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电驱装置及采用该刹车电驱装置的智能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107发布日期:2019-06-26 01:0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刹车电驱装置及采用该刹车电驱装置的智能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电驱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的刹车电驱装置及采用该刹车电驱装置的智能制动器。



背景技术:

制动器就是刹车。制动器分为行车制动器(一般汽车为脚刹)和驻车制动器(一般汽车为手刹)。自行车、摩托车等两轮交通工具一般全是行车制动器(即脚刹、手刹均为行车制动器),无驻车制动器。

在汽车行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行车制动器(脚刹),便于在前进的过程中减速停车。当车停稳后,就要使用驻车制动器(手刹),防止车辆前滑和后溜。驻车制动器(手刹)不单是在汽车停稳后使其保持不动,其亦可在行车制动器失灵时采用。

传统驻车制动器(手刹)靠手扳动,力不好控制,经常把线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驻车制动器(手刹)靠手扳动,力不好控制,经常把线拉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刹车电驱装置,包括底座、电机、丝杠组件和内筒,电机和丝杠组件安装在底座上,丝杠组件包括螺纹配合的丝杆和丝母;内筒一端安装在丝杆或丝母上,电机驱动丝母或丝杆转动,并配合限制丝杆或丝母转动的限位结构,从而实现电机驱动内筒作直线伸缩运动;内筒另一端设有可伸缩运动的随动杆,刹车电驱装置通过随动杆向外输出制动力,随动杆和内筒之间设置阻尼簧,阻尼簧分别作用在随动杆和内筒上,在随动杆相对内筒向外伸出时提供阻尼力。

优选地,随动杆置于内筒内腔的端部设有随动块,内筒上设有防止随动块脱离其内腔的限位片,限位片为环形并且设在内筒远离底座的端部,随动杆一端通过限位片的中心通孔从内筒内腔伸出,阻尼簧套在随动杆上,并且位于随动块和限位片之间。

优选地,丝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上,内筒安装在丝母上,底座上安装有套在丝杠组件外侧的外筒,限位结构由设在外筒内侧壁的沿丝杆轴向延伸的限位条和设在丝母上与限位条配合的限位槽构成。

内筒和丝母之间通过各种方式固定连接,以下示出其中两种。第一种方式:丝母外侧壁设有凹槽,内筒一端套在丝母外侧,并且其内侧壁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块,通过凹槽和凸块的嵌入式配合实现内筒和丝母之间的固定。第二种方式:内筒一端螺纹套装在丝母上。

为避免随动杆掉入内筒内腔,优选地,随动杆外侧壁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内卡设有避免随动杆进入内筒内腔的卡簧。

为了保证刹线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伸缩,优选地,外筒内侧壁安装有限制丝母运动极限位置的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

优选地,随动杆外侧壁设有贯穿的第一孔,随动杆伸出内筒内腔的端面设有与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第一孔内侧壁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孔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形成连通第一孔远离第二孔的孔口和第二孔的一个孔口的通道,第一孔内设有固定头,刹线穿过第二孔与固定头连接。

固定刹线外侧导管的第一种方案:外筒远离底座的端部安装有防尘罩,防尘罩上设有同轴的第三线孔和第四线孔,第四线孔位于第三线孔和随动杆之间,刹线外侧套有导管,导管一端固定在第三线孔内,刹线一端穿过第四线孔安装在丝母上。

固定刹线外侧导管的第二种方案:外筒远离底座的端部安装有卡线座和卡环,卡线座和卡环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卡线座穿过第二线孔,卡线座外侧壁设有供刹线进入第一线孔的第一通槽,卡环外侧壁设有供刹线进入第二线孔的第二通槽,相对转动卡线座和卡环,使得第一通槽开口和第二通槽开口错开,从而保证刹线始终位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第一线孔包括同轴且孔径渐小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位于第一段和随动杆之间,刹线外侧套有导管,导管一端固定在第一线孔的第一段内,刹线一端穿过第一线孔的第二段安装在丝母上。

优选地,外筒远离底座的端部安装有防尘罩,防尘罩上设有与外筒内腔连通的罩通孔,卡线座包括卡座和连接在卡座的卡管,第一通槽贯穿卡座和卡管,卡管和防尘罩上罩通孔螺纹配合,卡环套在卡管外侧并且两者螺纹配合。

一种智能制动器,包括控制模块、刹线、制动单元和前述的刹车电驱装置,控制模块和电机连接,刹线连接随动杆和制动单元,控制模块控制电机运行,进而通过刹线将动力传递到制动单元。

优选地,控制模块与制动器操作按键有线连接,控制模块接收制动器操作按键的指令控制刹车电驱装置进行制动动作;或者,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智能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接收智能设备的指令,从而控制刹车电驱装置进行制动动作。

无线通讯模块可采用蓝牙模块,其与用户的手机或电脑等智能设备连接,实现对智能制动器的无线控制。可在控制模块上设定程序,确保在断电的情况下实现智能制动器的自锁。此外,可设定延时时间控制,如在汽车熄火后5s自动控制智能制动器拉动驻车制动器(手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刹车电驱装置的随动杆上安装刹线,刹线受到的力(400N左右)是稳定的,不超过刹线的最大承载,不会出现拉断现象。

长期使用手刹会使钢丝产生塑性变形,由于这种变形是不可恢复的,所以长期使用会降低效用,手刹的行程也会增加。长时间将手刹100%力度拉起会使手刹的钢丝寿命减短,因为金属过度拉伸或者是长时间保持拉伸都会加快形变,导致加速手刹的钢丝的制动衰退。

本刹车电驱装置使用时,手刹的钢丝和安装在随动杆上的刹线连接,或者手刹的钢丝直接和随动杆连接。在丝杆组件的动力传递到钢丝时,两者之间的阻尼簧起到缓冲作用,在相同的使用时间下,可以降低钢丝的变形量,延长使用寿命。

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可以限制丝母运动极限位置。

点触按键,一键启动运行3秒,完美完成动作,解除常按烦琐。

附图说明

图1是刹车电驱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筒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3是刹车电驱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轴测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刹车电驱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刹车电驱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3中随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卡线座和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

2电机;

3丝杆;

4丝母,401限位槽;

5外筒,501限位条;

6内筒,601限位片;

7随动杆,701随动块,702卡槽,703第一孔,704第二孔,705第一开口,706第二开口;

8阻尼簧;

9卡簧;

10卡线座,1001卡座,1002卡管,1003第一线孔,1004第一通槽;

11卡环,1101第二线孔,1102第二通槽;

12防尘罩;

13刹线;

14导管;

15固定头;

16第一行程开关;

17第二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图2示出刹车电驱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其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底座1上的电机2和丝杠组件,丝杠组件包括螺纹配合的丝杆3和丝母4(参考图4),丝杆3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1上,丝母4上安装有刹线13,电机2驱动丝杆3转动,并配合限制丝母4转动的限位结构,从而实现刹线13的伸缩运动。电机2输出轴和丝杆3并列设置,电机2输出轴通过一组齿轮驱动丝杆3转动。底座1由上下两个壳体合并在一起,前述的一组齿轮置于构成底座1的两个壳体内部。

底座1上安装有套在丝杠组件外侧的外筒5,限位结构由设在外筒5内侧壁的沿丝杆3轴向延伸的限位条501和设在丝母4上与限位条501配合的限位槽401构成,参考图4。外筒5和丝杆3同轴设置。限位槽401为设在丝母4外侧壁的通槽。

参考图5,外筒5内腔设有圆柱形的内筒6,内筒6下端安装在丝母4上,其上端穿设有安装刹线13的随动杆7,刹线13通过随动杆7间接安装在丝母4上。随动杆7置于内筒6内腔的端部(随动杆7下端)设有随动块701,内筒6上端设有防止随动块701脱离其内腔的环形的限位片601,随动杆7穿过环形的限位片601的中心,随动杆7上套有阻尼簧8,阻尼簧8位于随动块701和限位片601之间。内筒6、随动杆7、随动块701和丝杆3同轴设置。随动杆7、随动块701为圆柱形。

为避免随动杆7掉入内筒6内腔,随动杆7外侧壁设有环形的卡槽702,卡槽702内卡设有避免随动杆7进入内筒6内腔的卡簧9。

为了保证刹线13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伸缩,外筒5内侧壁安装有限制丝母4运动极限位置的第一行程开关16和第二行程开关17。如图5所示,外筒5内侧壁设有竖直的条形槽,第一行程开关16和第二行程开关17卡入该条形槽内进行固定。

丝母4外侧壁设有凹槽,内筒6下端套在丝母4外侧,并且其内侧壁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块,通过凹槽和凸块的嵌入式配合实现内筒6和丝母4之间的固定。

参考图6,随动杆7外侧壁设有贯穿的圆柱形的第一孔703,第一孔703水平设置,随动杆7伸出内筒6内腔的端面设有与第一孔703连通的圆柱形的第二孔704,第二孔704竖直设置,第一孔703内侧壁设有第一开口705,第二孔704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开口705连通的第二开口706,第一开口705和第二开口706形成连通第一孔703远离第二孔704的孔口和第二孔704的一个孔口的通道,第一孔703内设有圆柱形的固定头15,刹线13穿过第二孔704与固定头15中部固定连接。

外筒5远离底座1的端部(外筒5上端)安装有防尘罩12,防尘罩12上设有同轴的第三线孔和第四线孔,第四线孔位于第三线孔和随动杆7之间,刹线13外侧套有导管14,导管14一端固定在第三线孔内,刹线13一端穿过第四线孔安装在丝母4上。

实施例二

图3至图7示出刹车电驱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内筒6和丝母4之间的固定结构;二是防尘罩12结构以及导管14的安装结构。具体描述如下:

内筒6一端螺纹套装在丝母4上。外筒5远离底座1的端部安装有防尘罩12,防尘罩12上设有与外筒5内腔连通的罩通孔,罩通孔内设有卡线座10,卡线座10上套有卡环11。如图7所示,卡线座10包括卡座1001和连接在卡座1001的卡管1002,卡管1002和防尘罩12上罩通孔螺纹配合,卡环11套在卡管1002外侧并且两者螺纹配合。卡线座10和卡环11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线孔1003和第二线孔1101,卡线座10穿过第二线孔1101,卡线座10外侧壁设有供刹线13进入第一线孔1003的第一通槽1004,卡环11外侧壁设有供刹线13进入第二线孔1101的第二通槽1102。相对转动卡线座10和卡环11,使得第一通槽1004开口和第二通槽1102开口错开,从而保证刹线13始终位于第一通槽1004和第二通槽1102内。第一线孔1003包括同轴且孔径渐小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位于第一段和随动杆7之间。刹线13外侧套有导管14,导管14一端固定在第一线孔1003的第一段内,刹线13一端穿过第一线孔1003的第二段安装在丝母4上。

实施例三

一种智能制动器,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和实施例一中的刹车电驱装置,无线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安装在底座1上,无线通讯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机2依次连接。无线通讯模块可采用蓝牙模块,其与用户的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连接,实现对智能制动器的无线控制。控制模块为常用的市面上控制器,可在控制模块上设定程序,确保在断电的情况下实现智能制动器的自锁。此外,可设定延时时间控制,如在汽车熄火后5s自动控制智能制动器拉动驻车制动器(手刹)。

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