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速增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553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速增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速增力装置,属于传动装置,主要供发动机(如汽车、火车和船舶用)和其它动力机械用来传递动力之用。
现有传递动力的传动装置为汽缸活塞机构加曲柄连杆机构以传动工作机构(如汽车轮、火车轮和船用推进浆)运转。其不足之处在于传递后的力量(功率)会越来越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在传递转数相同的情况下,其力量会越来越大的同速增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由主动轴、从动轴、连杆和辊轮组成,主动轴上有主后曲拐、主前曲拐和主动轮,从动轴上有从后曲拐、从前曲拐和从动轮,主后曲拐和从后曲拐之间铰接有后连杆,主前曲拐和从前曲拐之间铰接有前连杆,从后曲拐和从前曲拐之间的角度为90°,主后曲拐和主前曲拐之间的角度至少为91°,后、前连杆上连接有辊轮。
连杆的主长度比从长度长,最好是主长度=2×从长度。
辊轮上下有滑道。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总图;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附图件号表示1、主动轴 2、从动轴3、从后曲拐 4、从前曲拐5、主后曲拐 6、主前曲拐 7、后连杆 8、前连杆9、后辊轮 10、前辊轮 11、从动轴中心线12、辊轮中心线13、主动轴中心线14、轴承 15、主动轮 16、从动轮17、机体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和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动轴1和从动轴2均是双拐曲轴,本实施例从动轴上从后曲拐3和从前曲拐4之间的夹角为90°,主动轴上主后曲拐5和主前曲拐6之间的夹角至少应为91°,以利在主动轴带动从动轴的传动过程中总是能驱动,而不致被卡住和需施加外力才得以将从动轴带动起来。如
图1上的主后曲拐5和从后曲拐3均处于水平状态时,就有可能出现主后曲拐5不能驱动从后曲拐3的状态。主后曲拐和从后曲拐之间铰接有后连杆7,主前曲拐和从前曲拐之间铰接有前连杆8。后连杆中部连接有后辊轮9,前连杆中部连接有前辊轮10。前、后辊轮的上下各有滑道,主动轴作逆时针方向转动(见
图1)时,辊轮在滑道内滑移,通过后、前连杆带动从动轴反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本实施例辊轮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连杆从长度为L时,连杆主长度应为2L,连杆从长度为从动轴中心线11至辊轮中心线12的长度,连杆主长度为主动轴中心线13至辊轮中心线12的长度。
主动轮和从动轴上均装有轴承14,主动轴上装有主动轮15,从动轴上装有从动轮16。安装时,除主动轮和从动轮外,其余零件均装于机体17(以双点画虚线表示)内。
使用时,主动轮和驱动机械(电机或发动机)的输出轴轮连接,从动轮和工作机械(车轮或船浆)的传动轴轮连接,就可将驱动机械通过本实用新型将功率传递给工作机械以作功。
由试验证明在主动轮和从动轮转速相同的情况下,从动轮的力量可增大。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增力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同速增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动轴、从动轴、连杆和辊轮组成,主动轴上有主后曲拐、主前曲拐和主动轮,从动轴上有从后曲拐、从前曲拐和从动轮,主后曲拐和从后曲拐之间铰接有后连杆,主前曲拐和从前曲拐之间铰接有前连杆,从后曲拐和从前曲拐之间的角度为90°,主后曲拐和主前曲拐之间的角度至少为91°,后、前连杆上连接有辊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速增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的主长度比从长度长,最好是主长度=2×从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速增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轮上下有滑道。
专利摘要同速增力装置由主动轴、从动轴、连杆和辊轮组成,主动轴上有主后曲拐、主前曲拐和主动轮,从动轴上有从后曲拐、从前曲拐和从动轮,主后曲拐和从后曲拐之间铰接有后连杆,主前曲拐和从前曲拐之间铰接有前连杆,从后曲拐和从前曲拐之间的角度为90°,主后曲拐和主前曲拐之间的角度至少为91°,后、前连杆上连接有辊轮。具有增力的效果。
文档编号F16H21/00GK2415207SQ99248158
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9日
发明者郭梦良 申请人:郭梦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