的通孔12b、13b,那么就得到一个多连杆变体方案。现在,行星轮轴100具有能够在另一平面内实施被引导的弹性变形的特性。在横向连杆行星轮悬架的这种扩展的实施方式中,除了补偿轴偏斜误差以外还可以补偿轴倾斜误差。

图17至19示出了双侧夹持的、具有单一的推力/弯曲连杆机构的行星轮轴。行星轮轴100在第一端部处具有用于在行星架中支承/夹持的第一区域1,与其连接的是第一推力/弯曲连杆25,与其连接的是用于容纳具有配属的支承机构的齿轮的轴承座区域3,与其连接的是第二推力/弯曲连杆26,并且与其连接的是在另一端部处用于在行星架中支承/夹持的第二区域5。

横梁、也就是第一和第二推力/弯曲连杆25、26越窄,抗扭刚度就越小。通过两个行星架侧面板相对彼此的相对旋转,两个相对置的行星轮轴钻孔也进行相对旋转。轴容纳部的这种相对旋转于是可以通过行星轮轴100弹性地补偿,并且因此避免在轴和行星轮轴钻孔之间的微量滑移。

图20至22示出了纵向连杆轴的一种结构上的实施方式。行星轮轴100在第一端部处具有用于在行星架中支承/夹持的第一区域1,与其连接的是具有偏心的型材27的第一纵向连杆区域2,与其连接的是用于容纳具有配属的支承机构的齿轮的轴承座区域3,与其连接的是具有偏心的型材28的第二纵向连杆区域4,并且与其连接的是在另一端部处用于在行星架中支承/夹持的第二区域5。连杆区域27、28的重心轴线31在所示设计方案中大致处于偏心的型材27、28的中央轴线区域内。夹持区域1、5的重心轴线32大致位于行星轮轴100的中央轴线的区域内,轴承座区域3的重心轴线33同样也是如此。

为了固定在双侧面板形式的架子、也就是行星架中,用于支承齿轮的轴100具有在两个端部处的夹持区域1、5、一个位于中间的带有轴承座的区域3、以及分别在夹持区域1、5与轴承座区域3之间的纵向连杆区域2和4。该纵向连杆轴的特征在于,轴承座区域3和夹持区域1、5分别通过连杆区域2、5与任意的、其重心轴线31相对于轴承区域3的重心轴线33偏心设置的型材连接。轴承座区域3现在可以在半径对应于重心轴线31、33的间距g的圆形轨道上完成围绕连杆区域2、4的重心轴线31的、弹性的旋转运动。原则上也可行的是,省去夹持区域1和5,并且将偏心轮型材27、28直接任意地固定在行星架中。

图23和24示出了一种具有纵向连杆和间隔套17的、滚动支承的行星支承装置的设计方案。行星轮轴100利用其置于行星轮轴100的端部处的夹持区域1、5被夹持在两个行星架侧面板16中。行星轮轴100的位于其之间的自由区域划分成一个在轴向中部的轴承座区域3、以及两个分别位于轴承座区域3与夹持区域1、5之间的连杆区域2、4。在这里,连杆区域2、4分别具有相对于轴承座区域3的重心轴线33偏心地布置的型材27、28。偏差g表明了在轴承座区域3的重心轴线33与连杆区域2、4的重心轴线31之间的间距。第一型材27的xxiv-xxiv剖面在图24中示出。通过改变型材27、28可以改变行星轮轴100的刚度及其偏转的方式。

在行星架侧面板16之间,在轴承座区域3中放置有一个间隔套17,其又被轴承内圈22、滚动轴承21和行星轮20包围。在这里,间隔套17在其内部直径上在每个端部处分别具有一个切口18,从而使间隔套17在连杆区域2、4中不接触行星轮轴100,更准确地说,不接触偏心的型材27、28。以这种方式,间隔套17仅仅在中间的轴承座区域3中接触到行星轮轴100,而间隔套17在相邻的连杆区域2、4中与行星轮轴100在径向上间隔开。在连杆区域2、4的区域内的径向间距用于允许行星轮轴100在连杆区域2、4中发生径向的移位或变形。

类似于上述的横向连杆变体方案,纵向连杆变体方案也可以设计为不具有间隔套17,可替换地,设计为具有和不具有间隔套17地滑动支承。

图25和26分别示出纵向连杆型材27的另一设计方案的剖面图,该纵向连杆型材形成在行星轮轴的连杆区域2、4中。在这里,在图25中示出的型材27是纵向连杆型材,相反地,在图26中所示的型材27是双横向纵向连杆型材。

图27示出了分开的连杆型材的一个设计方案的剖面图。结合间隔套17和双侧面板形式的行星架,可以为具有两个单一连杆的横向连杆和纵向连杆实施分开的结构。该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依照根据图10所示的设计方案,然而具有以下区别,在连杆区域2和4中的连杆型材根据图16进行设计,并且带有轴承座的轴承座区域3被自由空间34断开。换句话说,行星轮轴100由两个半部组成,它们在轴向上相互不接触。这种构造也可以视为两个单独的、具有单一连杆2、4的行星轮轴100a、100b。

图28用于显示布置在连杆区域中的型材相对于整个行星齿轮箱级系统的有利的朝向。图28示出了以沿着行星架的中央旋转轴线37的视角方向看的行星齿轮箱级的行星轮轴100a、110b、110c和100d的连杆区域2的横截面,该行星齿轮箱级具有固定的空心轮35、可旋转地支承的太阳轮36、四个具有中央轴线r的可旋转地支承的行星轮20、以及具有行星架侧面板38的可旋转地支承的行星架。在行星架侧面板38内夹持了以直角均匀分布在圆周上的四个行星轮轴100a、100b、100c、100d,在其上可旋转地支承行星轮20。行星轮20的齿部与包围行星架38的空心轮35啮合。在行星架的轴向中央位置37布置有太阳轮36,其同样也与行星轮20啮合。太阳轮抗扭地安置在太阳轮轴39上,该太阳轮轴可围绕旋转轴线37旋转地支承。通过这种构造方式,行星架侧面板38围绕其旋转轴线37的旋转引起太阳轮轴39的更快速的旋转。

第一行星轮轴100a类似于横向连杆轴地进行设计,其在连杆区域内具有如图6中所示的横截面。在这里,穿通孔12垂直于行星轮轴100a的围绕行星架的旋转轴线37的圆形运动地延伸;与之相对应地,连杆区域的两个横向连杆9、10平行于径向的线40a地延伸,该线在行星架的旋转轴线37处开始并且延伸经过行星轮轴100a的中央轴线r。

第二行星轮轴100b类似于推力/弯曲连杆轴地进行设计,其在连杆区域内具有如图19中所示的横截面。在此,连杆区域的横梁25沿着径向的线40b延伸,该线从行星架的旋转轴线37处开始并且延伸经过行星轮轴100b的中央轴线r。

第三行星轮轴100c类似于纵向连杆轴地进行设计,其在连杆区域内具有如图22中所示的横截面。在这里,偏心地布置的型材27的重心轴线31沿着径向的线40c延伸,以便在该线的方向上相对于重心轴线33错开一个间距g,该射线从行星架的旋转轴线37处开始并且延伸经过行星轮轴100c的中央轴线r。

连杆区域2的重心轴线31因此以如下方式偏心于行星轮轴100的中央轴线r地进行设计,即使得由重心轴线31和中央轴线r伸展的平面垂直于行星件的圆形轨道地延伸。

第四行星轮轴100d类似于纵向连杆轴地进行设计,其在连杆区域内具有像图22中所示的横截面。在这里,偏心地布置的型材28的重心轴线31横向于径向的线40d地延伸,以便相对于重心轴线33、也就是沿反向于线40f的方向错开一个间距g,线40d从行星架的旋转轴线37处开始并且延伸经过行星轮轴100d的中央轴线r,线40f平行于径向的线40c并且延伸经过行星轮轴100d的中央轴线r。

连杆区域2的重心轴线31因此以如下方式偏心于行星轮轴100的中央轴线r地进行设计,即使得由重心轴线31和中央轴线r伸展的平面正切于行星件的圆形轨道地延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