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及其传动结构、闭门锁和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0176发布日期:2019-12-17 21:3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及其传动结构、闭门锁和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离合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及其传动结构、锁和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离合驱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离合器是自动化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合器可应用于电子智能锁、门、窗与窗帘等场所,通过离合器的离合驱动,可实现自动化设备和机械两用的开启与关闭,满足了人们的便捷式生活需求。

现有技术中,离合器包括输出齿片、中心件、定位件与输出件,中心件可活动地夹设在输出齿片与输出件之间,通过输出齿片的旋转,使中心件与输出齿片分离同时与输出件咬合,当输出件旋转时,中心件与输出件分离同时与输出齿片咬合。然而,中心件与输出齿片分离的同时,由于中心件缺少持续稳定的驱动动力,容易使离合器的传动结构不能正常传递驱动,影响离合器的正常使用。

另外,现有技术中离合器的传动结构,通常在接触的两个端面上设置相匹配的咬合部件,通过端面上的咬合部件来传动。这种通过端面设置咬合件的传动方式容易导致传动件或被传动件错位,由此,带来传动误差。

因此,如何减少传动机构或离合器的传动误差成为亟待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

此外,如何实现提高离合器的稳定传动成为亟待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及其传动结构、锁和产品,以减小传动误差。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合器的传动结构,包括:齿轮,用于在电机输出力的驱动下转动;齿轮上贯通开设有通孔;旋转传动件,包括:旋转柱体;通孔的内侧设有第一咬合件;旋转柱体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咬合件,旋转柱体至少部分穿入通孔;旋转柱体穿入通孔后,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抵触;或者,齿轮本体上靠近旋转传动件的一端环通孔设有周向驱动壁,在周向驱动壁外侧设有第一咬合件;旋转柱体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二咬合件,旋转柱体至少部分套覆周向驱动壁;旋转柱体套覆周向驱动壁后,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抵触;齿轮在按预设方向转动时通过第一咬合件给第二咬合件施加接触力,以使旋转传动件按预设方向绕旋转柱体的转轴旋转并沿旋转柱体的转轴远离齿轮平动。

可选地,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均为斜面结构,且第一咬合件的斜面与第二咬合件的斜面可相对移动接触。

可选地,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为梯形齿状;或者,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为矩形块,相邻两组矩形块之间的端面斜向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第一咬合件和第二咬合件之间的相对平动间距。

可选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点,设置于第一咬合件沿通孔轴向的一端;第二凸点,设置于第二咬合件沿旋转柱体轴向的一端;第二凸点用于与第一凸点咬合限位,以限制第二咬合件远离第一咬合件的平动间距。

可选地,旋转传动件远离齿轮的一端设有限位机构,以限制第一咬合件和第二咬合件之间的相对平动间距。

根据第二方面,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包括:

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用于离合器的传动结构;旋转传动件还包括:托盘,设置在旋转柱体远离齿轮的一端;输出件,输出件的一端与托盘可分离连接;输出件的一端受到扭力后驱动设置在输出件上的外部对象运动,或者输出件的另一端用于接收外部的驱动扭力,以驱动设置在输出件上的外部对象运动;齿轮按预设方向带动旋转传动件旋转,并使旋转传动件沿旋转柱体的转轴远离齿轮平动,以使齿轮带动旋转传动件与输出件同步转动。

可选地,托盘与旋转柱体均为内部中空结构,还包括:驱动杆,其一端穿过输出件与输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托盘、旋转柱体和通孔;驱动杆用于接收外部的扭力,以驱动输出件转动。

可选地,还包括:驱动器,用于驱动齿轮按预设方向转动。

根据第三方面,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产品,包括:

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可实现的离合器;产品本体,连接至输出件,离合器用于在产品本体一端按预设方向转动时驱动产品本体转动。

根据第四方面,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锁,包括:

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可实现的离合器;锁尺,设置于驱动杆的一端,在驱动杆的驱动下转动;锁舌,固定连接于待锁物体,与锁尺可拆卸连接,用于锁住待锁物体;其中,驱动杆在电机的驱动下驱动锁尺转动,使锁尺带动锁舌移动,以使锁舌锁紧或解锁待锁物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离合器及其传动结构、锁和产品,旋转传动件包括:旋转柱体,齿轮贯通开设通孔。在通孔内侧设第一咬合件,旋转柱体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咬合件,旋转柱体穿入通孔后,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抵触;或者,环通孔设有周向驱动壁,在周向驱动壁的外侧设有第一咬合件,旋转柱体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二咬合件,旋转柱体套覆周向驱动壁后,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抵触。即,通过旋转体穿入通孔或通过旋转体套覆通孔周向驱动壁,来使得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抵触,从而,齿轮在通过第一咬合件给第二咬合件施加接触力时,在周向能够被限位,继而,减少了传动件发生错位的概率,即减少了传动误差,提高了传动精度。

对于离合器,输出件的一端与托盘可分离连接;输出件的一端受到扭力后驱动设置在输出件上的外部对象运动,或者输出件的另一端用于接收外部的驱动扭力,以驱动设置在输出件上的外部对象运动。实现了可以通过输出件的一端或另一端来驱动外部对象运动。即,实现了离合器的双端驱动。并且,由于传动结构轴向被限位,减少了传动件发生错位的概率,继而,提高了离合器的稳定传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离合器的传动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离合器的传动结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施例中图3a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旋转传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离合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离合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输出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离合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离合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合器的传动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离合器的传动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离合器的传动结构组装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的传动结构包括:齿轮1与旋转传动件2,其中:

请参考图3a和图3b,其中,图3a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齿轮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a的局部放大图,齿轮1用于在电机输出力的驱动下转动,齿轮1上贯通开设有通孔11。请参考图4,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旋转传动件结构示意图,旋转传动件2包括:旋转柱体21。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柱体21穿入通孔11或者套覆在通孔11周向的驱动壁上来实现抵接传动。具体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b,通孔11的内侧设有第一咬合件12。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咬合件12与齿轮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固定结构。请参考图4,旋转柱体21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咬合件22,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咬合件12与旋转柱体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旋转柱体21至少部分穿入通孔11,旋转柱体21穿入通孔11后,第一咬合件12与第二咬合件22抵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齿轮1本体上靠近旋转传动件2的一端环通孔11设有周向驱动壁(图中未示出),在周向驱动壁外侧设有第一咬合件12。在具体实施例中,齿轮1本体、周向驱动壁和第一咬合件1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分体固定结构。旋转柱体21的一端的内侧(图中未示出)设有第二咬合件22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咬合件12与旋转柱体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旋转柱体21至少部分套覆周向驱动壁;旋转柱体21套覆周向驱动壁后,第一咬合件12与第二咬合件22抵触。

本实施例中,齿轮1在按预设方向转动时通过第一咬合件12给第二咬合件22施加接触力,以使旋转传动件2按预设方向绕旋转柱体21的转轴旋转并沿旋转柱体21的转轴远离齿轮1平动。在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咬合件12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咬合件22的数量为多个,各个第一咬合件12与各个第二咬合件22分别一一交错布置。

本实施例中,齿轮1在电机输出力的驱动下转动,通过第一咬合件12给第二咬合件22施加接触力,使旋转传动件2按预设方向绕旋转柱体21的转轴旋转,并使旋转传动件2沿旋转柱体21的转轴远离齿轮1平动,进而实现齿轮1与旋转传动件2之间的传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a、图3b和图4,第一咬合件12与第二咬合件22均为斜面结构,且第一咬合件12的斜面与第二咬合件22的斜面平行设置。

第一咬合件12与第二咬合件22均为斜面结构,方便第一咬合件12给第二咬合件22施加接触力,带动第二咬合件22按预设方向转动并使第二咬合件22远离第一咬合件12平动。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咬合件12与第二咬合件22为梯形齿状;或者,第一咬合件12与第二咬合件22为矩形块,相邻两组矩形块之间的端面斜向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该传动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3,限位结构3用于限制第一咬合件12和第二咬合件22之间的相对平动间距。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结构3起限位作用,限制第一咬合件12和第二咬合件22之间的相对平动间距,防止齿轮1与旋转传动件2脱离。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a、图3b和图4,限位结构3包括:第一凸点31与第二凸点32,第一凸点31与第二凸点32相对布置,第一凸点31设置于第一咬合件12上相对远离齿轮本体的一端;第二凸点32设置于第二咬合件22上相对远离旋转柱体的一端,第二凸点32用于与第一凸点31咬合限位,以限制第二咬合件22远离第一咬合件12的平动间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咬合件12给第二咬合件22施加接触力,旋转传动件2按预设方向转动,同时第二咬合件22沿旋转柱体21的转轴远离第一咬合件12平动,当第二凸点32与第一凸点31咬合固定时,第二咬合件22远离第一咬合件12的平动静止,可防止旋转传动件2与齿轮1分离。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旋转传动件2远离齿轮1的一端设有限位机构,以限制第一咬合件12和第二咬合件22之间的相对平动间距。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咬合件22与第一咬合件12之间的平动间距小于第一咬合件12与第二咬合件22的斜面高度之和。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离合器,请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公开的离合器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用于离合器的传动结构和输出件4,其中:

旋转传动件还包括:托盘23,托盘23设置在旋转柱体21远离齿轮1的一端。在具体实施例中,托盘23与旋转柱体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托盘23远离旋转柱体21的一端设有凸块24,本实施例不限制凸块24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将旋转柱体21远离齿轮1的一端视为托盘23。

输出件4的一端与托盘23可分离连接。本实施例中,输出件4的一端受到扭力后驱动设置在输出件4的外部对象运动,或者,输出件4的另一端用于接收外部的驱动扭力,以驱动设置在输出件4上的外部对象运动。齿轮1按预设方向带动旋转传动件2旋转,并使旋转传动件2沿旋转柱体21的转轴远离齿轮1平动,以使齿轮1带动旋转传动件2与输出件4同步转动。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托盘23上的凸块24来驱动输出件4运动,具体地,请参考图7,输出件4靠近托盘23的一端设有与凸块24插接配合的凹槽42,凹槽42的数量可以与凸块24一一对应配置,凹槽的形状与凸块24的形状匹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输出件4的凹槽结构与旋转传动件2的凸块结构可以置换,应当视为惯用手段直接置换。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和图9,离合器还包括上壳6与下壳7,上壳6与下壳7可以通过现有的方式来可拆卸连接。上壳6与下壳7之间形成腔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离合器的部件设置在腔体内,。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图6和图7,托盘23与旋转柱体21均为内部中空结构,该离合器还包括:驱动杆41,驱动杆41的一端轴向穿过输出件4与输出件4固定连接,具体地,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固定结构;驱动杆41的另一端贯穿托盘23、旋转柱体21和通孔11;驱动杆41用于接收外部的扭力,以驱动输出件4转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杆41靠近齿轮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旋钮,旋钮用于将外部扭力施加给驱动杆41。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杆41横截面的直径可以是不相等的,也可以等横截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驱动杆41和输出件4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驱动杆41的横截面轮廓比输出件4的横截面轮廓小,或者驱动杆41的横截面轮廓和输出件4的横截面轮廓一样大,甚至还可以是驱动杆41的横截面轮廓比输出件4的横截面轮廓大。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确定驱动杆41的横截面轮廓和输出件4的横截面轮廓之间的大小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杆41的横截面轮廓和输出件4的横截面轮廓一样大,或者,驱动杆41的横截面轮廓比输出件4的横截面轮廓大时,在驱动杆41和输出件4组合后能够实现通过驱动杆41的两端分别驱动输出件4运动时,应当认为是本发明公开的驱动杆41穿过输出件4的等同替换。

本实施例中,当采用电机输出力驱动齿轮1进行传动时:在电机的输出力作用下,齿轮1带动旋转传动件2同步转动后,托盘23上的凸块24嵌入凹槽42内,进而带动输出件4转动,从而使齿轮1、旋转传动件2与输出件4实现同步转动,驱动设置在输出件4上的外部对象运动。

当采用驱动杆41带动输出件4转动时:由于驱动杆41和输出件4固定连接,所以,驱动杆41的一端和另一端均可带动输出件4旋转,例如,通过旋钮的转动,带动驱动杆41转动,使输出件4开始转动,进而带动外部对象运动;再如,驱动杆41远离旋钮的一端,可以通过例如钥匙来扭动。实现机械与电子两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驱动杆41带动输出件4转动时,由于齿轮1未受电机驱动力,使得齿轮1为静止状态,而传动件2与齿轮为咬合式接触,即,传动件2处于未受扭力状态,所以,当驱动杆4旋转驱动时,可以使凸块24和凹槽42脱离。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该离合器还包括:驱动器5,驱动器5用于驱动齿轮1按预设方向转动。在具体实施例中,驱动器5包括驱动电机51与减速机52,驱动电机51用于提供驱动动力,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蜗杆53,减速机5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组521与第二齿轮组522,蜗杆53与第一齿轮组521啮合,第二齿轮组522与齿轮1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减速机52用于将驱动电机51的转动传递至齿轮1,通过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转动,驱动蜗杆53转动,使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组521与第二齿轮组522开始转动,进而驱动齿轮1按预设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产品,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离合器和产品本体,其中,产品本体的待驱动部分连接至输出件4,离合器用于在产品本体一端按预设方向转动时驱动产品本体转动。具体地,该产品可以是门中的闭门器、电动窗帘的驱动器,可调座椅的驱动器。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锁,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离合器、锁尺与锁舌;锁尺设置于驱动杆的一端,锁尺可以通过钥匙驱动,锁尺也可以在驱动杆的驱动下转动;锁舌固定连接于待锁物体,锁舌与锁尺可拆卸连接,锁舌用于锁住待锁物体;其中,驱动杆在电机的驱动下驱动锁尺转动,使锁尺带动锁舌移动,以使锁舌锁紧或解锁待锁物体。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待锁物体可以是门或窗。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机的输出转动,带动齿轮1、旋转传动件2与输出件4同步转动,通过输出件4带动驱动杆41进行转动,进而驱动锁尺转动,使锁尺带动锁舌移动,从而实现锁紧或解锁待锁物体。

工作原理:齿轮1在驱动电机51输出力的驱动下转动,通过第一咬合件12给第二咬合件22施加接触力,使旋转传动件2按预设方向绕旋转柱体21的转轴旋转,并使旋转传动件2沿旋转柱体21的转轴远离齿轮1平动,第二凸点32与第一凸点31咬合固定时,第二咬合件22远离第一咬合件12的平动静止,可防止旋转传动件2与齿轮1分离,使齿轮1与旋转传动件2保持同步转动,托盘23上的凸块24嵌入凹槽内,进而带动输出件4转动,使齿轮1、旋转传动件2与输出件4实现同步转动,通过驱动杆41的运动驱动锁尺按预设方向转动,从而驱动锁舌运动,使锁舌锁紧或解锁待锁物体。对于通过驱动杆两端施加扭力来驱动的方式,由于驱动杆与锁尺连接,因此,驱动杆转动时能够带动锁尺运动,在此不再赘述。

在外部的扭力作用下,通过旋钮转动带动驱动杆41转动,进而带动输出件4转动,使锁尺按预设方向转动,带动锁舌运动,从而使锁舌锁紧或解锁待锁物体,实现机械与电动两用。

本实施例公开的离合器及其传动结构、锁和产品,旋转传动件包括:旋转柱体,齿轮贯通开设通孔。在通孔内侧设第一咬合件,旋转柱体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咬合件,旋转柱体穿入通孔后,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抵触;或者,环通孔设有周向驱动壁,在周向驱动壁的外侧设有第一咬合件,旋转柱体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二咬合件,旋转柱体套覆周向驱动壁后,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抵触。即,通过旋转体穿入通孔或通过旋转体套覆通孔周向驱动壁,来使得第一咬合件与第二咬合件抵触,从而,齿轮在通过第一咬合件给第二咬合件施加接触力时,在周向能够被限位,继而,减少了传动件发生错位的概率,即减少了传动误差,提高了传动精度。

对于离合器,输出件的一端与托盘可分离连接;输出件的一端受到扭力后驱动设置在输出件上的外部对象运动,或者输出件的另一端用于接收外部的驱动扭力,以驱动设置在输出件上的外部对象运动。实现了可以通过输出件的一端或另一端来驱动外部对象运动。即,实现了离合器的双端驱动。并且,由于传动结构轴向被限位,减少了传动件发生错位的概率,继而,提高了离合器的稳定传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