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面摩擦式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4397发布日期:2020-06-12 14:10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锥面摩擦式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器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锥面摩擦式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锥面摩擦式离合器多采用主动件、摩擦衬面、从动件以及压紧机构构成,随着离合器工作时间的延长,摩擦衬面会逐渐损耗,压紧机构中的弹力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退。这些都会导致锥面摩擦式离合器中的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的压紧力降低,使得两者之间传递扭矩不足,发生打滑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锥面摩擦式离合器装置,其能够用于解决锥面摩擦式离合器由于压紧力衰退导致传递扭矩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锥面摩擦式离合器装置,包括安装于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分别与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分别啮合传动,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均安装于输出轴上,在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之间安装有离合块,离合块上设置有分别与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贴合的摩擦锥面;所述离合块的一侧设置有换挡拨叉,换挡拨叉位于上换挡凸轮、下换挡凸轮之间,其中上换挡凸轮、换挡拨叉、下换挡凸轮均安装在换挡轴上,换挡拨叉在上换挡凸轮、下换挡凸轮之间绕换挡轴转动。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离合块在其上端和下端的内部锥面上安装有箍簧,在箍簧与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离合块在与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贴合的摩擦锥面上设置有同心辐射状沟槽。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均包括齿轮本体、锥面摩擦套、端面摩擦套,其中所述的锥面摩擦套与离合块的摩擦锥面配合;所述端面摩擦套与换挡拨叉配合。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端面摩擦套与换挡拨叉配合的端面为斜面。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输出轴与离合块之间通过梯形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箍簧由弹簧两端挂钩相连构成,弹簧两端的挂钩最外侧经过弹簧中心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离合块作为从动件设置于上从动齿轮、下从动齿轮,无需额外增加安装空间,使得整体的结构紧凑;离合块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压紧力只与主动齿轮的转速相关,主动齿轮的转速越大相应的传递扭矩越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位置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箍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入轴;2、主动齿轮;3、上从动齿轮;4、颈圈;5、挡圈;6、箍簧;7、平面推力轴承;8、离合块;9、换挡轴;10、上换挡凸轮;11、换挡拨叉;12、下换挡凸轮;13、下从动齿轮;14、输出轴;15、齿轮本体;16、锥面摩擦套;17、端面摩擦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或技术方案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创造所述的技术方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锥面摩擦式离合器装置,安装于输入轴1与输出轴14之间,其包括安装于输入轴1上的主动齿轮2,主动齿轮2分别与输出轴14上的上从动齿轮3、下从动齿轮13啮合传动,在上从动齿轮3与下从动齿轮13之间的输出轴14上安装有离合块8,离合块8通过梯形螺纹与输出轴14连接;在离合块8两端的锥形槽内安装有箍簧6,在箍簧6与上从动齿轮3、下从动齿轮13之间安装有平面推力轴承7,上从动齿轮3通过颈圈4及挡圈5安装于输出轴14上。所述离合块8在箍簧6的作用下限定在上从动齿轮3、下从动齿轮13之间,并且在离合块8上设置有与上从动齿轮3、下从动齿轮13能够相互贴合的摩擦锥面。在离合块8的一侧设置有换挡拨叉11,换挡拨叉11位于上换挡凸轮10、下换挡凸轮12之间,上换挡凸轮10、换挡拨叉11、下换挡凸轮12均位于换挡轴9上。

实施例2

一种锥面摩擦式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块8在与上从动齿轮3、下从动齿轮13贴合的摩擦锥面上设置有同心辐射状沟槽;所述上从动齿轮3、下从动齿轮13均包括齿轮本体15、锥面摩擦套16、端面摩擦套17,其中所述的锥面摩擦套16与离合块8的摩擦锥面配合;所述端面摩擦套17与换挡拨叉11配合;所述端面摩擦套17与换挡拨叉11配合的端面为斜面;所述输出轴14与离合块8之间通过梯形螺纹连接;所述箍簧6由弹簧两端挂钩相连构成,弹簧两端的挂钩最外侧经过弹簧中心线。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如图1至图4所示,主动齿轮2安装在输入轴1上并以齿轮啮合的方式带动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13绕输出轴14旋转,上从动齿轮3、下从动齿轮13、离合块8、平面推力轴承7和箍簧6被颈圈4和挡圈5限位在输出轴14上,其中离合块8位于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13之间并且在离合块8上分别设有与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13能够相互贴合的摩擦锥面,在离合块8上端、下端的内部锥面处安装有箍簧6,离合块8在上端和下端处的箍簧6弹力作用下被限位在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13中间,即空挡位置。两个平面推力轴承7分别安装在箍簧6和上从动齿轮3、下从动齿轮13之间,输出轴14通过梯形螺纹与离合块8连接。上换挡凸轮10、下换挡凸轮12和换挡拨叉11安装在换挡轴9上,换挡拨叉11位于上换挡凸轮10和下换挡凸轮12之间,上换挡凸轮10和下换挡凸轮12与换挡轴9固定为一体,换挡拨叉11可在上换挡凸轮10和下换挡凸轮12之间绕换挡轴9转动。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合块8在与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13配合的锥面上设计有同心辐射状沟槽,以起到刮油、冷却和有效排出磨粒的作用。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13由齿轮本体15、锥面摩擦套16和端面摩擦套17组成,且端面摩擦套17与换挡拨叉11配合的端面被设计成斜面,以用于减小与换挡拨叉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换挡阻力。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箍簧6是由弹簧两端挂钩相连构成的。弹簧两端挂钩最外侧过簧身中心线,使得箍簧6在离合块8配合锥面上自由滚动而不会发生卡滞现象。

当离合块8位于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13中间位置时,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13空转,不传递扭矩。当换挡轴9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换挡拨叉11推动离合块8向下运动使得离合块8与下从动齿轮13贴合跟转,同时下从动齿轮13带动离合块8有沿输出轴14做向下运动的趋势,使得离合块8与下从动齿轮13贴合的更紧,能更可靠的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14上,反之亦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