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挡圈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277发布日期:2019-01-22 21:0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调节挡圈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上用于悬挂位置的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挡圈减振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汽车减振器结构包括外筒和活塞杆,活塞杆的拉伸高度通过弹簧固定,进而实现减振器的压缩减震以及控制车辆的车身高度,由于弹簧的预压高度是固定的,因此车身高度就固定,这样的情况在车辆通过一些障碍物时,极易将底盘碰损,使得车辆的通过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并且可调节车身高度的调节挡圈减振器,从而实现车身升降可调,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节挡圈减振器,包括外筒、弹簧和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置于所述的外筒内,所述的弹簧套装在所述的外筒外壁上,所述的活塞杆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套接有弹簧抵接座,该弹簧抵接座上设有可插入所述弹簧内孔的定位环,在所述的弹簧抵接座上还连接有护管,该护管底部呈环形状并与所述弹簧抵接座焊接,所述的护管内壁和所述定位环形成供所述弹簧前部定位的定位腔,在所述外筒上还设有长度可调的挡圈机构,所述弹簧尾端抵接在所述的挡圈机构上。

所述的挡圈机构包括上挡圈和下挡圈,所述的下挡圈焊接在所述的外筒上,所述的上挡圈可活动套设在所述的外筒上,所述的上下挡圈插接配合,所述的下挡圈的环形端面上设有第一锯齿端面,该第一锯齿端面上的齿槽沿圆周方向逐渐抬升,所述上挡圈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端面相配合的第二锯齿端面,所述第二锯齿端面上的凸齿卡入所述第二锯齿端面上的齿槽内,转动所述上挡圈时,所述第二锯齿端面上的凸齿沿所述第一锯齿端面上的齿槽圆周抬升,实现上挡圈的位置伸缩。

所述的上挡圈具有插孔,插孔内设有圆环性的接触台阶,所述的下挡圈插入所述的插孔内并且其端面抵接在所述的接触台阶上,所述的第二锯齿端面设置在所述的接触台阶上。

所述的第一锯齿端面为成双设置且相互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通过挡圈机构的长度调节实现调节弹簧的预压高度,进而实现车辆车身的高度调节,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而且该减震器上的弹簧定位结构可靠坚固,有效延长使用寿命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下挡圈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下挡圈的展开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上挡圈的结构图;

图5为本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上挡圈的展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节挡圈减振器,包括外筒1、弹簧2和活塞杆3,活塞杆3置于外筒1内,弹簧2套装在外筒1外壁上,活塞杆3靠近端部的位置上套接有弹簧抵接座4,该弹簧抵接座4上设有可插入弹簧2内孔的定位环21,在弹簧抵接座4上还连接有护管5,该护管5底部呈环形状并与弹簧抵接座4焊接,护管5内壁和定位环21形成供弹簧2前部定位的定位腔6,在外筒1上还设有长度可调的挡圈机构7,弹簧2尾端抵接在挡圈机构7上,挡圈机构7包括上挡圈71和下挡圈72,下挡圈72焊接在外筒1上,上挡圈71可活动套设在外筒1上,上下挡圈72插接配合,下挡圈72的环形端面上设有倾斜状的第一锯齿端面721,第一锯齿端面721上具有多个齿槽7211,该第一锯齿端面721上的齿槽7211沿(倾斜状的端面)圆周方向逐渐依次抬升,上挡圈71上设有与第一锯齿端面721相配合的第二锯齿端面711,第二锯齿端面711上的凸齿7111卡入第二锯齿端面711上的齿槽7211内,转动上挡圈71时,第二锯齿端面711上的凸齿7111沿第一锯齿端面721上的齿槽7211圆周抬升,实现上挡圈71的位置伸缩。

通过上述结构,可通过挡圈机构7的长度调节实现调节弹簧2的预压高度,进而实现车辆车身的高度调节,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而且该减震器上的弹簧2定位结构可靠坚固,有效延长使用寿命长。

为使上下挡圈72配合更加紧凑,在上挡圈71设计有插孔712,插孔712内设有圆环性的接触台阶713,下挡圈72插入插孔712内并且其端面抵接在接触台阶713上,第二锯齿端面711设置在接触台阶713上,这样可使第一锯齿端面721和第二锯齿端面711的咬合配合控制在插孔712内,提高配合的可靠性。

下挡圈72的环形端面上的第一锯齿端面721为成双设置且相互对称,最佳方案为一对,其长度可延伸下挡圈72的半周,提高调节长度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