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桥轴间差速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495发布日期:2018-08-31 21:3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了一种车桥轴间差速器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桥(又称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接,其两端安装车轮。车桥的作用是承受汽车的载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的正常行驶。现有的车桥轴间差速器壳体结构设计不合理,车桥轴间差速器壳体内部的硬度和强度较差,防腐性耐磨性极差,差速器承载较大的负荷,经常出现差速器壳体内部弯曲,甚至断裂的现象,影响使用寿命,且差速器内壳体内部润滑性不佳且灰尘容易进入,从而造成卡壳,影响差速器的整体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壳体内部设有硬度和强度极高,速器内壳体内部润滑性极佳,灰尘不会进入速器内壳体内部的车桥轴间差速器壳体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桥轴间差速器壳体结构,包括轴间差速器壳本体、轴间差速器前壳、轴间差速器后壳、腔槽、保护罩、保护层和保护涂层,所述轴间差速器壳本体两端分别装设有轴间差速器前壳和轴间差速器后壳,所述轴间差速器前壳和轴间差速器后壳均呈拱形结构,所述轴间差速器壳本体两侧均装设有保护罩,所述轴间差速器壳本体内设有腔槽,所述腔槽两端设有保护层,所述腔槽内设有保护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罩上开设有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层为渗氮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涂层为锂基润滑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层厚度为0.006m-0.02m。

采用上述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轴间差速器壳本体内设有腔槽,所述腔槽两端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为渗氮层,渗氮层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性能极佳,强度高,大大的增强了桥轴间差速器壳体内部的硬度和强度,有效的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保护层厚度为0.006m-0.02m,不占用壳体内部空间,有利于其他零部件的布置,腔槽内设有保护涂层,保护涂层为锂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对壳体内部件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水性、机械安定性、防腐蚀性和氧化安定性,能够有效的增加壳体的抗老化性能,轴间差速器壳本体两侧均装设有保护罩,保护罩能够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速器内壳体内部,保护罩上开设有齿槽,有效的减轻结构整体的重量,同时便于产线自主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车桥轴间差速器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间差速器壳本体,2-轴间差速器前壳,3-轴间差速器后壳,4-腔槽,5-保护罩,6-保护层,7-螺纹凹槽,8-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桥轴间差速器壳体结构,包括轴间差速器壳本体1、轴间差速器前壳2、轴间差速器后壳3、腔槽4、保护罩5、保护层6和保护涂层7。

轴间差速器壳本体1两端分别装设有轴间差速器前壳2和轴间差速器后壳3,所述轴间差速器前壳2和轴间差速器后壳3均呈拱形结构,所述轴间差速器壳本体1两侧均装设有保护罩5,所述轴间差速器壳本体1内设有腔槽4,所述腔槽4两端设有保护层6,所述腔槽4内设有保护涂层7,所述保护罩5上开设有齿槽8。

保护层6为渗氮层,所述保护涂层7为锂基润滑脂,所述保护层6厚度为0.006m-0.02m。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