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管紧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2983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管紧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涉及便于胶管与金属管联接的一种胶管紧固器。
国外有可拆卸的胶管卡箍,如KBE-EX86,其结构与胶管端部的结构是定型、配套的。卡箍多数采用轻合金压铸件,其夹紧力和夹径均不可调节。
国内可拆卸通用性胶管卡箍有,铁皮卡箍如HB3-9-76的可拆卸卡箍,采用螺纹夹紧;GB566-83B的船用胶管夹箍,采用螺旋夹紧;以及钢丝卡箍,如GB566-83的船用胶管卡箍,采用螺纹夹紧。
以上胶管卡箍,仅仅利用螺纹夹紧,拆装不方便,夹径不便调节。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设计成为一种便于快速联接和拆卸,可调夹径的胶管紧固器。
具体实施方案如附图
(1)、(2)、(3)所示。图(1)为主视图,图(2)为腑视图,图(3)为A-A处的剖面图。胶管紧固器由夹箍和调节机构两部分组成。夹箍分主箍带(1),副箍带(2),主、副箍带均有两条互相活动配合向内凸出的园弧槽(10)、(11),在压力作用下箍入胶管一定深度,增强夹紧力和密封性。主箍带(1)两端有两个夹紧轴(5)、(6),夹紧轴(5)、(6)可绕轴线转动。夹紧轴(5)、(6)中部均有供拉杆(3)滑动穿过的园孔。夹紧轴(5)有一个三梭柱状凸台(12)与螺母(4)配合,防止螺母转动。
调节机构是由调节夹径的拉杆(3)、螺母(4)和起快速夹紧、快速拆卸作用的拉杆(3)和偏心轮(7)以及夹紧轴(5)、(6)组成。拉杆(3)一端是与螺母(4)配合的螺纹,另一端是扁平状可在偏心轮(7)内的凹槽(13)活动,并且在拉杆(3)扁平状的顶端活动联接偏心轮(7)。偏心轮(7)内有平行于轮平面的凹槽(13),与凹槽(13)底垂直有一园孔(9)和起自锁作用的平面(14)。偏心轮(7)上的园孔(9)供插入园杆旋转偏心轮(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主箍带(1)拉开,套在胶管上,把副箍带(2)按附图(1)的位置插入主箍带(1)和胶管之间;将拉杆(3)按顺序穿过夹紧轴(6)和(5),并套上螺母(4)用手稍微转两圈;将拉杆(3)往偏心轮(7)所在一端拉,使螺母(4)被三棱柱状凸台(12)卡住而不能转动,用一圆杆插入孔(9)使偏心轮(7)带动拉杆(3)在垂直于拉杆(3)的平面内旋转,实际上是使螺母(4)在拉杆(3)上旋进,旋到一定程度,再使偏心轮(7)在与刚才旋转面垂直的平面内转动180°,到达位置(14)(图(2))。因此,铆钉(8)与夹紧轴(6)的距离由小变大,因螺母(4)被夹紧轴(5)顶住,故夹紧轴(5)、(6)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主箍带(1)收紧,胶管被主箍带(1)、副箍带(2)夹紧,且夹紧机构自锁。使偏心轮(7)反向旋转即可拆卸。
胶管紧固器的特点是,夹紧、放松动作快,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专用工具。
胶管紧固器采用表面静电喷塑防蚀,适用于输送酸、碱、油、水、汽,工作压力1MPa的胶管的紧固。
胶管紧固器目前已具有七种规格八个品种,即1″、1.5″、2″、2.5″、3″、3″(加强)、4″和6″。
胶管紧固器试验压力达1.5MPa无泄漏。
权利要求1.便于胶管与金属管联接的一种胶管紧固器,其特征在于紧固器是由夹箍和调节机构组成。夹箍分主箍带(1),副箍带(2)两部份,主箍带(1)两端有两个夹紧轴(5)、(6),夹紧轴(5)、(6)可以绕轴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胶管与金属管联接的胶管紧固器,其特征在于调节机构是由调节夹径的拉杆(3)、螺母(4)和起快速夹紧、拆卸作用的拉杆(3)和偏心轮(7)以及主箍带(1)上的两个夹紧轴(5)、(6)组成。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于胶管与金属管联接的胶管紧固器,其特征在于调节机构的偏心轮(7)内有一平行于轮平面用于夹紧和自锁的凹槽(13)和一同凹槽槽底垂直的园孔(9),偏心轮(7)活动联接在拉杆(3)的一端(8),并且在偏心轮(7)上与顶端(8)对称的位置上有一与夹紧轴(6)一同起自锁作用的平面(14)。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于胶管与金属管联接的一种胶管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夹紧轴(5)上有一三棱柱状凸台(12)。
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于胶管与金属管联接的一种胶管紧固器,其特征在于主箍带(1)、副箍带(2)均有活动配合及内凸的园弧槽(10)、(11)。
专利摘要胶管紧固器应用于将不同种类胶管与金属管或金属活接头的联接。主、副箍带与胶管的接触面为带有两条凸筋的圆柱面,增强了对胶管的夹紧力及密封性。夹紧机构采用偏心轮夹紧,具有自锁功能,安全可靠。偏心轮夹紧,在表面锈蚀条件下仍可拆卸。夹径调节机构与夹紧机构合为一体,采用螺纹调节。采用表面静电喷塑防蚀措施。适用于输送酸、碱、油、水、汽、工作压力为1MPa的胶管的紧固。胶管紧固器的特点是,夹紧、放松动作快,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专用工具。
文档编号F16L33/02GK2128333SQ90225860
公开日1993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6日
发明者于永大, 朱光辉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