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毂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1709发布日期:2019-12-13 17:4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轮毂轴承。



背景技术:

轮毂轴承是应用于汽车车轴处用来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的零部件,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汽车载重和传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轮毂轴承一般保持通用轴承的基本结构:包括内圈、外圈、位于内圈及外圈之间的钢球、用于保持钢球的保持架,内圈和外圈之间,在外圈和内圈之间设置密封结构,盖密封结构主要用于防止水进入轮毂轴承中,从而对轮毂轴承造成不利影响,缩短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密封结构的好坏直接硬性到轮毂轴承的性能,现有技术中的密封结构中的密封部件容易与磨损,磨损后发生变形,缺少变形补偿作用,从而造成密封性能大大降低,影响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密封部件磨损造成的密封性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轮毂轴承,该轴承的密封结构能够长久保持轴承的密封性能,且密封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包括内圈、外圈、钢球,所述钢球位于外圈和内圈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的左侧设有左弹性密封圈,所述钢球的右侧设有右弹性密封圈,所述外圈内壁上设有第一上凹槽和第二上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位于钢球的左侧,所述第二上凹槽位于钢球的右侧,所述内圈外壁上设有第一下凹槽和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与第一下凹槽上下对应,所述第二上凹槽与第二下凹槽上下对应,所述左弹性密封圈卡设于第一上凹槽与第一下凹槽之间,所述右弹性密封圈卡设于第二上凹槽与第二下凹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弹性的密封结构,实现轴承的无缝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具有更到的密封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由于长时间与轴承中内圈摩擦,从而容易造成密封圈的磨损,面积减小,从而失去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的密封圈,密封圈与内圈磨损后也不会失去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具有较为持久的密封性,大大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密封圈报紧在内圈挡边上,起到压迫式径向密封,轴向传动对密封无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左弹性密封圈的外周沿处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部,所述左弹性密封圈的内周沿处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折弯弹性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卡设于第一上凹槽中,所述第一折弯弹性部卡设于第一下凹槽中。

折弯弹性部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能,采用折弯部设计能够增加与内圈的抱紧作用力,从而防止密封圈从轴承上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右弹性密封圈的外周沿处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右弹性密封圈的内周沿处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折弯弹性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卡设于第二上凹槽中,所述第二折弯弹性部卡设于第二下凹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保持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钢球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所述保持架位于左弹性密封圈和右弹性密封圈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外圈的内壁上设有上沟道,所述内圈的外壁上设有下沟道,所述钢球位于上沟道和下沟道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钢球的直径为30.162mm。

作为优选,所述上沟道曲率半径为15.84mm,下沟道的曲率半径为15.53mm。

本实用新型采用较小的钢球和沟道曲率,能够减缓轴承的轴向窜动,经测试轴承的向窜动保持在40丝以内,从而减小轴向窜动对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响。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具有较为持久的密封性,大大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2)密封圈报紧在内圈挡边上,起到压迫式径向密封,轴向传动对密封无影响;(3)采用较小的钢球和沟道曲率,能够减缓轴承的轴向窜动,经测试轴承的向窜动保持在40丝以内,从而减小轴向窜动对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内圈1、外圈2、钢球3、左弹性密封圈4、右弹性密封圈5、第一上凹槽21、和第二上凹槽22、第一下凹槽11、第二下凹槽12、第一凸起部41、第一折弯弹性部42、第二凸起部51、第二折弯弹性部52、保持架6、左支架61、右支架62、上沟道23、下沟道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轮毂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内圈1、外圈2、钢球3,所述钢球位于外圈和内圈之间,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保持架6;如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保持架包括左支架61和右支架62,所述钢球设于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所述钢球的左侧设有左弹性密封圈4,所述钢球的右侧设有右弹性密封圈5,所述保持架位于左弹性密封圈和右弹性密封圈之间,所述外圈内壁上设有第一上凹槽21和第二上凹槽22,所述第一上凹槽位于钢球的左侧,所述第二上凹槽位于钢球的右侧,所述内圈外壁上设有第一下凹槽11和第二下凹槽12,所述第一上凹槽与第一下凹槽上下对应,所述第二上凹槽与第二下凹槽上下对应;所述左弹性密封圈的外周沿处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部41,所述左弹性密封圈的内周沿处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折弯弹性部42,所述第一凸起部卡设于第一上凹槽中,所述第一折弯弹性部卡设于第一下凹槽中;所述右弹性密封圈的外周沿处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起部51,所述右弹性密封圈的内周沿处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折弯弹性部52,所述第二凸起部卡设于第二上凹槽中,所述第二折弯弹性部卡设于第二下凹槽中;所述外圈的内壁上设有上沟道23,所述内圈的外壁上设有下沟道13,所述钢球设于上沟道和下沟道之间;钢球的直径为30.162mm,上沟道曲率半径为15.84mm,下沟道的曲率半径为15.53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弹性的密封结构,实现轴承的无缝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具有更到的密封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由于长时间与轴承中内圈摩擦,从而容易造成密封圈的磨损,面积减小,从而失去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的密封圈,密封圈与内圈磨损后也不会失去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具有较为持久的密封性,大大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密封圈报紧在内圈挡边上,起到压迫式径向密封,轴向传动对密封无影响;折弯弹性部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能,采用折弯部设计能够增加与内圈的抱紧作用力,从而防止密封圈从轴承上脱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