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式张紧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8012发布日期:2018-10-12 21:4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皮带轮张紧轮,尤其涉及一种复式张紧轮,具体适用于增大张紧轮的调节长度范围、提高张紧轮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背景技术:

张紧轮在发动机前端附件传动轮系中的作用是:提供稳定的张力,保证附件的传动功率;补偿各附件安装位置偏差及皮带老化伸长量,保证皮带的使用寿命。

张紧轮通过旋转支臂一定的角度起到张紧皮带的作用。其运行过程中因负载变化,皮带长度变化,弹簧施加到支臂使皮带轮总成对皮带保持压紧状态。为满足皮带寿命周期范围内(皮带老化伸长)张紧轮对皮带保持压紧状态,张紧轮需要一定的工作角度来达到此调节量。当工作角度范围大时,弹簧扭转角度大,释放出的力矩范围也比较大,不利于整个轮系的可靠性。当工作角度小时,对皮带长度调节量不够,影响皮带的使用寿命,特别是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的布置形式,而且受空间影响张紧轮无法设计大的工作角度。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受空间限制张紧轮工作角度小,对皮带调节量不够。2.张紧轮工作角度范围大,扭矩输出变化大。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690922U,公开日为2013年1月23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传动技术领域上的张紧轮,包括皮带轮和连接皮带轮的支板,所述皮带轮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支板间设有挡圈,皮带轮端面通过轴螺栓固定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边缘向外折叠并与皮带轮边缘叠合,所述支板上设有弹簧支撑套和中心轴套且两者同圆心,所述弹簧支撑套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支板间设有垫圈,所述支板的端面设有面板,面板到弹簧支撑套间依次设有减磨板、碟形弹簧。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张紧皮带,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1、该实用新型的张紧轮工作角度较小,造成其对皮带的调节量较小,当皮带老化增长后,张紧轮对皮带的控制减弱,造成皮带轮系传动振动增加,降低了皮带轮系的可靠性。

2、该实用新型中的张紧轮工作角度范围大,在其受力时造成张紧轮的角度频繁变化,降低了皮带轮系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减震降噪的复式张紧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复式张紧轮,包括支座、盖体,所述支座与盖体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支座包括弹簧座、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与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座,所述第一皮带轮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轴承与第一皮带轮座旋转配合;

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与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座,所述第二皮带轮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轴承与第二皮带轮座旋转配合;

所述弹簧设置有于弹簧座内,所述弹簧座与盖体旋转配合,所述弹簧座通过弹簧与盖体沿圆周方向限位配合。

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的夹角a为第一皮带轮座中轴线、弹簧座中轴线所在平面与弹簧座中轴线、第二皮带轮座中轴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45度–135度。

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的安装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皮带轮座中轴线到弹簧座外圆周面的最小距离与第一皮带轮半径的差大于等于20毫米;

所述第二皮带轮座中轴线到弹簧座外圆周面的最小距离与第二皮带轮半径的差大于等于20毫米。

第一皮带轮座中轴线到弹簧座中轴线的距离是弹簧座中轴线到第二皮带轮座中轴线的距离的0.5倍–2倍。

所述第一皮带轮4的外圆周面与第二皮带轮5的外圆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30毫米,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分别位于待张紧皮带的两侧。

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长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式张紧轮中的在一个张紧轮上设计两个皮带轮,增大了张紧轮的调节长度,而张紧轮的扭矩输出取决于张紧轮弹簧的旋转角度,在张紧同样长度的皮带时本设计的张紧轮弹簧的旋转角度更小,因此在皮带的整个寿命周期范围内张紧轮输出的力矩差值变小,有效提高了整个皮带轮系运行的平稳性,提高了皮带轮系的可靠性和NVH水平。因此,本设计的张紧轮调整对皮带的调整长度更长,调整角度更小,有效提高皮带轮系运行的平稳性和NVH水平。

2、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式张紧轮中的支臂的长度和支臂间的角度可根据实际的运用情况调整,扩大了本设计张紧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张紧轮对不同轮系张紧的针对性。因此,本设计适用范围广,张紧效果好、轮系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支座的剖视图。

图中:支座1、簧座11、第一支臂12、第二支臂13、第一皮带轮座14、第二皮带轮座15、盖体2、弹簧3、第一皮带轮4、第二皮带轮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复式张紧轮,包括支座1、盖体2,所述支座1与盖体2之间设置有弹簧3,

所述支座1包括弹簧座11、第一支臂12和第二支臂13,所述第一支臂12的一端与弹簧座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臂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座14,所述第一皮带轮座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所述第一皮带轮4通过轴承与第一皮带轮座14旋转配合;

所述第二支臂13的一端与弹簧座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臂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座15,所述第二皮带轮座1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5,所述第二皮带轮5通过轴承与第二皮带轮座15旋转配合;

所述弹簧3设置有于弹簧座11内,所述弹簧座11与盖体2旋转配合,所述弹簧座11通过弹簧3与盖体2沿圆周方向限位配合。

所述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之间的夹角a为第一皮带轮座14中轴线、弹簧座11中轴线所在平面与弹簧座11中轴线、第二皮带轮座15中轴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所述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45度–135度。

所述第一皮带轮4与第二皮带轮5的安装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皮带轮座14中轴线到弹簧座11外圆周面的最小距离与第一皮带轮4半径的差大于等于20毫米;

所述第二皮带轮座15中轴线到弹簧座11外圆周面的最小距离与第二皮带轮5半径的差大于等于20毫米。

第一皮带轮座14中轴线到弹簧座11中轴线的距离是弹簧座11中轴线到第二皮带轮座15中轴线的距离的0.5倍–2倍。

所述第一皮带轮4的外圆周面与第二皮带轮5的外圆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30毫米,所述第一皮带轮4与第二皮带轮5分别位于待张紧皮带的两侧。

所述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参见图1,在最简单的一个主动轮与一个从动轮的轮系中,原皮带长度1274毫米,张紧轮在皮带皮带使用寿命内的调节长度需大于皮带长度的1%与皮带公差的和18毫米;

如果利用传统的单个皮带轮张紧轮进行张紧,由于受到空间限制,使张紧轮工作角度仅为10°,张紧轮调节皮带长度的变化量为11.3毫米,小于18毫米。由此可见传统的单个皮带轮张紧轮无法满足在皮带寿命周期内对皮带长度的调节要求,缩短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而利用本设计的复式张紧轮,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的长度相等也等于传统的单个皮带轮张紧轮的支臂长度,同样本设计张紧轮的工作角度为10°,张紧轮调节皮带长度的变化量为21毫米,能够满足皮带寿命周期内对皮带长度的调节的要求,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皮带轮4和第二皮带轮5的直径可以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直径一般选择大小相等的皮带轮,一般为直径74毫米的皮带轮。皮带轮直径小,其转速将增高,不利于轴承可靠性;皮带轮直径大,占据更大空间,不利于轮系布置。

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的长度设计原则是皮带不与固定部件接触,同时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之间的夹角尽量减小从而增大张紧轮的皮带调节量。

NVH是指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和Harshness(声振粗糙度),由于以上三者在汽车等机械振动中是同时出现且密不可分,因此常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实施例1:

一种复式张紧轮,包括支座1、盖体2,所述支座1与盖体2之间设置有弹簧3, 所述支座1包括弹簧座11、第一支臂12和第二支臂13,所述第一支臂12的一端与弹簧座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臂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座14,所述第一皮带轮座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所述第一皮带轮4通过轴承与第一皮带轮座14旋转配合;所述第二支臂13的一端与弹簧座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臂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座15,所述第二皮带轮座1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5,所述第二皮带轮5通过轴承与第二皮带轮座15旋转配合;所述弹簧3设置有于弹簧座11内,所述弹簧座11与盖体2旋转配合,所述弹簧座11通过弹簧3与盖体2沿圆周方向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之间的夹角a为第一皮带轮座14中轴线、弹簧座11中轴线所在平面与弹簧座11中轴线、第二皮带轮座15中轴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45度–135度;所述第一皮带轮4与第二皮带轮5的安装高度相同。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皮带轮座14中轴线到弹簧座11外圆周面的最小距离与第一皮带轮4半径的差大于等于20毫米;所述第二皮带轮座15中轴线到弹簧座11外圆周面的最小距离与第二皮带轮5半径的差大于等于20毫米;第一皮带轮座14中轴线到弹簧座11中轴线的距离是弹簧座11中轴线到第二皮带轮座15中轴线的距离的0.5倍–2倍;所述第一皮带轮4的外圆周面与第二皮带轮5的外圆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30毫米,所述第一皮带轮4与第二皮带轮5分别位于待张紧皮带的两侧。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皮带轮座14中轴线到弹簧座11外圆周面的最小距离与第一皮带轮4半径的差大于等于20毫米;所述第二皮带轮座15中轴线到弹簧座11外圆周面的最小距离与第二皮带轮5半径的差大于等于20毫米;所述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3的长度相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