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4453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星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双级行星减速机,特别是一种具有两个内齿轮的NN型双级行星减速机,其中,第一级行星轮系中的内齿圈10为固结于壳体上的静止体,与内齿圈10相啮合,并处于互为180°位置上的行星轮9及18各自支承在偏心量相等的偏心轮11及17各自外缘的轴承14及15的外圈上,第二级行星轮系中的内齿圈4作为输出元件的运动件,内齿圈4与输出轴1是具有相同轴心的整体,与内齿圈4相啮合,并处于互为180°位置上的行星轮7及8各自支承在偏心量相等的偏心轮19及17各自外缘的轴承5及16的外圈上,其特征为处于相同相位的二级行星轮7和一级行星轮18之间是由一组中心圆位于轴承5、14的外缘至行星轮7、18的齿根圆之间平均直径附近的,数量为四个以上且其中心夹角相等的销轴6的两端相固结。做成整体的一级行星轮9和二级行星轮8上具有数量与销轴6相等、中心圆与销轴6的中心圆相等、供销轴6各自无接接触地穿过的一组过道孔20。偏心轮19、17、11的偏心量相等,偏心轮19、11的相位相同,且与偏心轮17互为180°,它们的共同回转轴线与输入轴12及输出轴1的轴心线共线。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是第一级行星轮系中的行星轮18依靠一组销轴6无接触地越过过道孔20,将扭矩及转角传递至第二级行星轮系中的内齿圈4作为输出元件的运动件,内齿圈4与输出轴1是具有相同轴心的整体,与内齿圈4相啮合,并处于互为180°位置上的行星轮7及8各自支承在偏心量相等的偏心轮19及17各自外缘的轴承5及16的外圈上,其特征为处于相同相位的二级行星轮7和一级行星轮18之间是由一组中心圆位于轴承5、14的外缘至行星轮7、18的齿根圆之间平均直径附近的,数量为四个以上且其中心夹角相等的销轴6的两端相固结。做成整体的一级行星轮9和二级行星轮8上具有数量与销轴6相等、中心圆与销轴6的中心圆相等、供销轴6各自无接接触地穿过的一组过道孔20。偏心轮19、17、11的偏心量相等,偏心轮19、11的相位相同,且与偏心轮17互为180°,它们的共同回转轴线与输入轴12及输出轴1的轴心线共线。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是第一级行星轮系中的行星轮18依靠一组销轴6无接触地越过过道孔20,将扭矩及转角传递至第二级行星轮7上,作为输出机构的销轴6很明显是一种无能耗机构。而行星轮9与行星轮8由于是一整体,它们之间的扭矩及转角的传递除齿形啮合外,也是一种无能耗输出,由于内齿圈4、10的节圆直径大致相等,故行星轮7、8、9、18的啮合力亦大致相等,方向相反,由于行星轮7、18与行星轮8、9的啮合力始终处于互为180°的位置上,故带三个偏心轮19、17、11的输入轴12的支承轴承3、13是一种零载支承,这就降低了造价,提高了传动效率。对内齿圈10而言,行星轮9与18的啮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距离不大的两个不同平面上,形成较小的力偶,同样,对内齿圈4而言,行星轮7与8的啮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距离不大的两个不同平面上,形成了较小的力偶,这样作为内齿圈4的支承轴承2的支反力相对一种单边啮合状态要小得多。综上所述,本发明之输入轴是一种静、动平衡具备的轴系,不需另设平衡锤。
在现有技术中,化学工业出版社82年出版的机械设计手册中册第678页所描述的NN型少齿差减速器其输入两端轴承承载着啮合力同样大小的支反力,而且内齿圈的轴承须承载较大的力偶及反力,它还须另设平衡锤,这些都限制了它的适应性和优越性。而该书同页下部所示的销轴式输出机构是一种耗功元件,作用在该销轴上的力约为啮合力的两倍,并且与啮合力一道叠加地作用到带偏心轮的转臂轴承上,经计算分析及样机之效率测定,上书所述,销轴式输出机构的少齿差减速机、摆线针轮减速机的销轴部分耗功约在总功率的10-15%,而本发明之销轴并不耗功。
本发明如第二级采用零齿差参数则其速比范围可以从11-15000以上,传动总效率在速比11-4000之间这97%-80%,故它随速比增大时的效率降低率不大,故可以适应于大功率,大传动比之产品开发,这是因为少齿差的啮合线速度很低,其啮合耗功仅占总功率的1-2%之故。
本发明之齿形可以适应于渐开线少齿差齿形、摆线针轮齿形及圆弧齿形,按装形式可以用于同轴型的卧式、立式机型,传动功率可达5000KW以上,此外,它还具有小节圆直径、大传动比、大模数、高承载力、高传动效率的优点,如节圆直径为180mm左右,传动比为527时可以莸得6mm模数的承载能力;如按齿宽B=20mm;单位齿宽模数时的基本弯曲应力为5Kg/mm2计则其输出力矩可以高达110Kg-M。
渐开线少齿差型减速机具有的低噪音,低接触应力是众所周知的。
下面结合附图
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附图是本发明的总成图,其中1、输出轴2、轴承3、轴承4、内齿圈5、承轴6、销轴7、行星轮8、行星轮9、行星轮10、内齿圈11、偏心轮12、输入轴13、轴承
14、轴承15、轴承16、轴承17、偏心轮18、行星轮19、偏心轮20、过道孔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法是选取较少的齿数以莸得较大的模数和较大的承载力,而二级行星轮系采用零齿差时则可莸得大模数小速比。内齿圈材料可选用氮化钢以免热处理变形所带来的昂贵的磨内齿工序。实施本发明的主要机床为滚齿机、插齿机、立、卧、铣床、车床、刨床及热处理设备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两个内齿轮的NN型双级行星减速机,其中第一级行星轮系中的内齿圈10为固结于壳体上的静止件,与内齿圈10相啮合,并处于互为180°位置上的行星轮9及18各自支承在偏心量相等的偏心轮11及17各自外缘的轴承14及15的外圈上,第二级行星轮系中的内齿圈4是作为输出元件的运动件,内齿圈4与输出轴1是具有相同轴心的整体,与内齿圈4相啮合,并处于互为180°位置上的行星轮7及8各自支承在偏心量相等的偏心轮19及17各自外缘的轴承5及16的外圈上,其特征为处于相同相位的二级行星轮7和一级行星轮18之间是由一组中心圆位于轴承5、14的外缘至行星轮7、18的齿根圆之间的平均直径附近的、数量为四个以上且其中心夹角相等的销轴6的两端相固结。做成整体的一级行星轮9和二级行星轮8上具有数量与销轴6相等、中心圆与销轴6的中心圆相等,供销轴6各自无接触地穿过的一组过道孔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其特征为齿形为渐开线少齿差型、摆线针轮型和圆弧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结构其特征为传动比为11-15000以上,功率达5000KW的立式、卧式双级行星减速机。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一组销轴输出机构的双级行星减速机,销轴6的两端固结于行星轮7和18上,做为整体的行星轮8、9上具有供锁轴6无接触地穿过的过道孔20,作为输出元件的销轴6运转时不耗功,其输入轴是静、动平衡具备的轴系,它还具有两个零载支承3和13,速比从11-15000以上。效率可高达97%,速比4000时可达80%,功率可大于5000KW。
文档编号F16H1/28GK1163364SQ96116899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9日
发明者方祖彭, 方丹, 方芳, 赵亚芬 申请人:方祖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