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泵双离合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60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电子泵双离合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变速器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电子泵双离合变速器。



背景技术:

普通双离合变速器的油泵是双离合变速器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为液压执行元件、控制阀等部件提供液压用油,还为离合器、齿轴、轴承等提供润滑用油。传统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油泵由发动机驱动,即发动机停止工作时,机械油泵亦不工作,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模式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箱体强度及密封等设计环节复杂,加工难度偏大等缺陷,提出一种电子泵双离合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变速器壳体、输出管和电子泵,其中:变速器壳体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电子泵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下部,电子泵的进油口与出油孔相连,输出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油孔和电子泵的出油口相连,电子泵的出油口处设有单向阀。

所述的输出管由三段管体通过螺纹连接,两端管体为钢管,中间段为柔性软管。

所述的输出管中部设有卡扣,卡扣一端固定于变速器壳体,另一端与输出管相连。

所述的卡扣呈L字形。

所述的电子泵通过电子泵支架固定于变速器壳体。

所述的电子泵支架为一呈S形的钢板,其一端固定于变速器壳体,另一端与电子泵固定相连。

所述的电子泵为内啮合摆线转子泵。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保留原有的液压系统和壳体油道,通过一根输出管路将电子泵外置于双离合器变速器壳体,满足了纯电动行驶工况下,变速器内部执行机构的压力需求以及齿轴、轴承、离合器的润滑需求,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电子泵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子泵内转子示意图;

图5为电子泵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输出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速器壳体、2输出管、3电机三相线、4电子泵、5卡扣、6双头螺栓、7电子泵支架、8M6内六角螺栓、9M8内六角螺栓、10定位销、11外转子、12内转子、13密封圈、14泵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变速器壳体1、输出管2和电子泵4,其中:变速器壳体1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电子泵4固定于变速器壳体1下部,电子泵4的进油口与出油孔相连,输出管2两端分别与进油孔和电子泵4的出油口相连,电子泵4的出油口处设有单向阀。

所述的电子泵4的进油口与变速器壳体1的出油孔相连,并由四个M8内六角螺栓9固定。电子泵4的出油口连有输出管2,输出管2通过两个M6内六角螺栓8固定于出油口。出油口处设有单向阀,以防止双离合变速器的机械油泵工作时的油液倒流到电子泵4。输出管2的另一端通过两个M6内六角螺栓8于变速器壳体1上的进油孔相连。电子泵4工作时,油液从变速器壳体1的出油孔进入电子泵4,而后由电子泵4经输出管2泵送到变速器壳体1上部的进油孔,从而使得油液返回变速器壳体1中。电子泵4由电机三相线3来连接车内电源供电。

如图4~5所示,所述的电子泵4采用内啮合摆线转子泵,包括:内转子12和外转子11,其中:内转子12轴端延长伸入泵盖14内,两端支撑在电机轴上。内转子12齿数为六,外转子11齿数为七。泵盖14与内外转子端面采用密封圈13密封。

如图6所示,所述的输出管2的中部通过卡扣5进一步固定,卡扣5的一端固定于变速器壳体1,另一端与输出管2相连。所述的卡扣5呈L字形,卡扣5连接端开口的角度为10°,用于与螺栓固定。输出管2由三段管体通过螺纹连接,两端为硬性钢管,中间为柔性软管,减轻电子泵工作时的振动与噪音,且便于安装。

如图3所示,所述的电子泵4的后端通过电子泵支架7与变速器壳体1固定连接,通过两个双头螺栓6固定,以减少电子泵4工作时的振动。电子泵支架7为呈S形的钢板,其一端固定于变速器壳体1,另一端与电子泵4外壳底部固定相连。

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保留原有的液压系统和壳体油道,通过一根输出管路将电子泵外置于双离合器变速器壳体,满足了纯电动行驶工况下,变速器内部执行机构的压力需求以及齿轴、轴承、离合器的润滑需求,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廉。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发明之约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