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高温高压密封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513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高温高压密封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泄漏领域流体的调节与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一体式高温高压密封球阀。



背景技术:

高温高压介质对阀门的密封性能、防外泄漏和安全性能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普通类型阀门很难满足这些行业对阀门密封性能、泄漏、安全的要求。高温高压金属密封阀门则正是应用于此类介质的阀门,其在电站、石油、化工、冶金行业等皆存在广泛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高温高压密封球阀,以适应高温高压环境中流体的调节与控制,同时密封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式高温高压密封球阀,包括阀体、阀盖、阀座、阀杆和球体;

球体设置于阀座内,阀座位于阀体内部,阀体一端开口,阀盖固定连接于阀体的开口端上,且阀盖朝向阀座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阀座;

阀杆中部外周设有填料密封组件,所述填料密封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板、弹簧、填料压盖、填料函和填料座圈;压板固连阀体,填料函位于阀杆、阀体与填料压盖之间,填料座圈周部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四合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手柄和手柄安装组件,手柄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连接轴;安装座固定连接阀体,连接轴一端固连阀杆,另一端穿过安装座后固连手柄。安装座设置限位孔供连接轴穿过及转动,可减少手柄转动操作时左右晃动给阀杆带来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固连的防尘壳和上盖,阀杆上部及阀杆填料密封组件的上部位于防尘壳内部,防尘壳下部通过螺栓固连阀体。防尘壳可起到防尘作用,延长阀杆填料密封组件的寿命。

更进一步的,阀盖固连阀座一端的端部外周设有密封环。

更进一步的,阀座固连阀盖一端的对端与阀体之间设有碟簧。

优选的,阀盖中部外周与阀体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阀体开口的一端端部周向焊接阀盖。

优选的,所述填料密封组件中的弹簧为碟簧。碟簧距离高温介质较远,且上方设置有压板,能够大幅度减少高温对碟簧性能的影响。

有益效果

1)阀座与阀盖之间的焊接,以及阀盖与阀体之间的焊接,使得球阀形成一体式的球阀,可减少试验工装,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变形;

2)填料座圈与阀体之间设置的四合环可防止阀杆在高压工况下被吹出,增加阀门的安全性;

3)阀杆填料密封组件的设置可提高球阀的密封性能,以满足低泄漏率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高温高压密封球阀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球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高温高压密封球阀,包括阀体1、阀盖2、阀座3、阀杆4和球体5;

球体5设置于阀座4内,阀座4位于阀体1内部,阀体1一端开口,阀盖2固定连接于阀体1的开口端上,且阀盖2朝向阀座3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阀座3;

阀杆4中部外周设有填料密封组件,所述填料密封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板6、弹簧7、填料压盖8、填料函9和填料座圈10;压板6固连阀体1,填料函9位于阀杆4、阀体1与填料压盖8之间,填料座圈10周部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四合环11。

本实用新型中,阀盖与阀座之间固接,而后阀盖与阀体固接,使得阀座、阀盖和阀体连接为一体,可更好的适应高温高压的工况,减少试验工装,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变形。填料密封组件的设置,特别是其中弹簧7的设置,可为阀杆处提供持续稳定的填料密封力。填料座圈外周设置的四合环能够防止阀杆在高压工况下被吹出,增加球阀的安全性。

实施例

本实施例球阀在加工时,阀座可选用耐高温耐磨抗腐蚀的高性能合金,焊接于一般材质的阀盖上,然后进行金加工,以保证其形位公差要求,此焊接结构可显著降低阀门成本。

阀盖中部外周与阀体之间为螺纹连接,同时阀体开口的一端端部周向焊接阀盖。辅助螺纹连接可减少体盖焊接引起的变形。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还包括手柄12和手柄安装组件,手柄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和连接轴13;安装座固定连接阀体1,连接轴13一端固连阀杆4,另一端穿过安装座后固连手柄12。安装座设置限位孔供连接轴穿过及转动,可减少手柄转动操作时左右晃动给阀杆带来的损伤。

上述安装座包括相互固连的防尘壳14和上盖,阀杆4上部及阀杆填料密封组件的上部位于防尘壳14内部,防尘壳14下部通过螺栓固连阀体。防尘壳可起到防尘作用,延长阀杆填料密封组件的寿命。参考图2,填料密封组件中的压板6通过螺栓穿过防尘壳14体固连阀体1。

填料密封组件中的弹簧7为碟簧。碟簧7距离高温介质较远,且上方设置有压板6,能够大幅度减少高温对碟簧性能的影响。

阀盖2固连阀座3一端的端部外周设有密封环15。阀座3固连阀盖2一端的对端与阀体之间设有碟簧16。碟簧16的弹性可使得密封环15或者阀座中设置的其它密封圈发挥更好的密封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