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3647发布日期:2019-02-10 14:0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滚动轴承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内部具有油的循环路径,利用在该循环路径中通过的油使自身润滑的滚动轴承,特别是涉及具备防止在内部滚动面等破损而产生的异物(金属的剥离片)向轴承外流出的功能的滚动轴承单元。



背景技术:

在输送设备、工业机械、其它各种设备的可动部组装有滚动轴承。在这样的设备中除了被油润滑的滚动轴承以外还具有需要润滑的动作机构部,往往该动作机构部与滚动轴承成为通过共用的油而被润滑的构造。作为上述动作机构部例如可举出齿轮彼此的啮合部分、部件彼此的滑动接触部分等。

另外,还具有在内部具有滚动轴承和动作机构部的设备。例如油泵具备滚动轴承和动作机构部,具备使内部的润滑油向位于外部的其它动作机构部送出的功能。

在具备该油泵的润滑系统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将上述外部的动作机构部配置于油循环路径的中途,使通过该油循环路径而从外部的动作机构部返回的润滑油在被设置于泵内的滚动轴承的内部通过,使其再次朝向外部的动作机构部送出。

然而,在这样的润滑系统中,在滚动轴承的内部、内外部的动作机构部中产生的金属的剥离片、磨损粉等异物混入循环的润滑油而在外部的动作机构部、滚动轴承自身的内部的动作机构部中流动。因此,产生因异物的咬入导致的设备的耐久性降低,产生设备的动作不良/故障/破损等问题。

因此,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3等中记载了通过带过滤器的密封部件(密封圈等)封塞被形成于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轴承空间的侧方开口部,利用该密封部件阻止混入到在油的循环路径中流动的润滑油的铁粉等异物侵入轴承的内部的技术。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在封闭滚动轴承的轴承空间(内外圈间的空间)的端部的密封部件(密封圈)设置了捕捉异物的过滤器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28526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503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5689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600555号公报

在滚动轴承的内部产生的异物侵入到处于油循环路径的中途的动作机构部的情况是不优选的。

特别是,在油泵用的滚动轴承单元中,在轴承的内部产生的大的剥离片对油泵自身的动作机构部、外部的其它动作机构部的部件造成损伤,成为设备的动作不良/故障/破损的原因。

针对该问题,上述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滚动轴承通过将具有过滤器的密封部件设置于轴承的内部的润滑油循环路径的出口侧(轴承空间的润滑油离开侧的侧方开口),还能够利用该密封部件的过滤器过滤掉在轴承的内部产生的异物。

然而,专利文献1~4等所公开的密封部件,将被设置于支承框的窗孔设置于润滑油的通路并用过滤器堵住该窗孔,所以捕集面积窄小而容易产生过滤器的堵塞。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2,在图2中示出了利用外侧过滤器和内侧过滤器覆盖内圈与外圈间的侧方开口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构造,但在该构造中很难将承受润滑油的流动压的过滤器稳定地保持在固定位置。

作为抑制过滤器的堵塞的方法之一,考虑了在轴承的内外圈的任一方与密封部件之间设置不通过过滤器而润滑油离开的间隙。

然而,在将该间隙设置于密封部件的环状支承框与轴承的外圈之间,或者上述环状支承框与轴承的外圈之间的哪一个的情况下,也无法避免因密封部件的制造误差、与轴承的热膨胀差等而某种程度地变大的情况。

因此,能够发生异物从在密封部件与轴承的内圈或者与外圈之间产生的间隙向轴承的外部流出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使在滚动轴承的内部产生的剥离片等尺寸比较大的异物停留在内圈与外圈间的轴承空间而不向外部流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如以下那样构成滚动轴承单元,即具备支承旋转轴的内圈;固定于外壳的外圈;配置于上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轴承空间的滚动体;以及安装于上述外圈的轴向一端侧并对上述轴承空间的一端侧侧方开口进行覆盖的密封部件,上述轴承空间作为使配置上述密封部件的一侧为出口的润滑油的循环路径而构成。

即,将上述密封部件构成为:具有多个窗孔的圆环状的支承框与规定的网眼尺寸的过滤器在该支承框被复合化或者被一体成型且上述窗孔被上述过滤器封塞,上述支承框的内径被设定为在其与上述内圈的外径面之间形成供润滑油通过的通路的大小,并且,上述过滤器相比上述支承框的内径面向径向内侧突出且使上述过滤器的突出部的径向内端与上述内圈接触,或者上述过滤器在其与上述内圈之间隔着比上述过滤器的网眼尺寸(网孔的大小)小的间隙地包围内圈的外周。

上述过滤器优选网眼尺寸是0.2mm以上且0.5mm以下,并且优选由聚酰胺树脂等树脂形成。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一并设置有与过滤器不同的异物捕捉部。

与上述过滤器不同的异物捕捉部能够利用将永久磁铁安装在上述循环路径的来自轴承空间的出口附近而构成的部件、将上述润滑油的循环路径的来自轴承空间的出口侧设为具有弯曲部的迷宫(迷宫构造的通路)而构成的部件等。

另外,在将永久磁铁安装在密封部件的情况下,能够采用被埋入并固定于支承框,在支承框的永久磁铁的周围设置获取异物的集尘凹部的结构。

集尘凹部设为从支承框的向表面的开口开始朝向底部逐渐地变窄的形状,或永久磁铁是圆筒状的情况下,也可将集尘凹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设为沿着永久磁铁的圆筒状外表面的圆弧状部。

此外,优选在上述密封部件的支承框设置由将在轴承的内部产生的异物从内径侧向上述窗的内侧引导的异物引导槽,或在窗的内侧设置有获取被引导至该异物引导槽的异物的集尘袋。

此外,对于将润滑油的循环路径的出口侧作为迷宫而构成的情况而言,优选使迷宫的通路尺寸从迷宫的入口侧朝向出口侧逐渐地减小。

另外,对于并用通路尺寸从入口侧朝向出口侧而逐渐地变小的迷宫和上述永久磁铁的情况而言,优选将上述永久磁铁配置于能够在迷宫的入口侧、迷宫的宽广的区域形成磁场的位置。

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将覆盖内圈和外圈间的轴承空间的一端侧的侧方开口的密封部件设为上述结构,从而能够在该密封部件的支承框的内径面与内圈之间产生润滑油可顺利地流出的通路。

对于该通路而言,利用从过滤器的密封部件的支承框内径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以润滑油能够通过的方式封塞从而使过滤器的捕集面积与现有的带过滤器的密封部件相比得到增加,由此,难以发生过滤器的堵塞。

另外,润滑油的循环路径的出口不产生比过滤器的网眼尺寸大的间隙并利用上述密封部件封塞,所以在轴承的内部产生的剥离片等异物通过密封部件与内圈之间而向外部流出的情况被可靠地阻止。

并且,上述密封部件具备具有保形性的支承框,所以能够利用支承轴承的外圈、外圈的外壳等稳定地保持该密封部件。

此外,设置与过滤器不同的异物捕捉部,在轴承的内部产生的异物被该异物捕捉部捕捉,所以更难产生过滤器的堵塞。

与过滤器不同的该异物捕捉部由永久磁铁构成,磁性材料的剥离片被永久磁铁吸附而被集中在磁铁设置部,并被保持在收集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其逃出。

另外,异物捕捉部由迷宫构成,上述剥离片等异物在迷宫的中途被挂住,或滞留在中途而难以从轴承空间流出。通过并用该迷宫和永久磁铁,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已捕捉到的异物的逃出。

关于上述过滤器,优选由树脂形成,若是树脂制的过滤器,则即使与轴承的内圈接触也不会损伤内圈。由此,能够使密封部件与内圈之间的间隙完全消失,能够将从内圈的外周到过滤器的内端的距离(间隙尺寸)设定为比过滤器的网眼尺寸小。

关于过滤器的网眼尺寸,优选是0.2mm以上的理由以及优选是0.5mm以下的理由将在后面说明。

另外,优选在密封部件的支承框设置上述引导槽、上述集尘袋的理由,优选使上述迷宫的通路尺寸从迷宫的入口侧朝向出口侧而逐渐地减小的理由以及关于同时采用使通路尺寸从入口侧朝向出口侧而逐渐变小的迷宫与永久磁铁的情况,优选将永久磁铁配置于能够在迷宫的入口侧、迷宫的宽广的区域形成磁场的位置的理由,也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的油泵的一个例子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油泵的一部分的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密封部件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安装了图2的密封部件的滚动轴承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密封部件的其它例子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安装了图6的密封部件的滚动轴承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安装了使永久磁铁的设置位置与图6不同的密封部件的滚动轴承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密封部件的其它例子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密封部件的其它例子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安装了图9的密封部件的滚动轴承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密封部件的其它例子的主视图。

图12的(a)是图11的主要部位放大主视图,(b)是(a)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形成有上述迷宫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其它例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沿着图14的y-y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安装图2的密封部件且在与该密封部件之间形成有妨碍异物的直行的迷宫的滚动轴承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安装图7的密封部件且在与该密封部件之间形成有妨碍异物的直行的迷宫的滚动轴承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代替设置于图14的直行阻碍环的外环的内径面的槽而在密封部件的支承框的内侧环的外径面设置有槽的例子的内侧环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安装图7的密封部件且在与该密封部件之间形成有妨碍异物的直行的迷宫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其它例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的图1~图19,以在油泵中利用的壳体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滚动轴承的实施方式。

图1的10是油泵,在内部具有轴承单元20、以及包含对油进行吸入压缩并排出的泵转子(未图示)的动作机构部30。

轴承单元20在外壳11的内部具备被油润滑的3个并列配置的滚动轴承21、22、23。

通过这些滚动轴承21、22、23支承油泵的旋转轴12,上述动作机构部30的泵转子被该旋转轴12驱动而进行油的吸入、压缩、排出。

各滚动轴承21、22、23是如下公知的轴承:具备内圈(内侧轨道圈)1、外圈(外侧轨道圈)2、被配置于该内圈与外圈的轨道面1a、2a间的滚动体(在图中其是圆锥滚子)3、以及对在周向上以固定间距配置的上述滚动体3进行保持的保持器4。

各滚动轴承21、22、23的外圈2被压入固定在外壳11的内径面而不能旋转。

另外,这些滚动轴承21、22、23的内圈1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12的外周。

滚动轴承21、22、23也可是使用了球体、圆筒的滚动体的轴承。另外,上述滚动轴承的设置数也能够自由地设定。图1的附图标记5、6、7是用于维持滚动轴承21、22、23的位置关系的间隔件。

在油泵10的内部设置有使利用泵转子进行吸入压缩并排出的油通过的润滑油的循环路径13。

该循环路径13的一部分由在旋转轴12的轴心部形成的孔13a构成。通过了该孔13a的油依次通过滚动轴承22的内圈1与外圈2间的轴承空间、滚动轴承21的内圈1与外圈2间的轴承空间以及被形成于外壳11的送出路13b,向被设置于泵的外部的动作机构部50流动。

而且,进而从动作机构部50通过被形成于外壳11的返回路13c向油泵的内部的动作机构部30流动,被动作机构30内的泵转子抽上来并再次向循环路径13送出。

在该图示的油泵10的情况下,若内外圈的轨道面1a、2a、滚动体3的滚动面等在滚动轴承21、22的内部剥离,则存在产生的剥离片混入在循环路径13中通过的油而朝向动作机构部50流出的担心。

因此,在轴承单元20内的位于循环路径13的油流动方向最下游的滚动轴承21的一端侧开口、即油离开侧的轴承空间的侧方开口d,设置密封部件40。

如图2~图4所示,该密封部件40是将具有窗孔42的圆环状的支承框41、和规定的网眼尺寸的过滤器43复合化并通过上述过滤器43封塞上述窗孔42的部件。过滤器43也可与持框41被一体成型。

图示的支承框41被成型为在圆筒部41a的一端侧内周连接有具有窗孔42的端壁41b,并且在该端壁41b的内端连接有朝向圆筒部41a的另一端侧突出的内侧环41c的形状,将圆筒部41a压入外壳11的孔,或使用适当的连结部件(未图示)与滚动轴承21的外圈2连结从而被固定于固定位置。

该支承框41的窗孔42在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被设置多个,各窗孔42被使油通过的过滤器43封塞。

例示的密封部件40的支承框41由纤维强化聚酰胺树脂构成,另外,过滤器43能够使用聚酰胺树脂的网眼。支承框41与过滤器4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考虑成本、轻型化,优选能够确保耐油性和需要强度的材料种类的树脂。

作为与该要求对应的树脂,列举聚砜(psf)、聚醚砜(pes)、聚苯硫醚(pps)、多芳基化合物(par)、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热塑性聚酰亚胺(tpi)、聚苯并咪唑(pbi)、聚甲基戊烯(tpx)、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酰胺46(pa46)、聚酰胺6t(pa6t)、聚酰胺9t(pa9t)、聚酰胺11、12(pa11、12)、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等为代表的超级工程塑料等。

其中,聚醚醚酮树脂(peek)、聚苯硫醚树脂(pps)等具有自润滑性的合成树脂{根据需要适当地配合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等填充材料。}耐油性优异,能够在制冷剂等的恶劣环境中使用。

特别是,聚酰胺树脂(pa:pa66、pa46)等具有自润滑性的合成树脂{根据需要适当地配合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等填充材料。}注塑成型性优良,因廉价在工业机械中使用的实际情况较多。

对密封部件40的支承框41而言,内侧环41c的内径被设定为在其与滚动轴承21的内圈1之间能够形成供润滑油通过的通路9(参照图4)的大小。

另外,过滤器43与内侧环41c的内径面41d相比向径向内侧突出且突出部43a的径向内端与滚动轴承21的内圈1接触。该接触也并不是必须的,也可在其与滚动轴承21的内圈1之间形成比过滤器43的网眼尺寸小的间隙,若在该过滤器的内端产生足够的余长,则即使过滤器热膨胀也能通过余长部吸收热膨胀量,所以在其与内圈1之间不形成间隙,或该间隙不会变大。

过滤器43的上述突出部43a可以由与封塞窗孔42的过滤器不同的过滤器构成,但若使外径比窗孔42的外径大的1张过滤器模具成型并安装在支承框41且使该过滤器的内径侧从支承框41的内径面向径向内侧突出而形成了突出部43a、或与支承框41一体成型,则容易制造密封部件40,突出部43a的保持也稳定。

过滤器43的网眼尺寸优选设为0.2mm以上且0.5mm以下。该网眼尺寸在0.2mm以下时,容易引起过滤器43的堵塞。

另外,若过滤器的网眼尺寸超过0.5mm,则允许在轴承的内部产生的超过0.5mm的大小的异物向外部流出。

超过0.5mm的大小的异物使被咬入的滚动面、滑动接触面等产生超过1mm那样的压痕,通过实验确认了该原因使产生了压痕的设备的寿命急剧降低。

通过将网眼尺寸设为0.5mm以下能够可靠地滤掉超过0.5mm的大小的异物,能够防止因异物引起的设备的寿命降低。

为了提高防止轴承内产生的剥离片等异物流出的效果,不使已捕捉的异物逃出是重要的。因此作为一个方法,如图5~图9所示,能够在密封部件40设置构成过滤器以外的异物捕捉部的永久磁铁44。

图5、图6以及图8、图9的密封部件40在支承框41的内侧环41c的内径面埋设永久磁铁44,并在比过滤器43的突出部43a靠上游侧(轴承空间的内侧)的位置使该永久磁铁44与形成于支承框41与轴承的内圈1之间的通路9对置。

另外,图7的密封部件40将永久磁铁44安装于在支承框41的端壁41b设置的窗孔42间的肋41e的内表面。

磁性体的异物被该永久磁铁44吸附。因此,阻止进入到循环路径13内的液流的异物的流动,更难以产生异物向轴承外部的流出。另外,异物被永久磁铁44吸附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过滤器43的堵塞。

对于密封部件40而言,若设为具备如图8、图9所示那样的异物引导槽46、如图9、图10所示那样的集尘袋47,则进一步提高防止异物向轴承外部流出的效果。

对于图8、图9所示的异物引导槽46而言,在密封部件的支承框的内侧环41c的内表面设置从通路9到窗孔42的槽(优选朝向油的流动方向而倾斜的槽)来制作。

若具有该异物引导槽46,则永久磁铁44饱和而不被该磁铁吸附并在通路9中流动的异物fm随着油的流动(图8的箭头方向是流动方向)因离心力向窗孔42的位置移动,难以向通路9的一侧返回。

图9、图10所示的集尘袋47被设置于窗孔42的内侧,获取流入窗到孔42的异物fm。因此,更加难以引起异物fm向通路9的一侧返回并穿过过滤器43的内径部而向外部流出的情况。

另外,若存在集尘袋47,则能够防止获取到的异物的飞散,也难以引起被贴付在窗孔42的过滤器43的捕集面因飞散的异物而堵塞的情况。

在图11的密封部件40中,永久磁铁44埋入并固定在支承框41的靠近内径的部分。在该例子中,永久磁铁44被固定于支承框41的内侧环41c。另外,永久磁铁44虽在内侧环41c的轴向端面露出而被固定,但也可设为永久磁铁44被完全埋入内侧环41c而不露出的形态。并且,永久磁铁44也可被固定于内侧环41c以外的部分。

在支承框41的永久磁铁44的周围设置有用于获取异物fm的集尘凹部51。由该永久磁铁44和集尘凹部51,构成在密封部件40中增设的过滤器以外的异物捕捉部。

在永久磁铁44的两侧设置了以袋状凹陷的集尘凹部51,由此,异物被永久磁铁44的磁力吸引,异物fm被保持在该集尘凹部51内,以便其不会再次流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永久磁铁44是其外周具备圆筒状外表面44a的圆筒状。另外,如图12的(a)所示,集尘凹部51的内表面具备沿着永久磁铁44的圆筒状外表面44a的圆弧状部51a。因此,在集尘凹部51内的空间,沿着圆弧状部51a作用大致相同的磁力,能够成为容易遍及集尘凹部51整体来捕捉异物fm的环境。

另外,在对密封部件40进行树脂成型时,将永久磁铁44埋入密封部件40并一体成型,但在使树脂流入型箱之后使树脂固化的期间,假设有永久磁铁44因树脂流动而在型箱内进行了移动的情况。存在不易在型箱内以不离开规定的位置的方式固定永久磁铁44这样的状况。因此,在永久磁铁44的周围设置集尘凹部51,从而能够期待以下的效果,即在型箱设置用于形成集尘凹部51的凸部,该凸部能够保持永久磁铁44以便其不在型箱内移动。永久磁铁44是圆筒状,若集尘凹部51的内表面具备沿着圆筒状外表面44a的圆弧状部51a,则能够期待更高的防止移动的效果。

图12的(b)表示在永久磁铁44附着了异物fm的状态。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润滑油的流动快的情况下,存在已附着的异物fm流出的可能性,但与永久磁铁44邻接地设置集尘凹部51,由此,假设即使异物fm从永久磁铁44之上离开,该异物fm也进入润滑油的流动的影响少的集尘凹部51内并在该场所被保持。因此,能够防止被永久磁铁44捕捉到的异物fm的再次流出。此外,虽优选集尘凹部51的位置在能够利用永久磁铁44的磁力吸引异物fm的范围a内,但即使将该位置设置于基于永久磁铁44的磁力的磁力的影响范围外(能够通过磁力吸引异物fm的范围以外),也能够期待因集尘凹部51的凹陷产生的异物fm的捕捉效果。

另外,如图13所示,也可将集尘凹部51设为从支承框41的向表面的开口开始朝向底部逐渐变窄的形状。在图13的例子中,将集尘凹部51的圆弧状部51an的相反侧的内表面形成为从表面的开口朝向底部而逐渐向圆弧状部51a侧靠近的倾斜部51b。

这样,将集尘凹部51设为与底部相比开口(袋入口)宽广的形状,由此能够使可在集尘凹部51内捕捉的异物fm的量增多。若能够进入集尘凹部51内的异物fm的量增多,则能够防止异物fm封塞集尘凹部51的开口的情况。

此外,在将集尘凹部51设为从开口朝向底部而逐渐地变窄的形状时,如图13所示,也可将远离永久磁铁44的一侧的内表面作为倾斜部51b,也可将与永久磁铁44接近的一侧的内表面作为倾斜部。另外,也可将其它侧的内表面作为倾斜部。

图16、图17示出了考虑了上述循环路径13的形状来制作对密封部件40增设的过滤器以外的异物捕捉部的例子。

图16、图17的密封部件40将由轴承空间形成的轴承内的循环路径13的出口侧作为具有弯曲部的迷宫(迷宫构造的通路)45而构成,该迷宫45作为过滤器以外的异物捕捉部而有效地发挥功能。

图示的迷宫45构成为设置有剖面呈“コ”字形的直行阻碍环48、和使该直行阻碍环48卡止的止脱环49。

直行阻碍环48具备内环48a、外环48b、以及与两环的一端连接的端壁48c。该直行阻碍环48以在其与密封部件40之间保持适度的间隙的方式配置于比密封部件40靠轴承空间的内侧的位置,在其与密封部件40的支承框41之间形成迷宫45。

直行阻碍环48将内环48a与外环48b的另一端侧设为朝向外部的方向而被外嵌在轴承的内圈1,密封部件40的内侧环41c的自由端侧进入该直行阻碍环48的内环48a与外环48b之间。

由此,迷宫45成为按向下、朝内、向下,朝外的顺序弯曲了数次的通路。因此,流入到该迷宫45的剥离片等异物fm挂在或滞留在迷宫45的中途的弯曲的角落等而很难从轴承空间流出。

具有外环48b的直行阻碍环48在内环48a与密封部件的支承框的内侧环41c之间设置多个小尺寸的通路槽48d,从而如图14所示,即使内侧环41c因热膨胀而膨胀,内环48a与密封部件的支承框的内侧环41c之间被堵塞,流路也不会消失。或者能够从最初使上述内环48a接触并外嵌在上述内侧环41c的外周。

通路槽48d可以是如图15所示那样在内环48a的内径面沿轴向延伸地设置的槽、如图18所示那样在密封部件的支承框的内侧环41c的外径面沿轴向延伸地设置的槽中的任一个。

该通路槽48d的形状虽没有特别限定,但若将槽的大小设为过滤器43的网眼尺寸程度则能够在该通路槽的入口部过滤掉异物。

直行阻碍环48也可是图19所示的由内环48a与端壁48c构成的剖面呈“l”字形的环。

上述迷宫45若使通路尺寸从该迷宫的入口侧朝向出口侧逐渐地减小则已流入的异物难以通过,异物捕捉的效果得以提高。

能够并用该通路尺寸从入口侧朝向出口侧而逐渐变小的迷宫45和上述永久磁铁44。进行了该并用的密封部件40若将永久磁铁44如图12所示那样配置于能够在迷宫45的入口附近、迷宫45的宽广的区域形成磁场的位置,则异物的捕捉能够在多处位置进行,进一步提高防止异物流出的效果。

此外,上述止脱环49通过压入等而被安装于轴承的内圈1的外周,防止直行阻碍环48从内圈1脱离。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内圈;1a…轨道面;2…外圈;2a…轨道面;3…滚动体;4…保持器;5、6、7…间隔件;8…按压部件;9…通路;10…油泵;11…外壳;12…旋转轴;13…润滑油的循环路径;13a…孔;13b…送出路;13c…返回路;20…轴承单元;21、22、23…滚动轴承;30…动作机构部;40…密封部件;41…支承框;41a…圆筒部;41b…端壁;41c…内侧环;41d…内径面;41e…肋;42…窗孔;43…过滤器;43a…朝向径向内侧的突出部;44…永久磁铁;44a…圆筒状外表面;45…迷宫;46…异物引导槽;47…集尘袋;48…直行阻碍环;48a…内环;48b…外环;48c…端壁;48d…通路槽;49…止脱环;50…动作机构部;51…集尘凹部;51a…圆弧状部;51b…倾斜部;fm…异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