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5924阅读:1081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因其功耗小、展示效果好被广泛应用在公共活动场所。但是,传动的LED显示屏因其固定式设置,其投射的画面相对固定,不便于各个方向的人群接收其上展示的信息,现有的技术缺少相关手段来调节LED显示屏的展示方向。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LED显示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式LED显示屏,包括:

一LED显示屏;

一固定框架,其设于LED显示屏背部,固定所述LED显示屏;

一横杆,其一端与固定框架中部铰接,另一端设有螺纹孔;

一竖直丝杆,其底部与第一旋转电机输出端轴连接,竖直丝杆上部穿过横杆螺纹孔;

一角度调整组件,用于调整LED显示屏相对横杆的倾角,包括上调整单元与下调整单元,其一端分别与固定框架上部、下部连接;

一转盘,竖直丝杆与第一旋转电机设于其上,其底部中心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轴轴连接;

一底座,转盘与第二旋转电机设于其上。

较佳地,所述转盘上还设有一竖直限位杆,该竖直限位杆依次穿过固定板、横杆。

较佳地,所述上调整单元包括一中空套筒、一第一压力弹簧,所述中空套筒套接在竖直限位杆上,中空套筒的底端与横杆上表面相抵触;所述第一压力弹簧一端与中空套筒表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框架上部连接。

较佳地,所述下调整单元包括一第三旋转电机、与第三旋转电机输出轴轴接的水平丝杆、螺纹套接在水平丝杆上的丝杆螺母、第一端与丝杆螺母连接的第二压力弹簧;所述第二压力弹簧第二端与固定框架下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电机、水平丝杆设置在横杆上。

较佳地,该旋转式LED显示屏还包括一控制主板,分别与三旋转电机电性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设计简洁,便于拆卸安装;

(2)、便于调整LED显示屏以竖直方向为轴的旋转角度、及以水平方向为轴的旋转角度;

(3)、便于调整LED显示屏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LED显示屏,包括:

一LED显示屏1;

一固定框架2,其设于LED显示屏1背部,固定所述LED显示屏1;

一横杆3,其一端与固定框架2中部铰接,另一端设有螺纹孔;

一竖直丝杆4,其底部与第一旋转电机51输出端轴连接,竖直丝杆4上部穿过横杆3螺纹孔;

一角度调整组件,用于调整LED显示屏1相对横杆3的倾角,包括上调整单元61与下调整单元62,其一端分别与固定框架2上部、下部连接;

一转盘7,竖直丝杆4与第一旋转电机51设于其上,其底部中心与第二旋转电机52输出轴轴连接;

一底座8,转盘与第二旋转电机52设于其上。

其中,所述转盘7上还设有一竖直限位杆9,该竖直限位杆9依次穿过固定板61、横杆3。

所述上调整单元61包括一中空套筒611、一第一压力弹簧612,所述中空套筒611套接在竖直限位杆9上,中空套筒611的底端与横杆3上表面相抵触;所述第一压力弹簧612一端与中空套筒611表面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框架2上部连接。

所述下调整单元62包括一第三旋转电机621、与第三旋转电机621输出轴轴接的水平丝杆622、螺纹套接在水平丝杆622上的丝杆螺母623、第一端与丝杆螺母623连接的第二压力弹簧624;所述第二压力弹簧624第二端与固定框架2下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电机621、水平丝杆622设置在横杆3上。

该旋转式LED显示屏还包括一控制主板,分别与三旋转电机51、52、621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高度调整

通过控制第一旋转电机51,即可经横杆3与竖直丝杆4的螺纹配合,调整LED显示屏的高度(见图2中的V方向)。

(2)以竖直方向为轴的角度调整

通过控制第二旋转电机52,带动转盘7运动,从而带动其上的整体转动,实现LED显示屏的以竖直方向为轴的角度调整。

(3)以水平方向为轴的角度调整

通过控制第三旋转电机621,调节丝杆螺母623在水平丝杆622上的位置,间接通过第二压力弹簧624调整固定框架2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LED显示屏以横杆端部为轴的角度调整(见图2中的H、R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两旋转电机51、52、621均由控制主板协调控制,其控制手段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