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压辊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1692发布日期:2019-11-06 00:2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旁压辊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胶过滤机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旁压辊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硅胶过滤机,当主辊和旁压辊配合对物料进行混合时,旁压辊的腔体内的物料会因为压力而从轴承孔的位置处泄露物料,轴承会被磨损进而损坏整个旁压辊结构,使得整机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旁压辊的密封结构,使得物料不能流入到轴承孔,保证了轴承的正常顺利工作,确保整机的正常工作。

旁压辊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辊,所述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凸辊轴,所述侧凸辊轴分别贯穿对应侧板的中心孔设置,所述侧凸辊轴的外凸于中心孔的部分定位安装于轴承座的轴承的内圈,所述轴承座固装于对应的侧板的外侧布置,所述辊的朝向两侧板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端面粘合连接所述辊的对应端面设置,所述密封环的外端面包括有中心外侧凸环,所述侧板对应于所述辊的端面区域内凹、并对应于中心外侧凸环形成有内凹环,所述中心外侧凸环嵌装于所述内凹环,所述密封环的外端面紧贴对应的所述侧板的内端面布置,所述密封环的径向面域扩展至所述辊的端面的径向外端,所述密封环的径向外周紧贴所述侧板的内凹轮廓环周布置,所述密封环的外端面上还压装有一压环,所述压环内嵌于所述侧板的内端面的对应内凹环槽内布置。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压环和所述密封环的中心轴同轴布置;

所述压环、密封环均为尼龙材质,确保使用长久可靠;

所述压环对应于所述侧板的位置均布有若干定位螺纹孔,顶紧螺丝贯穿所述定位螺纹孔后紧压所述压环的外表面,所述压环的内表面紧压所述密封环的对应外端面设置;

所述轴承座和对应的侧板之间设置有间隔块,其确保即使物料沿着侧凸辊轴流出,也不会流入到轴承内,进一步确保了轴承的正常工作。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密封环的径向面域扩展至辊的端面的径向外端,密封环的径向外周紧贴侧板的内凹轮廓环周布置,使得密封环的径向外周为第一阻挡结构,压环为第二阻挡结构、密封环的中心外侧凸环为第三阻挡结构,且三者为迷宫式布置,使得物料不易泄露出,此外,由于侧凸辊轴分别贯穿对应侧板的中心孔设置,侧凸辊轴的外凸中心孔的部分定位安装于轴承座的轴承的内圈,轴承座固装于对应的侧板的外侧布置,即轴承安装于旁压辊腔体的外侧,使得即使有物料泄露,也不会进入到轴承孔,使得物料不能流入到轴承孔,保证了轴承的正常顺利工作,确保整机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辊1、侧凸辊轴2、侧板3、内凹轮廓环周31、内凹环槽32、中心孔4、轴承座5、轴承6、密封环7、中心外侧凸环71、径向外周72、内凹环8、压环9、定位螺纹孔10、顶紧螺丝11、间隔块12。

具体实施方式

旁压辊的密封结构,见图1:其包括辊1,辊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凸辊轴2,侧凸辊轴2分别贯穿对应侧板3的中心孔4设置,侧凸辊轴2的外凸于中心孔的部分定位安装于轴承座5的轴承6的内圈,轴承座5固装于对应的侧板3的外侧布置,辊1的朝向两侧板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密封环7,密封环7的内端面粘合连接辊1的对应端面设置,密封环7的外端面包括有中心外侧凸环71,侧板3对应于辊1的端面区域内凹、并对应于中心外侧凸环71形成有内凹环8,中心外侧凸环71嵌装于内凹环8,密封环7的外端面紧贴对应的侧板3的内端面布置,密封环7的径向面域扩展至辊1的端面的径向外端,密封环7的径向外周72紧贴侧板3的内凹轮廓环周31布置,密封环7的外端面上还压装有一压环9,压环9内嵌于侧板3的内端面的对应内凹环槽32内布置。

压环9和密封环7的中心轴同轴布置;

压环9、密封环7均为尼龙材质,确保使用长久可靠;

压环9对应于侧板3的位置均布有若干定位螺纹孔10,顶紧螺丝11贯穿定位螺纹孔10后紧压压环9的外表面,压环9的内表面紧压密封环7的对应外端面设置;

轴承座5和对应的侧板3之间设置有间隔块12,其确保即使物料沿着侧凸辊轴2流出,也不会流入到轴承6内,进一步确保了轴承6的正常工作。

密封环的径向面域扩展至辊的端面的径向外端,密封环的径向外周紧贴侧板的内凹轮廓环周布置,使得密封环的径向外周为第一阻挡结构,压环为第二阻挡结构、密封环的中心外侧凸环为第三阻挡结构,且三者为迷宫式布置,使得物料不易泄露出,此外,由于侧凸辊轴分别贯穿对应侧板的中心孔设置,侧凸辊轴的外凸中心孔的部分定位安装于轴承座的轴承的内圈,轴承座固装于对应的侧板的外侧布置,即轴承安装于旁压辊腔体的外侧,使得即使有物料泄露,也不会进入到轴承孔,使得物料不能流入到轴承孔,保证了轴承的正常顺利工作,确保整机的正常工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