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贯通桥轴间差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5486发布日期:2018-07-08 02:1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贯通车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贯通桥轴间差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贯通桥的轴间差速器多采用锥齿轮的半轴齿轮和锥齿轮的行星齿轮结构。这种结构由于运行时产生的轴向力较大,常造成相关零件过早磨损;这种结构由于轴向定位困难,经常造成相关零件轴向串动,产生异响。采用本专利结构,贯通桥的轴间差速器采用圆柱齿形的半轴轮和圆柱齿形的行星轮结构,减少了轴向力对零件的损害。半轴轮与行星轮架之间采用垫片结构以实现轴向定位,避免零件轴向串动产生异响。此种结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轴间差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贯通桥轴间差速器结构,贯通桥的轴间差速器采用圆柱齿轮的半轴轮和圆柱齿轮的行星轮结构。一侧半轴轮与主动圆柱齿轮采用一体结构。行星轮采用分体组合结构,以利于和行星轮架连接。半轴轮与行星轮架之间采用垫片结构,实现轴向定位。圆柱齿轮轴传递来的动力通过行星轮架传递给行星轮。在无差速时,行星轮与半轴轮之间无相对移动,一同公转,在有差速时,行星轮自转,两侧半轴轮转速不同,实现贯通桥与后桥之间差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贯通桥轴间差速器结构,包括减速器壳1、圆锥滚子轴承2、右半轴轮3、卡环4、右行星轮5、右半轴轮垫片6、行星轮架7、左半轴轮垫片8、左行星轮9、左半轴轮10、圆柱齿轮垫片11及圆柱齿轮轴12;其中,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2位于减速器壳1上,右半轴轮3位于圆锥滚子轴承2的内环中,右半轴轮垫片6装配在右半轴轮3的凹孔中;左行星轮9装配在行星轮架7的孔中,并以花键结构与右行星轮5连接,用卡环4轴向固定;行星轮架7装配在右半轴轮3上,并在行星轮架7的端面安装左半轴轮垫片8;左半轴轮10安装在左行星轮9的圆柱齿中心,左半轴轮10的端面与左半轴齿轮垫片8贴合;圆柱齿轮垫片11安装在左半轴轮10的端面圆形凹槽中;圆柱齿轮轴12以轴径形式分别与左半轴轮10、右半轴轮3配合,并以花键形式与行星轮7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行星轮架7的中心采用花键孔结构,与圆柱齿轮轴12的花键轴配合;周围采用四个矩形均布凸台结构,凸台上有均布孔,均布孔与左行星轮9的轴径配合,带动行星轮公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半轴轮10,采用两个平行布置的圆柱齿形结构,其中,大圆柱齿形结构与从动圆柱齿轮配合;小圆柱齿形结构与左行星轮9所形成的行星轮组配合;大圆柱齿形结构的一侧采用均布的矩形端面齿,与滑动啮合套配合,实现差速锁功能;带有矩形端面齿一侧的端面采用圆形凹槽,与圆柱齿轮垫片11的轴径配合;左半轴轮还采用中心孔结构,并镶嵌减磨衬套,与圆柱齿轮轴12的轴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右半轴轮3,采用圆柱齿轴结构,与右行星轮5所形成的行星轮组配合;外轴径采用中心圆形轴径结构,轴径与圆锥滚子轴承2配合;内孔径采用中心圆形孔结构,圆形孔与圆柱齿轮轴12的轴径配合;内花键孔采用中心花键孔结构,花键孔与贯通轴的花键轴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行星轮9,采用圆柱齿轮轴结构,圆柱齿轮轴与左半轴轮10的小圆柱齿轮结构配合;外轴径采用圆形轴径结构,轴径与行星轮架7的四个均布圆孔配合;采用花键轴结构,花键轴与右行星轮5的花键孔配合;右端面采用环形槽结构,环形槽与卡环4的内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右行星轮5,采用圆柱齿轮轴结构,圆柱齿轮轴与右半轴轮3的圆柱齿轮轴配合;中心采用花键孔结构,花键孔与左行星轮9的花键轴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圆柱齿轮轴12,从右至左依次采用如下结构:外轴径采用圆形轴径结构,轴径与右半轴轮3的中心圆孔配合;采用花键轴结构,花键轴与行星轮架7的花键孔配合;采用圆形轴径结构,轴径与左半轴轮10的中心圆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从主动圆柱齿轮轴12输入扭矩和转速,主动圆柱齿轮轴12带动行星轮架7旋转,行星轮架7带动四个左行星轮9、右行星轮5所组成的行星轮组沿行星轮架7的中心公转。

当左半轴轮10与右半轴轮3的转速相同时,四个左行星轮9、右行星轮5不产生自传,这时,贯通桥与后驱动桥同速。当左半轴轮10与右半轴轮3的转速不同时,四个左行星轮9、右行星轮5产生自传,实现左半轴轮10与右半轴轮3之间的差速功能,这时贯通桥与后驱动桥速度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贯通桥轴间差速器结构通过采用圆柱齿形的半轴轮和圆柱齿形的行星轮结构,减少了轴向力对零件的损害。半轴轮与行星轮架之间采用垫片结构以实现轴向定位,避免零件轴向串动产生异响,此种结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轴间差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贯通桥轴间差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星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为行星轮架的主视图,b为行星轮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半轴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半轴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行星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行星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减速器壳1、圆锥滚子轴承2、右半轴轮3、卡环4、右行星轮5、右半轴轮垫片6、行星轮架7、左半轴轮垫片8、左行星轮9、左半轴轮10、圆柱齿轮垫片11、圆柱齿轮轴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贯通桥轴间差速器结构,包括减速器壳1、圆锥滚子轴承2、右半轴轮3、卡环4、右行星轮5、右半轴轮垫片6、行星轮架7、左半轴轮垫片8、左行星轮9、左半轴轮10、圆柱齿轮垫片11及圆柱齿轮轴12;其中,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2位于减速器壳1上,右半轴轮3位于圆锥滚子轴承2的内环中,右半轴轮垫片6装配在右半轴轮3的凹孔中;左行星轮9装配在行星轮架7的孔中,并以花键结构与右行星轮5连接,用卡环4轴向固定;行星轮架7装配在右半轴轮3上,并在行星轮架7的端面安装左半轴轮垫片8;左半轴轮10安装在左行星轮9的圆柱齿中心,左半轴轮10的端面与左半轴齿轮垫片8贴合;圆柱齿轮垫片11安装在左半轴轮10的端面圆形凹槽中;圆柱齿轮轴12以轴径形式分别与左半轴轮10、右半轴轮3配合,并以花键形式与行星轮7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行星轮架7的中心采用花键孔结构,与圆柱齿轮轴12的花键轴配合;周围采用四个矩形均布凸台结构,凸台上有均布孔,均布孔与左行星轮9的轴径配合,带动行星轮公转。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半轴轮10,采用两个平行布置的圆柱齿形结构,其中,大圆柱齿形结构与从动圆柱齿轮配合;小圆柱齿形结构与左行星轮9所形成的行星轮组配合;大圆柱齿形结构的一侧采用均布的矩形端面齿,与滑动啮合套配合,实现差速锁功能;带有矩形端面齿一侧的端面采用圆形凹槽,与圆柱齿轮垫片11的轴径配合;左半轴轮还采用中心孔结构,并镶嵌减磨衬套,与圆柱齿轮轴12的轴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右半轴轮3,采用圆柱齿轴结构,与右行星轮5所形成的行星轮组配合;外轴径采用中心圆形轴径结构,轴径与圆锥滚子轴承2配合;内孔径采用中心圆形孔结构,圆形孔与圆柱齿轮轴12的轴径配合;内花键孔采用中心花键孔结构,花键孔与贯通轴的花键轴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行星轮9,采用圆柱齿轮轴结构,圆柱齿轮轴与左半轴轮10的小圆柱齿轮轴配合;外轴径采用圆形轴径结构,轴径与行星轮架7的四个均布圆孔配合;采用花键轴结构,花键轴与右行星轮5的花键孔配合;右端面采用环形槽结构,环形槽与卡环4的内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右行星轮5,采用圆柱齿轮轴结构,圆柱齿轮轴与右半轴轮3的圆柱齿轮轴配合;中心采用花键孔结构,花键孔与左行星轮9的花键轴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圆柱齿轮轴12,从右至左依次采用如下结构:外轴径采用圆形轴径结构,轴径与右半轴轮3的中心圆孔配合;采用花键轴结构,花键轴与行星轮架7的花键孔配合;采用圆形轴径结构,轴径与左半轴轮10的中心圆孔配合。

从主动圆柱齿轮轴12输入扭矩和转速,主动圆柱齿轮轴12带动行星轮架7旋转,行星轮架7带动四个左行星轮9、右行星轮5所组成的行星轮组沿行星轮架7的中心公转。

当左半轴轮10与右半轴轮3的转速相同时,四个左行星轮9、右行星轮5不产生自传,这时,贯通桥与后驱动桥同速。当左半轴轮10与右半轴轮3的转速不同时,四个左行星轮9、右行星轮5产生自传,实现左半轴轮10与右半轴轮3之间的差速功能,这时贯通桥与后驱动桥速度不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