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碟刹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005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车碟刹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部件,尤其是一种机车碟刹盘。



背景技术:

现有碟刹盘在其结构设计上,且在长时间夹掣下,碟刹盘所产生的高温会传导至肋条上,进而导致碟刹盘受热产生发红、软化,甚至变形的状况,此一弊病不仅影响行车安全,亦大幅降低碟刹盘及刹车片的使用寿命。

因此市场上出现了碟刹盘结构改良的产品,该碟刹盘包括一固定片,该固定片外缘框设摩擦片,该固定片外缘与该摩擦片的内缘接合,该固定片以局部缺口与摩擦片相对应形成的局部缺口并合,然后利用一结合组件贯穿二局部缺口而锁制或铆合,而在刹车时摩擦片瞬间的刹制力可以由固定片组合的间隙而略为吸收与缓冲。

但此种改良的产品,其固定片与摩擦片的组合是由局部以点的形态接合,因此强固性略为不足,可能会扭曲变形,进而危害骑乘者安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车碟刹盘,增大固定片与摩擦片的接触面积,提升其稳固性,实现稳固结合,解决机车碟刹盘因稳固性不足而扭曲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车碟刹盘,包括设置在碟刹盘外缘且中心为通孔的摩擦片以及设置在碟刹盘中心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分别组接于摩擦片轴向两侧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其中摩擦片与第二固定片的接触面设有沿内缘圆周向排布的凸块,第二固定片上设有相应的组接孔使第二固定片与摩擦片接合,第二固定片还设有可从摩擦片中心通孔穿过的限位块,第一固定片呈漩涡状并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臂,相邻固定臂之间设有与限位块位置相对应并且可卡住限位块的限位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块与组接孔的配合将第二固定片与摩擦片接合,再通过限位块卡住限位孔,使已接合的第二固定片、摩擦片与第一固定片相配合,增大固定片与摩擦片的接触面积,提升其稳固性,实现稳固结合,解决机车碟刹盘因稳固性不足而扭曲变形的问题。

进一步的,沿摩擦片圆周向均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由摩擦片内缘向外缘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孔的设计,将可在碟刹盘在长时间使用后,将其表面所产生的高温,经由各散热孔快速排除,达到快速冷却碟盘的目的,进而延长碟盘使用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于相同位置分别开设有可通过螺丝固定于车轮转轴位置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以便让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能更牢固地将摩擦片接合于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之间,使接合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机车碟刹盘,包括设置在碟刹盘外缘且中心为通孔4的摩擦片1以及设置在碟刹盘中心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分别组接于摩擦片1轴向两侧的第一固定片2和第二固定片3,其中摩擦片1与第二固定片3的接触面设有沿内缘圆周向排布的凸块6,第二固定片3上设有相应的组接孔7使第二固定片3与摩擦片1接合,第二固定片3还设有可从摩擦片中心通孔4穿过的限位块10,第一固定片2呈漩涡状并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臂8,相邻固定臂8之间设有与限位块10位置相对应并且可卡住限位块10的限位孔9。

通过凸块6与组接孔7的配合将第二固定片3与摩擦片1接合,再通过限位块10卡住限位孔9,使已接合的第二固定片3、摩擦片1与第一固定片2相配合,增大固定片与摩擦片1的接触面积,提升其稳固性,实现稳固结合,解决机车碟刹盘因稳固性不足而扭曲变形的问题。

为了将摩擦片1固定在第一固定片2和第二固定片3之间,第一固定片2和第二固定片3的直径要大于摩擦片中心通孔4直径。

所述限位块10可从摩擦片中心通孔穿过,也就是说,限位块10可设置的位置不超过第二固定片3与摩擦环中心通孔4重合的范围,相应的,与限位块10对应的限位孔9位置也不超过第一固定片2与摩擦环中心通孔4重合的范围。

沿摩擦片1圆周向均匀设有散热孔5,散热孔5由摩擦片1内缘向外缘倾斜设置。通过散热孔5的设计,将可在碟刹盘在长时间使用后,将其表面所产生的高温,经由各散热孔5快速排除,达到快速冷却碟盘的目的,进而延长碟盘使用时间。

所述第一固定片2和第二固定片3于相同位置分别开设有可通过螺丝固定于车轮转轴位置的第一固定孔11、第二固定孔12。这样设置以便让第一固定片2及第二固定片3能更牢固地将摩擦片1接合于第一固定片2及第二固定片3之间,使接合更稳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