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夹的隔振插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1628发布日期:2019-07-06 10:4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用于管夹的隔振插入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夹的隔振插入件,该隔振插入件适于被布置在大致为环形的管夹主体上并且适于在使用中最终被定位在管的外表面和管夹主体之间。隔振插入件包括细长的带,所述带具有面向管侧面和与该面向管侧面相对的面向管夹侧面,面向管侧面在使用中面向管的外表面,面向管夹侧面在使用中面向管夹主体的内侧面。隔振插入件还包括夹紧结构,该夹紧结构在带的横向侧部处与带相连接并且朝面向管夹侧面延伸以及在使用中夹紧在管夹主体的相应横向边缘上。隔振插入件包括框架和隔振衬里,该隔振衬里由不同于框架材料的较软材料制成。



背景技术:

ep2133617公开了一种用于管夹的隔振插入件。这种已知的插入件具有被嵌入到隔振衬里中的金属加强型材。金属加强型材由金属板材制成。为了使加强型材可弯曲从而使得加强型材可以被装配在管夹主体中,必须从横向侧朝向中心地制造纵向分布的切口。这种已知的插入件具有制造复杂的缺点。特别是,制造金属加强型材是劳动密集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高效地制造的加强型隔振插入件。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隔振插入件来实现,其中,框架是由聚合材料制成的异型分段元件,所述框架包括带形腹板和横向加强构件,带形腹板加强细长的带,横向加强构件在腹板的两个横向侧上与腹板相连接并加强夹紧结构,并且其中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活铰链,该活铰链限定与插入件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枢转轴线,并能够使夹紧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夹紧结构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旋转,以在插入件在管夹主体上的布置期间增加和减小夹紧结构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插入件优选地通过挤压型材来制造,其中框架和衬里由两种不同的聚合材料共挤压成型,并且其中挤压出的型材被切割成一长度以装配在管夹主体中。

另一种选择是通过注射成型,特别是通过2k注射成型来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隔振插入件。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插入件通过框架提供了相对刚性的插入件,该插入件能够承受在安装期间由于管移动穿过管夹产生的力。另一方面,薄膜铰链在插入件中提供足够的柔韧性,使得插入件可以被容易地布置在管夹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横向加强构件各自通过在腹板的横向侧形成的活铰链被可枢转地连接到腹板。该特征能够使得带有腹板的带保持不变形,而带有其相应的横向加强构件的夹紧结构可以向外旋转,以便产生足够的空间来使管夹主体插入到夹紧结构之间。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隔振衬里由聚合材料制成,该聚合材料比制成框架所用的聚合材料更软。

在本发明的可能实施例中,隔振衬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可能实施例中,框架由弹性体材料制成。这种弹性体材料比制成隔振衬里所用的材料更坚硬且更刚硬。这种弹性体框架提供足够的柔韧性以将插入件以大致为环形的形式布置在管夹中,而不需要在框架的腹板中提供切口来使得能够弯曲,同时框架为插入件提供了足够的结构刚度和结构硬度,以抵抗由于管在布置有这些插入件的管夹中的安装而引起的变形。

制造框架的另一种可能材料是pvc。这种pvc提供了足够的硬度和刚度,以抵抗由于管在布置有插入件的管夹中的安装而使管相对于管夹移动的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框架包括在每个横向加强构件的面向管侧面上形成的纵向肋。形成框架的整体部分的纵向肋提供被连接到夹紧结构的杠杆,该杠杆可用于使夹紧结构向外和向内枢转。在将插入件布置在管夹主体中的期间,纵向肋可以朝向彼此箍缩,以使得夹紧结构向外枢转,从而在夹紧结构之间产生更多的空间。然后,夹紧结构可以移动超过管夹主体的横向边缘,之后夹紧结构可以再次向内移动以围绕管夹主体的横向边缘夹紧。

在围绕管将管夹收紧期间,管压在纵向肋上,并且纵向肋被成形为使得所述压力向外推动肋。通过杠杆机理,然后向内推动夹紧结构并且围绕管夹主体的横向边缘更紧地夹紧。由此实现了插入件在管夹主体中的更好的固定,这种更好的固定防止了在安装工作期间(例如当插入件受到管的轴向力时)插入件被力迫脱离管夹主体。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横向加强构件上的纵向肋之间在带的面向管侧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纵向中间肋,该一个或多个纵向中间肋由较软的衬里材料制成。优选地,中间肋具有的高度小于横向加强构件上的肋的高度。当管夹围绕管收紧时,各横向加强构件的纵向肋由于压力而枢转,由此在某些点处,管表面与复合型材的较软的中间肋接合,因此是与复合型材的更好的隔离部件接合。较软的材料将改善隔离性能并增强对管的夹紧。

在另一实施例中,框架的面向管夹侧面完全被较软的衬里材料覆盖。这确保了通常为金属部件的管夹主体仅与较软的衬里材料接触。由此,可能从管传递到插入件的更坚硬且更刚性的框架的振动将不会传递到管夹主体,反之亦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插入件的方法,其中插入件通过挤压型材来制造,其中框架和衬里由两种不同的聚合材料共挤压成型,并且其中挤压出的型材被切割成一长度以装配在管夹主体中。

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参照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隔振插入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在弯曲状态下的隔振插入件,隔振插入件将在该弯曲状态下被布置在管夹主体中;

图3示出了图1的隔振插入件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隔振插入件的横截面图,其中纵向肋被箍缩在一起;

图5示出了图4的插入件在管夹主体上的装配;以及

图6示出了图1的隔振插入件在其被压靠在管表面上的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用于管夹的在无负载的笔直状态下的隔振插入件1。该具体实施例中的隔振插入件1是由两种不同的聚合材料制成的复合异型分段元件。

在图2中,示出了在负载的弯曲状态下的隔振插入件1,隔振插入件1在该负载的弯曲状态下被布置在管夹主体中。插入件1包括细长的带9,该细长的带9具有面向管侧面10和与面向管侧面10相对的面向管夹侧面11,面向管侧面10在使用中面向管的外表面,面向管夹侧面11在使用中面向大致为环形的管夹主体的内侧面。

如图1所示的异型分段元件1可以通过共挤压方法来制造。另一种选择是借助于2k注射成型来形成异型分段元件1。

隔振插入件1是包括框架2和隔振衬里3的复合体。框架2是柔性的,但比隔振衬里3更刚硬和更坚硬。框架2的材料具有比隔振衬里3的材料更小的摩擦系数。

隔振衬里3可以由诸如橡胶的柔软弹性体材料形成。

在隔振插入件1的优选实施例中,框架2由弹性体材料形成,该弹性体材料比隔振衬里3的弹性体材料更坚硬且更刚硬。这种弹性体的框架提供足够的柔韧性以将插入件1以大致为环的形式布置在管夹中,而不需要在框架的腹板中提供切口来使得能够弯曲。同时,由较坚硬的弹性体制成的框架2为插入件提供了足够的结构刚度和结构硬度,以抵抗由于管在布置有这些插入件的管夹中的安装而引起的变形。

在隔振插入件1的另一实施例中,框架2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具体地,pvc材料被设想为合适的塑料材料,因为pvc材料为插入件1提供了足够的硬度和刚度,以抵抗使管相对于管夹移动的力。

如在图3的横截面图中可以最佳地看到的,框架2本身可以被认为是由聚合材料形成的异型分段元件。框架2通常具有包括带形腹板21和两个横向部22的h形状,两个横向部22位于腹板21的横向侧上并与腹板21相连接。腹板21和相应的横向部22之间的连接由相应的铰接部23形成,该铰接部23在图3中是被环绕的。

铰接部23纵向延伸并包括在腹板21和相关的横向部22之间的活铰链24。活铰链24限定了沿隔振插入件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枢转轴线。活铰链24是框架2中的位于横向部22与腹板21邻接的位置的较薄的部分。

隔振插入件1具有夹紧结构4,该夹紧结构4被构造且被布置成围绕管夹主体5的横向边缘51夹紧。管夹主体5通常是由金属板材形成的环形的带状主体。如在管夹领域中众所周知的,管夹主体5可包括可围绕管布置并且可用螺钉封闭收紧的单个主体。然而,如本领域中还已知的,管夹主体5也可以包括两个半圆形管夹半部,这两个半圆形管夹半部可以相对于彼此收紧并且可以用一个或多个螺钉围绕管收紧。

夹紧结构4各自包括形成框架2的横向部22的一部分的横向加强构件2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些横向加强构件25被形成为成角度的构件。

横向加强构件25的内侧面衬有隔振材料。另外,腹板21的和铰链部23的在使用中面向管夹主体的侧面衬有隔振材料。由此形成了覆盖腹板21的面向管夹主体表面、铰链24的面向管夹主体表面和横向加强构件25的面向管夹主体表面的一个整体的隔振衬里31。如此,可以显著减弱振动从管夹主体5到隔振插入件1的框架2的传递或甚至完全防止振动从管夹主体5到隔振插入件1的框架2的传递,反之亦然。

在各横向加强构件25的面向管侧面10上形成纵向肋26。如图1和图2所示,该纵向肋26可以形成有横穿切口27。这些切口27使得隔振插入件1可以弯曲(参见图2)以符合管夹主体5的(圆形或半圆形)形状。

在两个纵向肋26之间,存在许多由较软的衬里材料制成的纵向肋32。在图1至图3的示例中,存在两个这样的肋32,但是这可以是不同的数量。在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这些中间肋32也具有横穿切口33以便于使带1弯曲,但是由于中间肋32的材料比外部肋26的材料更柔软且刚性更小,所以在较软的肋32中提供切口33不太迫切。

如图3中最佳地所示,在隔振插入件1的无负载状态下,加强构件25上的纵向肋26高于中间肋32。

在隔振插入件1布置在管夹主体中期间,纵向肋26起以下作用:纵向肋26用作可以被向内推动(如图4中用力箭头40所示)的杠杆臂。在实践中,装配工可以例如将肋26箍缩在一起。通过对肋26的向内定向的力,使得夹紧结构25围绕铰链24枢转,而腹板21保持为大致平的和直的。如图4所示,由此夹紧结构4可以向外旋转。夹紧结构4可向外旋转足够远,以使得夹紧结构的末端之间的距离s1超过管夹主体5的宽度s2(s1>s2),由此管夹主体5可以装配在夹紧结构4的凸缘41之间,并且管夹主体5可以布置抵靠在腹板21上的衬里31上。当移除力40时,插入件1将返回其无负载状态(参见图3),在无负载状态,s1<s2。插入件1将通过框架2的材料的弹性和隔振衬里3的材料的弹性而返回到无负载状态,并且夹紧结构4将围绕管夹主体5的横向边缘夹紧。

在带1被布置在管夹主体5中并且管夹围绕管安装并随后被收紧的状态下,由于外部肋26突出超过中间肋32,因此管表面会对这些外部肋26施加压力。管表面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由附图标记6表示。压力由具有图标记42的箭头表示。压力42的施加点更多地位于肋26的内侧面上,如图6所示,由此肋26被向外推动。由于肋26用作为杠杆,因此横向加强件25围绕铰链24枢转,从而向内推动夹紧结构4。因此,如附图标记44所示的箭头所示,夹紧结构4的支腿43将被压向管夹主体5的横向边缘并且压靠在管夹主体5的横向边缘上。此外,如附图标记45所示的箭头所示,凸缘41被压向环形管夹主体5的外侧面并压靠在环形管夹主体5的外侧面上。隔振插入件1在管夹主体5上的夹持力将增大。

如果肋26充分向外旋转,则管表面6最终将与隔振插入件1的中间肋32发生接合。由于中间肋32由更柔软且更好的隔离材料制成,所以使得管夹更紧地夹持管,并且使得隔振插入件1的隔振效果得到增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