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注油润滑的支承辊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8570发布日期:2019-06-14 23:5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注油润滑的支承辊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承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于注油润滑的支承辊轴承。



背景技术:

支承辊轴承主要用于冶金等大型重工机械,其结构包括外圈、转轴、滚柱和相关密封件,区别于普通轴承,支承辊轴承具有较大的径向宽度,使得外圈和转轴之间可沿轴向安置多组阵列成环形的滚柱,因此滚柱采用满装滚珠设计,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大,迎合大型重工机械高负载的工作需求,支承辊轴一般采用骨架油封和O形密封圈配合密封密封,具有密封性好,不易漏油的优异性,此外,支承辊轴外圈外圆一般加工精度较高,外圈外圆可直接当做工作面使用。

此外,如附图4所示,现有的支承辊轴承一般在其转轴1a两端中心处对称设计有盲孔型的注油孔2a,并且该注油孔2a通过分流孔3a通向滚柱间缝隙,以通过注油对滚柱进行润滑,使得支承辊轴承可重复注油,保持轴承润滑低阻转动性能,延长轴承的疲劳寿命;

但是,由于现有的支承辊轴承注油孔2a为盲孔,通向注油孔2a滚柱间缝隙后即为密闭空间,从注油孔2a外部端口注入油液时,注油孔2a内部空气无法排出,导致润滑油液注入困难和渗透效果不佳。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易于注油润滑的支承辊轴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注油润滑的支承辊轴承,以解决上述由于现有的支承辊轴承注油孔2a为盲孔,通向注油孔2a滚柱间缝隙后即为密闭空间,从注油孔2a外部端口注入油液时,注油孔2a内部空气无法排出,导致润滑油液注入困难和渗透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注油润滑的支承辊轴承,包括外圈套筒、中间转轴、滚柱、挡圈、骨架油封、卡簧和O形密封圈,所述中间转轴呈同轴状设置于外圈套筒的内腔,所述中间转轴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安置滚柱的滚柱槽,所述滚柱槽的内腔设置有滚柱,所述滚柱的轴向与所述中间转轴的轴向相平行,所述外圈套筒和所述中间转轴之间通过滚柱保持固定间距并可相对转动,所述中间转轴的两端对称套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内圈通过设置骨架油封与所述中间转轴之间保持密封,所述挡圈的外壁与所述外圈套筒的内壁之间通过设置O形密封圈保持密封,所述挡圈的外侧端通过抵接设置所述卡簧保持轴向定位,所述卡簧卡置于所述外圈套筒的内壁;

所述中间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注油孔和排气孔,所述中间转轴的一侧壁开设有与注油孔相连通的注油分流孔,所述中间转轴的另一侧壁开设有与排气孔相连通的排气汇流孔,所述注油孔的端口设置有密封堵头,所述排气孔的端口设置有防水透气膜。

优选的,所述安置滚柱沿中间转轴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四组,每组所述滚柱均沿中间转轴圆周环形阵列排布。

优选的,所述注油孔和排气孔均为盲孔。

优选的,所述注油分流孔和排气汇流孔均并排设置有相同结构的两组,并分别通向两组两组所述滚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注油孔和排气孔相对平行,且与所述中间转轴的轴向保持相同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本实用新型在中间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注油孔和排气孔,且排气孔的端口设置有防水透气膜,使用时,由注油孔外端口注入润滑油液后,注油孔内部及滚柱间缝隙的空气即可随之从排气孔上的防水透气膜排出,使得润滑油液可轻松顺利注入滚柱间缝隙,进而提升渗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间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支承辊轴承转轴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圈套筒,2-中间转轴,3-滚柱,4-挡圈,5-骨架油封,6-卡簧,7-O形密封圈,8-滚柱槽,9-注油孔,10-排气孔,11-注油分流孔,12-排气汇流孔,13-密封堵头,14-防水透气膜,1a-转轴,2a-注油孔,3a-分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易于注油润滑的支承辊轴承,包括外圈套筒1、中间转轴2、滚柱3、挡圈4、骨架油封5、卡簧6和O形密封圈7,中间转轴2呈同轴状设置于外圈套筒1的内腔,中间转轴2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安置滚柱3的滚柱槽8,滚柱槽8的内腔设置有滚柱3,滚柱3的轴向与中间转轴2的轴向相平行,外圈套筒1和中间转轴2之间通过滚柱3保持固定间距并可相对转动,中间转轴2的两端对称套设有挡圈4,挡圈4的内圈通过设置骨架油封5与中间转轴2之间保持密封,挡圈4的外壁与外圈套筒1的内壁之间通过设置O形密封圈7保持密封,挡圈4的外侧端通过抵接设置卡簧6保持轴向定位,卡簧6卡置于外圈套筒1的内壁;中间转轴2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注油孔9和排气孔10,中间转轴2的一侧壁开设有与注油孔9相连通的注油分流孔11,中间转轴2的另一侧壁开设有与排气孔10相连通的排气汇流孔12,注油孔9的端口设置有密封堵头13,排气孔10的端口设置有防水透气膜14;

其中,安置滚柱3沿中间转轴2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四组,每组滚柱3均沿中间转轴2圆周环形阵列排布,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大,迎合大型重工机械高负载的工作需求;注油孔9和排气孔10均为盲孔;注油分流孔11和排气汇流孔12均并排设置有相同结构的两组,并分别通向两组两组滚柱3之间,提升润滑效率;注油孔9和排气孔10相对平行,且与中间转轴2的轴向保持相同间距,充分利用中间转轴2内部空间。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装置为一种易于注油润滑的支承辊轴承,结合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支承辊轴承转轴两端开设盲孔注油孔,导致注油困难和渗透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中间转轴2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注油孔9和排气孔10,中间转轴2的一侧壁开设有与注油孔9相连通的注油分流孔11,中间转轴2的另一侧壁开设有与排气孔10相连通的排气汇流孔12,且注油分流孔11和排气汇流孔12均与滚柱3件缝隙连通,且排气孔10的端口设置有防水透气膜14,使用时,由注油孔9外端口注入润滑油液后,注油孔9内部及滚柱3间缝隙的空气即可随之从排气孔10上的防水透气膜14排出,使得润滑油液可轻松顺利注入滚柱3间缝隙,进而提升渗透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