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及其梭箱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7930发布日期:2020-12-29 09:3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及其梭箱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绣花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及其梭箱组件。



背景技术:

旋梭是绣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绣花机速度也随之增高,高速绣花机机头每分钟针数可达1000次以上,旋梭转速也相应提高。随着旋梭转速的提高,对旋梭润滑要求也随之提高。在现有技术中,旋梭润滑通常采用在旋梭组件上设置储油腔,在旋转旋转过程中,储油箱释放润滑油对旋梭进行润滑。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储油腔的大容量旋梭及包含该旋梭的供油机构[cn109487451a],该旋梭包括底线调节梭皮、梭壳盖板、梭壳底板、梭壳、梭芯、梭架、梭床、月圈、针和梭皮。其中,梭皮的顶部低于枪柄槽下沿;梭皮的头部与月圈的头部沿梭床外侧壁圆弧部分重叠形成封闭,梭床底部设有储油腔。

在上述方案中,基本上能实现在旋梭旋转时为旋梭提供润滑油进行润滑,但是,由于旋梭旋转速度不断加快,润滑油消耗速度快,增加操作工人来回添加润滑油工作量,且难以实现各旋梭同步添加润滑油,而停机添加润滑油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包括若干个油雾发生器,所述的油雾发生器连通有输油管和输气管,所述的油雾发生器上设置有油雾喷发管,油雾喷发管通过中空的旋梭轴与旋梭腔连通,各油雾发生器通过输油管和输气管串联同时供油供气产生雾化油雾对旋梭腔中进行润滑油雾化润滑。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所述的油雾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储油部和储气部,所述的储油部中设置有储油腔,所述的储油腔与输油管连通,所述的储气部设置有储气腔,所述的储气腔与输气管连通。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储油部呈中空的管状,所述的储油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油腔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输油管插接在进油口中且输油管远离进油口的一端插接在前一油雾发生器的出油口中形成串联连通,进油方向顺位第一的输油管远离进油口的一端与供油系统连接。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储气部呈中空的管状,所述的储气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气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输气管插接在进气口中且输气管远离进气口的一端插接在前一油雾发生器的出气口中形成串联连通,进气方向顺位第一的输气管远离进气口的一端与供气系统连接。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壳体还包括雾化部,所述的雾化部中设置有雾化阀芯,所述的雾化阀芯中设置有雾化腔,所述的雾化腔与储油腔之间设置有单向通道,所述的雾化腔设置有进气孔且通过进气孔与储气腔连通。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储气腔上设置有与进气孔相对应的控制阀芯,所述的控制阀芯螺接在壳体上,所述的控制阀芯靠近进气孔15的一端呈锥形且插设在进气孔中。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一个壳体上设置有有两个雾化阀芯,且设置在同一壳体上的两个雾化阀芯的单向通道与同一储油腔连通,设置在同一壳体上的两个雾化阀芯的进气孔与同一储气腔连通,所述的单向通道为单向阀。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前一壳体上的出气管与后一壳体的进气管连接,前一壳体上的出油管与后一壳体上的进油管连接。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油雾喷发管一端连接在雾化阀芯上且与雾化腔连通,另一端接入梭床的旋梭腔中。

油雾喷发管远离雾化阀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梭床上的轴套,所述的轴套中可旋转连接有旋梭轴,所述的轴套内壁中部设置有呈环形且与油雾喷发管连通的油雾通道槽,所述的旋梭轴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油雾通道且油雾通道贯穿旋梭轴靠近旋梭的一端,所述的油雾通道远离旋梭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油雾通道和油雾通道槽的油雾过孔。

在上述的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中,所述的旋梭轴上设置有螺旋排布设置的润滑油槽,所述的油雾过孔设置在润滑油槽中,所述的旋梭轴在润滑油槽两端设置有阻隔环形槽,所述的阻隔环形槽中设置有密封环。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各油雾发生器之间串联,输油管以及输气管同时为油雾发生器提供润滑油和压缩空气,利用压缩空气雾化润滑油,通过油雾喷发管同步输送到各个梭床的旋梭腔中,对旋梭进行润滑,同步润滑便于掌控润滑时间和润滑次数,避免旋梭不能及时润以及避免喷油量过多影响润滑效果,同时雾化润滑效率高且润滑均匀。

2.油雾发生器根据需求自动分发油雾对旋梭进行润滑,免除人工添加润滑油的工序,节省人工成本,同时避免润滑油不能及时添加影响旋梭工作。

3.油雾发生器通过供气管连接实现集中供气,通过供油管连接实现集中供油,方便管理,进一步实现自动控制润滑,提高润滑及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雾发生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梭轴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梭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油雾发生器1、输油管2、输气管3、油雾喷发管4、旋梭腔5、壳体6、储油部7、储气部8、储油腔9、储气腔10、雾化部11、雾化阀芯12、雾化腔13、单向通道14、进气孔15、控制阀芯16、油嘴17、轴套18、旋梭轴19、油雾通道槽20、油雾通道21、旋梭22、润滑油槽23、油雾过孔24、阻隔环形槽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绣花机梭箱组件的油雾润滑系统,包括若干个油雾发生器1,所述的油雾发生器1连通有输油管2和输气管3,所述的油雾发生器1上设置有油雾喷发管4,油雾喷发管4通过中空的旋梭轴19与旋梭腔5连通,各油雾发生器1通过输油管2和输气管3串联同时供油供气产生雾化油雾对旋梭腔5中进行润滑油雾化润滑。当旋梭需要润滑时,控制电路控制供油系统和供气系统通过输油管2和输气管3将润滑油、压缩空气输送到油雾发生器,利用压缩空气对润滑油的冲击切割,将润滑油雾化,流动的压缩空气将产生的雾化润滑油通过油雾喷发管4输送到旋梭腔5对旋梭22进行油雾润滑,与传统采用储油腔或人工添加润滑油润滑的方式相比,大大提高的润滑速度和均匀度,以更好的适应高转速旋梭,同时雾化润滑效率高且润滑均匀。

各油雾发生器7之间串联,油雾发生器1通过供气管3连接实现集中供气,通过供油管2连接实现集中供油,方便管理,实现自动控制润滑,提高润滑及时性。输油管2以及输气管3同时为油雾发生器7提供润滑油和压缩空气,通过油雾喷发管4同步输送到各个梭床的旋梭腔5中,对旋梭22进行润滑,同步润滑便于掌控润滑时间和润滑次数,避免旋梭22不能及时润以及避免喷油量过多影响润滑效果。

控制电路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在本实施中不再赘述。

具体的,油雾发生器1包括壳体6,所述的壳体6上设置有储油部7和储气部8,所述的储油部7中设置有储油腔9,所述的储油腔9与输油管2连通,所述的储气部8设置有储气腔10,所述的储气腔10与输气管3连通。

当控制电路对油雾发生器1发出润滑喷雾指令时,润滑油通过进油管2进入储油部7的储油腔9中,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3进入储气部8的储气腔10中。

更进一步,储油部7呈中空的管状,所述的储油部7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油腔9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输油管2插接在进油口中且输油管2远离进油口的一端插接在前一油雾发生器1的出油口中形成串联连通,进油方向顺位第一的输油管远离进油口的一端与供油系统连接。实现各个油雾发生器1的同步集中供油。当供油系统将润滑油泵入输油管2中,通过输油管2进入储油腔9中,同时通过两个储油部7之间的输油管2输送到下一储油腔9中,使各个油雾发生器1上的储油腔9充满润滑油。

相同的,储气部8呈中空的管状,所述的储气部8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气腔10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输气管3插接在进气口中且输气管3远离进气口的一端插接在前一油雾发生器1的出气口中形成串联连通,进气方向顺位第一的输气管远离进气口的一端与供气系统连接。当供气系统打开,压缩空气向低压方向流动,通过输气管3进入储气腔10中,同时通过两个储气部8之间的输气管3输送到下一储气腔10中,使各个油雾发生器1上的储气腔10充满润滑油。

更进一步,壳体6还包括雾化部11,所述的雾化部11中设置有雾化阀芯12,所述的雾化阀芯12中设置有雾化腔13,所述的雾化腔13与储油腔9之间设置有单向通道14,所述的雾化腔13设置有进气孔15且通过进气孔15与储气腔10连通。

当储油腔9中润滑油达到一定压力后通过单项通道14进入雾化阀芯12的雾化腔13中。同时压缩空气进入雾化腔,对润滑油进行冲击切割,将润滑油雾化,且由于旋梭腔5中的压强小,压缩空气通过油雾喷发管4向旋梭腔5中流动。雾化后的润滑油利用流动的压缩空气,通过油雾喷发管4进入旋梭腔5对旋梭22进行润滑。

进一步,所述的储气腔10上设置有与进气孔15相对应的控制阀芯16,所述的控制阀芯16螺接在壳体6上,所述的控制阀芯16靠近进气孔15的一端呈锥形且插设在进气孔15中。

控制阀芯16利用螺纹副调节控制阀芯16与进气孔15的位置,利用控制阀17的锥形端面以实现改变进气孔15开口大小,达到控制压缩空气进入雾化腔的进入量,最终实现油雾喷发量,有效调节润滑效果。

优选地,一个储油腔9连接进油管10,另一个储油腔9连接出油管18,所述的储气腔16设置有出气管19,前一壳体8上的出气管19与后一壳体8的进气管连接,前一壳体8上的出油管18与后一壳体8上的进油管10连接。油雾发生器7通过出气管19和进气管12连接实现集中供气,通过出油管18和进油管10连接实现集中供油,方便管理,进一步实现自动控制多台梭床1的润滑,提高润滑及时性。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壳体6上设置有有两个雾化阀芯12,且设置在同一壳体6上的两个雾化阀芯12的单向通道14与同一储油腔9连通,设置在同一壳体6上的两个雾化阀芯12的进气孔15与同一储气腔10连通,所述的单向通道14为单向阀。两个梭床共用一个油雾发生器1进行旋梭22的润滑,减少油雾发生器1的用量,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也更有利于润滑管控。

进一步,前一壳体6上的出气口与后一壳体6的进气口连接,前一壳体6上的出油口与后一壳体6上的进油口连接。使得两个油雾发生器1之间形成串联,便于供油供气,且使得各油雾发生器之间得油压气压相等,保证每个油雾发生器1所产生得油雾量相同,即各旋梭22所获的润滑效果相同,避免个别旋梭润滑不充分或者润滑过量,影响绣品质量。

具体的,所述的油雾喷发管4一端连接在雾化阀芯12上且与雾化腔13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油嘴17并接入梭床的旋梭腔5中。雾化的润滑油在雾化腔13中随流动的压缩空气进入油雾喷发管4,并沿油雾喷发管4通过油嘴17进入旋梭腔5,雾化的润滑油进入旋梭腔,包覆在旋梭表面,对旋梭进行润滑。

更进一步,油雾喷发管4远离雾化阀芯1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梭床上的轴套18,所述的轴套18中可旋转连接有旋梭轴19,所述的轴套18内壁中部设置有呈环形且与油雾喷发管4连通的油雾通道槽20,油嘴17固定连接在轴套18上且连通油雾通道槽18,旋梭轴19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油雾通道21且油雾通道21贯穿旋梭轴19靠近旋梭22的一端,所述的油雾通道21远离旋梭22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油雾通道21和油雾通道槽20的油雾过孔24。雾化的润滑油通过油嘴17进入油雾通道槽18,油雾通道槽18中的雾化润滑油360°覆盖旋梭轴19,当旋梭轴19旋转带动旋梭22转动时,携带雾化润滑油的压缩空气可不间断地通过油雾过孔24进入油雾通道20抵达旋梭腔5对旋梭进行润滑。

更近一步,旋梭轴19上设置有螺旋排布设置的润滑油槽23,所述的油雾过孔24设置在润滑油槽23中。在油雾进入油雾通道的过程中,由于旋梭轴19旋转,润滑油槽23螺线形排布使得雾化润滑油被润滑油槽19推进至旋梭轴19与轴套18的接触缝隙中,对旋梭轴19进行润滑,延长旋转轴19以及轴套18的使用寿命。所述的旋梭轴19在润滑油槽23两端设置有阻隔环形槽25,所述的阻隔环形槽25中设置有密封环,防止油雾泄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油雾发生器1、输油管2、输气管3、油雾喷发管4、旋梭腔5、壳体6、储油部7、储气部8、储油腔9、储气腔10、雾化部11、雾化阀芯12、雾化腔13、单向通道14、进气孔15、控制阀芯16、油嘴17、轴套18、旋梭轴19、油雾通道槽20、油雾通道21、旋梭22、润滑油槽23、油雾过孔24、阻隔环形槽2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