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轴压式换向阀的轴向移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_3

文档序号:9259457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此模式下,单向棘轮旋套13随按钮的下移相应向下移动,直至其棘轮齿尖低于棘轮导轨14下部棘齿齿尖的最低位置时,控制杆7上水口密封件4作用在常闭出水口 3上产生最大的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随单向棘轮旋套13的旋上而逐渐回复,直至单向棘轮旋套13处于低位置b时稳定在闭合位置。当单向棘轮旋套13继续上移,该弹性变形完全恢复原态。
[0036]实施例2。图1、2示出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即采用图2所示的轴向凸轨的手动棘轮移杆装置与图1所示的轴压式换向阀结构配合。在实施例1二种模式的基础上,保持原有高、低位置a、b处的设置及切换原理都不变,只是将带轴向槽轨的棘轮导轨的手动棘轮移杆装置,改成带轴向凸轨的棘轮导轨的手动棘轮移杆装置,并相应改动切换齿轮套15、单向棘轮旋套13与棘轮导轨14配合,使得修改后的手动棘轮移杆装置结构更为简单。设置滑槽g的单向棘轮旋套13仍通过内套13a与控制杆7配合、联动。
[0037]实施例3。在轴向阀体上设置进水口、常开出水口、常闭出水口,其中常闭出水口 3位于轴向阀体下端,并且位于轴向阀体内壁上的进水口 I和常开出水口 2互通。下部设置水口密封件4的控制杆7上部控制端与轴向移杆装置联动;设置轴向移动限位的轴向移杆装置或是手动移杆装置或是电磁铁移杆装置的装置,轴向移杆装置带动控制杆7下部的水口密封件4轴向移动,分别控制轴向阀体进水口 I与常闭出水口 3的通、断。弹簧6作用在控制杆7与轴向阀体上,使控制杆7下部设置的水口密封件4处于闭合位置上封闭常闭出水口 3,并保持其与常闭出水口 3的密封配合紧度。当控制杆7克服弹簧作用力上拉或下推,使其上的水口密封件4移动至开启位置后导通常闭出水口 3。
[0038]作为改进,手动移杆装置设置锁位机构,如将控制杆7移动后通过旋转错开一个角度架在轴向阀体。
[0039]实施例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另设置由连杆10、连杆支架8及摆动轴8a组成的杠杆摆动机构;该连杆10的后端与控制杆7控制端连接;连杆10的摆动轴8a铰接在与轴向阀体5连体的连杆支架8上;通过连杆10前端的上、下摆动带动制控制杆7沿轴向下、上反向移动,相应控制杆下端的水口密封件4对应处在闭合位置或开启位置上。弹簧6作用在控制杆7与轴向阀体之间,使处于闭合位置上的水口密封件4与常闭出水口 3之间保持密封配合紧度。
[0040]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的手动棘轮移杆装置还设置操控中间控制杆9 ;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控制杆7和换向阀控制体5a接触配合,而且中间控制杆9的下部与连杆10的前端连接;单向棘轮旋套13与中间控制杆9上部插接配合,并通过连杆10与控制杆7轴向联动:当控制杆7上的密封件4受弹簧力作用处于封闭常闭出水口的低位置b处并与常闭出水口 3接触配合,按钮16及单向棘轮旋套13处于高位置a处:当按钮16、单向棘轮旋套13处于与棘轮导轨14棘齿咬合的低位置b时,控制杆7沿轴向上移至高位,其上的密封件4与常闭出水口 3之间形成过水间隙,导通连接进水口 I与常闭出水口 3的过水通道。图4示出实施例5的原理图。
[0041 ] 实施例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将轴向设置在轴向阀体的下端的水口分别设置成常闭出水口 3、常开出水口 2及进水口 I。
[0042]就进水口 I位于轴向阀体5壁上的模式而言,相应的常闭出水口 3和常开出水口2分别位于轴向阀体5的轴向下端和内壁上。相应的水口密封件4的闭合位置即可以位于常闭出水口 3的上方。也可以位于常闭出水口 3的下方,还可以位于常闭出水口 3管路的内侧。水口密封件4的开启位置相应位于常闭出水口 3的上、下方。
[0043]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常开出水口 2设在进水口 I的上方,将水口密封件4的开启位置设在进水口和常开出水口 2之间,以便在开启常闭出水口的同时密封常开出水口 2。
[0044]此外,相应的常闭出水口 3和常开出水口 2分别位于轴向阀体5内壁进水口 I的上侧和轴向阀体5轴向下端,相应的水口密封件4的闭合位置位于常闭出水口 3和进水口I之间,其开启位置位于常闭出水口 3的上方。
[0045]就进水口 I位于轴向阀体5的轴向下端的模式而言,相应的常闭出水口 3和常开出水口 2分别位于轴向阀体5内壁的上、下部位处。相应的水口密封件4的闭合位置位于常闭出水口 3和常开出水口 2之间,其开启位置位于常闭出水口 3的上方。
[0046]作为实施例6的改进,将连接各自过水管路的进水口 2与常开出水口 3连通合并为一个水口,并与常闭出水口 3形成两水口的轴向移动控制装置,其中一个水口轴向设置在轴向阀体的下端,另一个水口位于轴向阀体5内壁上。相应的水口密封件4或位于两水口之间,或位于常闭出水口 3的外侧。
[0047]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鉴于在柜下机型的净水器上将该轴向换向阀设置在出水管路中,用于在关闭进水管路阀门的情况下排出滤筒内的水。此时,由于连接常开出水口的管路另一端连接位于水槽上的水龙头。在关闭机器进水管路阀门,或关闭进水电磁阀后,净水器出水管路中的水位无法高于滤筒中的水位并由水龙头流出。因此,滤筒内的水只能从相对位置较低且开启的常闭出水口及其管路排水。常开出水口及其管路中的水高于常闭出水口及其管路水位的部分也会在净水龙头开启后回流,从在常闭出水口及其管路排出,其残余部分则在关闭常闭出水口并开启进水管路阀门导通机器过滤通道后由水龙头排出。
[0048]在上述轴压式换向阀的轴向移动控制装置及的控制方法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杆7控制端或连接设置控制端、铰接端和摆动支点的摆动杠杆装置,或连接手动移杆装置,或连接电磁铁移杆装置,其中,该摆动杠杆装置通过铰接端与控制杆7活动连接,在控制端施加正向力并通过摆动支点带动控制杆7上、下移动,使得摆动杠杆绕摆动支点摆动,位于摆动杠杆绕摆动支点另一侧的铰接端与控制杆7控制端活动连接,带动控制杆7沿轴向阀体5的轴向相应上、下移动,控制轴压式换向阀相关水口的切换。
[0049]此外,设置轴向移动限位的轴向移杆装置至少是电磁铁装置或手动移动装置二者之一的装置,其作用都是带动控制杆7控制端上、下移动,控制轴压式换向阀相关水口的切换。
[0050]当采用单向提拉装置的轴压式换向阀控制模式时,以复位弹簧代替复位的施加反向力,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于下压控制杆导通模式,控制杆套有弹簧体,其两端分别作用于控制杆和下部颈部凸台之间;当施加的向下正向力撤离控制杆后,控制杆在该弹簧作用下自动复位,位于其上的密封件密封进水口与常闭出水口之间的过水通道。二是对于上提压控制杆导通模式,控制杆套有弹簧体,其两端分别作用于控制杆和轴向阀体之间;当施加的向上外力撤离控制杆后,控制杆在该弹簧作用下自动复位,位于其上的密封件密封进水口与常闭出水口之间的过水通道。而且对于第二种情况,还可以将固定轴向阀体的机座视为轴向阀体的一部分,将复位弹簧体分别作用于控制杆和机座之间,以便于设计轴压式换向阀结构。所述的单个电磁铁提拉装置也属于单向提拉装置,不仅包括原本伸出、通电后电磁铁芯向上收缩的开启内过水通道的向上提拉的电磁铁提拉装置,而且还包括原本收缩、通电后电磁铁芯向下伸出的开启内过水通道的“向下提拉”的电磁铁提拉装置。
[0051]在上述采用提拉活塞杆控制进水口与常通出水口或常闭出水口之间导通切换的实施例中,控制杆的上、下移动或采用通过电动开关控制电磁铁提拉活塞杆并借助于弹簧复位的电控装置,或采用机械控制提拉及弹簧复位装置,如采用竖直提拉机构,或采用摆动杠杆机构提拉活塞杆。
[0052]在污水排放过程中,常通出水口既可以被完全封闭。此外,也可以将该状态下的常开出水口设计成处于半封闭状态,或者不封闭状态,以便于将此前所进行的滤胆反冲时,水龙头管路中残存的污水排出。由于净水龙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