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通流回转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049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通流回转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从燃油过滤槽中排放出流体的自通流回转阀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将阀芯保持在纵长阀体中的机构。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用于从车辆的贮液槽或燃油过滤装置中排放流体(特别是水)的阀组件,在使用和调整时,都需要有专门的技巧或指导;或者阀体本身非常笨重,造价高昂。另外,许多阀组件不适于批量生产,因此,只有少数易于制造,而对于大多数来说,其装配使用都需要复杂的技术。
本发明的自通流回转阀组件提供了这样一种机构,利用这种机构可使得阀组件的装配和使用都要比现有的要简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阀组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
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阀组件包括一个纵向阀体,该阀体具有一条流体排放通道和一条与流体排放通道平行的空气通流通道。在阀体上有一个锥形横向通孔,用于容纳一个可转动的阀芯机构,该阀芯能有选择地连通穿过阀芯的流体和空气排放孔。阀芯具有对置的第一和第二凸缘,它们用于将阀芯保持在锥形横孔中。两凸缘分别位于可转动的阀芯的两端,第一凸缘的直径比锥形横孔的直径大,且第一凸缘靠在纵长阀体上。第二凸缘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横孔的最小直径,且第二凸缘与阀体隔开一定距离。阀芯在靠近第二凸缘处有一个槽,一个开口环装在槽中并卡在第二凸缘和阀体之间,由此沿阀芯的轴向产生一偏压力,以便将阀芯密封地保持在阀体中。


图1是本发明的回转阀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用于本发明中的阀体的最佳实施例的端侧视图;
图3是用于本发明的同一最佳实施例中的阀芯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箭头线4-4所看到的阀体的顶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箭头线5-5所看到的阀芯的端侧视图;
图6是用于图1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的开口环的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回转阀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是用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改型阀芯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回转阀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是用于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改型阀芯的侧视图。
首先参见图1,回转阀组件10具有一个纵长阀体12,该阀体12沿轴线a-a延伸。组件10还包括一个可转动的阀芯14,阀芯14在沿横轴线b-b取向的锥形横孔20中横向穿过阀体12。阀体12具有一条与轴线a-a平行的流体排放通道16。与流体排放通道16平行地设置一条锥形的空气通流通道18,通道18的平均直径或横截面较小。在阀芯14中,分别与上述的流体排放通道16和空气通流通道18配对且连通地设置了相应的流体和空气通孔22和24。
阀芯14具有一对凸缘,也就是分别位于阀芯两端的对置的第一和第二凸缘30和32。凸缘30和32用于将阀芯14保持在阀体12的锥形孔20中。第一凸缘30直接贴靠在阀体12上,第二凸缘3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锥形孔20靠近凸缘32的一端的最小直径。凸缘32与阀体12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限定一个止动环形槽36,环形槽36用于容纳一个保持件,例如一个如图6所示的开口环40,以便将凸缘32朝离开阀体12的方向偏压。开口环40靠在从凸缘32内侧面上径向延伸的凸轮形或楔形表面33上,由此将阀芯14弹性且紧紧地偏压到阀体12中,从而保证通孔22和24与相应的通道16和18之间的有选择的转动连通。开口环40在装到槽36中时最好受到轻微的压力,即最好承受径向向内(沿图6中箭头线c-c所示方向)的弹簧力。结合表面33的作用,开口环40就能沿阀芯转动轴线b-b提供一个偏压力,由此可将阀芯14以正确位置稳固,密封地保持在阀体12的锥形孔20中。槽36的深度应足以允许开口环40在使用中由于磨损而沿箭头线c-c径向向内运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道16和18、通孔22和24、以及横向通孔20都是锥形的,它们在各位置的直径是离开阀体12或阀芯14一端的轴向距离的函数,呈线性地减小或增大。空气和流体通道的锥度有利于模制出阀体12。因此可以理解,在最佳实施例中,空气和流体通道的锥形分别朝相反的方向扩张,以便于仅占用最小的空间。以这种方式,空气和流体通道嵌套起来穿过阀体12,相应的空气和流体通孔也类似地嵌套起来穿过阀芯14,以便和各自相应的空气和流体通道相配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理解,阀芯14的第二凸缘32小于或等于锥形横孔20靠近凸缘32的最小直径端。这样参见图1即可知道,阀芯14从孔20的右端26向左穿插,就能简易地装到阀体12中。在第一凸缘接触到阀体12后,将开口环40装入槽36中,从而将可转动的阀芯14密封地保持在孔20中。
现在参见图2、3和4,这几个图分别画出了阀体12和阀芯14的各个零件。从图2和图4可见,流体排放通道16和空气通流通道18向上穿过一个位于阀体12顶部的环形螺纹部50,由此可简单地连接到诸如车辆的贮液槽中。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阀体12和在阀体12中转动的阀芯14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阀体12由不含填料的聚缩醛这样的硬塑料制成,而阀芯14由带有30%玻璃纤维组分的填料的聚缩醛这样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由上述不同材料制成的零件能防止零件彼此咬合或粘结在一起,这种现象在阀组件长时间处于不使用状态并经受温度和天气条件变化时,就可能发生。
现参见图3和图5,从中可见,阀芯14的第一凸缘30具有一个凹槽28,用于将阀芯14转过90°圆周。在第一凸缘30上制成有一对止动挡肩或限位件42,用于限制阀芯14在关闭和打开两位置间转动。两挡肩42之间的弧度41为120°,以接纳一个设置在阀体12上的止动接触块34(见图2),接触块34的厚度延伸在30°圆弧上。因此,尽管两挡肩42间隔120°弧度,但阀芯14仅能转过90°。
由于通道16和18是锥形的,所以它们都有一个最小直径,最小直径的最佳范围是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尺寸关系来确定的,即,流体通道16的直径是空气通道18的直径的4-10倍。而且,本申请所预计的这个尺寸范围是空气通道18的最小直径最好为0.060英吋。
参见图7-10,图中示出了两个具有不同形式的空气通流通道的可选择的实施例。从图7可见,流体排放通道16与图1所示的类似,但空气通流通道18′仅仅穿过阀体12′上的环形螺纹管接头部分50并向下延伸至横孔20′。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空气通流通道18′并没有延伸到阀芯14′的下方。此外可见,阀芯14′中的空气通孔24′沿着阀芯14′的轴线b′-b′向外排气,并从阀芯14′的第二凸缘32′排出。
参见图9,所示的回转阀组件10″包括一个阀体12″,阀体12″具有一条空气通流通道18″,空气通道18″垂直向下延伸进阀芯14″,然后经过水平空气通道38(如图所示)水平地突出阀体12″。在此实施例中,穿入阀芯14″用于排出空气通道18″中的气体的孔道是一条沟槽24″,它使穿过阀体12″且径向交叉的空气通道18″和38连通起来。
虽然上面仅就三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概括的其它各种方案仍属于本发明的构思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通流回转阀组件,包括一个阀体,它限定一条纵轴线并具有都基本上平行于该纵轴线延伸的一条流体排放通道和一条空气通流通道,阀体还具有一个与纵轴线垂直地穿过阀体的通孔,通孔与流体排放通道和空气通流通道交会,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通孔中的阀芯,它具有一个转动线和一个流体排放孔以及一个与此流体排放孔间隔设置的空气通流孔,所述两孔用于有选择地和阀体中相应的流体排放通道和空气通流通道相连通,其特征是阀芯具有对置的第一和第二凸缘,它们用于将阀芯保持在阀体的所述通孔中,两凸缘分别位于可转动的阀芯的两端,第一凸缘的直径大于阀体通孔的最大直径尺寸,且第一凸缘贴靠在阀体上,第二凸缘的直径小于阀体通孔的最小直径,且第二凸缘与阀体间隔一定距离,阀芯还具有一个靠近第二凸缘的环形槽,第二凸缘在靠近该环形槽处具有一个楔形表面,一个偏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中,它靠在所述楔形表面上并顶住阀体,以便使第二凸缘离开阀体,该偏压机构沿阀芯转动轴线方向提供一个偏压力,由此将阀芯密封地保持在阀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阀芯和阀体的通孔具有配合锥度,并且在阀芯的第二凸缘端都具有其最小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阀体和阀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偏压机构包括一个开口环。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流体排放通道具有最小直径,该最小直径是所述空气通流通道的最小直径的4-10倍,并且所述空气通流通道的最小直径为0.060英吋。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阀体由不含填料的聚缩醛制成,而阀芯由含有30%玻璃纤维的聚缩醛的热塑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流体排放通道和空气通流通道呈锥形,且相互之间成倒锥形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阀体的一端还有一个螺纹管接头部分,所述的流体排放通道和空气通流通道从中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8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地安装在阀体通孔中的阀芯在止动挡肩的限制下仅能在阀体通孔中转动90°。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阀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阀芯在其第一凸缘中有一个凹槽,以便使所述的阀芯能在所述的阀体通孔中转动。
全文摘要
一种自通流回转阀组件,包括一个将可转动的阀芯保持在纵向设置的阀体中的新机构。阀芯在其两端具有第一和第二凸缘,其中第一凸缘贴靠在阀体上,而第二凸缘与阀体间隔着一环形槽。一个偏压件置于上述环形槽中,与其两侧的第二凸缘和阀体摩擦接触,以便将阀芯密封地保持在阀体中。在最佳实施例中,阀芯和容纳阀芯的通孔都是锥形的,且阀芯具有流体排放孔和空气通流孔,它们有选择地和穿过阀体的相应的流体排放通道和空气通流通道连通。
文档编号F16K5/02GK1042766SQ8910831
公开日1990年6月6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16日
发明者卡因斯里·哈姆伯特吉尔 申请人:达那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