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排的行星轮轴承卡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627阅读:1240来源:国知局
行星排的行星轮轴承卡位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行星排,具体地说是一种行星排的行星轮轴承卡位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鼓励及支持,也促使车企纷纷进入该领域。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以往“撑门面”的纯电动汽车之所以被插电混动车抢了风头,还是与其目前的发展困境有关。

由于基础设施增速相对较慢,充电成为很多消费者暂时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此外,诸如电池续航里程等技术问题也亟待解决。面对技术瓶颈,汽车厂商的量产计划及市场推广也显得极为谨慎,市场反应始终未现有效增长。

相比之下,插电混动车型有效解决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并将传统动力系统与纯电动动力系统结合在一起,弥补了各自的劣势,又将双方的优势最大化。在此背景下,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相比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更适合当下的情况。

现有大巴车里使用的行星排的行星轮里面的轴承是过硬配合,上下没有限位。行星轮高速运转一段时间后,再加上轴承的受力,造成了轴承的上下攒动,如此长期使用会对轴承和行星轮轴造成较大的磨损,影响行星排的精度,轴承轴向运动也会产成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行星排的行星轮轴承卡位结构,以解决轴承在行星轮轴上窜动导致行星轮轴磨损大和影响行星排精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行星排的行星轮轴承卡位结构,所述行星排包括行星架、太阳轮和若干行星轮,所述行星轮设置在所述行星架中,在每个行星轮中穿接有行星轮轴,在行星轮与行星轮轴之间接有轴承,在所述行星轮的穿接行星轮轴的轴孔内壁上开有上、下两个卡槽,上部的所述卡槽位于所述轴承的上沿,下部的所述卡槽位于所述轴承的下沿,在每个所述卡槽中卡接一个卡簧,所述卡簧卡在所述轴承的上/下沿。

本实用新型在行星轮的轴承位加设了两个卡簧槽,把轴承放在行星轮的轴孔,两端上好卡簧,即可有效地防止轴承的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是对行星排的一次革新,防止了行星轮轴承的轴向运动,减小了轴承及行星轮轴的磨损,保证的行星排的正常运行及配合精度,延长了行星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适用于大巴汽车、轿车、客车等各种车辆的行星排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行星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星轮轴,2、卡簧,3、行星轮,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行星排包括行星架、太阳轮和行星轮3,太阳轮(未图示)居中设置在行星架5的中部空挡中,四个行星轮3设置在行星架中,对居中的太阳轮呈环绕态势,并均与太阳轮相啮合。

图1中,在每个行星轮3中穿接有行星轮轴1,在行星轮3与行星轮轴1之间接有轴承4,在行星轮3的穿接行星轮轴的轴孔内壁上开有上、下两个卡槽,上部的卡槽位于轴承4的上沿,下部的卡槽位于轴承4的下沿,在每个卡槽中卡接一个卡簧2,上部的卡簧2卡在轴承4的上沿,下部的卡簧2卡在轴承4的下沿,由此形成行星排的行星轮轴承卡位结构。

在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时,行星轮3转动轴承两个卡簧槽会防止轴承轴向运动,减少轴承4与行星轮轴1的磨损,保证行星排的正常运行及精度,延长了行星架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