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车加料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673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停车加料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小氮肥厂造气炉(或其他类似设备)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便可实现加煤(或其他物料)的一种装置。
小氮肥厂在我国诞生叁十多年来,造气炉的加煤操作,一直是在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因而,严重地影响了造气炉的制气能力。且致使造气炉运行工况波动不稳,影响了煤气质量的提高,增加了煤电消耗。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在不停炉情况下实现加煤的机构——三缸全密封自动加炭机。(见化学工业部小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站1988年出版的《小氮肥设计技术》第一期上“造气工段设备革新改造小结”一文),但结构复杂,投资大,难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造气炉必须停炉加煤的弊病及已有技术的缺点。使之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地实现不停车加煤操作。从而,实现造气炉连续稳定运行,提高造气炉的制气能力和提高煤气质量,降低煤电消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由特殊旋塞(3)及其与之相配合的阀体(2)组成的不停车加料阀[据特殊旋塞腹体内部储料腔进出口数量,分为单口式(储料腔进出口二者为一)和双口式(储料腔进出口分设)]来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下图1为不停车加料阀(单口式)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剖示图。
图3为不停车加料阀(双口式)示意图。
图4为图3之B——B剖示图。
1为受料斗;2为阀体;3为特殊旋塞;4为连接螺拴;5为连接法兰;6为造气炉上顶板;7为造气炉;8为填料压盖;9为填料;10为旋塞轴;11为储料腔;12为夹紧螺栓;13为拆卸螺钉。
阀体(2)一般用铸铁(或其他耐热材料)铸造而成(铸壁内可设水冷夹套)。内壁面加工成与特殊旋塞(3)同锥度的光洁锥孔,以与特殊旋塞(3)密切配合。其上部联有斗形受料斗(1)、其下部联有圆盘形连接法兰(5),以便与造气炉上顶板(6)相连结。
特殊旋塞(3)一般也用耐热铸铁(或其他耐热材料)制成。其外表面加工成与阀体(2)密切配合的光洁锥面,以保证阀体(2)与其配合的密封性,防止造气炉(7)内部压力煤气外溢。特殊旋塞(3)腹体内部设有储料腔(11),用来储煤(或其他物料)。其壁内也可设置水冷夹套。
为保证加煤过程中造气炉(7)内压力煤气不能溢出。阀体(2)的进出口及特殊旋塞(3)腹体内部的储料腔(11)的进出口之相对位置,能够确保特殊旋塞(3)在阀体(2)内转动加料过程中,阀体(2)的进出口不会出现沟通现象。即阀体(2)上的配合弧段

[阀体(2)进口弧段或储料腔(11)进口弧段]。
当把煤经受料斗(1)加入特殊旋塞(3)的储料腔(11)后,用手动工具或其他传动机构扭动旋塞轴(10),使特殊旋塞(3)逆时针转动。待特殊旋塞(3)上的a点在与阀体(2)上的C点重合之前,特殊旋塞(3)上的d点,已经到达阀体(2)上f点的左方。即储料腔(11)的入口已经关闭。在特殊旋塞(3)继续按逆时针转动时,储料腔(11)与阀体(2)的出口沟通,则储料腔(11)中的煤便在造气炉(7)密闭的情况下,借自重落于其内。待储料腔(11)中的煤全部落于造气炉(7)之后,便可再用手动工具或其他传动机构反向扭动旋塞轴(10),使之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完成一次加煤操作。如此周而复始,煤便不断地加入正在运行的造气炉(7)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②不易出现故障,运行可靠;③投资省;④可使造气炉(7)运行工况稳定,提高单炉产气量和提高煤气质量;⑤相应降低煤、电消耗。
就目前小氮肥厂而言,欲采用本实用新型,只要将原造气炉(7)的炉盖、炉口去掉,把此不停车加料阀通过连接法兰(5)和连接螺栓(4)与造气炉(7)的造气炉上顶板(6)密封连接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小氮肥厂加煤装置的造气炉不停车加料阀,它具有阀体(2)、特殊旋塞(3),其特征在于阀体(2)上的配合弧段
大于阀体(2)进口弧段或储料腔(11)进口弧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停车加料阀,其一个特征是可为特殊旋塞(3)腹体内部储料腔(11)的进出口二者为一的单口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停车加料阀,其另一个特征是可为特殊旋塞(3)腹体内部储料腔(11)的进出口各自分设的双口式。
专利摘要不停车加料阀,是小氮肥厂造气炉(或其他类似设备)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便可方便、可靠地实现加煤(或其他物料)操作的一种装置。它可使造气炉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提高单炉制气能力及提高煤气质量。并且,可相应降低煤、电消耗。其特征是阀体(2)的进出口与特殊旋塞(3)腹体内部储料腔(11)的进出口之相对位置,能够确保特殊旋塞(3)在阀体(2)内转动加料过程中,阀体(2)进出口不会出现任何沟通现象。即阀体(2)上的abc>def。
文档编号F16K5/00GK2155478SQ9223726
公开日1994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9日
发明者李池台 申请人:李池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