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轴承外置式内导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1558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导轮,特别是一种新型轴承外置式内导轮。



背景技术:

原內导轮采用内置式,即轴承在捞渣机的机体内,內导轮在轴承上转动,而內导轮轴固定不动,由于轴承在机壳内,轴承外圈随內导轮转动,轴承内圈与內导轮轴固定不动。因此,灰渣水很容易进入內导轮轴承腔内,导致內导轮轴承磨损加剧和损坏,有时可能导致內导轮不转动,链条在內导轮上滑动,在检修时有时发现內导轮被磨掉1/4或1/3左右。由于链条在內导轮上滑动,也加剧了链条的磨损,影响了链条的使用寿命。但內导轮在渣水中,无法判断內导轮是否转动,轴承是否损害。只能在检修时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轴承腔分体,方便日常维护加注润滑脂;密封是否严密观察直观;在线检修,更换轴承,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轴承外置式内导轮包含:内导轮、内导轮轴、内导轮座、后盖和密封结构,所述内导轮与内导轮轴采用平键连接,内导轮的转动带动内导轮轴转动,内导轮座安装在内导轮外侧,内导轮座与内导轮轴之间采用轴承连接并通过密封结构密封,内导轮座与内导轮轴之间采用多道密封结构,防止运行时渣水沿内导轮轴与内导轮座之 间的缝隙流出,后盖与内导轮座采用螺栓连接,当后盖拆下时可以很方便的更换轴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内导轮座与内导轮轴之间采用填料密封、注剂式带压堵漏多道密封结构,它包括软填料密封、硬填料密封和成型填料密封;另外内导轮端面与后盖采用非接触型密封包括间隙密封、迷宫密封方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内导轮座上设集水腔、引流孔,引流孔外接导流水管,从槽体内渗入的少量灰水经导流管流出排空,避免灰水接触轴承腔侧的内部油封,保证可靠密封及润滑。

本实用新型轴承腔分体,方便日常维护加注润滑脂;密封是否严密观察直观;在线检修,更换轴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内导轮、2.内导轮轴、3.内导轮座、4.后盖、5.密封结构、6集水腔、7.引流孔、8.引流孔外接导流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轴承外置式内导轮包含:内导轮1、内导轮轴2、内导轮座3、后盖4和密封结构5,所述内导轮1与内导轮轴2采用平键连接,内导轮1的转动带动内导轮轴2转动,内导轮座3安装在内导轮1外侧,内导轮座3与内导轮轴2之间采用轴承连接并通过密封结构5密封,内导轮座3与内导轮轴2之间采用多道密 封结构5,防止运行时渣水沿内导轮轴与内导轮座之间的缝隙流出,后盖4与内导轮座3采用螺栓连接,当后盖4拆下时可以很方便的更换轴承。

捞渣机的四个内导轮在灰水中工作,轴承的有效润滑是其能否长期可靠运转的最重要保证。为达到上述目的,可靠的密封是最重要的,这需要提高密封件的寿命及密封部位转轴的抗磨蚀性。在轴承座体上设集水腔、引流孔,引流孔外接导流水管,从槽体内渗入的少量灰水经导流管流出排空,避免灰水接触轴承腔侧的内部油封,保证可靠密封及润滑。同时还增加了“及时置换被乳化的润滑脂,保证轴承的有效润滑”的设计理念,在机仓外侧加设了特制的大容量旋压油杯并设有排泄孔,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对内导轮加注润滑脂。内导轮轴伸出闷盖,可方便观察到内导轮是否转动,便于处理检修,本内导轮结构采用轴承外置式,即内导轮与内导轮轴采用平键联接,内导轮的转动带动内导轮轴转动,轴承座在内导轮外侧。内导轮座与内导轮轴之间采用轴承联接及密封结构,内导轮座与内导轮轴之间采用多道密封结构,防止运行时渣水沿内导轮轴与内导轮座之间的缝隙流出,我们公司采用自己设计的密封结构,保证内导轮的密封,使内导轮不漏水,使用寿命长,内导轮密封好是最大的结构特点,内导轮座与内导轮轴之间采用填料密封、注剂式带压堵漏多道密封结构,它包括软填料密封、硬填料密封和成型填料密封;另外内导轮端面与端盖采用非接触型密封包括间隙密封、迷宫密封。良好的密封系统是保证内导轮正常运转、保证使用寿命的最大要求。为了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设置了 导流官,在偶尔渗漏时通过导流官引入废水沟内,确保不进入轴承内。后盖部分与内导轮座采用螺栓联接,当后盖拆下时可以很方便的更换轴承。

优选地,所述内导轮座3与内导轮轴2之间采用填料密封、注剂式带压堵漏多道密封结构5,它包括软填料密封、硬填料密封和成型填料密封方式;另外内导轮1端面与后盖4采用非接触型密封包括间隙密封、迷宫密封方式。

优选地,所述内导轮座3上设集水腔、引流孔,引流孔外接导流水管,从槽体内渗入的少量灰水经导流管流出排空,避免灰水接触轴承腔侧的内部油封,保证可靠密封及润滑。

本实用新型轴承腔分体,方便日常维护加注润滑脂;密封是否严密观察直观;在线检修,更换轴承。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