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293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气压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气压操作装置,特别是一种控制液压动力机具的气压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重型机具在目前已是相当常见的,一般的重型机具,特别是建筑或土木工程相关的重型机具,如工程用倾卸车或是吊车,为求强大的输出力量,一般均是以液压动力为主。因此,这些机具通常配备有一个马达来加压液压流体,以提供液压动力机具所需的高压液压流体。此一加压液压流体用的马达可以是电动马达或是内燃机,在工程用机具上所使用者常为内燃机。在开始操作液压动力机具之前需先启动该内燃机或是将内燃机的动力输送至流体泵压装置上,以便能由该流体泵压装置来供应高压液压流体,而在液压动力机具使用完后,需切断内燃机与流体泵压装置间之机械联结(例如以离合器为之)来中止流体泵压装置的作动,以免造成各种的耗损。

在一般的工程机具的设计中,通常会提供一操作控制装置,可供操作者来操控液压动力机具。此操作控制装置有的是以电动操作,也有以气动方式操作,特别是对于工程车辆,其中由于本身即设有气压装置,因此特别适合以气动方式来控制液压动力机具。

现有的气压操作装置包含包含一基座、多个活塞阀、一压盘及一操作杆;基座开设多个气体流道;所述活塞阀分别设于所述气体流道中,并且平时受到所述气体流道的高压气体的推动下而位于关闭位置;压盘设于基座且位于所述活塞阀的上方;操作杆结合于压盘。使用者可藉由操作杆往其中一活塞阀的方向摆动,以驱动压盘往该活塞阀的方向偏摆并压住该活塞阀,使该活塞阀向下移动而位于开启位置,以供高压气体通过并且供应至气压动力装置,进而藉由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启动对应的操作模式。

然而,因为压盘为圆盘状,所以容易在偏摆时同时按压到多个活塞阀,造成同时有两个以上的活塞阀位于开启位置,从而让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同时启动多个操作模式而发生严重失控,造成液压动力机具及周遭事物的毁损,甚至发生工安意外,伤及无辜,十分危险。

再者,因为操作杆可相对基座任意摆动,所以一旦使用者在非工作状态下(例如休息时间)不经意误触操作杆的时候,液压动力机具便会在此时突然运作,造成液压动力机具及周遭事物的毁损,甚至发生工安意外,伤及无辜,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操作装置,能够精准地控制压盘一次只压住并开启所述活塞阀的其中一个,从而驱动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一次只启动一种操作模式,避免液压动力机具同时启动多个操作模式而失控,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操控精准度以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操作装置,操作杆可在不使用时被限制住而不会相对基座任意摆动,避免使用者不经意误触操作杆而导致液压动力机具突然运作,减少工安意外发生以及降低液压动力机具伤及周遭人事物的风险,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气压操作装置,包括一基座、一压盘、一导引结构以及一操作杆。

该基座开设多个气体流道。

所述活塞阀分别设于所述气体流道并且受到所述气体流道内的来自一气压动力源的高压气体的推动之下而位于一关闭位置。

该压盘包含一摆动座及多个凸臂,该摆动座可摆动地设于该基座的顶面,所述凸臂环设于该摆动座的外侧并且分别位于所述活塞阀的上方。

该导引结构设于该基座且开设一轴孔及多个导槽,所述导槽环绕于该轴孔的周围,均与该轴孔相通,并且分别对应所述凸臂。

该操作杆穿过该导引结构的轴孔并且结合于该摆动座。

其中,当该操作杆沿着其中一导槽摆动并且驱动该摆动座往其中一侧偏摆时,对应其中一导槽的其中一凸臂压住位于其下方的其中一活塞阀,使位于其中一凸臂下方的其中一活塞阀向下移动至一开启位置,以供高压气体通过并且供应至一气压动力装置,其余的凸臂则与对应的活塞阀保持一段距离,使其余的凸臂所对应的活塞阀继续保持在关闭位置。

较佳地,该气压操作装置更包括一限位件,设于该操作杆并可移动于一锁定位置及一解锁位置之间,当该限位件位于锁定位置时,该限位件插入该导引结构的轴孔,该操作杆受到该限位件的限制而无法进入任何一个导槽,使该操作杆无法驱动该摆动座偏摆,当该限位件位于一解锁位置时,该限位件脱离该导引结构的轴孔,该操作杆可自由地沿着任何一个导槽摆动并可驱动该摆动座偏摆。

较佳地,该操作杆包含一头部、一杆部及一套筒,该操作杆的杆部穿过该导引结构的轴孔并且结合于该摆动座,该操作杆的头部设于该操作杆的杆部的一端,该操作杆的套筒设于该操作杆的杆部的外侧并且靠近该操作杆的头部;其中,该限位件包含一外套管、一内套管及一弹性件,该外套管开设一轴孔,该内套管穿设于该外套管的轴孔并且开设一大径轴孔及一小径轴孔,该内套管的大、小径轴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连接壁,该操作杆的杆部延伸穿过该内套管的大径轴孔及小径轴孔,该操作杆的套筒延伸进入该内套管的小径轴孔,该弹性件设于该内套管的小径轴孔并且其二端分别抵顶于该操作杆的套筒的底面与该内套管的大、小径轴孔之间的连接壁;其中,当该限位件位于锁定位置时,该限位件的内套管插入该导引结构的轴孔,该操作杆的杆部受到该限位件的内套管的限制而无法进入任何一个导槽,使该操作杆的杆部无法驱动该摆动座偏摆;其中,当该限位件的外、内套管一同沿着该操作杆的杆部向上移动至解锁位置时,该限位件的内套管脱离该导引结构的轴孔并且压缩该限位件的弹性件,使该操作杆的杆部可自由地沿着任何一个导槽摆动并可驱动该摆动座偏摆;其中,当该限位件的弹性件藉由其弹力推动该限位件的内套管沿着该操作杆的杆部向下移动时,该限位件的内套管驱动该限位件的外套管一同向下移动至锁定位置。

较佳地,该外套管的外周缘突出一第一外环凸,该内套管的顶部外侧突出一第二外环凸,该第二外环凸的底面抵靠于该第一外环凸的顶面。

较佳地,该气压操作装置更包括一防尘套,包覆该基座的顶面的所述气体流道的开口、所述活塞阀突出于所述气体流道的开口的部分、该压盘、该导引结构、该操作杆的杆部裸露于该限位件的内套管的部分、该限位件的内套管裸露于该限位件的外套管的部分及该限位件的外套管的下部。

较佳地,该导引结构包含一导引座及多个支撑部,该导引座开设该轴孔及所述导槽,所述支撑部设于该导引座与该基座之间,该导引座与所述支撑部共同围构一容置空间,该摆动座位于该容置空间中,所述凸臂从该摆动座的外侧壁靠近底部之处横向延伸于该容置空间之外。

较佳地,每个支撑部从该导引座的外侧壁往远离导引座的方向朝下延伸穿过其中二个凸臂之间的空间至该基座的顶面。

较佳地,该基座的顶面设有多个固定座,每个固定座位于其中二个气体流道位于该基座的顶面的开口之间,各固定座开设一插孔,所述支撑部分别包含一延伸部及一插销,各延伸部包含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第三板体及一第四板体,该第一、第二板体分别从该导引座的外侧壁往远离该导引座的方向横向地朝下延伸并且呈渐缩状,该第三板体从该导引座的外侧壁的底面朝下延伸且其前侧面与该第一、第二板体的后侧面相接,该第四板体从该第三板体的底面往远离该导引座的方向横向地延伸且其顶面与该第一、第二板体的底面相接且于远离导引座的一侧开设一通孔,所述插销分别包含一头部及一杆部,所述插销的杆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插设于所述插孔,所述插销的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孔而位于所述插孔之外并且在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板体所围构的空间之中。

较佳地,该摆动座包含一本体及一球型万向接头,所述凸臂环设于该本体的外侧壁,该本体开设一大径组接孔及一小径组接孔,该操作杆包含一杆部,该杆部插设于该大径组接孔,该球型万向接头包含一球体及一柱体,该基座的顶面设置一承窝,该球体可摆动地设于该承窝,该柱体突出于该球体且插设于该小径组接孔。

较佳地,所述凸臂分别包含一臂部及一按压块,所述臂部环设于该摆动座的本体的外侧壁靠近该摆动座的本体的底部之处并且分别开设一贯孔,所述按压块分别包含一头部及一杆部,所述按压块的杆部插设于所述臂部的贯孔中,所述按压块的头部设于该按压块的杆部的一端并且外径大于所述臂部的贯孔,因此分别位于所述臂部的贯孔之外且在所述活塞阀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导引结构能够辅助操作杆精准地控制压盘一次只压住并开启所述活塞阀的其中一个,从而驱动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一次只启动一种操作模式,避免液压动力机具同时启动多个操作模式而失控,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操控精准度以及安全性。再者,当限位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本实用新型处于锁定状态,操作杆可在不使用时被限位件所限制住而不会沿着任何一个导槽相对基座任意摆动,避免使用者不经意误触操作杆而导致液压动力机具突然运作,减少工安意外发生以及降低液压动力机具伤及周遭人事物的风险,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剖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解锁状态的立体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解锁状态的侧视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操作杆沿着其中一导槽摆动而驱动摆动座往其中一侧偏摆并使其中一凸臂压住位于其下方的活塞阀的立体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操作杆沿着其中一导槽摆动而驱动摆动座往其中一侧偏摆并使其中一凸臂压住位于其下方的活塞阀的侧视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操作杆沿着其中一导槽摆动而驱动摆动座往其中一侧偏摆并使其中一凸臂压住位于其下方的活塞阀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增设防尘套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基座

11 气体流道

111 开口

12 承窝

13 凹陷部

14 座体

15 固定座

151 插孔

21~24 活塞阀

30 压盘

31 摆动座

311 本体

3111 小径组接孔

3112 大径组接孔

312 球型万向接头

3121 球体

3122 柱体

32~35 凸臂

321、331、341、351 臂部

3211、3311、3411、3511 贯孔

322、332、342、352 按压块

3221、3321、3421、3521 头部

3222、3322、3422、3522 杆部

40 导引结构

401 导引座

402 支撑部

4021 延伸部

40211 第一板体

40212 第二板体

40213 第三板体

40214 第四板体

4022 插销

40221 头部

40222 杆部

403 容置空间

41 轴孔

42~45 导槽

50 操作杆

51 头部

52 杆部

53 套筒

60 限位件

61 外套管

611 轴孔

612 第一外环凸

62 内套管

621 大径轴孔

622 小径轴孔

623 连接壁

624 第二外环凸

63 弹性件

70 防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气压操作装置,包括一基座10、多个活塞阀21~24、一压盘30、一导引结构40、一操作杆50以及一限位件60。

基座10开设多个气体流道11。

所述活塞阀21~24分别设于所述气体流道11并且受到所述气体流道11内的来自一气压动力源(图未示)的高压气体的推动之下而位于一关闭位置,如图1、图3及图4所示。藉此,气压动力源的高压气体无法供应至一气压动力装置(图未示)。在较佳实施例中,基座10开设四个气体流道11,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总共包含四个活塞阀21~24,四个活塞阀21~24设于四个气体流道11中,平时在气压动力源的高压气体的推动下,四个活塞阀21~24皆穿出四个气体流道11位于基座10的顶面的开口111,此时的四个活塞阀21~24皆位于关闭位置。其中,每个活塞阀21~24对应的是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例如工程用倾卸车或是吊车,图未示)的不同的操作模式,例如上下左右移动,因此在所述活塞阀21~24位于关闭位置的时候,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处于不启动的状态。

压盘30包含一摆动座31及多个凸臂32~35,摆动座31可摆动地设于基座10的顶面,所述凸臂32~35环设于摆动座31的外侧并且分别位于所述活塞阀21~24的上方。更明确地说,摆动座31包含一本体311及一球型万向接头312,本体311开设一小径组接孔3111;基座10的顶面设置一承窝12,球型万向接头312包含一球体3121及一柱体3122,球体3121可摆动地设于承窝12,柱体3122突出于球体3121且插设于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小径组接孔3111;藉以使摆动座31可相对基座10任意摆动;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的顶面的中间凹设一凹陷部13,凹陷部13的中间突出一座体14,承窝12设置在座体14中央,所述气体流道11环绕于凹陷部13的四周;进一步地,所述凸臂32~35呈放射状排列,在较佳实施例中,压盘30总共有四个凸臂32~35,其中二个凸臂32、34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并且通过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轴心而恰好位在同一直线上,另外二个凸臂33、35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并且通过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轴心而恰好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压盘30整体呈X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中二个凸臂32、34的延伸方向亦可只有互相平行但没有通过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轴心而未在同一直线上,另外二个凸臂33、35的延伸方向亦可只有互相平行但没有通过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轴心而未在同一直线上。须说明的是,凸臂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并非以此为限,凸臂的数量可依照液压动力机具的操作模式的实际数量做调整,还有凸臂的排列方式可以依照使用者的需求任意变化。所述凸臂32~35分别包含一臂部321、331、341、351及一按压块322、332、342、352;所述臂部321、331、341、351环设于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外侧壁靠近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底部之处并且分别开设一贯孔3211、3311、3411、3511;所述按压块322、332、342、352分别包含一头部3221、3321、3421、3521及一杆部3222、3322、3422、3522;所述按压块322、332、342、352的杆部3222、3322、3422、3522插设于所述臂部321、331、341、351的贯孔3211、3311、3411、3511中;所述按压块322、332、342、352的头部3221、3321、3421、3521设于所述按压块322、332、342、352的杆部3222、3322、3422、3522的一端并且外径大于所述臂部321、331、341、351的贯孔3211、3311、3411、3511,因此分别位于所述臂部321、331、341、351的贯孔3211、3311、3411、3511之外且在所述活塞阀21~24的上方。

导引结构40设于基座10且开设一轴孔41及多个导槽42~45,所述导槽42~45环绕于轴孔41的周围,均与轴孔41相通,并且分别对应所述凸臂32~35。更明确地说,导引结构40包含一导引座401及多个支撑部402;导引座401开设该轴孔41及所述导槽42~45,所述导槽42~45呈放射状排列;在较佳实施例中,导引座401总共开设四个导槽42~45,其中二个导槽42、44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并且通过轴孔41的轴心而恰好位在同一直线上,另外二个导槽43、45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并且通过轴孔41的轴心而恰好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所述导槽42~45与轴孔41的组合呈X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中二个导槽42、44的延伸方向亦可只有互相平行但没有通过轴孔41的轴心而未在同一直线上,另外二个导槽43、45的延伸方向亦可只有互相平行但没有通过轴孔41的轴心而未在同一直线上;须说明的是,导槽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取决于凸臂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并非以此为限,先予叙明;所述支撑部402设于导引座401与基座10之间;导引座401与所述支撑部402共同围构一容置空间403,摆动座31位于容置空间403中,所述凸臂32~35的臂部321、331、341、351从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外侧壁靠近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底部之处横向延伸于容置空间403之外。较佳地,每个支撑部402从导引座401的外侧壁往远离导引座401的方向朝下延伸穿过其中二个凸臂32~35的臂部321、331、341、351之间的空间至基座10的顶面。进一步地,基座10的顶面设有多个固定座15,每个固定座15位于其中二个气体流道11位于基座10的顶面的开口111之间;各固定座15开设一插孔151;所述支撑部402分别包含一延伸部4021及一插销4022;各延伸部4021包含一第一板体40211、一第二板体40212、一第三板体40213及一第四板体40214,第一板体40211及第二板体40212从导引座401的外侧壁往远离导引座401的方向横向地朝下延伸并且呈渐缩状,第三板体40213从导引座401的外侧壁的底面朝下延伸且其前侧面与第一板体40211和第二板体40212的后侧面相接,第四板体40214从第三板体40213的底面往远离导引座401的方向横向地延伸且其顶面与第一板体40211和第二板体40212的底面相接且于远离导引座401的一侧开设一通孔;所述插销4022分别包含一头部40221及一杆部40222,所述插销4022的杆部40222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插设于所述插孔151,所述插销4022的头部40221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孔151而位于所述插孔151之外并且在第一板体40211、第二板体40212、第三板体40213及第四板体40214所围构的空间之中。藉此,所述支撑部402固定于基座10上,同时又不影响压盘30的摆动。

操作杆50穿过导引结构40的轴孔41并且结合于摆动座31。具体来说,操作杆50包含一头部51、一杆部52及一套筒53;摆动座31的本体311开设一大径组接孔3112,操作杆50的杆部52穿过导引座401的轴孔41并且插设于摆动座31的本体311的大径组接孔3112;操作杆50的头部51设于操作杆50的杆部52的一端;操作杆50的套筒53设于操作杆50的杆部52的外侧并且靠近操作杆50的头部51。

限位件60设于操作杆50并可移动于一锁定位置及一解锁位置之间。具体来说,限位件60包含一外套管61、一内套管62及一弹性件63;外套管61开设一轴孔611;内套管62穿设于外套管61的轴孔611,因此有一部分裸露于外套管61的轴孔611之外,内套管62开设一大径轴孔621及一小径轴孔622,内套管62的大、小径轴孔621、622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连接壁623,操作杆50的杆部52延伸穿过内套管62的大径轴孔621及小径轴孔622,操作杆50的套筒53延伸进入内套管62的小径轴孔622;弹性件63设于内套管62的小径轴孔622并且其二端分别抵顶于操作杆50的套筒53的底面与内套管62的大、小径轴孔621、622之间的连接壁623。较佳地,外套管61的外周缘突出一第一外环凸612,内套管62的顶部外侧突出一第二外环凸622,第二外环凸622的底面抵靠于第一外环凸612的顶面。

复请参阅图1、图3及图4,当限位件60位于锁定位置时,限位件60的内套管62插入导引座401的轴孔41,操作杆50的杆部52受到限位件60的内套管62的限制而无法进入任何一个导槽42~45,使操作杆50的杆部52无法驱动摆动座31偏摆。藉此,本实用新型处于锁定状态,操作杆50可在不使用时被限位件60所限制住而不会沿着任何一个导槽42~45相对基座10任意摆动,避免使用者不经意误触操作杆50而导致液压动力机具突然运作,减少工安意外发生以及降低液压动力机具伤及周遭人事物的风险,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5A、图5B及图5C,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解锁状态的立体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解锁状态的侧视图,图5C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解锁状态的剖视图。当使用者的手抓住限位件60的外套管61的第一外环凸612向上施力时,外套管61可藉由推抵内套管62的第二外环凸624而驱使内套管62一同沿着操作杆50的杆部52向上移动至解锁位置,内套管62因而脱离导引座401的轴孔41并且压缩弹性件63。藉此,本实用新型处于解锁状态,操作杆50的杆部52可自由地沿着任何一个导槽42~45摆动并可驱动摆动座31偏摆。

请参阅图6A、图6B、图6C,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操作杆沿着其中一导槽摆动而驱动摆动座往其中一侧偏摆并使其中一凸臂压住位于其下方的活塞阀的立体图,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操作杆沿着其中一导槽摆动而驱动摆动座往其中一侧偏摆并使其中一凸臂压住位于其下方的活塞阀的侧视图,图6C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的操作杆沿着其中一导槽摆动而驱动摆动座往其中一侧偏摆并使其中一凸臂压住位于其下方的活塞阀的剖视图。当操作杆50的杆部52沿着其中一导槽45摆动并且驱动摆动座31往其中一侧偏摆时,对应其中一导槽45的其中一凸臂35的按压块352的头部3521压住位于其下方的活塞阀24,使位于其中一凸臂35下方的其中一活塞阀24向下移动至一开启位置,以供高压气体通过并且供应至气压动力装置,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启动其中一种操作模式。其余的凸臂32~34的按压块322、332、342的头部3221、3321、3421则与对应的活塞阀21~23保持一段距离,使其余的凸臂32~34所对应的活塞阀21~23继续保持在关闭位置,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继续保持不启动其他操作模式。藉此,导引结构40能够辅助操作杆50精准地控制压盘30一次只压住并开启所述活塞阀21~24的其中一个,从而驱动气压动力装置控制液压动力机具一次只启动一种操作模式,避免液压动力机具同时启动多个操作模式而失控,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操控精准度以及安全性。

当使用者的手放开操作杆50时,其中一活塞阀24受到对应的气体流道111内的来自气压动力源的高压气体的推动之下向上移动而自动回到关闭位置,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同时,当限位件60的弹性件63藉由其弹力推动限位件60的内套管62沿着操作杆50的杆部52向下移动时,限位件60的内套管62驱动限位件60的外套管61一同向下移动至锁定位置,本实用新型因而回复到锁定状态。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增设防尘套的立体图。为了防止异物影响到本实用新型的运作,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操作装置更包含一防尘套70,包覆基座10的顶面的所述气体流道11的开口111、所述活塞阀21~24突出于所述气体流道11的开口111的部分、压盘30、导引结构40、操作杆50的杆部52裸露于限位件60的内套管62的部分、限位件60的内套管62裸露于限位件60的外套管61的部分及限位件60的外套管61的下部。其中,防尘套70的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例如橡胶,因此不会影响操作杆50和限位件60的移动顺畅性。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