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0884发布日期:2018-06-30 04:5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压阀,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密封件脱落的减压阀。



背景技术:

减压阀是通过采用控制阀体内的启闭件的开度,从而调节进口压力减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减压阀广泛用于高层建筑、城市给水管网水压过高的区域、矿井及其他场合,以保证给水系统中各用水点获得适当的服务水压和流量。

但是,传统的减压阀存在以下缺陷:

(1)在传统的减压阀结构中,为了保证内防气蚀罩与阀瓣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采用了螺钉螺母配合夹紧结构,当处于阀的进出口压差较大和快速启闭的工况时,也会因长期震动频繁受力会出现螺纹配合松动的现象,以致螺钉、螺母等螺纹件落入阀体或泵体之后破坏性极大;

(2)传统的减压阀当处于阀的进出口压差较大或快速启闭的工况时,因长期震动频繁受力,内防气蚀罩与阀瓣容易发生分离,位于内防气蚀罩与阀瓣之间的密封圈会发生松脱等情况导致阀瓣丧失密封功能,以致关闭减压阀时仍会出现漏水情况,这样减压阀的安全性能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压阀,其安全性能较高,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解决目前位于内防气蚀罩与阀瓣之间的密封件会发生松脱等情况导致阀瓣丧失密封功能的问题,另一方面提供了内防气蚀罩与阀瓣之间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紧固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压阀,所述减压阀包括阀体、外防气蚀罩、内防气蚀罩、密封件、阀瓣、阀杆及腔体,所述阀体与所述腔体固定连接,所述阀杆包括阀轴及挡块,所述阀轴与所述挡块一体成型,所述外防气蚀罩固定安装于所述阀体内,所述内防气蚀罩固定于所述挡块与所述阀瓣之间,所述阀瓣、所述挡块固定于所述阀轴的同一端,所述阀轴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阀体内,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阀瓣内,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外防气蚀罩及内防气蚀罩均相抵,以防止所述密封件脱离所述阀瓣。

进一步地,所述阀瓣上设有第一导压孔,所述第一导压孔与所述密封件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减压阀还包括膜片,所述腔体包括上腔盖及下腔盖,所述膜片的外圈圆周面固定于所述上腔盖与所述下腔盖之间,所述上腔盖的边缘处设有凸起,所述下腔盖的边缘处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配合,所述膜片的一侧与所述凸起相抵,所述膜片的另一侧与所述凹槽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气蚀罩位于所述阀瓣的底部,所述内防气蚀罩上设有长圆形槽孔。

进一步地,所述阀轴的另一端固定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固定于所述上腔盖,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二导压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腔盖内套设有导套,所述活塞在所述导套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阀瓣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一导压孔及环形槽的个数均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设有入口端腔室及出口端腔室,所述减压阀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固定于所述入口端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设有入口端腔室及出口端腔室,所述腔体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分别与所述入口端腔室及所述出口端腔室连通,所述入口端腔室与所述控制腔之间依次连接有过滤器、第二截止阀、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端腔室与所述控制腔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截止阀、导阀;所述减压阀还包括吊环,所述吊环固定于所述腔体的一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密封件脱落的减压阀,其中所述阀杆包括阀轴及挡块,所述阀轴与所述挡块一体成型,使得内防气蚀罩与阀瓣之间的贴合更为紧密。当处于阀的进出口压差较大和快速启闭的工况时,内防气蚀罩与阀瓣不容易发生分离,位于内防气蚀罩与阀瓣之间的密封件也不会发生松脱等情况而导致阀瓣丧失密封功能,以致关闭减压阀时不会出现漏水情况,密封性和安全性较高。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阀轴与所述挡块做成一体成型,提供了内防气蚀罩与阀瓣之间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紧固方式。这样避免了传统的螺钉螺母对抽夹紧结构,而采用了螺钉螺母配合夹紧结构,当处于阀的进出口压差较大和快速启闭的工况时,也会因长期震动频繁受力会出现螺纹配合松动的现象,以致螺钉、螺母等螺纹件落入阀体或泵体之后破坏性极大,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可大幅提高该减压阀的安全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压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种减压阀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一种减压阀B处的放大图。

图中:100、减压阀;10、阀体;11、入口端腔室;12、出口端腔室;20、过滤装置;30、外防气蚀罩;40、内防气蚀罩;41、长圆形槽孔;50、密封件; 60、阀瓣;61、第一导压孔;62、环形槽;70、阀杆;71、阀轴;72、挡块; 80、弹性件;90、膜片;101、腔体;1011、控制腔;1012、上腔盖;1013、下腔盖;1014、凸起;1015、凹槽;102、紧固件;103、垫片;104、压板;105、顶圈;106、顶套;107、铜套;108、第一截止阀;109、导阀;110、过滤器; 111、第二截止阀;112、调节阀;113、吊环;114、活塞;1141、第二导压孔; 115、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密封件脱落的减压阀100,减压阀100包括阀体10、过滤装置20、外防气蚀罩30、内防气蚀罩40、密封件50、阀瓣60、阀杆70、弹性件80、膜片90、腔体101、紧固件102、垫片103、压板104、顶圈105、顶套106、铜套107、第一截止阀108、导阀109、过滤器110、第二截止阀111、调节阀112、吊环113、活塞114、导套115。

阀体10与腔体101固定连接,阀体10内设有入口端腔室11及出口端腔室 12,腔体101内设有控制腔1011,控制腔1011分别与入口端腔室11及出口端腔室12连通。

入口端腔室11与控制腔1011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连接有过滤器110、第二截止阀111、调节阀112。出口端腔室12与控制腔1011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连接有第一截止阀108、导阀109。吊环113固定于腔体101的一端,便于移动和搬运减压阀100。

过滤装置20固定于入口端腔室11内,膜片90固定于腔体101内。密封件 50固定安装于阀瓣60内,密封件50位于阀瓣60与外防气蚀罩30及内防气蚀罩40之间,密封件50与外防气蚀罩30及内防气蚀罩40均相抵,外防气蚀罩 30固定安装于阀体10内。

阀杆70包括阀轴71及挡块72。阀轴71与挡块72一体成型,挡块72位于阀轴71的一端,阀轴71的另一端通过夹紧结构固定于膜片90的中心处。弹性件80套设于阀轴71上,弹性件80的两端分别与腔体101及阀瓣60相抵,所述外防气蚀罩30固定安装于所述阀体10内,内防气蚀罩40固定于挡块72与阀瓣60之间。内防气蚀罩40位于阀瓣60的底部,内防气蚀罩40上设有长圆形槽孔41。流体从入口端腔室11流入和从出口端腔室12流出。

夹紧结构包括紧固件102、垫片103、两压板104、顶圈105及顶套106。阀轴71从上到下依次套设有紧固件102、垫片103、两压板104、膜片90、顶圈105及顶套106。膜片90夹设于两压板104之间,顶套106的一端与阀瓣60 相抵,顶套106通过铜套107与腔体101滑动连接。紧固件102为双锁紧螺母,紧固件102与阀轴71的一端螺纹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阀轴的另一端固定有活塞114,所述活塞114滑动固定于所述上腔盖1012,所述活塞114上设有第二导压孔1141。所述上腔盖1012内套设有导套115,所述活塞114在所述导套115内滑动。

腔体101内充满着流动的液体,当阀杆70在急速升降时,阀轴71另一端设置有活塞114,活塞114也在急速升降的同时流体也会在第二导压孔1141内来回穿梭,这就相当于一个缓冲装置,避免挡块72与内防气蚀罩40之间发生碰撞冲击。

如图2所示,阀瓣60上设有第一导压孔61及环形槽62,密封件50安装于环形槽62内,第一导压孔61与密封件50相通,第一导压孔61及环形槽62的个数可设计为多个。当处于阀的进出口压差较大或快速启闭的工况时,因长期震动频繁受力,内防气蚀罩40与阀瓣60会发生轻微分离,由于阀瓣60上设有第一导压孔61并与密封件50相通,密封件50的两侧存在较大压差,使得密封件50上的一部分会被挤入第一导压孔61内,位于内防气蚀罩40与阀瓣60之间的密封件50不容易发生松脱等情况,阀瓣60仍具有密封功能,因此关闭减压阀100时不会出现漏水情况,这样减压阀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改善。

弹性件80用于驱使阀瓣60复位,阀瓣60上安装密封件50并压住外防气蚀罩30。密封件用于密封当流体处于静态时阀瓣60与外防气蚀罩30之间的间隙。阀轴71与挡块72做成一体成型,使得内防气蚀罩40与阀瓣60之间的贴合更为紧密。这样避免了传统的螺钉螺母对抽夹紧结构,而采用了螺钉螺母配合夹紧结构,当处于阀的进出口压差较大和快速启闭的工况时,也会因长期震动频繁受力会出现螺纹配合松动的现象,以致螺钉、螺母等螺纹件落入阀体10 或泵体之后破坏性极大,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大幅提高该减压阀100的安全性能。

内防气蚀罩40采用抗拉强度高、耐气蚀的不锈钢材料制成,并且预留有足够的防气蚀金属裕量,从而保证了大压差时减压阀有较长的工作寿命。长圆形槽孔41对刚进入减压阀的流体进行初步减压处理,可以把本发生在外防气蚀罩 30上的一部分气蚀转移到内防气蚀罩40上,进一步地提高阀瓣60与外防气蚀罩30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3所示,腔体101包括上腔盖1012及下腔盖1013。膜片90的外圈圆周面夹设于上腔盖1012与下腔盖1013之间,并通过螺钉紧固。为了提高控制腔1011的密封性,在膜片与腔体101的连接处设有凸起凹槽对夹密封结构,上腔盖1012的边缘处设有凸起1014,下腔盖1013的边缘处设有凹槽1015,膜片夹设于凸起1014与凹槽1015之间,凸起1014与凹槽1015相配合,膜片90的一侧与凸起1014相抵,膜片90的另一侧与凹槽1015相抵,从而避免了出现膜片90与腔体101的连接处的液体往外流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20为过滤网;外防气蚀罩30即为阀座;密封件50为密封圈;弹性件80为压缩弹簧,并保持一定的预压缩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减压阀100为膜片式减压阀,但并不影响其中的部分技术方案适用于其他任意类型的减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一开始流体进入入口端腔室11,最后从出口端腔室12流出。利用膜片90直接传感下游压力驱动阀瓣60,控制阀瓣60开度即改变过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然后依靠控制与调节系统的调节,使阀后压力的波动与弹簧力相平衡,使阀后压力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保持恒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密封件脱落的减压阀100,其中阀杆70包括阀轴71及挡块72,阀轴71与挡块72一体成型,使得内防气蚀罩40与阀瓣60之间的贴合更为紧密,当处于阀的进出口压差较大和快速启闭的工况时,内防气蚀罩40与阀瓣60不容易发生分离,位于内防气蚀罩40与阀瓣60之间的密封件50也不会发生松脱等情况而导致阀瓣60丧失密封功能,以致关闭减压阀100 时不会出现漏水情况,密封性和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中阀轴71与挡块72做成一体成型,提供了内防气蚀罩40与阀瓣60之间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紧固方式。这样避免了传统的螺钉螺母对抽夹紧结构,而采用了螺钉螺母配合夹紧结构,当处于阀的进出口压差较大和快速启闭的工况时,也会因长期震动频繁受力会出现螺纹配合松动的现象,以致螺钉、螺母等螺纹件落入阀体10或泵体之后破坏性极大,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可大幅提高该减压阀100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