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尘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88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尘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封,尤其涉及一种组合车桥油封,属于旋转轴用油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农业领域早已经进入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农用旱地或者水田用机车用量也在逐年增大。机车在水田等恶劣的工作状况下,运行时间很长,泥水、沙粒等杂物直接与车桥长时间接触。现阶段很多油封厂家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主要在材料和油封分布上做工作,比如采用串联方式,串联两个油封,外油封丁腈橡胶,主要做防尘之用;内油封氟胶,做动密封用。但是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材料成本,提高了安装成本,而且也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封油。因为外面的油封始终处在干磨状态,而且大多数的油封失效,一般都是从防尘失效开始的。在这种恶劣的工况条件下,如果不能彻底的解决防泥水问题,和此有关的所有改进,效果都会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恶劣工况条件下现有机车的车桥油封在防尘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高效防尘、防泥水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防尘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包括呈空心圆柱形的内油封体和围绕内油封体并位于其外侧的外油封体,所述内油封体包括内骨架和内密封体,所述内骨架的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端面,所述内密封体贴附于内骨架的外侧,所述内密封体的末端设有至少一个防尘唇,所述外油封体包括外骨架和外密封体,所述外骨架或内骨架的末端弯折后与内骨架、外骨架配合形成限位结构,所述外骨架的底面折弯,所述外密封体粘附于外骨架上且位于外骨架与内骨架端面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外密封体上设有主密封唇和至少一个防尘唇,所述主密封唇与内骨架的圆柱面过盈接触,所述防尘唇与内骨架、外骨架围合形成若干个防尘封闭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内密封体的末端设有第一和第二防尘唇,所述外密封体上设有一个第三防尘唇,所述第一防尘唇与内骨架及其底边围合成第一防尘封闭空间,所述第一防尘唇、第二防尘唇与内骨架围合成第二防尘封闭空间,所述第二防尘唇与内骨架的折弯部分围合成第三防尘封闭空间,所述第三防尘唇与外骨架围合成第四防尘封闭空间。

进一步,所述外骨架截面呈“h”形,并与内骨架端面形成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内骨架包括第一内骨架和第二内骨架,第一内骨架呈空心圆柱形且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端面,第二内骨架与第一内骨架的端面相贴附并向上延伸,与外骨架配合形成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内骨架的上端部安装有防尘骨架,所述防尘骨架横跨内骨架、外骨架的上方空间并向下折弯。

进一步,所述主密封唇由PTFE制成。

进一步,所述外密封体的外侧设有抱紧弹簧。

本实用新型车桥油封的特点如下:

内油封通过内密封体与轮毂轴之间的尺寸过盈装配到轮毂轴上,起到静密封的作用,同时内油封随着轮毂轴一同转动,外油封通过外骨架与轮毂油封装配型腔过盈实现轮毂型腔的静密封封油,外油封的主密封唇口紧贴在与随着轮毂轴一同旋转的内油封的内骨架的外圆柱面上实现动密封的封油,外油封上设计有防尘唇口,与内油封的内骨架存在一定间隙,实现防尘功能;外油封上设计有橡胶凸起,目的是油封在装配时压入油封的工装压住内油封通过外油封的橡胶凸起一同把内外油封压入到轮毂轴和轮毂型腔的指定位置,同时保证了内外油封的配合符合设计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内密封体和外密封体上设有的防尘唇与内骨架、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若干个防尘封闭空间,从而形成若干道防尘防泥水的屏障,再加上各个防尘结构处涂有大量的润滑脂,与防尘封闭空间相配合形成了优良的防泥水结构;

2)外骨架或内骨架折弯并彼此配合形成限位结构,方便装配限位,并且又形成一道封闭的防尘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油封具有在非常恶劣的工况条件下工作的特性,安装容易到位,适合非常恶劣的装配线,安装效率高、不易造成油封装配失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车桥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车桥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车桥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车桥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车桥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5中,1、内油封体;2、外油封体;3、内骨架;31、第一内骨架;32、第二内骨架;4、内密封体;5、端面;6、第一防尘唇;7、第二防尘唇;8、外骨架;9、外密封体;10、主密封唇;11、第三防尘唇;12、第一防尘封闭空间;13、第二防尘封闭空间;14、第三防尘封闭空间;15、第四防尘封闭空间;16、抱紧弹簧;17、防尘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防尘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包括呈空心圆柱形的内油封体1和围绕内油封体并位于其外侧的外油封体2,内油封体包括内骨架3和内密封体4,内骨架的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端面5,内密封体贴附于内骨架的外侧,内密封体的末端设有第一防尘唇6和第二防尘唇7,外油封体包括外骨架8和外密封体9,外骨架的截面呈”h”形,外骨架的底面向内折弯,外骨架的末端与内骨架的端面配合形成限位结构,外密封体粘附于外骨架上且位于外骨架与内骨架端面形成的空间内,外密封体的外侧设有抱紧弹簧16,外密封体上设有主密封唇10和第三防尘唇11,主密封唇与内骨架的圆柱面过盈接触,第一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一防尘封闭空间12,第一防尘唇、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二防尘封闭空间13,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三防尘封闭空间14,第三防尘唇与内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四防尘封闭空间15。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可防尘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包括呈空心圆柱形的内油封体1和围绕内油封体并位于其外侧的外油封体2,内油封体包括内骨架3和内密封体4,内骨架的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端面5,内密封体贴附于内骨架的外侧,内密封体的末端设有第一防尘唇6和第二防尘唇7,外油封体包括外骨架8和外密封体9,外骨架的截面呈”h”形,外骨架的底面向内折弯,外骨架的末端与内骨架的端面配合形成限位结构,外密封体粘附于外骨架上且位于外骨架与内骨架端面形成的空间内,外密封体上设有主密封唇10和第三防尘唇11,主密封唇与内骨架的圆柱面过盈接触,主密封唇由PTFE制成,第一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一防尘封闭空间12,第一防尘唇、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二防尘封闭空间13,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三防尘封闭空间14,第三防尘唇与内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四防尘封闭空间15。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可防尘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包括呈空心圆柱形的内油封体1和围绕内油封体并位于其外侧的外油封体2,内油封体包括内骨架3和内密封体4,内骨架的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端面5,端面弯折后向上延伸,内密封体贴附于内骨架的外侧,内密封体的末端设有第一防尘唇6和第二防尘唇7,外油封体包括外骨架8和外密封体9,内骨架的端面延伸弯折后与外骨架配合形成限位结构,外密封体粘附于外骨架上且位于外骨架与内骨架形成的空间内,外密封体上设有主密封唇10和第三防尘唇11,主密封唇与内骨架的圆柱面过盈接触,外密封体的外侧设有抱紧弹簧,第一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一防尘封闭空间12,第一防尘唇、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二防尘封闭空间13,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三防尘封闭空间14,第三防尘唇与内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四防尘封闭空间15。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可防尘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包括呈空心圆柱形的内油封体1和围绕内油封体并位于其外侧的外油封体2,内油封体包括内骨架3和内密封体4,所述内骨架包括第一内骨架31和第二内骨架32,第一内骨架呈空心圆柱形且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端面5,第二内骨架与第一内骨架的端面相贴附并向上延伸,内密封体贴附于第一内骨架的外侧,内密封体的末端设有第一防尘唇6和第二防尘唇7,外油封体包括外骨架8和外密封体9,第二内骨架的末端与外骨架相配合形成限位结构,外密封体粘附于外骨架的末端且位于外骨架与内骨架端面形成的空间内,外密封体上设有主密封唇10和第三防尘唇11,主密封唇与内骨架的圆柱面过盈接触,外密封体的外侧设有抱紧弹簧,第一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一防尘封闭空间12,第一防尘唇、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二防尘封闭空间13,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三防尘封闭空间14,第三防尘唇与内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四防尘封闭空间15。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一种可防尘的低速组合车桥油封,包括呈空心圆柱形的内油封体1和围绕内油封体并位于其外侧的外油封体2,内油封体包括内骨架3和内密封体4,内骨架呈空心圆柱形且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端面5,端面弯折后向上延伸,内密封体贴附于内骨架的外侧,内密封体的末端设有第一防尘唇6和第二防尘唇7,外油封体包括外骨架8和外密封体9,内骨架的端面弯折向上延伸后与外骨架相配合形成限位结构,外密封体粘附于外骨架上且位于外骨架与内骨架端面形成的空间内,外密封体上设有主密封唇10和第三防尘唇11,主密封唇与内骨架的圆柱面过盈接触,外密封体的外侧设有抱紧弹簧,第一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一防尘封闭空间12,第一防尘唇、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二防尘封闭空间13,第二防尘唇与外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三防尘封闭空间14,第三防尘唇与内骨架之间围合形成第四防尘封闭空间15,内骨架的上端部安装有防尘骨架17,所述防尘骨架横跨内骨架、外骨架的上方空间并向下折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