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气动卸荷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506发布日期:2019-08-09 20:53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简易气动卸荷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简易气动卸荷阀。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卸荷阀在卸荷时阀芯往往上下浮动,导致卸荷不稳。稳定的卸荷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使用电磁阀控制的卸荷阀需要配套电磁阀控制系统,相应其成本昂贵。一般卸荷阀的压力相对单一,调节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简易气动卸荷阀,稳定卸荷能力高,成本低,操作方便,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气动卸荷阀,包括阀体、阀盖、阀芯及阀杆;

所述阀体开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阀盖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并封闭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所述阀盖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与外接气源设备连接,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阀体的内壁可滑动的密封连接,所述阀芯与所述阀盖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容纳腔的封闭端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阀芯与所述连接凸台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连接凸台开设有贯穿所述阀体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阀杆可滑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阀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阀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阀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外且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所述阀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容纳腔卸荷的卸荷孔组,所述卸荷孔组位于所述阀芯的远离所述阀盖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阀芯与阀体可滑动的密封连接,阀芯移动平稳;外接气源提供的气动压力使得阀芯在容纳腔内朝向远离阀盖的方向移动,容纳腔内的排放流体经卸荷孔组排出,实现卸荷功能,当外接气源的压力变小时,阀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通过外接气源压力可以实现阀体的开启和关闭,操作简单;阀杆与阀芯可拆卸的连接,通过调节阀杆与阀芯的连接位置,能够改变阀芯在容纳腔内收到的两个弹性件的弹力,从而改变对外接气源压力的需求,无需额外的系统参与卸荷调节和控制,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阀杆的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靠于所述阀体。

在该实施例中,当外接气源的压力减小或消失时,阀芯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下朝向阀盖移动,限位块用于限制阀芯朝向阀盖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远离阀盖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阀杆连接的螺纹孔,所述阀杆的靠近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芯螺纹连接,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芯的连接位置可调。

在该实施例中,阀杆与阀芯螺纹连接,便于调节阀杆与阀芯的连接位置,改变第二弹性件的压缩量,从而改变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以改变对外接气源压力的需求,使得卸荷调节和控制更灵活。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调节弹簧。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选用调节弹簧,具有良好的回复力和弹性,便于阀芯在容纳腔内的移动,并且调节弹簧的使用寿命长,便于提高该简易气动卸荷阀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卸荷孔组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阀芯与阀体可滑动的密封连接,阀芯将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外接气源与第一腔室连通,外接气源压力作用于第一腔室,使得阀芯挤压第二弹性件,从而使得第二腔室内的排放流体经卸荷孔组排出,实现容纳腔的卸荷。通过调节阀芯在容纳腔内的位置,能够改变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容积,从而改变对外接气源压力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卸荷孔组包括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排气孔。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孔与第二腔室连通,当外接气源通入第一腔室时,阀芯在外接气源压力的作用下挤压第二弹性件,第二腔室内的排放流体经第一排气孔排出,便于实现阀体的卸荷。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开设有与所述阀杆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并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阀杆可活动的插设于所述凹槽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开设于凹槽的槽底,便于第二连接孔的加工制造,阀杆可活动的穿设于凹槽内,便于阀杆伸入容纳腔内与阀芯连接,安装操作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的阀杆与所述阀体间隙配合,所述卸荷孔组还包括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排气孔。

在该实施例中,阀杆与阀体在第二连接孔处间隙配合,第二腔室内的排放流体能够经第二连接孔进入凹槽内;第二排气孔与凹槽连通,使得进入凹槽内的排放流体经第二排气孔排出,实现阀体的卸荷。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相对于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阀芯,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所述阀盖的位于所述第一孔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外接气源设备连接的螺纹段。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孔的螺纹设置,便于阀盖与外接气源设备连接,使得外接气源能够经第二孔进入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开设有至少一个紧固孔,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盖通过与所述紧固孔配合的紧固件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紧固孔的设置,便于紧固件穿设并抵接于阀盖,使得阀盖与阀体紧固于一体,并且拆卸安装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简易气动卸荷阀,通过外接气源压力可以实现阀体的关闭和开启,操作简单;调节气源压力可实现阀体自由复位,无需人工调节;无需额外的系统参与卸荷调节和控制,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简易气动卸荷阀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简易气动卸荷阀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简易气动卸荷阀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简易气动卸荷阀;1-阀体;11-容纳腔;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连接凸台;141-第二连接孔;15-凹槽;16-卸荷孔组;17-第一排气孔;18-第二排气孔;19-紧固孔;2-阀盖;21-第一连接孔;22-第一孔;23-第二孔;3-阀芯;31-密封圈;32-螺纹孔;4-阀杆;51-第一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气动卸荷阀100,包括阀体1、阀盖2、阀芯3及阀杆4。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开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11,容纳腔11的封闭端设置有连接凸台14,阀体1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腔11卸荷的卸荷孔组16;阀盖2位于容纳腔11的开口端,阀盖2与阀体1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并封闭容纳腔11的开口端,阀盖2开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连接孔21,第一连接孔21用于与外接气源设备连接,使得外接气源经第一连接孔21进入容纳腔11内;阀芯3位于容纳腔11内并与阀体1的内壁可滑动的密封连接,阀芯3将容纳腔11分隔为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第一腔室12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51,阀芯3与阀盖2通过第一弹性件51连接,第二腔室13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2,阀芯3与连接凸台14通过第二弹性件52连接,阀芯3在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卸荷孔组16与第二腔室13连通;连接凸台14开设有贯穿阀体1的第二连接孔141,阀杆4可滑动的穿设于第二连接孔141内,阀杆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11内且与阀芯3可拆卸的连接,阀杆4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11外且与阀体1密封连接,阀杆4的设置使得阀芯3移动平稳,通过调节阀杆4与阀芯3的连接位置,能够改变第二弹性件52的压缩量,从而改变对外接气源压力的需求。该简易气动卸荷阀100,通过外接气源压力实现阀体1的关闭和开启,操作简单,卸荷平稳,调节气源压力能够实现阀体1自由复位,无需人工调节,无需额外的系统参与卸荷调节和控制,成本低廉。

下面对该简易气动卸荷阀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阀体1开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11,便于阀芯3的安装;阀体1的与容纳腔11的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设置有连接凸台14。阀体1的侧壁开设有卸荷孔组16,卸荷孔组16与容纳腔11连通,容纳腔11内的压力能够经卸荷孔组16卸荷。

如图2所示,阀盖2位于容纳腔11的开口端,阀盖2与阀体1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并封闭容纳腔11的开口端。阀盖2开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连接孔21,第一连接孔21用于与外接气源设备连接,外接气源能够经第一连接孔21进入容纳腔11内。由于阀盖2与阀体1密封连接,当外接气源提供的气体进入容纳腔11内时,气体能够改变容纳腔11内的压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第一连接孔21为阶梯结构,第一连接孔21包括第一孔22和第二孔23,第一孔22相对于第二孔23远离容纳腔11,第一孔22的直径大于第二孔23的直径,阀盖2的位于第一孔22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外接气源设备连接的螺纹段。第一孔22的螺纹段设置,便于阀盖2与外接气源设备的装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外接气源的气体能够经第二孔23进入容纳腔11内。

进一步地,阀体1开设有至少一个紧固孔19,阀体1与阀盖2通过与紧固孔19配合的紧固件连接。紧固孔19的设置,便于紧固件穿设于紧固孔19内并抵接于阀盖2,使得阀盖2与阀体1紧固于一体。紧固件与紧固孔19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安装,在保证阀盖2与阀体1连接紧固的同时,能够节省装配时间。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如图3所示,紧固孔19设置有两个,两个紧固孔19分布于阀体1的轴线的两侧,且两个紧固孔19沿阀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使得两个紧固孔19交错设置,便于对阀盖2的在阀体1的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行紧固,提高阀盖2与阀体1的连接牢固性。

需要指出的是,紧固孔19沿阀体1的径向延伸,并贯穿阀体1;紧固孔19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紧固孔19与紧固件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铆接等其他连接方式,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阀芯3位于容纳腔11内,并与阀体1的内壁可滑动的密封连接,阀芯3与阀盖2通过第一弹性件51连接,阀芯3与连接凸台14通过第二弹性件52连接。阀芯3在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进一步地,阀芯3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圈31,阀芯3与阀体1的内壁通过密封圈31密封连接,保证容纳腔11的密封性。

阀芯3将容纳腔11分隔为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第一弹性件51位于第一腔室12内,第二弹性件52位于第二腔室13内,卸荷孔组16与第二腔室13连通。由于阀芯3与阀体1可滑动的密封连接,外接气源与第一腔室12连通,外接气源压力作用于第一腔室12,使得阀芯3挤压第二弹性件52,从而使得第二腔室13内的排放流体经卸荷孔组16排出,实现容纳腔11的卸荷。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腔室13内的排放流体为气体。

连接凸台14开设有贯穿阀体1的第二连接孔141,第二连接孔141与第二腔室13连通,阀杆4可滑动的穿设于第二连接孔141内,阀杆4的一端位于容纳腔11内且与阀芯3可拆卸的连接,阀杆4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11外且与阀体1密封连接。

阀杆4的远离阀芯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抵靠于阀体1。当外接气源的压力减小或消失时,阀芯3能够在第二弹性件52的弹力下朝向阀盖2移动,限位块用于限制阀芯3朝向阀盖2移动。

如图2所示,阀芯3的远离阀盖2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阀杆4连接的螺纹孔32,阀杆4的靠近阀芯3的一端设置有与螺纹孔32配合的螺纹段,阀杆4与阀芯3螺纹连接,阀杆4与阀芯3的连接位置可调。阀杆4与阀芯3的螺纹连接,方便阀杆4与阀芯3的连接,节约装配时间;同时,便于改变阀杆4与阀芯3的连接位置,从而改变第二弹性件52的压缩量,改变第二弹性件52的弹力,以改变对外接气源压力的需求,使得卸荷调节和控制更灵活。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均为调节弹簧。调节弹簧的选用,具有良好的回复力和弹性,便于阀芯3在容纳腔11内的移动,并且调节弹簧的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便于调高该简易气动卸荷阀10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还可以为其他弹性结构,例如橡胶、橡皮筋等,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在本实施例中,卸荷孔组16包括与第二腔室13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排气孔17。至少一个第一排气孔17与第二腔室13连通,当外接气源通入第一腔室12内时,由于阀盖2与阀体1密封连接,阀芯3与阀体1密封连接,第一腔室12为密闭腔室,在外接气源压力作用下,阀芯3朝向远离阀盖2的方向移动,阀芯3挤压第二弹性件52,第二腔室13内的排放流体经第一排气孔17排出,便于实现阀体1的卸荷。由于第一排气孔17与第二腔室13连通,第二腔室13的排放流体的排出方便,阀体1的卸荷控制简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第一排气孔17设置有一个,第一排气孔17沿阀体1的径向延伸。一个第一排气孔17便于加工制造,且能够实现阀体1的卸荷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数量的第一排气孔17,以适应阀体1的卸荷需求。

如图2所示,阀体1开设有与阀杆4配合的凹槽15,第二连接孔141开设于凹槽15的槽底并与凹槽15连通,阀杆4可活动的插设于凹槽15内。凹槽15的开设,便于阀杆4与阀体1的配合,便于阀杆4伸入容纳腔11(第二腔室13)内与阀芯3连接,安装操作方便;第二连接孔141开设于凹槽15的槽底,便于第二连接孔141的加工制造。

需要指出的是,凹槽15为圆柱槽,便于实现与阀杆4的配合;凹槽15的槽深及直径,可以为多种形式,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连接孔141内的阀杆4与阀体1间隙配合,如图3所示,卸荷孔组16还包括与凹槽15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排气孔18。阀杆4与阀体1的间隙配合,使得第二腔室13内的排放流体能够经第二连接孔141进入凹槽15内,并排出;卸荷孔组16还包括第二排气孔18,进入凹槽15内的排放流体能够经第二排气孔18排出,实现阀体1的卸荷。第二排气孔18与第一排气孔17配合,共同实现阀体1的卸荷,阀体1的卸荷调节及控制更为灵活。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第二排气孔1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排气孔18沿阀体1的周向旋转对称设置,使得阀体1的卸荷平稳。旋转对称设置的第二排气孔18,在第二腔室13内的排放流体经凹槽15排出时,保证阀体1两侧的卸荷平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阀盖2与外接气源设备连接,接入外接气源,外接气源进入第一腔室12内,带动阀芯3挤压第二弹性件52,第二腔室13内的排放流体经第一排气孔17和第二排气孔18排出,实现阀体1的卸荷;卸荷结束后,阀芯3在第二弹性件52和第一弹性件51的作用下复位,调节控制方便。该简易气动卸荷阀100,通过外接气源压力能够实现阀体1的开启与闭合,操作简单;调节外接气源压力可实现阀体1自由复位,无需人工调节;无需额外的系统参与卸荷调节和控制,成本低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